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系關在一種提把組件,更特別的是關在一種提拉物體的提把組件。
背景技術:
現有提拉物體的提把組件不易穩固地固定在物體,且無法應用在各種物體上,例如PCB板、金屬對象或塑料對象。
此外,為配合物體的穿孔、螺紋等結構時,現有提把組件的制作變得復雜。
再者,現有收納提把組件的方式系將數量眾多的提把組件全部收納于同一容置空間中,在使用時,不易取置。
因此,如何設計出一種提把組件,穩固地固定于各種物體,易于制作,有秩序地被收納,并易于取置,將是本實用新型所欲積極揭露之處。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提把組件,穩固地固定于各種物體,易于制作,有秩序地被收納,并易于取置。
為達上述目的及其他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提把組件,固定在一物體后,用于提拉該物體,該提把組件由上而下包含:一提拉部;一本體部,連接在該提拉部的底部;及一固定部,連接在該本體部的底部。
在本實用新型的提把組件中,還包含一防滑部,設置在該提拉部的表面。
在本實用新型的提把組件中,該防滑部為齒花狀、弧面狀、多邊形、花紋狀、圓形狀或橢圓狀。
在本實用新型的提把組件中,該提拉部為齒花狀、弧面狀、多邊形、花紋狀、圓形狀或橢圓狀。
在本實用新型的提把組件中,通過焊接、鉚接、擴接、鎖接、扣接、扣入或組接的方式將該提把組件固定于該物體。其中,通過焊接、鉚接、擴接、鎖接、扣接、扣入或組接的方式將該提把組件的固定部固定于該物體。
在本實用新型的提把組件中,該焊接的方式為表面貼裝技術(SMT,surface mount technology)。
在本實用新型的提把組件中,該提拉部與該本體部為一體成型或組合成型。
在本實用新型的提把組件中,該物體為PCB板、金屬對象或塑料對象。
在本實用新型的提把組件中,該提把組件固定于該物體的表面或穿孔。其中,該物體的穿孔為圓形、橢圓形、矩形、多邊形、具有凹槽的形狀、具有凸出的形狀或具有弧面的形狀;此外,該固定部的形狀對應該物體的穿孔的形狀。
在本實用新型的提把組件中,該固定部通過一階梯狀結構插入該物體的穿孔。其中,通過焊接的方式將該提把組件固定于該物體時,焊錫焊接于該固定部的階梯狀結構的側面或底面。
在本實用新型的提把組件中,更包含一扣部,連接于該固定部的底部,該扣部為螺紋體、內扣體、外扣體或柱體。其中,該扣部固定于一對扣體,該對扣體具有螺孔、穿孔或對扣件。
在本實用新型的提把組件中,該固定部還依次具有:一擠壓部;一進料部,連接在該擠壓部的底部;及一止擋部,連接在該進料部的底部;其中,當該擠壓部擠壓該物體時,該物體的材料進入該進料部,并被該止擋部止擋,使該固定部固定于該物體。
在本實用新型的提把組件中,該固定部的底部還具有一可變形的止擋部。其中,還包含一擋止件,以輔助該止擋部變形來進行止擋。
在本實用新型的提把組件中,該提拉部的頂部具有螺紋體、柱體、內扣體或外扣體。
在本實用新型的提把組件中,還包含一工具使用部,設置在該提拉部。
在本實用新型的提把組件中,該提把組件的材質為金屬、塑料或其組合。
在本實用新型的提把組件中,該固定部通過一內連接結構連接在該本體部。
在本實用新型的提把組件中,該內連接結構通過齒花、凸塊、凹槽或弧面連接在該本體部內。
在本實用新型的提把組件中,該內連接結構的材質為金屬。
在本實用新型的提把組件中,該提拉部具有一通孔,以使該內連接結構的頂部露出,且該內連接結構的頂部凹于、凸于或平行于該提拉部的頂部。其中,還包含一工具使用部,設置在該內連接結構的頂部。
在本實用新型的提把組件中,該內連接結構固定連接或活動連接在該本體部。其中,該內連接結構縱向活動連接、橫向活動連接或旋轉活動連接在該本體部。
在本實用新型的提把組件中,通過一沖壓體沖壓該提拉部或該內連接結構,以使該固定部與該物體固定。
在本實用新型的提把組件中,當該提拉部與該本體部組合時,該提拉部相對該內連接結構旋轉;或當該提拉部與該固定部組合時,該提拉部相對該內連接結構旋轉。
在本實用新型的提把組件中,該提拉部還凸設有至少一指向部。
在本實用新型的提把組件中,該提拉部通過該本體部的凸部、凹部、平面、弧面或齒花相組合。
