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一種交流伺服直驅增壓式帶油箱電動液壓缸及其增壓方法

文檔序號:5521686閱讀:609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一種交流伺服直驅增壓式帶油箱電動液壓缸及其增壓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液壓缸制造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交流伺服直驅增壓式帶油箱電動液壓缸及其增壓方法。
背景技術
傳統的液壓缸需要帶有液壓泵站、若干個液壓閥、液壓管路以及電控系統等,結構復雜,占地面積大,并且故障率高;電動缸是將電動機與絲杠一體化設計的模塊化產品,結構簡單,輸出力小,也不具備增壓功能,要實現規定輸出力的閉環控制,往往需要添加荷重式壓力傳感器。

發明內容
為了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缺點,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交流伺服直驅增壓式帶油箱電動液壓缸及其增壓方法,系統中沒有液壓泵站、繁雜的液壓管路和液壓閥,結構簡單,故障率低,如果在活塞桿輸出端安裝位移傳感器,以及在高壓油腔內安裝壓力傳感器,即可方便地通過對交流伺服電機的控制來實現位移、輸出力的閉環控制;交流伺服電機直驅絲杠帶動活塞直線運動,采用兩層活塞獲得增壓效果。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交流伺服直驅增壓式帶油箱電動液壓缸,包括交流伺服電動機I以及電機轉軸上連接的電機減速器2,電機減速器2的輸出軸上連接一個小帶輪3,小帶輪3通過齒形帶4連接一個大帶輪5,大帶輪5通過兩個大圓螺母6與滾珠絲杠7聯結為一體,大帶輪5帶動滾珠絲杠7 —起旋轉,滾珠絲杠7上裝有滾珠絲杠螺母10,滾珠絲杠螺母10與第一層活塞11徑向配合聯結為一體,第一層活塞11與缸體16上端面之間構成A腔9,第一層活塞
11的活塞桿與滾珠絲杠7之間構成B腔14,第一層活塞11下方的缸體16上加工有小活塞腔15,小活塞腔15所在缸體與第一層活塞11之間構成C腔12,小活塞腔15下方有第二層活塞18,第二層活塞18的活塞桿能夠穿過缸底31在液壓缸工作時對外施力,第二層活塞18的面積大于第一層活塞11的活塞桿面積,第二層活塞18與小活塞腔15所在缸體之間為D腔17,D腔17為高壓油腔,第二層活塞18與缸底31之間的空間為E腔19,液壓缸工作時A腔9、B腔14、C腔12、D腔17、E腔19以及小活塞腔15內均充滿了液壓油;在E腔19與A腔9之間連接有液壓管路13,液壓缸活塞快速下行和慢速增壓階段E腔19內的液壓油通過液壓管路13流入A腔9和B腔14,液壓缸活塞回程階段A腔9和B腔14中的液壓油通過液壓管路13流入E腔19里;在缸體16的下方裝有第一背壓閥20,第一背壓閥20兩端分別連接E腔19和油箱21,油箱21是固定在缸體16內的,在液壓缸活塞回程階段,第一背壓閥20開啟,E腔19內所容納不了的液壓油通過第一背壓閥20流入到油箱21,在缸體16的中部裝有第二背壓閥22和第一單向閥23,第二背壓閥22兩端分別連接C腔12和油箱21,在液壓缸慢速增壓階段第一層