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油罐排水的儲液自力驅動阻油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儲油罐的油罐底水排放裝置,特別涉及一種油罐排水的儲液自力驅動阻油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油庫儲油罐的油罐底水排放裝置,通常是在油罐底部安裝集污槽、放水管和普通閥門的槽式排放油罐底部積水的排放裝置;或者油罐底層體圈下不設放水管和普通閥門,而是采用虹吸式放水裝置排放。這兩種排放底水的裝置都是靠操作人員憑經驗來操控普通閥門控制底水排放過程的開始和終止,使得每次排放底水的尾段帶油,并存在誤操作跑油的可能性,造成油品流失,并且會污染環境,甚至危及安全。這些排放底水的方式,由于結構的局限性需反復多次開閉閥門才能排凈底水,也增加了整個底水排放過程的帶油量。 虹吸式放水裝置在放水前需放掉管中存油段,也增加了底水排放中的帶油量。也有依據探頭檢測油水界面位置,由電動閥控制排水過程的裝置,但該裝置必須具備電源,而且結構復雜,影響因素多,可靠性不易保證,尤其是采用電動閥存在影響油庫安全性的問題。還有一種利用液流比重差控制排水過程的單浮球切水閥,這種單浮球切水閥在放水前必須先放掉存油頭,而且需采用人工手動掀起浮球打開閥芯泄壓,這不僅增加了排水過程的帶油量,還受人為因素影響較大,降低了操作的可靠性。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種油罐儲液自力驅動阻油排水裝置。它通過在排水槽的上端設置一分液箱,設置一塊隔板將分液箱和排水槽分隔成兩個空間,分液箱和排水槽通過隔板上設置的過水孔連通并形成落差,并用浮力控制開啟、關閉的閥體關閉過水孔,在浮力控制開啟、關閉的閥體上設置用于初始泄壓的泄壓孔,在分液箱中設有一帶配重的浮體壓住泄壓孔形成關閉狀態,浮體的比重大于油小于水,在浮體的下導桿上設閥體開啟驅動裝置,利用油、水比重差形成不同浮力控制浮體的沉浮,既能夠開啟排放油罐內的底水,又能夠在接觸油液時自動關閉,防止油罐內的油液在排放底水時大量流出。本發明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油罐排水的儲液自力驅動阻油裝置,包括排水槽,排水槽出口安裝有放水閥門,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槽的上端設置一分液箱,一塊隔板將分液箱和排水槽分隔成兩個空間,分液箱和排水槽通過隔板上設置的過水孔連通并形成落差, 一個浮力控制開啟、關閉的閥體置于過水孔,排水槽中設置支撐座位于過水孔下方支撐隔板,所述閥體上設有用于初始泄壓的泄壓孔,所述分液箱中設有一帶配重的浮體壓住泄壓孔形成關閉狀態,浮體的比重大于油小于水,浮體上設置豎直的上導桿,上導桿與定位架上的導向孔間隙配合,定位架固定在分液箱中,浮體下端連接一下導桿,下導桿從閥體上的泄壓孔穿過且留有過流間隙,下導桿的下部延伸至支撐座中,與支撐座中設置的導向座的導向孔間隙配合,所述下導桿上設有閥體開啟驅動裝置,分液箱側壁上部設有進液管。
所述浮體的下端設有用于關閉閥體泄壓孔的平面,下導桿上端螺紋連接于該平面中心。所述浮體為中空的半球狀浮體,該浮體的配重固定在浮體中,配重的底面為關閉閥體泄壓孔的平面,下導桿螺紋連接在配重的底面。所述閥體上泄壓孔的上端口設有一圈高于閥體上端平面的凸緣。所述閥體的下端為球面或錐面。所述定位架的兩端固定連接在分液箱內壁設置的支架上,定位架的中心設置導向孔。閥體位于關閉位置時,所述閥體開啟驅動裝置距閥體底端的距離大于初始泄壓時浮體的上升行程,小于浮體的最大上升行程。所述閥體開啟驅動裝置上安裝有配重調節片。分液箱側壁內設有導流裝置,該導流裝置上游端對應進液管,下游端開口向上。所述排水槽、隔板、分液箱通過螺栓緊固連接在一起。采用上述技術方案,使本發明油罐排水的儲液自力驅動阻油裝置具有以下優點 1.在排水槽的上端設置一分液箱,一塊隔板將分液箱和排水槽分隔成兩個密閉空間,