在本實用新型的提把組件中,該提拉部與該本體部的凸部、凹部、平面、弧面或齒花活動組合。
在本實用新型的提把組件中,當該提拉部與該本體部組合時,該提拉部相對該本體部旋轉。
在本實用新型的提把組件中,該固定部穿過該本體部,并通過該固定部的凸部、凹部、平面或弧面組合于該提拉部。
在本實用新型的提把組件中,該提拉部與該固定部的凸部、凹部、平面、弧面或齒花活動組合。
在本實用新型的提把組件中,當該提拉部與該固定部組合時,該提拉部相對該固定部旋轉。
在本實用新型的提把組件中,該本體部活動連接于該提拉部,且該提拉部被該本體部活動限位。其中,該提拉部與該本體部通過相對應的凸部與凹部來活動連接。
在本實用新型的提把組件中,該提拉部還具有一橫向穿孔、一凹槽、一弧型鉤、一L型鉤或外凸型。
在本實用新型的提把組件中,該提拉部的頂部具有一取置部。其中,該取置部為平面。
在本實用新型的提把組件中,該固定部為螺孔與對應螺孔的螺絲組件、或為凹孔與對應凹孔的柱體組件。
在本實用新型的提把組件中,該提拉部及該本體部形成T型結構。
在本實用新型的提把組件中,該本體部從該提拉部往該固定部方向漸縮,以使該提拉部及該本體部形成喇叭結構。
在本實用新型的提把組件中,該固定部為的截面形狀為圓形、矩形、多邊形、具有凹槽的形狀、具有凸出的形狀或具有弧面的形狀。
此外,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提把組件的制造方法,包含:通過塑料射出、金屬射出、鍛造或車制的方式來制造前述的提把組件的提拉部、本體部或固定部。
在本實用新型的制造方法中,前述的提把組件的本體部與內連接結構間、或提拉部與本體部間、或本體部與固定部間通過塑料埋入射出成型。
再者,本實用新型另提供一種提把組件載體,包含:一載體,具有一容置槽,用于容置前述的提把組件。
在本實用新型的提把組件載體中,該載體為料帶或料盤。
在本實用新型的提把組件載體中,還包含一蓋體,蓋設于該載體。
再者,本實用新型又另提供一種提把組件的取置方法,包含:通過一取置體取置前述的提把組件,并放置于該物體。
在本實用新型的取置方法中,該取置體為真空吸取件、夾具或磁吸裝置。
再者,本實用新型又另提供一種提把組合件,具有兩個以上的前述提把組件,這些提把組件相互連接。
再者,本實用新型又另提供一種提把組合件,包含一提把組件,其系為前述提把組件;及一扣件,活動組合于該提把組件。
在本實用新型的提把組合件中,該提把組件具有一擋止部,以限制該扣件相對于該提把組件的本體部活動。
在本實用新型的提把組合件中,還包含一擋止組件,套設于該扣件,以限制該扣件相對于該提把組件活動。
在本實用新型的提把組合件中,還包含一彈性件,抵頂該提把組件及該扣件。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提把組件通過上述結構,能穩固地固定于各種物體,并易于制作;此外,通過本實用新型提把組件載體,能有秩序地收納本實用新型提把組件,并易于取置本實用新型的提把組件。
附圖說明
圖1A為本實用新型提把組件的第一實施例的示意圖。
圖1B為本實用新型提把組件的第二實施例的示意圖。
圖2A至圖2F為本實用新型提把組件的防滑部的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提把組件的第三實施例的示意圖。
圖4A至圖4C為本實用新型提把組件的扣部的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提把組件的第四實施例的示意圖。
圖6A及圖6B為本實用新型提把組件的止擋部的示意圖。
圖7A為本實用新型提把組件的頂部及內連接結構的示意圖。
圖7B及圖7C為本實用新型提把組件的頂部的其他示意圖。
圖8A及圖8B為本實用新型提把組件的提拉部及內連接結構的示意圖。
圖9為制作本實用新型提把組件的制造方法的示意圖。
圖10為制作本實用新型提把組件的制造方法的另一示意圖。
圖11為本實用新型提把組件載體的示意圖。
圖12A為本實用新型提把組件載體的載體為料盤的示意圖。
圖12B為本實用新型提把組件載體的載體為料帶的示意圖。
圖13為本實用新型提把組件的第五實施例的示意圖。
圖14A至圖14C為本實用新型提把組件的提拉部及本體部的連接示意圖。
圖15為本實用新型提把組件的第六實施例的示意圖。