活塞11的活塞桿堵住了小活塞腔15,第一層活塞11下行時,第二背壓閥22開啟,C腔12的液壓油通過第二背壓閥22流入油箱21,第一單向閥23兩端也分別連接C腔12和油箱21,在液壓缸活塞回程時,第一層活塞11的活塞桿開始上行直到離開小活塞腔15的行程中,第一單向閥23開啟,油箱21通過第一單向閥23給C腔12補充液壓油;在缸體16的上部裝有第二單向閥24,第二單向閥24的兩端分別連接A腔9和油箱21,在液壓缸活塞快速下行階段A腔9內油壓不足降低時,第二單向閥24開啟,油箱21給A腔9補充液壓油。在上述結構的基礎上去掉小帶輪3、齒形帶4、大帶輪5,電機減速器2的輸出軸通過聯軸器28與滾珠絲杠7聯結,工作時交流伺服電機I通過電機減速器2、聯軸器28直接驅動滾珠絲杠7轉動。為了提高液壓缸的承載能力,將滾珠絲杠7和滾珠絲杠螺母10分別用行星滾柱絲杠25、行星滾柱絲杠螺母26替換,行星滾柱絲杠螺母26通過滾柱27與行星滾柱絲杠25徑向配合。在第二層活塞18的活塞桿的輸出端安裝位移傳感器,以及在高壓油腔D腔17上安裝壓力傳感器,即可方便地通過對交流伺服電動機I的控制來實現位移、輸出力的閉環控制。一種交流伺服直驅增壓式帶油箱電動液壓缸的增壓方法,液壓缸活塞快速下行階段,交流伺服電動機I正轉,通過小帶輪3、齒形帶4和大帶輪5帶動滾珠絲杠7旋轉,滾珠絲杠7帶動其上的滾珠絲杠螺母10下行,進而推動第一層活塞11下行,推動C腔12的液壓油流向D腔17,從而推動第二層活塞18以與第一層活塞11相同的速度快速下行,此時,E腔19內的液壓油通過液壓管路13排出到A腔9和B腔14,當E腔19流入到A腔9的液壓油不能滿足A腔9的需要,即A腔9內油壓不足時,第二單向閥24開啟,油箱21的液壓油流向A腔9,給A腔9補油;液壓缸慢速增壓階段,此時第一層活塞11的活塞桿剛進入小活塞腔15,堵住了 C腔12和D腔17之間的通路,C腔12和D腔17之間的液壓油不再相互流通,當第一層活塞11繼續下行時,C腔12的液壓油通過第二背壓閥22流入油箱21,小活塞腔15內的液壓油流向D腔17,由于第二層活塞18的面積大于第一層活塞11的活塞桿面積,具有很大的增壓比,因而D腔17為高壓油腔,從而實現了增力,E腔19的液壓油通過液壓管路13也流回A腔9和B腔14中,A腔9內油壓不足時,第二單向閥24開啟,油箱21的液壓油流向A腔9,給A腔9補油,第一層活塞11的活塞桿下行至填滿小活塞腔15時,第二層活塞18到達液壓缸底31達到最大行程,液壓缸工作結束;液壓缸活塞上行回程階段,交流伺服電動機I反轉,滾珠絲杠7轉動使滾珠絲杠螺母10上行,滾珠絲杠螺母10帶動第一層活塞11上行,A腔9和B腔14的體積減小,其中的液壓油通過液壓管路13流入E腔19里,E腔19內所容納不了的液壓油則通過第一背壓閥20流入到油箱21,其中第一背壓閥20的開啟壓力大于活塞的回程阻力,在第一層活塞11的活塞桿開始上行直到離開小活塞腔15的行程中,第一單向閥23開啟,油箱21通過第一單向閥23給C腔12充液壓油,當第一層活塞11的活塞桿完全離開小活塞腔15時,C腔12和D腔17連通,D腔17的液壓油流入C腔12,C腔12內壓力增大,第一單向閥23關閉,油箱21不再給C腔12充油,繼續上行時E腔19繼續從A腔9吸油,E腔19的液壓油繼續推動第二層活塞18上行,直到其復位。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省去傳統液壓缸中的泵站、繁雜的液壓管路和液壓閥,結構簡單緊湊,故障率低,如果在活塞桿輸出端安裝位移傳感器,以及在高壓油腔內安裝壓力傳感器,即可方便地通過對交流伺服電機的控制來實現位移、輸出力的閉環控制;交流伺服電機直驅絲杠帶動活塞直線運動,采用兩層活塞獲得增壓效果,液壓油在液壓缸體內部進行循環,在液壓缸工作時可以迅速反應充液和排液,并且根據不同的使用要求可以有四種不同的結構方式。


