專利名稱:共軛對稱旋轉自吸泵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自吸泵,尤其涉及一種共軛對稱旋轉自吸泵。
背景技術:
自吸泵是工業領域常用的泵,現有技術中的容積自吸泵,一般是螺桿泵,螺桿泵泵油強泵水弱。現在油田二次采油,大部分使用多級離心泵,而離心泵泵水強、泵油弱。這兩種泵結構復雜、噪音高、性能不穩定、能耗高,且由于傳統容積泵的轉速低,在工作過程中必須增加減速機。離心泵轉速高,故障高。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部件少、噪音低、性能穩定、高效節能的共軛對稱旋轉自吸泵。本發明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本發明的共軛對稱旋轉自吸泵,包括泵體、泵軸,泵體內部為泵腔,所述泵腔內設有中隔板滑塊和流道,所述中隔板滑塊與所述泵體固定連接,所述中隔板滑塊將所述泵腔分割為左腔和右腔,所述左腔和右腔內分別設有旋片,所述旋片與所述泵軸固定連接,所述旋片一側的軸向尺寸大于另一側的軸向尺寸,兩個旋片的形狀完全一致,兩個旋片呈共軛對稱布置。由上述本發明提供的技術方案可以看出,本發明提供的共軛對稱旋轉自吸泵,由于泵腔內設有中隔板滑塊,中隔板滑塊將所述泵腔分割為左腔和右腔,左腔和右腔內分別設有旋片,旋片與泵軸固定連接,旋片一側的軸向尺寸大于另一側的軸向尺寸,兩個旋片的形狀完全一致,兩個旋片呈共軛對稱布置,保持平衡。可以省略活塞和減速機,結構簡單、部件少、噪音低、性能穩定、高效節能。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共軛對稱旋轉自吸泵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發明中旋片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發明中端蓋的結構示意圖。圖中1、泵軸,2、軸承,3、密封,4、泵體,5、旋片,6、中隔板滑塊,7、通蓋,8、端蓋,9、 入口,10、低壓腔,11、高壓腔,12、出口。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作進一步地詳細描述。本發明的共軛對稱旋轉自吸泵,其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
是包括泵體、泵軸,泵體內部為泵腔,所述泵腔內設有中隔板滑塊和流道,所述中隔板滑塊與所述泵體固定連接,所述中隔板滑塊將所述泵腔分割為左腔和右腔,所述左腔和右腔內分別設有旋片,所述旋片與所述泵軸固定連接,所述旋片一側的軸向尺寸大于另一側的軸向尺寸,兩個旋片的形狀完全一致,兩個旋片呈共軛對稱布置。兩個旋片的咬合面為次擺行線面。所述旋片的材料為高分子納米復合材料制作。密封設于端蓋的內測,軸承設于端蓋的外側。本發明中,兩個旋片的形狀完全一致,兩個旋片呈共軛對稱布置,保持平衡。旋片生產采用次擺行線技術,以保證旋片上的各個點都和泵軸平行并且若兩個旋片結合后各個平行對稱點都是咬合的沒有縫隙。旋片材料采用高分子納米復合新材料(PPESK)制作。密封設于端蓋的內測,軸承設于端蓋的外側,這樣達到了軸承與介子分離,以降低介子對軸承的損耗。具體實施例如圖1、圖2、圖3所示,整個機組包括電動機、底座、聯軸器、安全罩等總成。泵體 4、泵軸1、旋片5、中隔板滑塊6、密封3、軸承2、通蓋7、端蓋8為主要部件。其工作原理是一對旋片以中隔板滑塊為準左右分開,在中隔板滑塊的兩側各形成了一個形狀完全一致、旋片的頂面互相錯開180度、旋片高度互補的、環狀楔形空間,這就是泵的左右工作室,也稱工作容積。再把左右工作室分成高壓腔和低壓腔,低壓腔與入口相通,高壓腔與出口相通。當成對的旋片同步連續旋轉時,高壓腔與低壓腔交替實現從零到最大、壓力下降、吸入液體;再從最大到零、壓力上升、排出液體的循環變化。即是旋轉自吸泵的工作原理。本發明的優點是完全對稱設計,可正反輸入,具有容積泵泵油的長處,又具備離心泵泵水的優點。 一根軸、脈沖小、噪音低、性能穩定、高效節能、與傳統泵相比不帶減速機;結構簡單、體積小、泵件少、吸力強、壽命長;核心部件采用高分子納米復合材料(PPESK材料),比重輕、強度高,耐腐抗磨不變形。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
,但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 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明披露的技術范圍內,可輕易想到的變化或替換, 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發明的保護范圍應該以權利要求書的保護范圍為準。
權利要求
1.一種共軛對稱旋轉自吸泵,包括泵體、泵軸,泵體內部為泵腔,其特征在于,所述泵腔內設有中隔板滑塊和流道,所述中隔板滑塊與所述泵體固定連接,所述中隔板滑塊將所述泵腔分割為左腔和右腔,所述左腔和右腔內分別設有旋片,所述旋片與所述泵軸固定連接, 所述旋片一側的軸向尺寸大于另一側的軸向尺寸,兩個旋片的形狀完全一致,兩個旋片呈共軛對稱布置。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共軛對稱旋轉自吸泵,其特征在于,兩個旋片的咬合面為次擺行線面。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共軛對稱旋轉自吸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旋片的材料為高分子納米復合材料制作。
4.根據權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共軛對稱旋轉自吸泵,其特征在于,密封設于端蓋的內測,軸承設于端蓋的外側。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共軛對稱旋轉自吸泵,包括泵體、泵軸,泵體內部為泵腔,泵腔內設有流道,中隔板滑塊,中隔板滑塊將泵腔分割為左腔和右腔,左腔和右腔內分別設有旋片,旋片與泵軸固定連接,旋片一側的軸向尺寸大于另一側的軸向尺寸,兩個旋片的形狀完全一致,兩個旋片呈共軛對稱布置,保持平衡。可以省略活塞和減速機,結構簡單,部件少,噪音低、性能穩定、高效節能。
文檔編號F04D9/02GK102562602SQ20121000684
公開日2012年7月11日 申請日期2012年1月10日 優先權日2012年1月10日
發明者陳寶琛, 魯言和 申請人:大連光明壓力容器有限公司, 陳寶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