圖16A至圖16C為本實用新型提把組件的提拉部及固定部的連接示意圖。
圖17為本實用新型提把組件的第七實施例的示意圖。
圖18為本實用新型提把組件的第八實施例的示意圖。
圖19A至圖19C為本實用新型提把組件的提拉部的示意圖。
圖20A至圖20G為本實用新型提把組件用于提拉該物體的穿孔的示意圖。
圖21為本實用新型提把組合件的示意圖。
圖22為本實用新型提把組件的第九實施例的示意圖。
圖23為本實用新型提把組件的第十實施例的示意圖。
圖24為本實用新型提把組件的第十一實施例的示意圖。
圖25為本實用新型提把組件的提拉部及本體部形成T型結構的示意圖。
圖26為本實用新型提把組件的提拉部及本體部形成喇叭結構的示意圖。
圖27為本實用新型提把組合件的另一實施例的示意圖。
圖28為本實用新型提把組合件的又一實施例的示意圖。
圖29為本實用新型提把組件的第十二實施例的示意圖。
圖30為本實用新型提把組件的第十三實施例的示意圖。
附圖標記為:
1物體;2對扣體;10提拉部;11通孔;12指向部;13a橫向穿孔;13b凹槽;13c弧型鉤;13dL型鉤;14取置部;15凹部;16凸部;20本體部;20a凸部;20b凹部;20c平面;20d弧面;21凸部;22凹部;30固定部;30a內連接結構;30b內連接結構;30c內連接結構;30d內連接結構;30e凸部;30f凹部;30g平面;30h弧面;301螺孔;302螺絲組件;303凹孔;304柱體組件;31擠壓部;32進料部;33止擋部;40防滑部;50工具使用部;60扣部;70a螺紋體;70b柱體;70c內扣體;70d外扣體;80擋止件;90扣件;100擋止部;110彈性件;120擋止組件;1000提把組件;1001提把組件;1002提把組件;1003提把組件;1004提把組件;1005提把組件;1006提把組件;1007提把組件;1008提把組件;1009提把組件;1010提把組件;1011提把組件;1012提把組件;1013提把組件;2000提把組件載體;2100載體;2101容置槽;2200蓋體;3000提把組合件;3001提把組合件;C取置體;H穿孔;P1沖壓體;P2加壓件;S焊錫;
具體實施方式
為充分了解本實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及效果,現通過下述具體實施例,并配合所附的圖式,對本實用新型做一詳細說明,說明如后:
請參照圖1A,其為本實用新型提把組件1000的第一實施例的示意圖。該提把組件1000固定于一物體1后,讓用戶能提拉該物體1,該提把組件1000由上而下包含:一提拉部10;一本體部20,連接于該提拉部10的底部;及一固定部30,連接于該本體部20的底部。其中,該物體1為PCB板、金屬對象或塑料對象。另外,該提拉部10與該本體部20為一體成型,但不限于此,亦可為組合成型,如圖1B所示;圖1B為本實用新型提把組件1001的第二實施例的示意圖。
如圖1A所示,通過焊接一焊錫S的方式使該提把組件1000固定在該物體1的穿孔H,此外,如圖1B所示,該提把組件1001的固定部30也通過一階梯狀結構插入該物體1的穿孔H來固定,但不限于此,雖然圖未示,該提把組件1000亦可固定于該物體1的表面。其中,該焊接的方式為表面貼裝技術(SMT,surface mount technology),且通過焊接的方式將該提把組件1001固定于該物體1時,焊錫焊接于該固定部1001的階梯狀結構的側面或底面。
此外,雖然圖未示,亦可通過鉚接、擴接、鎖接、扣接、扣入或組接的方式將該提把組件1000的固定部30固定于該物體1。其中,雖然圖未示,依據該提把組件1000固定或活動固定于該物體1的方式,該提把組件1000的材質可為金屬、塑料或其組合。
再者,如圖1A所示,該提把組件1000還包含一防滑部40,設置在該提拉部10的表面,該防滑部40為齒花狀(如圖2A所示),但不限于此,該防滑部40亦可為弧面狀(如圖2B所示)、多邊形(如圖2C所示)、花紋狀(如圖2D所示)、圓形狀(如圖2E所示)或橢圓狀(如圖2F所示)。據此,該防滑部40利于握持該提拉部10。若該提把組件1000不具有該防滑部40時,為了方便握持該提拉部10,該提拉部10也可直接為齒花狀(如圖2A所示)、弧面狀(如圖2B所示)、多邊形(如圖2C所示)、花紋狀(如圖2D所示)、圓形狀(如圖2E所示)或橢圓狀(如圖2F所示)。