圖1為本發明液壓缸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發明液壓缸第一種改進型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發明液壓缸第二種改進型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發明液壓缸第三種改進型結構示意圖。圖5為本發明液壓缸增壓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說明。如圖1所示,一種交流伺服直驅增壓式帶油箱電動液壓缸,包括交流伺服電動機I以及電機轉軸上連接的電機減速器2,電機減速器2的輸出軸上連接一個小帶輪3,電機減速器2與機身29固定連接,小帶輪3通過齒形帶4連接一個大帶輪5,大帶輪5通過兩個大圓螺母6與滾珠絲杠7聯結為一體,滾珠絲杠7與軸承8徑向配合連接,軸承8與缸蓋30通過螺釘固定聯結,缸蓋30與其上方的機身29以及其下方的缸體16固定聯結,大帶輪5帶動滾珠絲杠7 —起旋轉,滾珠絲杠7上裝有滾珠絲杠螺母10,滾珠絲杠螺母10與第一層活塞11徑向配合聯結為一體,第一層活塞11與缸體16上端面之間構成A腔9,第一層活塞11的活塞桿與滾珠絲杠7之間構成B腔14,第一層活塞11下方的缸體16上加工有小活塞腔15,小活塞腔15所在缸體與第一層活塞11之間構成C腔12,小活塞腔15下方有第二層活塞18,第二層活塞18的活塞桿能夠穿過缸底31在液壓缸工作時對外施力,第二層活塞18的面積大于第一層活塞11的活塞桿面積,第二層活塞18與小活塞腔15所在缸體之間為D腔17,D腔17為高壓油腔,第二層活塞18與缸底31之間的空間為E腔19,液壓缸工作時A腔9、B腔14、C腔12、D腔17、E腔19以及小活塞腔15內均充滿了液壓油。在E腔19與A腔9之間連接有液壓管路13,液壓缸活塞快速下行和慢速增壓階段E腔19內的液壓油通過液壓管路13流入A腔9和B腔14,液壓缸活塞回程階段A腔9和B腔14中的液壓油通過液壓管路13流入E腔19里。在缸體16的下方裝有第一背壓閥20,第一背壓閥20兩端分別連接E腔19和油箱21,在液壓缸活塞回程階段,第一背壓閥20開啟,E腔19內所容納不了的液壓油通過第一背壓閥20流入到油箱21,油箱21是固定在缸體16內的,在缸體16的中部裝有第二背壓閥22和第一單向閥23,第二背壓閥22兩端分別連接C腔12和油箱21,在液壓缸慢速增壓階段第一層活塞11的活塞桿堵住了小活塞腔15,第一層活塞11下行時,第二背壓閥22開啟,C腔12的液壓油通過第二背壓閥22流入油箱21,第一單向閥23兩端也分別連接C腔
