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緩沖部件、電子設備的沖擊緩沖結構及電子設備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緩沖部件、電子設備的沖擊緩沖結構及電子設備,該緩沖部件用于手表或手機等電子設備上并緩沖沖擊。
背景技術:
至今已知如日本特開2000-46964號公報的手表的沖擊緩沖結構,該手表的沖擊緩沖結構在手表殼體與容納于該手表殼體內的表模塊之間的多處,配置橡膠等的具有彈性的緩沖部件,利用該多個緩沖部件緩沖來自外部的沖擊而保護表模塊。在該情況下,多個緩沖部件其一部分環狀地配置于表模塊的上表面的周邊部,彈性地緩沖來自手表殼體的上表面側的沖擊。另外,其他的緩沖部件平板狀地配置于表模塊的下表面,彈性地緩沖來自手表殼體的下表面側的沖擊。在這種手表的沖擊緩沖結構的情況下,由于多個緩沖部件分別由橡膠等的具有彈性的材料形成,因此在手表殼體從外部受到沖擊時,通過多個緩沖部件因該沖擊而彈性變形,從而緩沖沖擊,所以具有回彈彈性模量高且難以吸收、衰減沖擊的性質,存在不能有效地緩和沖擊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能夠有效地緩和沖擊的緩沖部件、電子設備的沖擊緩沖結構及電子設備。本發明為了達到這種目的,提供一種電子設備的沖擊緩沖結構,使緩沖部件介于設備殼體與容納于該設備殼體內的模塊之間緩沖沖擊,其特征在于,上述緩沖部件使用粘彈性體,該粘彈性體在上述設備殼體受到沖擊時,隨著根據該沖擊的大小的形狀變化將動能轉換成熱能,從而減少傳遞到上述模塊的上述沖擊,并且減少隨著上述形狀變化引起的從上述動能向彈性能的轉換而迅速降低相對于上述模塊的彈力,該粘彈性體由第一、第二、 第三各粘彈性體部構成,上述第一粘彈性體部以覆蓋上述模塊的上表面及側面的方式形成為筒狀,上述第二粘彈性體部隔開間隔配置于上述第一粘彈性體部的預定的部位,上述第三粘彈性體部沿著位于上述模塊的上表面上的上述第一粘彈性體部的上表面的內周邊配置成框狀。本發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根據本發明,當設備殼體受到沖擊時,由粘彈性體構成的緩沖部件根據該沖擊力發生形狀變化,通過該形狀變化能夠減少傳遞到模塊的沖擊,并且能夠迅速降低相對于模塊的彈力。由此,不破壞模塊,而能有效地緩和沖擊。
圖I是表示將本發明適用于數字式的手表上的第一實施方式的主視圖。圖2是圖I所示的手表的II-II向視的放大剖視圖。
圖3是圖I所示的手表的III-III向視的放大剖視圖。圖4是在圖2所示的手表的IV-IV向視中將表模塊、按壓部件及緩沖部件沿水平方向剖切而表示的放大剖視圖。圖5是表示圖4所示的表模塊的按壓部件及緩沖部件的放大立體圖。圖6A及圖6B表示圖5所示的作為粘彈性體的阿爾法凝膠(注冊商標)及聚氨酯樹脂的相對于外力的特性,圖6A是表示在對阿爾法凝膠及聚氨酯樹脂施加作為外力的沖擊的情況下施加于表模塊上的沖擊加速度的時間變化的模式圖,圖6B是表示在對阿爾法凝膠及聚氨酯樹脂給予諧和振動的情況下傳遞到表模塊上的加速度的傳遞率的頻率特性的模式圖。圖7表示將本發明適用于數字式的手表上的第二實施方式,并且是將表模塊的按壓部件及緩沖部件沿水平方向剖切而表示的放大剖視圖。圖8表示將本發明適用于模擬式的手表上的第三實施方式,并且是表示沿12點和 6點的方向的縱向的剖面的放大剖視圖。圖9是在第一 第三的各實施方式中用表來表不第一 第三各阿爾法凝膠部的硬度的組合的圖。圖10是表示在圖9所示的第一 第三各阿爾法凝膠部的硬度的組合中,在對阿爾法凝膠及聚氨酯樹脂施加作為外力的沖擊的情況下,施加于表模塊上的沖擊加速度的時間變化的模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第一實施方式下面,參照圖I 圖6B,對將本發明適用于數字式的手表上的第一實施方式進行說明。如圖I 圖3所不,該手表具有手表殼體I。在該手表殼體I的上部開口部,通過密封件2a安裝表玻璃2,在手表殼體I的下部,通過防水環3a安裝后蓋3。另外,在該手表殼體I內通過緩沖部件5及緩沖材料6配置表模塊4。如圖2及圖3所示,手表殼體I具有由硬質的合成樹脂構成的殼主體7、和設置于該殼主體7的外周面上的兩層結構的表框8。在殼主體7,金屬制的加強部件7a以從內側上部向內部突出的狀態通過插入成型而設置。另外,表框8包括設置于殼主體7的外周面上的由后述的阿爾法凝膠(注冊商標)構成的內側表框8a;以及設置于該內側表框8a的外表面上的由具有彈力的合成樹脂構成的外側表框Sb。另外,如圖I及圖2所示,在該手表殼體I的12點側和6點側的各側部,分別設置用于安裝表帶9的帶安裝部10。并且,如圖I及圖4所示,在該手表殼體I的3點側及9點側的各側部,分別各設置兩個按鈕開關11。如圖2及圖3所示,表模塊4的外周被由硬質的合成樹脂構成的罩殼12覆蓋。在該罩殼12的上部設置以光電方式顯示時刻等信息的顯示板13。該顯示板13由液晶顯示元件或EL(電致發光)顯示元件等平面型的顯示元件構成。另外,在該罩殼12的內部,裝入用于驅動顯示板13的電路部4a和表功能所需的各種電子部件4b。另外,如圖4所示,在罩殼12的側面設置端子部件11c。該端子部件Ilc在該罩殼12的外周,具有利用后述的兩個按鈕開關11進行壓入操作的端子板lib。如圖2及圖3所示,該表模塊4在覆蓋該表模塊4的外周的罩殼12的外周面,通過后述的按壓部件15覆蓋緩沖部件5,并以該狀態容納于手表殼體I內。另外,該表模塊4 的下表面,在利用按壓板14按壓緩沖材料6的狀態下,利用后蓋3壓緊到手表殼體I內而配置。在該狀態下,緩沖材料6由橡膠等的彈性材料構成,且形成為平板狀。