再者,如圖1A所示,該提把組件1000還包含一工具使用部50,設置于該提拉部10。由此,讓一工具(圖未示)插入該工具使用部50來操控該提把組件1000。
接著,如圖3所示,其為本實用新型提把組件1002的第三實施例的示意圖。該提把組件1002的結構與該提把組件1000的結構大致相同,其中,該提把組件1002還包含一扣部60,連接在該固定部30的底部,該扣部60為螺紋體(如圖3所示),但不限于此,該扣部60也可為內扣體(如圖4A所示)、外扣體(如圖4B所示)或柱體(如圖4C所示)。其中,該提把組件1002通過該扣部60固定于一對扣體2來使物體1被固定,且該對扣體2依據該扣部60的不同而具有螺孔(如圖3所示)、穿孔(如圖4C所示)或對扣件(如圖4A、圖4B所示),從而使該扣部60能穩固地固定于該對扣體2。另外,該對扣體2可為另一物體或一板體。
接著,如圖5所示,其為本實用新型提把組件1003的第四實施例的示意圖。該提把組件1003的結構與該提把組件1000的結構大致相同,其中,該提把組件1003的固定部30還依序具有:一擠壓部31;一進料部32,連接在該擠壓部31的底部;及一止擋部33,連接在該進料部32的底部;其中,當該擠壓部31擠壓該物體1時,該物體1的材料進入該進料部32,并被該止擋部33止擋,使該固定部30固定于該物體1。更具體而言,該提把組件1003通過一沖壓體P1沖壓該提拉部10或該內連接結構30a,以使該固定部30與該物體1固定。
此外,如圖5所示,該提把組件1003的提拉部10的頂部還具有螺紋體70a,以使該提把組件1003固定于該物體1的同時,還能固定其他物體(圖未示);其中,該提把組件1003的提拉部10的頂部不限于具有螺紋體70a,只要可用于固定其他物體的結構即可,例如柱體70b(如圖7A所示)、內扣體70c(如圖7B所示)或外扣體70d(如圖7C所示)。
再者,依據需求,本實用新型提把組件可為一體成型,例如圖1A及圖3所示的提把組件1000,1002,亦可為組合結構,例如圖1B及圖5所示的提把組件1001,1003。如圖5所示,該提把組件1003的固定部30通過一內連接結構30a連接在該本體部20內,其中,該內連接結構30a為齒花,利于該固定部30連接于該本體部20內,但不限于此,該內連接結構30a只要是能利于該固定部30連接于該本體部20內的結構即可,如圖7A所示,該內連接結構30b為凸塊,該內連接結構30c為凹槽;雖然圖未示,該內連接結構亦可為弧面。
雖然圖未示,為了強化該固定部30連接于該本體部20處,該內連接結構的材質優選為金屬。
接著,請參照圖6A,本實用新型提把組件的固定部30的底部亦可為僅具有一可變形的止擋部33,而不具有前述的擠壓部31及進料部32的結構。當提把組件的固定部30對準該物體1后,通過一加壓件P2使該止擋部33變形來止擋及固定該物體1,從而使本實用新型提把組件固定于該物體1。
接著,請參照圖6B,本實用新型提把組件的固定部30的底部亦可為僅具有一可變形的止擋部33,而不具有前述的擠壓部31及進料部32的結構。當提把組件的固定部30插入該物體1的穿孔H后,設置一擋止件80于該物體1及該止擋部33之間,通過該加壓件P2使該止擋部33變形并配合該擋止件80來固定該物體1,從而使本實用新型提把組件固定于該物體1。應了解到,該擋止件80能有效地輔助該止擋部33變形來進行止擋及固定。
接著,請參照圖8A及圖8B,本實用新型提把組件的提拉部10具有一通孔11,以使該內連接結構30d的頂部露出,且該內連接結構30d的頂部凹于該提拉部10的頂部(如圖8A所示)、凸于該提拉部10的頂部(如圖8B所示)或平行于該提拉部10的頂部(圖未示)。其中,為了讓一工具(圖未示)操控本實用新型提把組件,該內連接結構30d的頂部具有該工具使用部50。
此外,圖5所示的內連接結構30a、圖8A及圖8B所示的內連接結構30d可固定連接或活動連接于該本體部20,以便于組裝與更換。雖然圖未示,該內連接結構可以縱向、橫向或旋轉的方式活動連接于該本體部20。