12和油箱21,在液壓缸活塞回程時,第一層活塞11的活塞桿開始上行直到離開小活塞腔15的行程中,第一單向閥23開啟,油箱21通過第一單向閥23給C腔12補充液壓油;在缸體16的上部裝有第二單向閥24,第二單向閥24的兩端分別連接A腔9和油箱21,在液壓缸活塞快速下行階段A腔9內油壓不足降低時,第二單向閥24開啟,油箱21給A腔9補充液壓油。參照圖2,在上述結構的基礎上去掉小帶輪3、齒形帶4、大帶輪5,電機減速器2的輸出軸通過聯軸器28與滾珠絲杠7聯結,工作時交流伺服電機I通過電機減速器2、聯軸器28直接驅動滾珠絲杠7轉動。參照圖3和圖4,為了提高液壓缸的承載能力,將滾珠絲杠7和滾珠絲杠螺母10分別用行星滾柱絲杠25、行星滾柱絲杠螺母26替換,行星滾柱絲杠螺母26通過滾柱27與行星滾柱絲杠25徑向配合。在第二層活塞18的活塞桿的輸出端安裝位移傳感器,以及在高壓油腔D腔17上安裝壓力傳感器,即可方便地通過對交流伺服電動機I的控制來實現位移、輸出力的閉環控制。如圖5所示,一種交流伺服直驅增壓式帶油箱電動液壓缸的增壓方法,其中圖5-1為液壓缸的初始狀態,準備開始液壓缸活塞快速下行階段,交流伺服電動機I正轉,通過小帶輪3、齒形帶4和大帶輪5帶動滾珠絲杠7旋轉,滾珠絲杠7帶動其上的滾珠絲杠螺母10下行,進而推動第一層活塞11下行,推動C腔12的液壓油流向D腔17,從而推動第二層活塞18以與第一層活塞11相同的速度快速下行,此時,E腔19內的液壓油通過液壓管路13排出到A腔9和B腔14,當E腔19流入到A腔9的液壓油不能滿足A腔9的需要,即A腔9內油壓不足時,第二單向閥24開啟,油箱21的液壓油流向A腔9,給A腔9補油。如圖5_2所示第一層活塞11的活塞桿下行至剛進入小活塞腔15,此時開始液壓缸慢速增壓階段,第一層活塞11的活塞桿堵住了 C腔12和D腔17之間的通路,C腔12和D腔17之間的液壓油不再相互流通。當第一層活塞11繼續下行時,C腔12的液壓油通過第二背壓閥22流入油箱21,小活塞腔15內的液壓油流向D腔17,由于第二層活塞18的面積遠大于第一層活塞11的活塞桿面積,具有很大的增壓比,因而D腔17為高壓油腔,從而實現了增力,E腔19的液壓油通過液壓管路13也流回A腔9和B腔14中,A腔9內油壓不足時,第二單向閥24開啟,油箱21的液壓油流向A腔,給A腔12補油。圖5-3為液壓缸慢速增壓階段第一層活塞11的活塞桿進入到小活塞腔15 —段距離的狀態,之后第一層活塞11的活塞桿繼續下行至填滿小活塞腔15時,第二層活塞18到達液壓缸底31達到最大行程,圖5-4為第一層活塞11的活塞桿下行至填滿小活塞腔15時的狀態。此時液壓缸工作結束,開始液壓缸活塞上行回程階段,交流伺服電動機I反轉,滾珠絲杠7轉動使滾珠絲杠螺母10上行,滾珠絲杠螺母10帶動第一層活塞11上行,A腔9和B腔14的體積減小,其中的液壓油通過液壓管路13流入E腔19里,E腔19內所容納不了的液壓油則通過第一背壓閥20流入到油箱21,其中第一背壓閥20的開啟壓力大于活塞的回程阻力,在第一層活塞11的活塞桿開始上行直到離開小活塞腔15的行程中,第一單向閥23開啟,油箱21通過第一單向閥23給C腔12充液壓油,當第一層活塞11的活塞桿完全離開小活塞腔15時,C腔12和D腔17連通,D腔17的液壓油流入C腔12,C腔12內壓力增大,第一單向閥23關閉,油箱21不再給C腔12充油,繼續上行時E腔19繼續從A腔9中吸油,E腔19的液壓油繼續推動第二層活塞18上行,直到其復位。圖5-5所示為液壓缸活塞回程時第一層活塞11的活塞桿剛離開小活塞腔15時的狀態,圖5-6所示為液壓缸回程時第一層活塞11已經復位后的狀態。