分液箱和排水槽通過隔板上設置的過水孔連通并形成落差,一個浮力控制開啟、關閉的閥體置于過水孔上。這樣能夠使比重不同的水和油液在進入分液箱后在分液箱中形成層次, 比重輕的油液浮于水的上面,比重重的水位于油液下面,一旦開啟閥體,比重重的水將首先從過水孔流入排水槽,為防止油液隨水被排放奠定基礎。排水槽中設置支撐座位于過水孔下方支撐隔板,能夠保證隔板設置過水孔處的強度,使閥體關閉過水孔的密封性得到保證。 所述閥體上設有用于初始泄壓的泄壓孔,所述分液箱中設有一帶配重的浮體壓住泄壓孔形成關閉狀態,浮體的比重大于油小于水,這樣能夠在油罐底水不斷進入分液箱并達到排水水位后,浮體向上浮起,首先打開泄壓孔,讓分液箱中的水首先從泄壓孔流入排水槽中,為排水槽中的負壓減壓,直至排水槽和分液箱達到壓力平衡,就可以使處于關閉狀態的閥體打開,由此可以解決因排水槽中存在的負壓導致浮力控制開啟、關閉的閥體難以自動打開的問題。2.在浮體上設置豎直的上導桿,上導桿與定位架上的導向孔間隙配合,浮體下端連接一下導桿,下導桿從閥體上的泄壓孔穿過且留有過流間隙,下導桿的下部延伸至支撐座中,與支撐座中設置的導向座的導向孔間隙配合,所述下導桿上設有閥體開啟驅動裝置。 由于浮體下端連接的下導桿上設有閥體開啟驅動裝置,在排水槽的負壓消除后,浮體隨分液箱中的水位升高而繼續上升,帶動閥體開啟驅動裝置上升與閥體接觸,進一步提升閥體, 使閥體完全打開,大量的底水就會從過水孔流入排水槽,這時開啟排水槽出口的放水閥門就能將底水排出。采用這種結構進行初始泄壓,使閥體開啟前的泄壓過程自動完成,完全排除了現有技術采用人工手動掀起浮球打開閥芯泄壓的方式,避免了人為操作失誤的可能性。3.由于浮體的比重大于油小于水,當分液箱中的水位下降,浮體會隨下降的水位下沉,并下壓閥體關閉過水孔,自動終止底水的排放;或者因底水中含油濃度增大,達到使浮體不能浮起的濃度時,浮體同樣會下沉,并下壓閥體關閉過水孔,自動終止底水的排放; 或者當有較多油品進入分液箱中,浮體接觸油品層,因浮體比重大于油,油品層不能使浮體浮起,浮體下沉,并下壓閥體關閉過水孔,自動終止底水的排放;從而自動控制在排放底水時阻止油品跑油。4.閥體位于關閉位置時,所述閥體開啟驅動裝置距閥體底端的距離大于初始泄壓時浮體的上升行程,小于浮體的最大上升行程。這樣使浮體在初期進入分液箱的水的浮力作用下,能夠初步上升,打開泄壓孔,為排水槽的負壓減壓;并能夠在分液箱和排水槽的壓力平衡后,使浮體繼續上升,才通過閥體開啟驅動裝置打開關閉過水孔的閥體,增大過流量,從而加快底水的排放。本發明通過在排水槽上端設分液箱,以及在閥體上設泄壓孔,在浮體下導桿上設閥體開啟驅動裝置,通過這些結構的功能作用,可以消除負壓對開啟閥體的影響,使關閉的閥體能夠在水的浮力作用下自動開啟;同時,利用油、水的比重差形成的不同浮力來自動控制浮體的沉浮,從而自動控制閥體的開啟和關閉,實現排放底水的過程中自動阻止油品排
出ο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圖1為本發明裝置處于關閉狀態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裝置在開啟狀態時的示意圖3為本發明裝置側視圖。附圖中,1為箱蓋,2為分液箱,3為支架,4為上導桿,5為定位架,6為浮體,7為配重,8為泄壓孔,9為閥體,9a為凸緣,10為配重調節片,11為下導桿,12為導向座,13為閥體開啟驅動裝置,14為支撐座,15為隔板,15a為過水孔,16為排水槽,17為開口,18為進液管,19為導流裝置,20為排水管,21為放水閥門。