按壓部件15由聚縮醛(POM)等的硬質的合成樹脂或金屬構成,如圖2及圖3所示, 具有配置于表模塊4的罩殼12的上表面的周邊部上的環狀部15a和配置于罩殼12的外周面的筒狀部15b,并且這些環狀部15a和筒狀部15b —體形成。該按壓部件15具有如下緩和功能在手表殼體I從外部受到沖擊時,以整體承受該沖擊力而緩和沖擊力集中于表模塊4的一部分。另外,在該按壓部件15的內周面,設有在手表殼體I的預定位置定位用的突起或凹部(均未圖示)。按壓部件15利用定位用的突起或凹部,防止表模塊4在手表殼體I內向水平方向旋轉,還同時具有進行表模塊4相對于手表殼體I的定位的定位功能。另外,如圖I及圖5所示,在該按壓部件15的筒狀部15b的3點側和9點側,設置作為分別插入多個按鈕開關11的各軸部Ila時的退避部的切口部15c。在該情況下,如圖 2及圖3所示,在位于按壓部件15的上表面的環狀部15a的中央部,對應于顯示板13而設置顯示用的開口部15d。由此,顯示板13其上表面與按壓部件15的上表面為一個平面,并從開口部15d向上方露出。如圖2 圖5所示,緩沖部件5配置于按壓部件15與手表殼體I的內周面之間, 按壓部件15配置于表模塊4的罩殼12的外周面。該緩沖部件5由在手表殼體I從外部受到沖擊時發生形狀變化的粘彈性體形成,優選的是由阿爾法凝膠形成。 在此,對阿爾法凝膠進行說明。阿爾法凝膠是以硅酮作為主要成分的凝膠狀原材料,例如是在硅酮凝膠中混合作為填充材料的填充物而成的片狀的凝膠。在該情況下,填充物例如由相對于硅酮凝膠的100 重量部具有I 3重量部的合成樹脂的外殼的微小空心體及10 30的重量部的娃石構成。另外,就該凝膠狀原材料的硬度而言,阿斯卡C硬度為15 60,其厚度為例如 O. 5 2. Omm左右。相對于未將該凝膠狀原材料用作沖擊緩沖材料的情況的沖擊加速度,表示將凝膠狀原材料用作沖擊緩沖材料的情況的緩沖加速度的減少率的沖擊緩沖率為70% 以上。一般,如手表之類的剛性的東西直接降落到剛體面上時的沖擊力,以極短的時間從降落速度變為O或向上的速度,從而成為δ函數性的非常大的值。相對于此,如圖6Α所示,在如聚氨酯樹脂之類的彈性體降落而與剛體面接觸的情況下,如虛線U所示,發生與聚氨酯樹脂向垂直方向的變形量、即收縮距離相對應的回彈力,向上加速度逐漸增加而手表的加速度減小。而且,手表及聚氨酯樹脂其速度從向下轉換為向上而翻轉。從而,在該情況下施加于手表上的沖擊加速度,成為分布在從聚氨酯樹脂降落并與剛體面接觸直至收縮及彈回并再次從該剛體面脫離之間的范圍的波形,沖擊加速度的峰值與手表直接降落的情況相比大大地降低。另一方面,在如阿爾法凝膠之類的粘彈性體降落并與剛體面接觸的情況下,如圖6A的實線F所示,與使用聚氨酯樹脂等的彈性體的情況相比,施加于手表殼體I內的表模塊4上的力的增加慢,而且其峰值低。即,阿爾法凝膠的彈性常數,與聚氨酯樹脂的彈性體相比彈性常數小。一般而言,阿爾法凝膠等的凝膠狀粘彈性體與彈性體相比,彈性常數非常小(以楊氏模量小2 4位數左右)。另外,在使用彈性體的情況下,若使用彈性常數低的彈性體, 則需要增加厚度以免在沖擊時產生的大的歪斜超過彈性限度。相對于此,就阿爾法凝膠而言,如圖6A的實線F所示,若降落到剛體面,并從此處受到向上的力,則被來自該剛體面的沖擊力和手表的慣性力從兩側壓縮而變形,但此時,將從剛體面受到的作功量及從手表受到的動能迅速且有效地轉換成熱能而放出。即,阿爾法凝膠首先以粘性阻力使手表減速,從而使其動能迅速衰減。而且,伴隨阿爾法凝膠的壓縮變形的彈力的增加,通過由手表的減速引起的變形速度的降低和緩和時間的經過而鈍化。其結果,從動能向彈性能的轉換少量地被抑制,手表殼體I內的表模塊4不垂直向上翻轉而立即停止。即,當遇到降落的沖擊時,通過厚度薄的阿爾法凝膠的層傳遞到表模塊 4的向上加速度的峰值減少,而且表模塊4的動能迅速成為零。在這種一連串的過程中,為了設定最佳的加速度的峰值,能夠基于公知技術適當調整阿爾法凝膠的厚度、阿爾法凝膠的設置范圍、以及阿爾法凝膠的材質。圖6B在縱軸表示在對聚氨酯樹脂的彈性橡膠及阿爾法凝膠的粘彈性體施加各種頻率的諧和振動的情況(橫軸)下,表示施加在手表上的振動加速度相對于施加在聚氨酯樹脂及阿爾法凝膠上的振動加速度的比例的應答倍率(振動傳遞率)。在該圖6B中,在頻率為零的情況下,應答倍率是OdB、即一倍(振動傳遞率為I),在對手表直接施加加速度的情況和通過聚氨酯樹脂及阿爾法凝膠施加加速度的情況下,施加于手表上的加速度相等。在聚氨酯樹脂(虛線U)及阿爾法凝膠(實線F)的任何一種情況下,應答倍率均隨著振動頻率的上升而逐漸上升,不久就表示峰值。表示該峰值的頻率是由聚氨酯樹脂或阿爾法凝膠的彈性常數和手表的質量決定的固有頻率(共振頻率)。若振動頻率進一步上升,則這次應答倍率下降,若振動頻率比預定值(固有頻率的VI倍)大,則應答倍率分別比 OdB 小。S卩,就施加在聚氨酯樹脂及阿爾法凝膠上的加速度而言,振動頻率越從固有頻率脫離,越被聚氨酯樹脂及阿爾法凝膠更有效地吸收而轉換成熱。而且,施加于手表上的加速度比施加在聚氨酯樹脂及阿爾法凝膠上的加速度逐漸變小。在此,如圖6B所示,基于上述的彈性常數的不同,使用阿爾法凝膠的情況的固有頻率比使用聚氨酯樹脂的情況的固有頻率低。從而,應答倍率小于OdB的防振效果區域,也是使用阿爾法凝膠的情況從更小的頻率就表現出來。具體而言,能夠利用于手表上的第一實施方式的阿爾法凝膠的防振效果區域約為140Hz以上。在該情況下,涉及表模塊4的電子部件和驅動電路的結構部件,由于該頻率以上的高頻振動而容易發生故障、噪音和電磁干擾。從而,通過使用如阿爾法凝膠之類的粘彈性體,能夠更有效地除去引起涉及表模塊4的電子部件和驅動電路的結構部件的故障、噪音和電磁干擾的這些高頻振動。此外,就該防振效果區域、即固有頻率的設定而言,在包含于表模塊4的電子部件的結構上振動的影響少時等,能夠設定成比上述設定值還高。