本發明的工作原理為:在液壓缸初始狀態下,交流伺服電動機I正轉,帶動滾珠絲杠7或者行星滾柱絲杠25旋轉,滾珠絲杠螺母10或行星滾柱絲杠螺母26下行,進而推動第一層活塞11下行,推動C腔12的液壓油流向D腔17,從而推動第二層活塞18以與第一層活塞11相同的速度快速下行,此時,E腔19內的液壓油通過液壓管路13排出到A腔9和B腔14,當A腔9內油壓不足時,第二單向閥24開啟,油箱21給A腔9補油。當第一層活塞11的活塞桿下行至剛進入小活塞腔15時便開始了慢速增壓階段,此時C腔12和D腔17之間的液壓油不再相互流通,第一層活塞11繼續下行時,C腔12的液壓油通過第二背壓閥22流入油箱21,小活塞腔15內的液壓油流向D腔17,由于第二層活塞18的面積大于第一層活塞11的活塞桿面積,獲得了增壓比,從而實現了增力,E腔19的液壓油通過液壓管路13也流回A腔9和B腔14中,A腔9內油壓不足時,第二單向閥24開啟,油箱21給A腔12補油。之后第一層活塞11的活塞桿繼續下行至填滿小活塞腔15時,第二層活塞18到達液壓缸底達到最大行程,液壓缸工作結束。然后液壓缸活塞開始回程上行階段,交流伺服電動機I反轉,滾珠絲杠7轉動使滾珠絲杠螺母10上行,滾珠絲杠螺母10帶動第一層活塞11上行,A腔9和B腔14的體積減小,其中的液壓油通過液壓管路13流入E腔19里,E腔19內所容納不了的液壓油則通過第一背壓閥20流入到油箱21,在第一層活塞11的活塞桿開始上行直到離開小活塞腔15的行程中,第一單向閥23開啟,油箱21通過第一單向閥23給C腔12充液壓油,當第一層活塞11的活塞桿完全離開小活塞腔15時,C腔和D腔連通,D腔的液壓油流入C腔,C腔內壓力增大,第一單向閥23關閉,油箱21不再給C腔充油,繼續上行時E腔繼續從A腔吸油,E腔的液壓油繼續推動第二層活塞上行,直到其復位。附圖中:1、交流伺服電動機;2、電機減速器;3、小帶輪;4、齒形帶;5、大帶輪;6、大圓螺母;7、滾珠絲杠;8、軸承;9、A腔;10、滾珠絲杠螺母;11、第一層活塞;12、C腔;13、液壓管路;14、B腔;15、小活塞腔;16、缸體;17、D腔;18、第二層活塞;19、E腔;20、第一背壓閥;21、油箱;22、第二背壓閥;23、第一單向閥I ;24、第二單向閥;25、行星滾柱絲杠;26、行星滾柱絲杠螺母;27、滾柱;28、聯軸器;29、機身;30、缸蓋;31、缸底。
權利要求
1.一種交流伺服直驅增壓式帶油箱電動液壓缸,其特征在于:包括交流伺服電動機(1)以及電機轉軸上連接的電機減速器(2),電機減速器(2)的輸出軸上連接一個小帶輪(3),小帶輪(3)通過齒形帶(4)連接一個大帶輪(5),大帶輪(5)通過兩個大圓螺母(6)與滾珠絲杠(7)聯結為一體,大帶輪(5)帶動滾珠絲杠(7) —起旋轉,滾珠絲杠(7)上裝有滾珠絲杠螺母(10),滾珠絲杠螺母(10)與第一層活塞(11)徑向配合聯結為一體,第一層活塞(11)與缸體(16)上端面之間構成A腔(9),第一層活塞(11)的活塞桿與滾珠絲杠(7)之間構成B腔(14),第一層活塞(11)下方的缸體(16)上加工有小活塞腔(15),小活塞腔(15)所在缸體與第一層活塞(11)之間構成C腔(12),小活塞腔(15)下方有第二層活塞(18),第二層活塞(18)的活塞桿能夠穿過缸底(31)在液壓缸工作時對外施力,第二層活塞(18)的面積大于第一層活塞(11)的活塞桿面積,第二層活塞(18)與小活塞腔(15)所在缸體之間為D腔(17),D腔(17)為高壓油腔,第二層活塞(18)與缸底(31)之間的空間為E腔(19),液壓缸工作時A腔(9)、B腔(14)、C腔(12)、D腔(17)、E腔(19)以及小活塞腔(15)內均充滿了液壓油; 