接著,如圖13所示,其系為本實用新型提把組件1004的第五實施例的示意圖。該提把組件1004的結構與該提把組件1000的結構大致相同,其中,該提把組件1004的提拉部10還凸設有至少一指向部12,以利于握持或旋轉;此外,該提拉部10通過該本體部20的凸部20a相組合,但不限于此,該提拉部10亦可通過該本體部20的凹部20b(如圖14A)、平面20c(如圖14B)、弧面20d(如圖14C)或齒花相組合;再者,該提拉部10與該本體部20可為活動組合;再者,當該提拉部10通過該本體部20的弧面20d相組合時,該提拉部10相對該本體部20旋轉。
接著,如圖15所示,其為本實用新型提把組件1005的第六實施例的示意圖。該提把組件1005的結構與該提把組件1000的結構大致相同,其中,該提把組件1005的固定部30穿過該本體部20,并通過該固定部30的凸部30e相組合,但不限于此,該提拉部10亦可通過該固定部30的凹部30f(如圖16A)、平面30g(如圖16B)或弧面30h(如圖16C)相組合;此外,該提拉部10可與該固定部30活動組合;再者,當該提拉部10通過該固定部30的弧面30h相組合時,該提拉部10相對該固定部30旋轉。
接著,如圖17所示,其為本實用新型提把組件1006的第七實施例的示意圖。該提把組件1006的結構與該提把組件1000的結構大致相同,其中,該提把組件1006的本體部20活動連接于該提拉部10,且該提拉部10被該本體部20活動限位,以使該提拉部10形成區間限制移動。
接著,如圖18所示,其為本實用新型提把組件1007的第八實施例的示意圖。該提把組件1007的結構與該提把組件1000的結構大致相同,其中,該提把組件1007的提拉部10還具有一橫向穿孔13a,以利于提拉,但不限于此,該提拉部10亦可還具有一凹槽13b(如圖19A所示)、一弧型鉤13c(如圖19B所示)、一L型鉤13d(如圖19C所示)或外凸型。此外,該提把組件1007的提拉部10的頂部還具有一取置部14,以利于一取置體C(如圖1所示)取置,其中,該取置部14優選為平面。
另外,如圖1、圖20A至圖20所示,該物體1的穿孔H可為圓形(如圖1及圖20A所示)、矩形(如圖20B所示)、多邊形(如圖20C所示)、具有凹槽的形狀(如圖20D所示)、具有凸出的形狀(如圖20E所示)、具有弧面的形狀(如圖20F所示)或橢圓形(如圖20G所示),且前述提把組件的固定部30的形狀對應該物體1的穿孔H。由此,讓該固定部30固定于該物體1的穿孔H。
接著,如圖22所示,其為本實用新型提把組件1008的第九實施例的示意圖。該提把組件1008的結構與該提把組件1003的結構大致相同,都具有該提拉部10、該本體部20、該固定部30及該內連接結構30d,其中,該內連接結構30d向下凸出于該本體部10。
接著,如圖23所示,其為本實用新型提把組件1009的第十實施例的示意圖。該提把組件1009的結構與該提把組件1002的結構大致相同,都具有該提拉部10、該本體部20及該固定部30,其中,該固定部30為螺孔301與對應螺孔301的螺絲組件302,如圖23所示,當該螺絲組件302穿過該物體1的穿孔H而鎖固于該螺孔301后,通過該本體部20的底部及該螺絲組件302夾住該物體1,從而將該提把組件1009固定于該物體1。
接著,如圖24所示,其為本實用新型提把組件1010的第十一實施例的示意圖。該提把組件1010的結構與該提把組件1009的結構大致相同,都具有該提拉部10、該本體部20及該固定部30,其中,該固定部30為凹孔303與對應凹孔303的柱體組件304,如圖24所示,當該柱體組件304穿過該物體1的穿孔H而卡固于該凹孔303后,通過該本體部20的底部及該柱體組件304夾住該物體1,從而將該提把組件1010固定于該物體1。
接著,如圖29所示,其為本實用新型提把組件1012的第十二實施例的示意圖。該提把組件1012的結構與該提把組件1006的結構大致相同,都具有該提拉部10、該本體部20及該固定部30,其中,該提拉部10具有向內凹的凹部15,該本體部20具有向外凸的凸部21,該凹部15與該凸部21相互對應,以使該提拉部10被該本體部20活動限位。
接著,如圖30所示,其為本實用新型提把組件1013的第十三實施例的示意圖。該提把組件1013的結構與該提把組件1012的結構大致相同,都具有該提拉部10、該本體部20及該固定部30,其中,該提拉部10具有向外凸的凸部16,該本體部20具有向內凹的凹部22,該凸部16與該凹部22相互對應,以使該提拉部10被該本體部20活動限位。