此外,在上述說明中,作為彈性體的例子而舉出聚氨酯樹脂,作為粘彈性體的例子而舉出阿爾法凝膠,但是大部分的高分子塑料原材料包含粘彈性的性質。作為本發明的粘彈性體,能夠利用粘性性質比彈性性質還強的粘彈性體,即,是指例如沖擊緩沖率50%以上的粘彈性體。另外,如圖2及圖3所示,該第一實施方式的緩沖部件5具有配置于按壓部件15 的外周面的預定部位上的第一阿爾法凝膠部16 ;除了該第一阿爾法凝膠部16的部位,配置于按壓部件15的外周面的其他預定部位上的第二阿爾法凝膠部17 ;以及配置于從按壓部件15的開口部15d露出的顯示板13的上表面的周邊部上的第三阿爾法凝膠部18,并且這些各阿爾法凝膠部以相同的材質一體形成。如圖2 圖5所示,第一阿爾法凝膠部16具有配置于按壓部件15的環狀部15a 的上表面的上面部16a ;以及配置于按壓部件15的筒狀部15b的外周面的預定部位上的多個側面部16b,整體形成為大致筒狀。在該情況下,如圖5所示,在上面部16a以放射狀設置波紋形狀的輔助緩沖部16c。如圖2所示,該輔助緩沖部16c以比上面部16a的厚度還薄的厚度形成為波紋形狀,其整體的厚度形成為比第一阿爾法凝膠部16的上面部16a的厚度稍厚。由此,輔助緩沖部16c被夾在按壓部件15的上表面與手表殼體I的加強部件7a的下表面之間,若在該狀態下被加強部件7a按壓,則波紋形狀隨著第一阿爾法凝膠部16的上面部16a的形狀變化而以彈性地壓扁的方式彈性變形之后發生形狀變化。另外,如圖4及圖5所示,在第一阿爾法凝膠部16的側面部16b,沿著上下方向設置輔助緩沖突起部16d。如圖4所示,該輔助緩沖突起部16d設在按壓部件15的筒狀部15b 的外周面的預定部位即與I點、5點、7點、11點的各附近相對應的部位。如圖4所示,該輔助緩沖突起部16d通過其前端面與手表殼體I的內周面接觸,使第一阿爾法凝膠部16的側面部16b從手表殼體I的內周面彈性地分離。S卩,該輔助緩沖突起部16d形成為與后述的第二阿爾法凝膠部17的外表面大致相同的高度。由此,第一阿爾法凝膠部16的側面部16b,通過輔助緩沖突起部16d與手表殼體 I的內周面接觸,限制表模塊4任意向面方向(水平方向)移動而晃動,并且若由手表殼體 I的內周面按壓輔助緩沖突起部16d,則與第二阿爾法凝膠部17 —起發生形狀變化而與手表殼體I的內周面彈性接觸。如圖2 圖5所示,第二阿爾法凝膠部17隔開間隔配置于按壓部件15的12點、3 點、6點、9點的四個部位。即,該第二阿爾法凝膠部17具有配置于按壓部件15的環狀部 15a的上表面的上片部17a ;以及配置于按壓部件15的筒狀部15b的外表面的側片部17b。在該情況下,如圖2所示,第二阿爾法凝膠部17的上片部17a形成為比第一阿爾法凝膠部16的上面部16a的厚度還厚,且形成為與第一阿爾法凝膠部16的上面部16a的波紋形狀的輔助緩沖部16c整體的厚度大致相同的厚度。另外,如圖2所示,第二阿爾法凝膠部17的側片部17b形成為比第一阿爾法凝膠部16的側面部16b的厚度還厚。如圖5所示,第三阿爾法凝膠部18形成為與表模塊4的顯示板13對應的大致四邊形的框狀,如圖2及圖3所示,其外周部與第一阿爾法凝膠部16的上面部16a的內周部連接。由此,第三阿爾法凝膠部18以橫跨設置于按壓部件15的環狀部15a上的顯示用的開口部15d的上表面的周邊部和從按壓部件15的開口部15d露出的顯示板13的上表面的周邊部這雙方的狀態進行配置。
8
如圖2及圖3所示,該第三阿爾法凝膠部18其周邊部形成為按壓顯示板13的上表面的周邊的分離部18a。該第三阿爾法凝膠部18形成為其厚度比第一阿爾法凝膠部16 的上面部16a的厚度厚相當于手表殼體I的加強部件7a的厚度的部分。另外,該第三阿爾法凝膠部18配置于比手表殼體I的殼主體7的內周面還靠內側,在該狀態下通過表玻璃2 能夠從外部看到。由此,第一 第三阿爾法凝膠部16 18在沖擊從外部施加于手表殼體I時,根據其沖擊力而發生形狀變化,并且在該形狀變化時使動能轉換成熱能,從而使傳遞到表模塊4 上的回彈力減少。而且,之后,第一 第三阿爾法凝膠部16 18逐漸恢復到原來的形狀。 從而,第一 第三阿爾法凝膠部16 18還能夠抑制由彈力引起的衰減振動。另一方面,表框8的內側表框8a與緩沖部件5相同,由受到沖擊時發生形狀變化的粘彈性體形成,優選的是由阿爾法凝膠形成。如圖2及圖3所示,該內側表框8a位于手表殼體I的正面的左右方向即3點側和9點側的部位的厚度Tl,比位于其正面的前后方向即12點側和6點側的部位的厚度T2還厚(Tl > T2)。即,該內側表框8a位于3點側和9 點側的部位向上方突出而形成。另外,外側表框8b由硬度高的聚氨酯樹脂等的合成樹脂形成。由此,內裝表模塊4的結構之中,至少具有手表殼體I、表玻璃2、后蓋3以及表框 8,且該表框8具有內側表框8a和外側表框8b,從而構成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即手表的沖擊緩沖結構。另外,通過具有還具備緩沖部件5的雙重的沖擊緩沖結構,該緩沖部件5具有第一 第三阿爾法凝膠部16 18,能夠維持非常薄的結構,并且能夠更有效地減少傳遞到表模塊4上的沖擊。如此,根據該手表的沖擊緩沖結構,具有介于手表殼體I與容納于該手表殼體I內的表模塊4之間的緩沖部件5,該緩沖部件5在手表殼體I從外部受到沖擊時,在將動能轉換為熱能的同時,根據沖擊的大小而發生形狀變化,從而使傳遞到表模塊4上的沖擊減少, 并且通過使用使伴隨形狀變化的從動能向彈性能的轉換減少而使相對于表模塊4的彈力迅速降低的粘彈性體,能夠有效緩和對表模塊4的沖擊。