在E腔(19)與A腔(9)之間連接有液壓管路(13),液壓缸活塞快速下行和慢速增壓階段E腔(19)內的液壓油通過液壓管路(13)流入A腔(9)和B腔(14),液壓缸活塞回程階段A腔(9)和B腔(14)中的液壓油通過液壓管路(13)流入E腔(19)里; 在缸體(16)的下方裝有第一背壓閥(20),第一背壓閥(20)兩端分別連接E腔(19)和油箱(21),在液壓缸活塞回程階段,第一背壓閥(20)開啟,E腔(19)內所容納不了的液壓油通過第一背壓閥(20)流入到油箱(21),油箱(21)是固定在缸體(16)內的,在缸體(16)的中部裝有第二背壓閥(22)和第一單向閥(23),第二背壓閥(22)兩端分別連接C腔(12)和油箱(21),在液壓缸慢速增壓階段第一層活塞(11)的活塞桿堵住了小活塞腔(15),第一層活塞(11)下行時,第二背壓閥(22)開啟,C腔(12)的液壓油通過第二背壓閥(22)流入油箱(21),第一單向閥(23)兩端也分別連接C腔(12)和油箱(21),在液壓缸活塞回程時,第一層活塞(11)的活塞桿開始上行直到離開小活塞腔(15)的行程中,第一單向閥(23)開啟,油箱(21)通過第一單向閥(23)給C腔(12)補充液壓油;在缸體(16)的上部裝有第二單向閥(24),第二單向閥(24)的兩端分別連接A腔(9)和油箱(21),在液壓缸活塞快速下行階段A腔(9)內油壓不足降低時,第二單向閥(24)開啟,油箱(21)給A腔(9)補充液壓油。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交流伺服直驅增壓式帶油箱電動液壓缸,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結構的基礎上去掉小帶輪(3)、齒形帶(4)、大帶輪(5),電機減速器(2)的輸出軸通過聯軸器(28 )與滾珠絲杠(7 )聯結,工作時交流伺服電機(I)通過電機減速器(2 )、聯軸器(28 )直接驅動滾珠絲杠(7 )轉動。
3.根據權利要求1和2所述的一種交流伺服直驅增壓式帶油箱電動液壓缸,其特征在于:為了提高液壓缸的承載能力,將滾珠絲杠(7)和滾珠絲杠螺母(10)分別用行星滾柱絲杠(25)、行星滾柱絲杠螺母(26)替換,行星滾柱絲杠螺母(26)通過滾柱(27)與行星滾柱絲杠(25)徑向配合。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交流伺服直驅增壓式帶油箱電動液壓缸,其特征在于:在第二層活塞(18)的活塞桿的輸出端安裝位移傳感器,以及在高壓油腔D腔(17)上安裝壓力傳感器,即可方便地通過對交流伺服電動機(I)的控制來實現位移、輸出力的閉環控制。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交流伺服直驅增壓式帶油箱電動液壓缸的增壓方法,其特征在于,液壓缸活塞快速下行階段,交流伺服電動機(I)正轉,通過小帶輪(3)、齒形帶(4)和大帶輪(5)帶動滾珠絲杠(7)旋轉,滾珠絲杠(7)帶動其上的滾珠絲杠螺母(10)下行,進而推動第一層活塞(11)下行,推動C腔(12)的液壓油流向D腔(17),從而推動第二層活塞(18)以與第一層活塞(11)相同的速度快速下行,此時,E腔(19)內的液壓油通過液壓管路(13)排出到A腔(9)和B腔(14),當E腔(19)流入到A腔(9)的液壓油不能滿足A腔(9)的需要,即A腔(9)內油壓不足時,第二單向閥(24)開啟,油箱(21)的液壓油流向A腔(9),給A腔(9)補油;液壓缸慢速增壓階段,此時第一層活塞(11)的活塞桿剛進入小活塞腔(15),堵住了 