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制冷壓縮機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用于制冷壓縮機的活塞連桿裝置。
背景技術:
活塞連桿裝置是制冷壓縮機的重要組件。目前有一種球頭活塞連桿裝置,該裝置包括內部設有球座的活塞、中心帶油孔的連桿及帶油孔的球頭。連桿一端穿過球頭并與之鉚接,將球頭置于球座,然后裝入球蓋內。球蓋與球座通過焊接方式相連,形成一個完整的球窩關節。該裝置在生產過程中存在如下缺點:為便于球頭、球窩潤滑,減少工作過程中的摩擦損耗,需將連桿和球頭鉆孔,作為潤滑油路通道。但在球頭中心打孔技術難度較大,零件制作成本較高。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出一種無需對連桿和球頭鉆孔,仍能夠獲得較好潤滑效果的用于制冷壓縮機的活塞連桿裝置。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一種用于制冷壓縮機的活塞連桿裝置包括活塞、球窩、連桿體和連桿套,所述連桿體包括連桿和球頭,所述連桿的一端與所述連桿套固定相連,所述球頭設于所述連桿的另一端,所述球頭、連桿和連桿套的內部均不設油孔,所述球頭置于所述球窩內,所述活塞內部設有讓位所述球頭運動的空間,所述球窩固定裝配在所述活塞內壁上;所述球窩軸向與所述活塞內壁間設有間隙,形成潤滑油路通道空間。
上述一種用于制冷壓縮機的活塞連桿裝置,所述活塞側面設有油路通道孔。
上述一種用于制冷壓縮機的活塞連桿裝置,所述活塞內部設有兩條或兩條以上的凸起。
上述一種用于制冷壓縮機的活塞連桿裝置,所述活塞頂端的壁厚大于其側面的壁厚。
上述一種用于制冷壓縮機的活塞連桿裝置,所述連桿和球頭采用分體加工后焊接固定相連。
上述一種用于制冷壓縮機的活塞連桿裝置,所述連桿和球頭采用整體加工而成。
上述一種用于制冷壓縮機的活塞連桿裝置,所述球頭采用軸承鋼制成。
上述一種用于制冷壓縮機的活塞連桿裝置,所述球窩為整體加工而成,所述球窩上徑向設有一個或多個油孔。
上述一種用于制冷壓縮機的活塞連桿裝置,所述球窩為分成兩半加工而成。
本發明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結構,它通過中間件球窩將活塞與連桿體連接成一個整體。由于球窩內設有油路通道,球頭、連桿及連桿套無需設置油孔,各零件加工制作較方便。曲拐旋轉甩出的潤滑油經活塞內部凸起與球窩軸向間形成的一處或多處空隙、球窩徑向油孔及活塞側面油路通道孔,流入球頭、球窩和活塞側表面,有效潤滑球頭、球窩和活塞各滑動零件,能夠獲得較好的潤滑效果。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活塞連桿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活塞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相對于圖2的活塞的側向結構示意圖;
圖4 為圖1中球窩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相對于圖4的球窩的側向結構示意圖;
圖6為連桿體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本發明用于制冷壓縮機的活塞連桿裝置包括活塞1、球窩2、連桿體6和連桿套5。連桿體6包含球頭3和連桿4。其裝配過程如下:
第一步:將球頭3與連桿4事先在結合部31處焊接成一體或將球頭3與連桿4整體加工成連桿體6;
第二步:將連桿體6帶球頭3的一端裝入球窩2內,形成一個完整的球窩關節;
第三步:將步驟二完成的球窩關節裝入活塞1內部定位,然后采用焊接的方法將球窩2與活塞1內側連接成一體;
第四步:將活塞1整體裝入曲軸箱氣缸內,連桿4另一端與連桿套5固定連接,連接可采用焊接、鉚接、銷連接或其它的方法(粉沫冶金件宜采用銷連接)。
請同時參閱圖2和圖3所示,活塞1的制作材料系金屬板材,經擠壓或其它冷加工方法制作而成?;钊?的頂部11比活塞側面12具有更大的壁厚,有助于避免工作期間活塞1的變形?;钊?的內部設有讓位球頭3運動及儲油空間14(可以是圓弧或其它形狀)?;钊?的內部設有對稱的二條或二條以上的凸起13,凸起13形成的厚度差作為油路通道潤滑球窩關節?;钊?的內孔壁16不需加工,活塞側表面12具有一定的硬度要求并優選在活塞側表面上設有油路通道孔15。活塞1單獨加工處理,制作方便,作為成品與球窩關節部件進行裝配。
請同時參閱圖4和圖5所示,球窩2系金屬件冷加工制作而成,球窩2可以做成分體或整體結構。采用整體結構的球窩2徑向設有一個或多個油孔22,采用分體結構的球窩不需設置徑向油孔。活塞內部凸起13與球窩2軸向間形成的一處或多處空隙、球窩徑向油孔22作為潤滑油路通道,潤滑球窩關節。球窩2需要熱處理且具有一定的硬度要求。
請同時參閱圖6所示,連桿體6包括連桿4和球頭3,連桿體6可以分體加工焊接或整體加工而成。連桿4可采用常用的鋼棒或空心管擠壓而成,球頭3采用軸承鋼,且需要熱處理并具有一定的硬度要求。連桿體6上的球頭3預先裝入球窩2內,球窩2與球頭3形成一個球關節軸承部件,然后將此部件再與活塞內壁16裝配。球窩外端面21與活塞內壁圓周采用焊接或卡簧等其它方法進行連接,焊接連接點可設二處或多處,形成一個完整的活塞連桿機構。最后將連桿體6的另一端與連桿套5定位裝配,然后在端部42處采用焊接、鉚接或銷連接等方法固定。
裝配完成后,曲拐旋轉甩出的潤滑油經活塞內部凸起13與球窩2軸向間形成的一處或多處空隙、球窩徑向油孔22及活塞側面油路通道15,流入球窩關節和活塞側表面,有效潤滑球頭3、球窩2和活塞1各滑動零件,能夠獲得較好的潤滑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