S卩,根據該手表的沖擊緩沖結構,在手表殼體I從外部受:到沖擊時,對應于該沖擊力由粘彈性體構成的緩沖部件5根據沖擊的大小而發生形狀變化,且隨著該緩沖部件5的形狀變化而將動能轉換為熱能,從而能夠使傳遞到表模塊4上的沖擊減少,并且使隨著緩沖部件5的形狀變化的從動能向彈性能的轉換減少而能夠使相對于表模塊4的彈力迅速降低,由此能夠有效緩和對表模塊4的沖擊。具體而言,通過利用所謂阿爾法凝膠的沖擊吸收功能突出的粘彈性體,使沖擊時的沖擊加速度轉換為熱能而使動能減少,并且花費時間而減速,從而不表現翻轉手表殼體 I的強的回彈力,因此與不使用粘彈性體的情況、即施加于手表殼體I上的沖擊直接施加于表模塊4上的情況或使用橡膠等的彈性體的情況相比,能夠使施加于表模塊4上的沖擊加速度大大地減少。相對于未將凝膠狀原材料用作沖擊緩沖材料的情況的緩沖加速度,表示將凝膠狀原材料用作沖擊緩沖材料5的情況的沖擊加速度的減少率的沖擊緩沖率為70%以上。另一方面,在通過緩沖部件5從外部對表模塊4給予沖擊的情況下施加于表模塊上的沖擊加速度,與在沒有緩沖部件5而從外部對該表模塊4給予沖擊的情況下施加于表模塊4上的沖擊加速度相比為50%以下、優選的是30%以下,該緩沖部件5使該沖擊的一部分轉換為熱而吸收及發散,并且使上述沖擊的剩余部分延遲及分散而傳遞到表模塊4。如此,通過對緩沖部件5使用阿爾法凝膠,能夠使沖擊加速度下降到50%以下,優選的是30%以下,因此能夠利用少量的阿爾法凝膠、即厚度薄的阿爾法凝膠而使降落時的對表模塊4的沖擊大大地降低。由此,通過在手表殼體I與表模塊4之間使用厚度薄的緩沖部件5,能夠減少制造成本。另外,通過對緩沖部件5使用阿爾法凝膠,能夠使手表殼體I 的固有頻率大大地降低,由此能夠抑制由高頻振動帶來的內部電路的破損。在該情況下,由于緩沖部件5的阿爾法凝膠是在受到沖擊時根據該沖擊而發生形狀變化之后恢復到原來的狀態的結構,因此當受到沖擊而發生形狀變化時,不會引起衰減振動,所以不會因為衰減振動而對表模塊4帶來壞影響,能夠良好地保護表模塊4及搭載于該表模塊4上的顯示板13和各種電子部件4a、4b。另外,在該手表的沖擊緩沖結構中,以O. 5 2. 0_的范圍較薄地形成與表模塊4 的外周面對應而配置的緩沖部件5的阿爾法凝膠的各厚度,并且利用阿爾法凝膠能夠得到高的沖擊吸收及緩沖效果。因此,保護表模塊4的緩沖部件5整體的厚度不比已有結構的厚度厚,而能夠較薄地形成緩沖部件5整體的厚度,由此能夠防止手表殼體I變大,所以能夠實現手表整體的小型化。另外,由于在該手表的沖擊緩沖結構中,在手表殼體I的內周面與表模塊4的外周面之間配置按壓部件5,在該按壓部件5的外表面配置由阿爾法凝膠構成的緩沖部件5,因此當利用由該阿爾法凝膠構成的緩沖部件5緩沖沖擊時,用按壓部件15的整體承受沖擊, 能夠防止沖擊集中于表模塊4的一部分,由此也能良好地保護表模塊4及搭載于該表模塊 4上的顯示板13和電子部件4a、4b免受沖擊的影響。在該情況下,由于緩沖部件5具有配置于覆蓋并保護表模塊4的按壓部件15的上表面及側面的預定部位上的第一阿爾法凝膠部16 ;配置于除了該第一阿爾法凝膠部16 的部位的按壓部件15的側面及上表面的其他的預定部位上的第二阿爾法凝膠部17 ;以及位于第一阿爾法凝膠部16的內周端部并配置于顯示板13的上表面的外周邊部的第三阿爾法凝膠部18,因此能夠有效吸收、緩沖來自手表殼體I的外部的沖擊。S卩,由于第一阿爾法凝膠部16除了表模塊4的上表面及側面的3點、6點、9點、12 點的四個部位之外形成為大致筒狀,第二阿爾法凝膠部17隔開間隔配置于第一阿爾法凝膠部16的與3點、6點、9點、12點的四個部位對應的部位,第三阿爾法凝膠部18沿著位于表模塊4的上表面的第一阿爾法凝膠部16的上表面上的內周邊配置成框狀,因此能夠利用第一、第二阿爾法凝膠部16、17有效吸收、緩沖來自側方的沖擊,并且能夠利用第三阿爾法凝膠部18有效吸收、緩沖來自上方的沖擊。在該情況下,因為第一 第三各阿爾法凝膠部16 18的厚度不同,由此還能夠有效吸收、緩沖來自手表殼體I的外部的沖擊。例如,由于第二阿爾法凝膠部17形成為比第一阿爾法凝膠部16的厚度還厚,因此當手表殼體I受到來自外部的沖擊時,能夠由第二阿爾法凝膠部17比第一阿爾法凝膠部16先受到該沖擊。由此,除了當手表殼體I受到來自外部的沖擊時,利用第二阿爾法凝膠部17能夠以放掉的方式吸收沖擊之外,當按壓操作按鈕開關11時,利用該按鈕開關11的按壓力能夠抑制表模塊4在手表殼體I內向面方向(水平方向)移動,由此能夠防止表模塊4的晃動,因此能夠順利且良好地進行開關操作。另外,通過在第一阿爾法凝膠部16的側面部16b,以與第二阿爾法凝膠部17的側片部17b的外表面大致相同的高度形成有用于使該側面部16b從手表殼體I的內周面分離的輔助緩沖突起部16d,在手表殼體I未受到沖擊時,能夠抑制手表殼體I內的表模塊4向面方向(水平方向)任意移動而表模塊4晃動。另外,由于當手表殼體I從其側面側受到沖擊時,該沖擊力大致同時施加于第二阿爾法凝膠部17的側片部17b和第一阿爾法凝膠部16的側面部16b的輔助緩沖突起部 16d,因此能夠與第二阿爾法凝膠部17的形狀變化大致同時地使輔助緩沖突起部16d發生形狀變化。S卩,由于輔助緩沖突起部16d以圓周方向的寬度窄且沿上下方向細長的方式設置于第一阿爾法凝膠部16的側面部16b上,因此輔助緩沖突起部16d的形狀變化比側面部 16b整體的形狀變化還小,比側面部16b的整體更容易發生形狀變化。由此,當第一阿爾法凝膠部16的側面部16b受到沖擊力時,能夠使寬度窄的輔助緩沖突起部16d與第二阿爾法凝膠部17的側片部17b —起發生形狀變化。之后,第一阿爾法凝膠部16的側面部16b整體發生形狀變化,因此利用第二阿爾法凝膠部17的側片部17b、設置于第一阿爾法凝膠部16的側面部16b上的輔助緩沖突起部16d、以及第一阿爾法凝膠部16的側面部16b,能夠有效吸收、緩沖來自手表殼體I的側面側的沖擊。