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模具托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模具托架。
背景技術:
注塑件生產過程中,需要對注塑件進行沖切。沖切時需要使用模具。模具為上模 與下模相配合。沖切之前,上模與下模是分離的;沖切時,將注塑件放置在下模的模腔內,將 上模與下模合模,沖切完成后再分開上模和下模,取出注塑件。因此,在大規模沖切時,需要 多次合模。因此,模具的托架需要多次往復使用,容易磨損。而且,模具的托架如果摩擦力 太大,容易損壞托架,且使用不方便。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一種使用方便的模具托
^K O為實現以上目的,本實用新型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模具托架,包括上頂板和下頂板,上頂板與下頂板通過支柱連接,上頂板與下頂板 之間安裝有中板,中板通過支柱固定,其特征在于,中板上安裝有上集油槽,上集油槽套設 在支柱上并與支柱間隙配合。使用時,上模放置在中板上,下模放置在下頂板上。移動中板使上模與下模合模。 上集油槽內盛放潤滑油,潤滑油可通過上集油槽與支柱的間隙滲漏,確保上集油槽與支柱 之間、中板與支柱之間具有潤滑油,可減小上集油槽與中板的摩擦力,使用方便,且不易磨 損,降低了托架損壞的風險。其中,所述下頂板上設置有下集油槽,下集油槽套設在支柱上并與支柱密封連接。在下頂板上設置下集油槽,可接住從上集油槽流出的潤滑油,防止潤滑油流落到 車間地面而污染工作環境。其中,所述下集油槽上設置有出油口。設置出油口,在下集油槽內集滿潤滑油時,可從出油口放出。以便再回收利用。其中,所述出油口處設置有可拆卸的蓋帽。設置蓋帽,可防止潤滑油泄漏。其中,所述出油口聯通有出油管。本實用新型中的模具托架,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制造容易。各部件之間摩擦力小, 不易磨損。
圖1為實施例1結構示意圖;圖2為實施例1中的上集油槽結構示意圖;圖3為下集油槽結構示意圖;[0018]圖4為實施例2中的下集油槽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的描述實施例1 如圖1、圖2、圖3所示,模具托架,包括上頂板1和下頂板2,上頂板1與下頂板2 通過四個支柱3連接,上頂板1與下頂板2之間安裝有可移動的中板4,中板4可朝向上頂 板1或下頂板2移動。中板4通過支柱3固定。中板4上安裝有上集油槽5,上集油槽5具 有槽腔51。上集油槽5套設在支柱3上,支柱3穿過槽腔51。上集油槽5與支柱3間隙配
I=I ο下頂板2上設置有下集油槽6,下集油槽6具有槽腔61.下集油槽6套設在支柱3 上并與支柱3密封連接。下集油槽6上設置有出油口(圖中未示出)。出油口處設置有蓋帽61,蓋帽61封 住出油口。設置蓋帽61,可防止集油槽6內的潤滑油泄漏。實施例2 其與實施例1不同之處在于,如圖4所示,下集油槽6的出油口(圖中未示出)聯 通有出油管62。其余結構與實施1相同。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僅用于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說明,并不構成對權利要求范圍 的限制,本領域內技術人員可以想到的其他實質上等同的替代,均在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 內。
權利要求模具托架,包括上頂板和下頂板,上頂板與下頂板通過支柱連接,上頂板與下頂板之間安裝有可移動的中板,中板通過支柱固定,其特征在于,中板上安裝有上集油槽,上集油槽套設在支柱上并與支柱間隙配合。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頂板上設置有下集油槽,下集 油槽套設在支柱上并與支柱密封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模具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集油槽上設置有出油口。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模具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油口處設置有可拆卸的蓋帽。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模具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油口聯通有出油管。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模具托架,包括上頂板和下頂板,上頂板與下頂板通過支柱連接,上頂板與下頂板之間安裝有可移動的中板,中板通過支柱固定,其特征在于,中板上安裝有上集油槽,上集油槽套設在支柱上并與支柱間隙配合。本實用新型中的模具托架,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制造容易。各部件之間摩擦力小,不易磨損。
文檔編號F16N7/00GK201645556SQ201020112029
公開日2010年11月24日 申請日期2010年2月10日 優先權日2010年2月10日
發明者李志權, 江德生 申請人:上海通領汽車飾件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