具體實施例方式參見圖1、圖2,一種油罐排水的儲液自力驅動阻油裝置,包括排水槽16,排水槽16 出口的排水管20安裝放水閥門21,打開放水閥門21可以將進入排水槽16中的底水排放出。所述排水槽16的上端設置一分液箱2,分液箱2的上端設置箱蓋1,箱蓋1通過螺栓與箱體固定連接,且設密封墊密封,打開箱蓋1能夠對分液箱2內部進行清洗、維修。分液箱 2側壁上部設有進液管18,用于與油罐的底管連接,進液管18通過焊接固定在分液箱2上, 或者通過法蘭連接固定在分液箱2上。為避免從進液管18進入分液箱2內的底水沖擊力過大,在分液箱2側壁內設有導流裝置19,該導流裝置19上游端對應進液管18,下游端開口向上,可以使從進液管18進入分液箱2內的底水從導流裝置19上端的開口漫出在分液箱中。用一塊隔板15將分液箱2和排水槽16分隔成兩個空間,分液箱2和排水槽16通過隔板15上設置的過水孔1 連通并形成落差,使分液箱2中的水能夠在地心吸引力的作用下從過水孔1 流向排水槽16。一個浮力控制開啟、關閉的閥體9置于過水孔1 上,所述閥體9的下端為球面或錐面,使閥體9在關閉過水孔1 時,能夠與過水孔15a自動對中, 并與過水孔1 的棱線形成線接觸密封,保證有效的密封效果。所述排水槽16中設置支撐座14位于過水孔1 下方支撐隔板15,該支撐座14通過焊接固定,或采用螺釘固定在隔板15和排水槽16的槽底之間,用于支撐隔板15的過水孔處部分,使隔板15過水孔處的強度得到增強,防止該處在壓力作用下變形。所述支撐座14的側壁下部設有開口 17與排水槽16連通,使從隔板15過水孔進入支撐座14的水能夠從開口 17流進排水槽16。所述閥體9上設有用于初始泄壓的泄壓孔8,該泄壓孔8的上端口圓周設有一圈高于閥體9上端平面的凸緣9a,該圈凸緣9a能夠在與浮體6接觸時,提高關閉泄壓孔8的密封效果。泄壓孔 8上端口圓周的凸緣9a,可以是在閥體9上端加工出的凸緣,也可以采用在泄壓孔8中嵌入一個空心管,使空心管的上端露出閥體9的上端平面形成。所述分液箱2中設有一帶配重 7的浮體6壓住泄壓孔8上端口形成關閉狀態。所述浮體6的比重大于油小于水,使浮體6 能夠在水中浮起,卻會在油中下沉。所述浮體6上設置豎直的上導桿4,上導桿4的下端固定連接在浮體4上。所述上導桿4與定位架5上的導向孔間隙配合,使上導桿4能沿定位架5上導向孔軸向移動,定位架5固定在分液箱2中,定位架5的兩端通過螺栓固定連接在分液箱2內壁設置的支架3上。定位架5的中心設置導向孔,該導向孔還能夠保證將浮體 6限位在分液箱2的中軸線位置,防止浮體6發生偏移。浮體6下端連接一下導桿11,下導桿11從閥體9上的泄壓孔8穿過且留有過流間隙,下導桿11的下部延伸至支撐座14中, 與支撐座中設置的導向座12的導向孔間隙配合,使下導桿11隨浮體6上下運動時,能夠受導向座12約束,防止下導桿11發生偏擺,由此保證浮體6呈直線上下運動。本實施例的導向座12采用管狀結構,利用管孔對下導桿11導向。所述浮體6的下端設有用于關閉閥體泄壓孔8的平面,下導桿11上端螺紋連接于該平面中心。本實施例的所述浮體6為中空的半球狀浮體,該浮體的配重7焊接固定在浮體中,配重7的底面為關閉閥體泄壓孔8的平面, 下導桿11上端螺紋連接在配重7的底面,使浮體6下沉后能夠壓在閥體9的泄壓孔8上關閉泄壓孔;浮體6的上導桿4與半球狀浮體焊接,上導桿4且延伸至半球狀浮體腔內,與配重7上端焊接,將空氣密封在半球狀浮體內腔中,并通過配重7將浮體6的比重限定在大于油小于水的范圍內。所述下導桿11上設有閥體開啟驅動裝置13,該閥體開啟驅動裝置13 軸定位在下導桿11上,使閥體9位于關閉位置時,所述閥體開啟驅動裝置13距閥體9底端的距離大于初始泄壓時浮體6的上升行程,小于浮體6的最大上升行程。這樣使浮體6在初期進入分液箱2的水的浮力作用下,能夠初步上升,打開泄壓孔8,為排水槽16的負壓減壓;并能夠在分液箱2和排水槽16的壓力平衡后,使浮體6繼續上升,才通過閥體開啟驅動裝置13打開關閉過水孔的閥體9,增大過流量,從而加快底水的排放,由此實現自動開啟泄壓孔8泄壓和自動開啟過水孔15a過流,并且能保證油品進入分液箱2后,浮體6帶動閥體 9下沉,自動關閉過水孔1 和泄壓孔8,實現阻止油品隨底水流出。