另外,通過在第一阿爾法凝膠部16的上面部16a形成厚度薄的波紋形狀的輔助緩沖部16c,且該輔助緩沖部16c形成為其整體的厚度比第一阿爾法凝膠部16的上面部16a 的厚度還厚,從而當手表殼體I從其上面側受到沖擊時,該沖擊力大致同時施加于第一阿爾法凝膠部16和輔助緩沖部16c,因此第一阿爾法凝膠部16的上面部16a發生形狀變化, 同時能夠使輔助緩沖部16c彈性變形,由此能夠可靠且良好地吸收沖擊。S卩,由于輔助緩沖部16c以厚度薄的波紋形狀形成于第一阿爾法凝膠部16的上面部16a,因此輔助緩沖部16c的彈力比上面部16a的形狀變化還小,比上面部16a的形狀變化更容易彈性變形。由此,當第一阿爾法凝膠部16的上面部16a受到沖擊力時,能夠在第一阿爾法凝膠部16的上面部16a發生形狀變化之前,使波紋形狀的輔助緩沖部16c彈性變形。之后,第一阿爾法凝膠部16的上面部16a整體發生形狀變化,因此當手表殼體I 從其上面側受到強的沖擊時,通過輔助緩沖部16c的彈性變形,能夠容易使第二阿爾法凝膠部17的上片部17a及第一阿爾法凝膠部16的上面部16a發生形狀變化,由此能夠可靠且良好地吸收和緩沖沖擊。在該情況下,由于第三阿爾法凝膠部18形成為其厚度比第一阿爾法凝膠部16還厚,因此當手表殼體I的表玻璃2從上方受到沖擊時,還能夠利用第三阿爾法凝膠部18以放掉的方式吸收該沖擊,之后,能夠與第一阿爾法凝膠部16 —起有效吸收、緩和來自上方的沖擊,因此能夠可靠且良好地保護顯示板13。另外,該緩沖部件5由于第一 第三各阿爾法凝膠部16 18由相同材質的阿爾法凝膠一體形成,因此能夠用一個成型用的模具簡單且容易地制作,并且通過第一 第三各阿爾法凝膠部16 18 —體形成,能夠實現部件件數的減少,并且還能夠實現組裝操作的簡化,能夠提供批量生產率高的產品。并且,根據該手表的沖擊緩沖結構,在手表殼體I的外表面設置作為外裝部件的表框8,該表框8包括設置于手表殼體I的外表面上的內側外裝部即內側表框8a、和設置于該內側表框8a的外周面上的外側外裝部即外側表框8b,內側表框8a由當表框8從外部受到沖擊時根據該沖擊力發生形狀變化的阿爾法凝膠形成,由此利用由該阿爾法凝膠構成的內側表框8a,也能夠良好地吸收、緩和來自外部的沖擊。在該情況下,通過內側表框8a還由阿爾法凝膠形成,表框8整體的外形不變大,而能夠得到高的緩沖效果。另外,由于外側表框8b由硬質的聚氨酯樹脂等的具有彈力的合成樹脂形成,因此不僅表框8的表面難以損傷,而且能夠良好地保護由阿爾法凝膠構成的內側表框8a。另外,內側表框8a的阿爾法凝膠形成為位于手表殼體I的正面的左右方向即3點側和9點側的部位的厚度Tl比位于該正面的前后方向即12點側和6點側的部位的厚度T2 還厚(Tl > T2),當在手腕上安裝手表殼體I而使用時,手表殼體I的3點側和9點側與物體碰撞而容易受到強的沖擊,但即使受到這種強的沖擊,也能夠利用內側表框8a的厚度厚的阿爾法凝膠良好地吸收沖擊,由此能夠良好地保護表模塊4及搭載于該表模塊4上的顯示板13和電子部件4a、4b免受沖擊的影響。第二實施方式下面,參照圖7,對將本發明適用于數字式的手表上的第二實施方式進行說明。此外,在與圖I 圖6B所示的第一實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標上相同的附圖標記進行說明。如圖7所示,該手表的結構如下,緩沖部件5的第一 第三阿爾法凝膠部16 18 之中,第二阿爾法凝膠部17以單獨形成,該第二阿爾法凝膠部17隔開間隔分別配置在與3 點、6點、9點、12點對應的四個部位。S卩,第二阿爾法凝膠部17與第一實施方式相同地是與第一、第三各阿爾法凝膠部 16、18相同的材質,并且形成為比第一阿爾法凝膠部16的厚度還厚。如圖7所示,該第二阿爾法凝膠部17隔開間隔利用粘接劑粘接在按壓部件15的外周面的與3點、6點、9點、12 點對應的四個部位。在該情況下,第一阿爾法凝膠部16在其側面部16b的與3點、6點、9點、12點分別對應的四個部位,分別設置用于配置第二阿爾法凝膠部17的切口部16e。另外,第一、第三各阿爾法凝膠部16、18與第一實施方式相同地以相同的材質一體形成,并且配置于按壓部件15的外周面及表模塊4的上表面。根據這種第二實施方式的手表的沖擊緩沖結構,由于緩沖部件5的第一 第三各阿爾法凝膠部16 18之中,第二阿爾法凝膠部17以單獨形成,因此能夠在表模塊4上分別組裝第一、第三各阿爾法凝膠部16、18和第二阿爾法凝膠部17,由此能夠實現組裝操作性的提聞。S卩,在該沖擊緩沖結構中,能夠在按壓部件15的與3點、6點、9點、12點對應的四個部位,隔開間隔利用粘接劑個別地固定第二阿爾法凝膠部17,并且以從按壓部件15及表模塊4的上方覆蓋的方式安裝第一、第三各阿爾法凝膠部16、18,能夠在使該第一、第三各阿爾法凝膠部16、18沿著按壓部件5的外周面容易旋轉移動的同時良好地進行位置調整。例如,如第一實施方式,在第一 第三各阿爾法凝膠部16 18 —體形成的情況下,當覆蓋于按壓部件5及表模塊4上而安裝第一 第三各阿爾法凝膠部16 18時,第一 第三各阿爾法凝膠部16 18由于其摩擦阻力而難以沿著按壓部件5的外周面旋轉移動,由此安裝位置的調整變得麻煩。對此,若第二阿爾法凝膠部17與第一、第三各阿爾法凝膠部16、18分別形成,則能夠在按壓部件15上單獨固定第二阿爾法凝膠部17,因此當使第一、第三各阿爾法凝膠部
