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增力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動力裝置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增力裝置。
背景技術:
很多場合需要輸出很大的力(幾噸、幾百噸到幾千噸甚至上萬噸)來完成一項工作,如壓力機(機械壓力機、液壓機、螺旋壓力機和平鍛機,以及沖壓機、矯正機、剪切機、鍛造操作機)、注塑機、靜壓樁機和摩擦焊機等。而驅動動力源能夠提供的力的大小是有限的, 這時就需要一些裝置來對力進行增大?,F有的主動力驅動方式主要包括液壓式和機械式, 其中機械式還包括伺服式,相對于全液壓式,不采用液壓系統而全部用電機和機械結構來實現,節能環保,伺服控制技術能夠對力、位移、速度等參數進行閉環控制,實現很高的控制精度,這是普通的電機調速是無法實現的。其傳動特點是,伺服電機+增力機構+傳動機構 (螺旋傳動或圓盤傳動)+增力機構+施力部件。這些增力機構包括利用齒輪或皮帶減速、 螺旋機構、肘桿機構和曲柄連桿機構等等方式。其中,由于曲柄連桿機構的運動規律較好,且結構簡單,制造容易,增力比大,因而得到了較廣泛的應用。這里就以曲柄連桿機構為例。①增力比,如圖I所示,假設桿BC的受力為F,滑塊產生的壓力為Q。分別以滑塊和搖桿為研究對象,并由靜力和靜力矩平衡方程可得Q*m/C0S a = F*1則該機構的增力比可表示為
權利要求
1.一種增力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機座(18);設置在所述機座(18)上的滾珠絲杠(16),所述滾珠絲杠(16)上套設有滾珠螺母(15);與所述滾珠螺母(15)連接,具有斜楔結構的推力塊(17),且所述推力塊(17)斜面的角度不大于45度;通過斜面滾動導軌副(24)設置在所述推力塊(17)斜面上的增力塊(25);用來驅動所述滾珠絲杠(16)的伺服電機(11)。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增力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滾珠絲杠(16)通過絲杠支撐件 (13)和絲杠支撐座(14)安裝在所述機座(18)上。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增力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伺服電機(11)通過聯軸器(12) 連接于所述滾珠絲杠(16)。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增力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固定在所述機座(18)上,連接于所述推力塊(17)的限位裝置。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增力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裝置包括連接于所述推力塊(17)的限位桿(19);套設在所述限位桿(19)上的限位套(21);安裝在所述機座(18)上,用來固定所述限位桿(19)和所述限位套(21)的限位座(20)。
6.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增力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面滾動導軌副(24)包括連接在所述推力塊(17)上的固定導軌板(37);連接在所述增力塊(25)上的移動板(31);通過連接鍵(33)和連接螺釘(34)與所述移動板(31)連接在一起的移動小板(36);設置在所述移動板(31)和所述固定導軌板(37)之間的第一滾針(32);設置在所述移動小板(36)和所述固定導軌板(37)之間的第二滾針(35)。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增力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滾針(32)和所述第二滾針(35)的數量均為相對設置的2列。
8.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增力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設置在所述機座(18)和所述推力塊(17)兩側的推力塊下導軌副(22)和推力塊上導軌副(23);設置在所述機座(18)和所述增力塊(25)兩側的增力塊右導軌副(26)和增力塊左導軌副(27)。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增力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力塊下導軌副(22)、所述推力塊上導軌副(23)、所述增力塊右導軌副(26)和所述增力塊左導軌副(27)均為滾動導軌副。
10.根據權利要求1-9任意一項所述的增力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力塊(17)的具體數量為2個,分別為第一推力塊(17-1)和第二推力塊(17-2),所述第一推力塊(17-1)的一端連接于所述伺服電機(11),另一端具有斜楔結構,所述第二推力塊(17-2)的一端通過第一斜面滾動導軌副設置在所述第一推力塊(17-1)的斜面上,另一端也具有斜楔結構,所述增力塊(25)通過第二斜面滾動導軌副設置在所述第二推力塊(17-2)的斜面上。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增力裝置,包括機座(18);設置在機座(18)上的滾珠絲杠(16),滾珠絲杠(16)上套設有滾珠螺母(15);與滾珠螺母(15)連接,具有斜楔結構的推力塊(17),且推力塊(17)斜面的角度不大于45度;通過斜面滾動導軌副(24)設置在推力塊(17)斜面上的增力塊(25);用來驅動滾珠絲杠(16)的伺服電機(11)。本裝置,通過將伺服電機和滾珠絲杠副以及斜楔機構進行了有效的結合,能夠實現輸入很小的驅動力,得到很大的輸出力,往復運動,從而解決驅動動力源及傳動裝置的結構復雜、能耗大的問題,結構簡單,增力比的計算簡單,能夠在精密的成形機械中實現位移、速度和輸出力的精確控制。
文檔編號F16H25/22GK102537253SQ20121001608
公開日2012年7月4日 申請日期2012年1月18日 優先權日2012年1月18日
發明者柴智 申請人:柴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