所述閥體開啟驅動裝置13可以采用托盤結構,將托盤螺紋配合軸定位在下導桿11上;也可以采用定位銷結構, 將定位銷橫插在下導桿11上形成軸定位。所述分液箱2側壁上部設有用于連接油罐的進液管18,并在分液箱2側壁內設有導流裝置19,該導流裝置19采用焊接在分液箱2側壁內的槽狀結構,導流裝置19上游端對應進液管18,下游端開口向上,使流入導流裝置19受阻后從向上的開口漫出,緩解水流的直接沖擊力,避免水流直接沖擊浮體6,影響浮體的工作。 所述排水槽16、隔板15、分液箱2通過螺栓緊固連接在一起,并設置密封墊密封,這樣使維修、清洗本發明油罐排水的儲液自力驅動阻油裝置時,可以將排水槽16、隔板15、分液箱2 拆分開,有利于清洗裝置內部的積垢、雜質。 本發明不僅僅局限于上述實施例,除上述結構外,還可以在所述閥體開啟驅動裝置13上安裝配重調節片10,所述配重調節片10可為多片組合,用螺釘或固定銷固定在閥體開啟驅動裝置13上。設置配重調節片10可以根據儲油罐所儲油品種類的不同(如汽油或柴油)來調節浮體的比重,使本發明能夠適應儲存不同油品的儲油罐的底水排放并同時阻止油品水底水流出。 將本發明排水阻油裝置與油罐的底管連接,使其水平高度低于油罐底部,讓油罐底部的底水能夠在重力作用下流向本排水阻油裝置。當打開油罐底管的截止閥后,油罐內的底水就會流進本裝置的分液箱;當進入分液箱的底水能夠浮起浮體,浮體初步上升,打開閥體上的泄壓孔,使底水從泄壓孔流進排水槽,為排水槽中的負壓減壓;當排水槽、分液箱中的壓力達到平衡,隨著分液箱中的水位提高,浮體隨之上升并帶動下導桿上的閥體開啟驅動裝置上升,使閥體開啟驅動裝置接觸閥體,并將閥體向上提起打開過水孔增大過流面積,讓分液箱中的水從過水孔流進排水槽,然后打開與排水槽連接的放水閥門排放底水。當分液箱中的水位下降,浮體會隨下降的水位下沉,并下壓閥體關閉過水孔,自動終止底水的排放。當底水中含油濃度增大,達到使浮體不能浮起的濃度時,浮體同樣會下沉,并下壓閥體關閉過水孔,自動終止底水的排放。當有較多油品進入分液箱中,浮體接觸油品層,浮體下沉,并下壓閥體關閉過水孔,自動終止底水的排放。本發明裝置能夠在油罐排放底水時, 利用液體的比重差異自動控制排放水和阻止油品跑油,既能防止油品大量流失,污染環境和造成損失,又能避開采用電動控制排放,消除油罐排放底水時的安全隱患。
權利要求
1.一種油罐排水的儲液自力驅動阻油裝置,包括排水槽,排水槽出口安裝有放水閥門 (21),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槽(16)的上端設置一分液箱(2),一塊隔板(15)將分液箱(2) 和排水槽(16)分隔成兩個空間,分液箱(2)和排水槽(16)通過隔板(15)上設置的過水孔 (15a)連通并形成落差,一個浮力控制開啟、關閉的閥體(9)置于過水孔(15a)上,排水槽 (16)中設置支撐座(14)位于過水孔(1 )下方支撐隔板(15),所述閥體(9)上設有用于初始泄壓的泄壓孔(8),所述分液箱(2)中設有一帶配重(7)的浮體(6)壓住泄壓孔(8)形成關閉狀態,浮體(6)的比重大于油小于水,浮體(6)上設置豎直的上導桿(4),上導桿(4)與定位架(5)上的導向孔間隙配合,定位架(5)固定在分液箱(2)中,浮體(6)下端連接一下導桿(11),下導桿(11)從閥體(9)上的泄壓孔(8)穿過且留有過流間隙,下導桿(11)的下部延伸至支撐座(14)中,與支撐座中設置的導向座(12)的導向孔間隙配合,所述下導桿(11) 上設有閥體開啟驅動裝置(13),分液箱(2)側壁上部設有進液管(18)。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油罐排水的儲液自力驅動阻油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浮體 (6)的下端設有用于關閉閥體泄壓孔(8)的平面,下導桿(11)上端螺紋連接于該平面中心。