16、18沿著按壓部件5的外周面旋轉移動時,不存在由第二阿爾法凝膠部17產生的摩擦阻力,能夠使第一、第三各阿爾法凝膠部16、18容易旋轉移動而準確地進行位置調整。第三實施方式下面,參照圖8,對將本發明適用于模擬式的手表上的第三實施方式進行說明。在該情況下,在與圖I 圖6B所示的第一實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標上相同的附圖標記而進行說明。該手表代替裝入到表模塊4的顯示板13而裝入表機芯20,除此之外與第一實施方式大致相同。如圖8所不,該表機芯20裝入到表模塊4的罩殼12的內部。該表機芯20具有 通過配置于罩殼12的上表面上的文字板21的貫通孔21a向上方突出的指針軸22 ;安裝于該指針軸22的上端部的時針、分針等的指針23 ;以及用于使指針軸22運針旋轉的輪系機構24。由此,該表機芯20利用輪系機構24使指針軸22旋轉,通過該指針軸22的旋轉使指針23在文字板21的上方運針,指示顯示時刻。在該情況下,輪系機構24具有安裝于指針軸22上并旋轉的指針齒輪25、與該指針齒輪25嚙合而旋轉的傳動齒輪26、以及使該傳動齒輪26旋轉的步進馬達(未圖示)等。 這些指針齒輪25及傳動齒輪26配置于與指針軸22正交的水平方向上,在該狀態下外周部的齒部彼此嚙合而旋轉。另外,如圖8所不,文字板21與設置于按壓部件15的環狀部15a上的顯不用的開口部15d對應而配置,通過該開口部15d向按壓部件15的上方露出。另外,指針軸22位于文字板21的大致中央部,在其上端部與表玻璃2的下表面接近的狀態下,向罩殼12的上方突出而配置。指針23在位于文字板21與表玻璃2之間的狀態下,隨著指針軸22的旋轉而運針。另外,在手表殼體I與按壓部件15之間,與第一實施方式相同地配置由阿爾法凝膠構成的緩沖部件5。該緩沖部件5也與第一實施方式相同地由第一 第三各阿爾法凝膠部16 18構成,這些第一 第三各阿爾法凝膠部16 18通過雙色成型而一體形成。在該情況下,第一阿爾法凝膠部16與第一實施方式相同地整體形成為大致筒狀, 除去按壓部件15的上表面及側面的預定部位、即與3點、6點、9點、12點對應的部位而配置。第二阿爾法凝膠部17除去第一阿爾法凝膠部16的部位在按壓部件15的上表面及側面的3點、6點、9點、12點的四個部位隔開間隔而配置,并形成為比第一阿爾法凝膠部16的厚度還厚。如圖8所示,第三阿爾法凝膠部18位于第一阿爾法凝膠部16的上表面的內周邊, 并配置于文字板21的上表面的周邊部,形成為比第一阿爾法凝膠部16的厚度還厚。該第三阿爾法凝膠部18其凝膠狀原材料的材質與第一、第二各阿爾法凝膠部16、17的材質不同。S卩,該第三阿爾法凝膠部18與第一實施方式不同,由其硬度比第一、第二各阿爾法凝膠部16、17的硬度還低的材質形成。由此,即使該第三阿爾法凝膠部18與第一、第二各阿爾法凝膠部16、17材質不同,也與該第一、第二各阿爾法凝膠部16、17通過雙色成型而一體形成。根據這種第三實施方式的手表的沖擊緩沖結構,除了具有與第一實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之外,由于緩沖部件5的第一 第三各阿爾法凝膠部16 18之中,第三阿爾法凝膠部18形成為其硬度比第一、第二各阿爾法凝膠部16、17的硬度還低且厚度厚,因此當表玻璃2從上方受到沖擊時,能夠在第三阿爾法凝膠部18發生形狀變化之后,使第一、第二各阿爾法凝膠部16、17發生形狀變化,并且能夠利用第三阿爾法凝膠部18吸收、緩和沖擊以免沖擊傳遞到文字板21上。因此,即使表玻璃2的上表面受到沖擊,除了與第一實施方式相同地利用第一 第三各阿爾法凝膠部16 18能夠良好地保護表模塊4之外,還能夠利用第三阿爾法凝膠部18可靠且良好地防止裝入表模塊4的表機芯20的指針23由于沖擊而發生指針錯位或者指針23從指針軸22脫落。S卩,即使表玻璃2的上表面受到沖擊,也能夠利用第三阿爾法凝膠部18緩和裝入到表模塊4的表機芯20在上下方向振動,因此能夠可靠且良好地防止由表機芯20向上下方向的振動所引起的指針23相對于指針軸22的脫落及輪系機構24中的齒輪25、26的嚙合的脫離。另外,在該第三實施方式的沖擊緩沖結構中,通過第三阿爾法凝膠部18由硬度比第一、第二各阿爾法凝膠部16、17的硬度還低的阿爾法凝膠形成,即使第三阿爾法凝膠部 18與第一、第二各阿爾法凝膠部16、17的材質不同,也能夠將該第三阿爾法凝膠部18通過雙色成型與第一、第二各阿爾法凝膠部16、17 —體形成。因此,即使第三阿爾法凝膠部18 與第一、第二各阿爾法凝膠部16、17的材質不同,也能夠容易成型,由此能夠實現生產率的提聞。變形例下面,參照圖9及圖10,對多個種類的阿爾法凝膠的硬度的組合進行說明。該阿爾法凝膠由以硅酮為主要成分的凝膠狀原材料構成,其硬度根據其材質而阿斯卡C硬度不同,例如,存在阿斯卡C硬度為15 30的低硬度的阿爾法凝膠、阿斯卡C硬度為30 45的中硬度的阿爾法凝膠、阿斯卡C硬度為45 60的高硬度的阿爾法凝膠。例如,如圖9所示,在第一實施方式的數字機型的手表中,在為一般的沖擊吸收類型的情況下,第一 第三各阿爾法凝膠部16 18優選阿斯卡C硬度分別設定成30 45 的中硬度。該情況下的沖擊吸收特性成為圖10中以實線Fl所示的曲線,其加速度的最大值Fl-a是比以虛線所示的聚氨酯樹脂的曲線U的加速度的最大值U-a還小的值,且位于在時間上晚的位置。由此,能夠比聚氨酯樹脂更有效地緩沖沖擊。另外,在第一實施方式的數字機型的手表中,在為高沖擊吸收類型的情況下,第一 第三各阿爾法凝膠部16 18優選阿斯卡C硬度分別設定成45 60的高硬度。該情況下的沖擊吸收特性成為圖10中以實線F2所示的曲線,其加速度的最大值F2-a是比以虛線所示的聚氨酯樹脂的曲線U的加速度的最大值U-a還小的值,且位于在時間上晚的位置。 但是比以實線Fl所示的加速度的最大值Fl-a還大,且位于在時間上早的位置。在該情況下,能夠比聚氨酯樹脂更有效地緩沖沖擊。
