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內置釬料層的管接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管件間的管接結構,尤其是一種薄壁金屬管的管接結構。
為了替代傳統輸水管道,克服容易銹蝕造成水資源污染的問題,人們提出了各種改進方案,包括選用改性塑料輸水管道、不銹鋼管道等,前一種管道脆性大,容易老化,后一種管道成本昂貴,不太適合我國國情,兩者在實際使用中都受到限制。最近,有人提出一種不銹鋼塑料復合管,它由外層薄壁不銹鋼、中層膠接層、內層塑料復合構成,該方案既克服了塑料管的易脆裂,又具有成本低廉,適于實用的特點;但由于其外層不銹鋼壁較薄(0.2MM~0.8MM),在與管接件銜接時,例如進行不銹鋼三通管材的銜接時,不能采用傳統的電弧焊接方法,其原因在于a,外層不銹鋼很薄,電弧焊時極易焊穿。B,不銹鋼熔點1300℃以上,內層塑料熔點小于300℃,所以電弧焊熔化外層不銹鋼時,會將內層塑料燒壞。亦不能采用傳統纖焊方法,因為釬焊工藝需要將釬料和釬劑均勻的加入在所需焊接的工件之間,并保持被焊金屬表面清潔無油污,而不銹鋼塑料復合管與管件是套接裝配,插入深度大于15MM,管與管件間的間隙小于0.1MM,無法將釬料和釬劑堆放在管與管件之間進行焊接。該管接問題的存在,影響了該專利技術的推廣應用。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應用在輸水管上的內置釬料層的管接結構,使得薄壁金屬管得以使用該結構進行釬焊。
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的將釬料層置于互相銜接的金屬套管的外管內壁與內管外壁之間。
本實用新型構思巧妙,結構新穎,通過內置釬料層,使得釬料和釬劑得以堆放在管與管件之間,有效地解決了薄壁金屬管的管接問題。
附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附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結構示意圖;附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焊接后結構示意圖。
如
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的將釬料層置于互相銜接的金屬套管的外管內壁與內管外壁之間。具體實施時可采用如下方式在金屬外管1的內壁上,涂敷釬料和釬劑,使其在管件內壁上形成一層致密均勻的釬料層2。其中,釬料層2中釬料的熔點低于管件材料的熔點。上述金屬外管1包括管件或連接管件,使用時,將駁接的金屬內管套入金屬外管1內,然后加溫焊接即可。
如圖2、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可應用在輸水管道上,輸水管道由不銹鋼塑料復合管4和金屬連接管件3套合而成,金屬連接管件3可以是管接頭、彎頭、三通、四通或變徑連接件等,以三通管件為例,在不銹鋼制成的三通管件3管口內壁上,復合有一層敷有釬料的釬料層,釬料層寬大于15MM,厚0.05~0.1MM。將不銹鋼塑料復合管4插入三通管件3內,形成釬料置于復合管4與連接管件3之間的接頭結構。由于釬料的熔點低于復合管4表面的不銹鋼薄壁及不銹鋼三通管件3的熔點,經加溫,釬料熔化,將管4與三通管件3牢固的連接為一體,保證接頭的結構強度和致密性,同時也不破壞復合管內層結構。
管件內壁釬料層采用兩種工藝形成,一種是搪式浸潤的方法,另一種是熱噴涂的方法。
權利要求1.一種內置釬料層的管接結構,其特征在于將釬料層置于互相銜接的金屬套管的外管內壁和內管外壁之間。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內置釬料層的管接結構,其特征在于釬料層中釬料熔點在300℃以下,遠低于金屬管材料的熔點。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內置釬料層的管接結構,其特征在于金屬外管為不銹鋼材料沖壓制成的薄壁管體。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內置釬料層的管接結構,其特征在于金屬外管為管件。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內置釬料層的管接結構,其特征在于金屬外管為連接管件。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內置釬料層的管接結構,其特征在于釬料層寬大于15MM,厚0.05~0.1MM。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內置釬料層的管接結構,其特征在于連接管件的管口內壁上,復合有一層敷有釬料的釬料層。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內置釬料層的管接結構,其特征在于該管接結構中的連接管件可以是管接頭、彎頭、三通、四通或變徑連接件。
專利摘要一種內置釬料層的管接結構,是在金屬外管的內壁上,涂敷釬料和釬劑,使其在管件內壁上形成一層致密均勻的釬料層,然后將金屬內管套入,形成釬料層置于金屬外管內壁與金屬內管外壁之間的管接結構。本實用新型構思巧妙,結構新穎,通過內置釬料層,使得釬料和釬劑得以堆放在管與管件之間,有效地解決了薄壁金屬管的管接問題。
文檔編號F16L13/08GK2529059SQ0123544
公開日2003年1月1日 申請日期2001年4月14日 優先權日2001年4月14日
發明者李少農 申請人:珠海凱達新技術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