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油罐排水的儲液自力驅動阻油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浮體 (6)為中空的半球狀浮體,該浮體的配重(7)固定在浮體中,配重(7)的底面為關閉閥體泄壓孔(8)的平面,下導桿(11)螺紋連接在配重(7)的底面。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油罐排水的儲液自力驅動阻油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閥體 (9)上泄壓孔(8)的上端口設有一圈高于閥體(9)上端平面的凸緣(9a)。
5.根據權利要求1或4所述的油罐排水的儲液自力驅動阻油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閥體(9)的下端為球面或錐面。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油罐排水的儲液自力驅動阻油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架(5)的兩端固定連接在分液箱(2)內壁設置的支架(3)上,定位架的中心設置導向孔。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油罐排水的儲液自力驅動阻油裝置,其特征在于閥體(9) 位于關閉位置時,所述閥體開啟驅動裝置(13)距閥體(9)底端的距離大于初始泄壓時浮體 (6)的上升行程,小于浮體(6)的最大上升行程。
8.根據權利要求1或7所述的油罐排水的儲液自力驅動阻油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閥體開啟驅動裝置(13)上安裝有配重調節片(10)。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油罐排水的儲液自力驅動阻油裝置,其特征在于分液箱(2) 側壁內設有導流裝置(19),該導流裝置(19)上游端對應進液管(18),下游端開口向上。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油罐排水的儲液自力驅動阻油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槽(16)、隔板(15)、分液箱(2)通過螺栓緊固連接在一起。
全文摘要
一種油罐排水的儲液自力驅動阻油裝置,排水槽安裝放水閥門,排水槽上端設一分液箱,用隔板將分液箱和排水槽隔成兩個空間,分液箱和排水槽通過隔板上設置的過水孔連通并形成落差,一個浮力控制的閥體置于過水孔,閥體上設有泄壓孔,分液箱中設有比重大于油小于水的浮體壓住泄壓孔形成關閉狀態,浮體上設上導桿,上導桿與定位架上的導向孔間隙配合,浮體下端連接下導桿,下導桿從泄壓孔穿過且留有過流間隙,下導桿的下部與導向座的導向孔間隙配合,下導桿上設有閥體開啟驅動裝置,分液箱設有進液管。它利用油、水比重差形成不同浮力控制浮體的沉浮,既能夠開啟排放油罐內的底水,又能夠在接觸油液時自動關閉,防止油液在排放底水時大量流出。
文檔編號F16K31/18GK102537492SQ20121000317
公開日2012年7月4日 申請日期2012年1月7日 優先權日2012年1月7日
發明者劉麗川, 張世峽, 束秀梅, 秦澤農, 秦玉芳, 黃磊, 黃錦文 申請人:中國人民解放軍后勤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