另外,如圖9所示,在第二實施方式的數字機型的手表中,在為一般的沖擊吸收類型的情況下,第一 第三各阿爾法凝膠部16 18優選阿斯卡C硬度也分別設定成30 45 的中硬度。該情況下的沖擊吸收特性成為圖10中以實線Fl所示的曲線,其加速度的最大值Fl-a是比以虛線所示的聚氨酯樹脂的曲線U的加速度的最大值U-a還小的值,且位于在時間上晚的位置。由此,能夠比聚氨酯樹脂更有效地緩沖沖擊。在該第二實施方式的數字機型的手表中,在為高沖擊吸收類型的情況下,第一 第三各阿爾法凝膠部16 18優選阿斯卡C硬度分別設定成45 60的高硬度。該情況下的沖擊吸收特性成為圖10中以實線F2所示的曲線,其加速度的最大值F2-a是比以虛線所示的聚氨酯樹脂的曲線U的加速度的最大值U-a還小的值,且位于在時間上晚的位置。但是比以實線Fl所示的加速度的最大值Fl-a還大,且位于在時間上早的位置。在該情況下, 也能夠比聚氨酯樹脂更有效地緩沖沖擊。另外,如圖9所示,在第三實施方式的模擬機型的手表中,在為一般的沖擊吸收類型的情況下,優選第一、第二各阿爾法凝膠部16、17其阿斯卡C硬度分別設定成30 45的中硬度,第三阿爾法凝膠部18其阿斯卡C硬度為比第一、第二各阿爾法凝膠部16、17還低的15 30的低硬度。該情況下的沖擊吸收特性成為圖10中以實線F3所示的曲線,其加速度的最大值 F3-a是比以虛線所示的聚氨酯樹脂的曲線U的加速度的最大值U-a還小的值,且位于在時間上晚的位置,并且比以實線Fl所示的加速度的最大值Fl-a稍小,且位于在時間上稍晚的位置。由此,比以實線Fl所示的情況能夠更有效地緩沖沖擊。另外,在該第三實施方式的模擬機型的手表中,在為高沖擊吸收類型的情況下,優選第一、第二各阿爾法凝膠部16、17其阿斯卡C硬度為45 60的高硬度,第三阿爾法凝膠部18其阿斯卡C硬度為比第一、第二各阿爾法凝膠部16、17還低的30 45的中硬度。該情況下的沖擊吸收特性成為圖10中以實線F4所示的曲線,其加速度的最大值F4-a位于實線Fl與實線F2之間。在該情況下,能夠比以實線F2所示的情況更有效地緩沖沖擊。并且,如圖9所示,在其他機型的手表中,在為低沖擊吸收類型的情況下,第一 第三各阿爾法凝膠部16 18優選阿斯卡C硬度分別設定成15 30的低硬度。該情況下的沖擊吸收特性成為圖10中以實線F5所示的曲線,其加速度的最大值F5-a是比以實線F3 所示的加速度的最大值F3-a還小的值,且位于在時間上晚的位置。由此,能夠比以實線F3 所示的情況更有效地緩沖沖擊。如此,第一 第三各阿爾法凝膠部16 18根據表模塊4的功能,其硬度既可以設定成分別相同,也可以設定成分別不同。如此,第一 第三各阿爾法凝膠部16 18通過組合高硬度和低硬度,能夠更有效地吸收、緩和沖擊。此外,在上述的第一 第三的各實施方式中,說明了在第一阿爾法凝膠部16的上面部16a設置輔助緩沖部16c,并在第一阿爾法凝膠部16的側面部16b設置輔助緩沖突起部16d的情況,但不限于此,也可以在第一阿爾法凝膠部16的側面部16b設置輔助緩沖部 16c,在第一阿爾法凝膠部16的上面部16a設置輔助緩沖突起部16d。另外,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在第一阿爾法凝膠部16的上面部16a及側面部16b 分別設置輔助緩沖部16c及輔助緩沖突起部16d。并且,第一阿爾法凝膠部16不必一定要具有波紋形狀的輔助緩沖部16c及輔助緩沖突起部16d。
另外,在上述的第一 第三的各實施方式中,對配置于手表殼體I的內表面與表模塊4的罩殼12的外表面之間的緩沖部件5具有配置于罩殼12的外表面的按壓部件5的情況進行了說明,但是不必一定要在罩殼12的外表面設置按壓部件5,例如也可以在罩殼 12的外表面直接配置由阿爾法凝膠構成的緩沖部件5。并且,在上述的第一 第三的各實施方式及其變形例中,對適用于具有顯示板13 的數字機型的手表或者具有指針23的模擬機型的手表上的情況進行了說明,但不限于此, 除了還能夠適用于具有數字功能和模擬功能這兩者的組合類型的手表上之外,不必一定要適用于手表上,能夠適用于旅行表、鬧鐘、臺鐘、掛鐘等的各種表上。另外,本發明不必一定要適用于手表上,能夠廣泛適用于手機或電子詞典、便攜式信息終端設備(PDA :個人數字助理)、個人計算機等的各種電子設備上。以上,對本發明的幾個實施方式進行了說明,但是本發明不限于此,包含權利要求書所記載的發明和其等同的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電子設備的沖擊緩沖結構,使緩沖部件(5)介于設備殼體(I)與容納于該設備殼體內的模塊(4)之間緩沖沖擊,其特征在于,上述緩沖部件使用粘彈性體,該粘彈性體在上述設備殼體受到沖擊時,將動能轉換成熱能,同時根據該沖擊的大小發生形狀變化,從而減少傳遞到上述模塊的上述沖擊,并且減少隨著上述形狀變化引起的從上述動能向彈性能的轉換而迅速降低相對于上述模塊的彈力,該粘彈性體由第一、第二、第三各粘彈性體部構成,上述第一粘彈性體部(16)以覆蓋上述模塊的上表面及側面的方式形成為筒狀,上述第二粘彈性體部(17)隔開間隔配置于上述第一粘彈性體部的預定的部位,上述第三粘彈性體部(18)沿著位于上述模塊的上表面上的上述第一粘彈性體部的上表面的內周邊配置成框狀。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電子設備的沖擊緩沖結構,其特征在于,上述電子設備是表,上述預定的部位隔開間隔配置于上述第一粘彈性體部的3點、6 點、9點、12點的四個部位。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電子設備的沖擊緩沖結構,其特征在于,在通過上述緩沖部件對上述模塊給予沖擊的情況下施加于上述模塊的沖擊加速度,與在沒有上述緩沖部件而對該模塊給予上述沖擊的情況下施加于上述模塊的沖擊加速度相比為50%以下或30%以下。