接著,如圖25所示,本實用新型提把組件的提拉部10及本體部20可形成T形結構;如圖26所示,本實用新型提把組件的本體部20從該提拉部10往該固定部30方向漸縮,以使該提拉部10及該本體部20形成喇叭結構。
接著,如圖9所示,其為制作本實用新型提把組件的制造方法的示意圖。該制造方法通過塑料射出的方式來制造本實用新型提把組件的提拉部10、本體部20或固定部30,例如制造一體成型的提把組件1000,1002。雖然圖未示,本實用新型制造方法亦可以通過金屬射出、鍛造或車制的方式來制造提把組件。圖9中箭頭方向代表塑料材料進入模具的方向,模具為提把組件的形狀。
接著,如圖10所示,其為制作本實用新型提把組件的制造方法的示意圖。若本實用新型提把組件的本體部20與固定部30為組合結構(例如圖5所示的提把組件1003),則可通過塑料埋入射出成型來使該本體部20與該內連接結構30b相連接。圖10中箭頭方向代表塑料材料進入模具的方向,模具為提把組件的形狀,且其底部在塑料埋入射出成型之前,事先置放該固定部30。雖然圖未示,若本實用新型提把組件的提拉部10與本體部20任一者為金屬,亦可通過塑料埋入射出成型來使該提拉部10與該本體部20相連接;雖然圖未示,若本實用新型提把組件的本體部20與固定部30任一者為金屬,亦可通過塑料埋入射出成型來使該本體部20與該固定部30相連接。
接著,如圖11所示,其為本實用新型提把組件載體2000的示意圖。該提把組件載體2000包含一載體2100,該載體2100具有一容置槽2101,用于容置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提把組件,例如該提把組件1000,1002。由此,達到有秩序地被收納的效果。
此外,為了方便收納與運送,該提把組件載體2000還包含一蓋體2200,蓋設于該載體2100。
再者,如圖12A及圖12B所示,該載體2100可為料帶或料盤。
接著,請同時參照圖1A及圖11,可了解到,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提把組件的取置方法,該取置方法通過一取置體C取置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提把組件,并將提把組件放置于該物體1。由此,利于使用者取置及進行定位制程。雖然圖未示,該取置體C可為真空吸取件、夾具或磁吸裝置。
接著,請參照圖21,可了解到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提把組合件3000,其將兩個前述的提把組件相連接,以利于提拉該物體1。
接著,請參照圖27,本實用新型提供另一種提把組合件3001,包含一提把組件1011,其結構類似前述提把組件,但不限定于任一種;及一扣件90,活動組合于該提把組件1011。更具體而言,該提把組件1011具有一擋止部100,以限制該扣件90相對于該提把組件1011的本體部20活動。此外,如圖27所示,該提把組合件3001還包含一彈性件110,抵頂該提把組件1011及該扣件90,以使該扣件90相對于該提把組件1011彈性活動。
最后,請參照圖28,本實用新型提供另一種提把組合件3002,該提把組合件3002的結構與該提把組合件3001的結構大致相同,其中,還包含一擋止組件120,套設于該扣件90,以限制該扣件90相對于該提把組件1011活動。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提把組件通過上述結構,能穩固地固定于各種物體,并易于制作;此外,通過本實用新型提把組件載體,能有秩序地收納本實用新型提把組件,并易于取置本實用新型提把組件。
本實用新型在上文中已以優選實施例描述,然而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應理解的是,該實施例僅用于描繪本實用新型,而不應解讀為限制本實用新型的范圍。應注意的是,凡是與該實施例等效的變化與置換,均應落入本實用新型的范疇內。因此,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當以權利要求書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