C腔(12)和D腔(17)之間的通路,C腔(12)和D腔(17)之間的液壓油不再相互流通,當第一層活塞(11)繼續下行時,C腔(12)的液壓油通過第二背壓閥(22)流入油箱(21),小活塞腔(15)內的液壓油流向D腔(17),由于第二層活塞(18)的面積大于第一層活塞(11)的活塞桿面積,具有很大的增壓比,因而D腔(17)為高壓油腔,從而實現了增力,E腔(19)的液壓油通過液壓管路(13)也流回A腔(9)和B腔(14)中,A腔(9)內油壓不足時,第二單向閥(24)開啟,油箱(21)的液壓油流向A腔(9),給A腔(9)補油,第一層活塞(11)的活塞桿下行至填滿小活塞腔(15)時,第二層活塞(18)到達液壓缸底(31)達到最大行程,液壓缸工作結束;液壓缸活塞上行回程階段,交流伺服電動機(I)反轉,滾珠絲杠(7)轉動使滾珠絲杠螺母(10)上行,滾珠絲杠螺母(10)帶動第一層活塞(11)上行,A腔(9)和B腔(14)的體積減小,其中的液壓油通過液壓管路(13)流入E腔(19)里,E腔(19)內所容納不了的液壓油則通過第一背壓閥(20)流入到油箱(21),其中第一背壓閥(20)的開啟壓力大于活塞的回程阻力,在第一層活塞(11)的活塞桿開始上行直到離開小活塞腔(15)的行程中,第一單向閥(23)開啟,油箱(21)通過第一單向閥(23)給C腔(12)充液壓油,當第一層活塞(11)的活塞桿完全離開小活塞腔(15)時,C腔(12)和D腔(17)連通,D腔(17)的液壓油流入C腔(12),C腔(12)內壓力增大,第一單向閥(23)關閉,油箱(21)不再給C腔(12)充油,繼續上行時E腔(19)繼續從A腔(9)吸油,E腔(19)的液壓油繼續推動第二層活塞(18)上行,直到 其復位。
全文摘要
一種交流伺服直驅增壓式帶油箱電動液壓缸及其增壓方法,系統中沒有液壓泵站、繁雜的液壓管路和液壓閥,結構簡單,故障率低,在活塞桿輸出端安裝位移傳感器,以及在高壓油腔內安裝壓力傳感器,即可方便地通過對交流伺服電機的控制來實現位移、輸出力的閉環控制;交流伺服電機直驅絲杠帶動活塞直線運動,采用兩層活塞獲得增壓效果,液壓油在液壓缸體內部進行循環,在液壓缸工作時可以迅速反應充液和排液,并且根據不同的使用要求可以有不同的結構方式。
文檔編號F15B15/08GK103185046SQ201310080779
公開日2013年7月3日 申請日期2013年3月14日 優先權日2013年3月14日
發明者范淑琴, 趙升噸, 李靖祥, 趙永強, 徐凡, 陳超 申請人:西安交通大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玛沁县| 英吉沙县| 吉水县| 焦作市| 准格尔旗| 陆良县| 芜湖县| 江孜县| 胶州市| 密云县| 浦县| 陵川县| 石屏县| 三原县| 洱源县| 横山县| 神池县| 德兴市| 凤庆县| 峨眉山市| 秦皇岛市| 合肥市| 茌平县| 广东省| 祥云县| 龙陵县| 凯里市| 黄龙县| 福海县| 辰溪县| 若尔盖县| 南丹县| 庄河市| 三亚市| 辽中县| 汾阳市| 虎林市| 阿城市| 鄂托克前旗| 伊金霍洛旗| 无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