4.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電子設備的沖擊緩沖結構,其特征在于,上述粘彈性體具有基于電子設備的重量而選擇的材質,該材質的固有頻率低于牽涉到構成上述模塊(4)的電子部件(4a、4b)的破損的預先設定的振動頻率。
5.根據權利要求I 4中任一項所述的電子設備的沖擊緩沖結構,其特征在于,上述緩沖部件(5)是以硅酮樹脂為主要成分的樹脂原材料。
6.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電子設備的沖擊緩沖結構,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粘彈性體部(17)的厚度比上述第一粘彈性體部(16)厚,在上述第一粘彈性體部形成有向其厚度方向突出的突起部(16d)。
7.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電子設備的沖擊緩沖結構,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三粘彈性體部(18)的厚度比上述第一粘彈性體部(16)厚。
8.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電子設備的沖擊緩沖結構,其特征在于,上述設備殼體(I)具有顯示用的保護玻璃(2),上述模塊(4)具有與上述保護玻璃對應而指示顯示時刻的指針(23),上述第三粘彈性體部(18)與位于上述保護玻璃的內表面的部位對應而配置,上述第三粘彈性體部(18)的硬度設定成比上述第一、第二各粘彈性體部 (16、17)的硬度低。
9.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電子設備的沖擊緩沖結構,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 第三各粘彈性體部(16 18)由相同的材質一體形成。
10.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電子設備的沖擊緩沖結構,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 第三各粘彈性體部(16 18)由不同的材質通過多色成型而形成。
11.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電子設備的沖擊緩沖結構,其特征在于,上述設備殼體(I)在外表面設有外裝部件(8),該外裝部件包括設置于上述設備殼體的外表面的內側外裝部(8a)和設置于該內側外裝部的外周面的外側外裝部(Sb),上述內側外裝部由在上述外裝部件受到沖擊時根據該沖擊力發生形狀變化的粘彈性體形成,上述外側外裝部由具有彈力的合成樹脂形成。
12.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電子設備的沖擊緩沖結構,其特征在于,就上述內側外裝部(8a)的上述粘彈性體而言,位于上述設備殼體(I)的正面的左右方向上的部位的厚度(Tl)比位于該正面的前后方向上的部位的厚度(T2)厚(Tl > T2)。
13.—種電子設備,具有設備殼體(I);容納于該設備殼體內且搭載電子部件(4a、4b、 顯示板13、表機芯20的指針23)的模塊(4);以及介于上述設備殼體與上述模塊之間緩沖沖擊的緩沖部件(5),其特征在于,上述緩沖部件使用粘彈性體,該粘彈性體在上述設備殼體受到沖擊時,將動能轉換成熱能,同時根據該沖擊的大小發生形狀變化,從而減少傳遞到上述模塊的上述沖擊,并且減少隨著上述形狀變化引起的從上述動能向彈性能的轉換而迅速降低相對于上述模塊的彈力,該粘彈性體由第一、第二、第三各粘彈性體部構成,上述第一粘彈性體部以覆蓋上述模塊的上表面及側面的方式形成為筒狀,上述第二粘彈性體部隔開間隔配置于上述第一粘彈性體部的預定的部位,上述第三粘彈性體部沿著位于上述模塊的上表面上的上述第一粘彈性體部的上表面的內周邊配置成框狀。
14.一種緩沖部件(5),配置于設備殼體(I)與容納于該設備殼體內的模塊(4)之間緩沖沖擊,其特征在于,在該緩沖部件使用粘彈性體,該粘彈性體在上述設備殼體受到沖擊時,將動能轉換成熱能,同時根據該沖擊的大小發生形狀變化,從而減少傳遞到上述模塊的上述沖擊,并且減少隨著上述形狀變化引起的從上述動能向彈性能的轉換而迅速降低相對于上述模塊的彈力,該粘彈性體由第一、第二、第三各粘彈性體部構成,上述第一粘彈性體部以覆蓋上述模塊的上表面及側面的方式形成為筒狀,上述第二粘彈性體部隔開間隔配置于上述第一粘彈性體部的預定的部位,上述第三粘彈性體部沿著位于上述模塊的上表面上的上述第一粘彈性體部的上表面的內周邊配置成框狀。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緩沖部件、電子設備的沖擊緩沖結構及電子設備。介于手表殼體與其內部的表模塊之間的緩沖部件使用粘彈性體,該粘彈性體在手表殼體受到沖擊時,將動能轉換成熱能,同時根據沖擊的大小發生形狀變化,從而減少傳遞到表模塊的沖擊,并且減少隨著形狀變化引起的從動能向彈性能的轉換而迅速降低相對于表模塊的彈力。該粘彈性體包括以覆蓋模塊的上表面及側面的方式形成的第一粘彈性體部;配置于第一粘彈性體部的預定部位上的第二粘彈性體部;以及沿著第一粘彈性體部的上表面的內周邊配置成框狀的第三粘彈性體部。
文檔編號F16F15/04GK102591189SQ20121000625
公開日2012年7月18日 申請日期2012年1月10日 優先權日2011年1月11日
發明者上野正人 申請人:卡西歐計算機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