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實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種減振裝置,具體地說是扭轉振動減振裝置。
背景技術:
:柴油機等動力機械的動力輸出和傳遞離不開各種軸類零部件,其扭轉振動是船舶、汽車等載運工具的主要振動噪聲源之一,其危害也是眾所周知的。為了有效抑制扭轉振動,長期以來人們進行了大量的研究。申請號為88107926.X的專利申請文件中,提供了一種電磁式彈簧剛度連續可調消振方法和消振器。該消振器包括機械彈簧和電磁彈簧,其電磁彈簧由定子、動子和勵磁線圈組成,定子、動子的工作表面上分布有齒寬、齒距和齒數相同的矩形齒圈,工作表面之間留一氣隙,定子與被消振對象固定聯接,并通過軸承和機械彈簧與動子構成可動聯接。當電磁彈簧的定子與動子工作表面上的齒圈沿軸向分布,機械彈簧采用扭簧時,可用于消除扭轉振動。申請號為201110191102.2的專利申請文件中,提供了一種扭轉振動減振器,它包括殼體、與殼體焊接密封的蓋板、殼體與蓋板圍成的空腔,位于空腔內的具有至少一個環形凹槽的慣性體、充盈于所述容腔以及所述慣性體的凹槽內的阻尼物和至少一個位于所述慣性體與所述容腔之間的限位軸承,殼體的第一端面為受力端面,第二端面為非受力端面,且第二端面是蓋板與殼體的結合部位,殼體采用旋壓整體成形,具有剛性強、結構緊湊和加工效率高等優點。申請號為201410435114.9的專利申請文件中,提供了一種汽車傳動軸扭轉減振器。包括內骨架、慣性環、外圈、定心限位元件和橡膠塊,其內骨架通過螺栓組件與傳動軸凸緣連接,在內骨架外側壁周向均布橡膠塊,橡膠塊一側硫化固定在內骨架的外側壁上,另一側硫化固定在外圈內壁上,外圈套裝在內骨架的外面,在外圈兩端內壁上壓裝慣性環,定心限位元件均布在外圈與內骨架之間的空腔中。用于解決現有扭轉減振器中彈性連接件易損壞,整體壽命短的問題。上述專利都是針對單一頻率振動的控制,而多數動力機械的振動通常呈倍 頻關系,第二階固有頻率的振動也較大,需要與第一階固有頻率同時控制。技術實現要素: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夠實現對基頻和倍頻兩個頻率同時控制的一種兩自由度扭轉振動減振器。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本實用新型一種兩自由度扭轉振動減振器,其特征是:包括定子、第一動子、第二動子、永磁體,所述第一動子為圓柱體結構,所述第二動子和定子為中空的圓柱體結構,第一動子上固定有第一動子軸,定子上固定有定子軸,第一動子軸的兩端分別伸出至第一動子兩個端部的外部,定子軸的兩端分別伸出至定子兩個端部的外部,定子設置在第二動子內部,第一動子設置在定子內部,定子軸的兩端分別通過軸承與第二動子相配合,第一動子軸的兩端分別與定子相配合,永磁體安裝在定子里,定子的外壁和內壁上均開設置線圈槽,外壁的線圈槽里設置第一線圈,內壁的線圈槽里設置第二線圈,永磁體的位置位于第一線圈和第二線圈之間。本實用新型還可以包括:1、定子的內壁、外壁以及第一動子的外壁、第二動子的內壁上均設置有沿圓周均勻分布的齒,定子外壁的齒與第二動子內壁的齒的位置一一對應,定子內壁的齒與第一動子外壁的齒的位置一一對應。2、定子外壁的齒與第二動子內壁的齒之間留有工作氣隙,定子內壁的齒與第一動子外壁的齒之間留有工作氣隙。本實用新型的優勢在于:本實用新型通過改變兩個勵磁線圈的電流,可以同時跟蹤基頻和倍頻兩個扭振頻率,實現基頻和倍頻兩個頻率的扭轉振動的有效控制;在定子上裝有環形永磁鐵,可以在線圈不通電的初始情況下,產生一定大小的磁場,保證初始時定子齒和兩個動子上的齒處于對齊狀態,避免了采用機械對齊部件使結構復雜或采用線圈通電對齊造成能量浪費的問題。附圖說明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剖視圖;圖2為圖1的A-A視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舉例對本實用新型做更詳細地描述:結合圖1~2,本實施例包括定子1、定位螺母2、定子軸3、、第一動子軸4、第二動子5、永磁體6、第一線圈7、第二線圈8、第二軸承9、第一軸承10、第一動子11等部件,第一動子軸4和第一動子11固連,并通過第一軸承10與定子1相連,定子軸3與定子1固連,并通過第二軸承9與第二動子5相連,定子軸3兩端裝有定位螺母2,定子1的外側和內側均開有線圈槽,分別裝有第一線圈7和第二線圈8,定子1上還裝有環形永磁體6。所述定子的內外表面上、第一動子的外表面上和第二動子的內表面上均設有沿圓周均勻分布的齒,且定子外表面上與第二動子內表面上的齒一一對應,定子內表面上與第一動子外表面上的齒一一對應。所述第一動子上的齒與定子內表面上的齒間、第二動子上的齒與定子外表面上的齒間均留有一定大小的工作氣隙。所述定位螺母用于保證第二動子相對定子不發生軸向移動。所述第一動子、第二動子和定子均采用電工純鐵DT4,其它部件都采用非導磁材料。在實際工作中,定子軸與需減振的軸固連,當需減振的軸發生扭轉振動時,定子與該軸一起振動,而第一動子和第二動子由于慣性的存在,其運動滯后于定子,因而兩個動子和定子之間產生相對轉動,使對應齒間發生偏離。當勵磁線圈通電后,定子和兩個動子之間產生磁拉力,磁拉力的大小、方向與定子、動子之間的偏離方向、偏離距離有關,磁拉力的作用是消除偏離量,使定子、動子恢復到對齊位置,即形成電磁彈簧。設第一動子的轉動慣量為I1,它與定子間的電磁剛度為k1;第二動子的轉動慣量為I2,它與定子間的電磁剛度為k2。針對第一階固有頻率ω1和第二階固有頻率ω2,由固有頻率的計算公式可得:ω1=k1I1ω2=k2I2,---(1)]]>通過調節兩個勵磁線圈中的電流,即可改變兩個動子與定子間的電磁剛度;通過改變兩個動子的質量或回轉半徑,即可改變對應的轉動慣量。對于基頻和倍頻兩個頻率的振動,有:ω2=2ω1由于定子的轉動慣量由減震器的結構參數所確定,設計好后就不能改變了,故為了同時控制基頻和倍頻兩個頻率的振動,需要控制兩個線圈的電流,使兩個動子與定子間的電磁剛度滿足(2)式關系。因此,通過控制兩個勵磁線圈的電流,就可以使兩個動子的固有振動頻率跟蹤需減振軸的基頻和倍頻,達到共振,將需減振軸的振動能量更多的傳遞到減振器的兩個動子,達到減振的目的。本實用新型包括定子、定位螺母、定子軸、第一動子、第一動子軸、第二動子、永磁體、第一線圈、第二線圈、第一軸承、第二軸承等部件,第一動子軸和第一動子固連,并通過第一軸承與定子相連,定子軸與定子固連,并通過第二軸承與第二動子相連,定子軸兩端裝有定位螺母,定子的外側和內側均開有線圈槽,分別裝有第一線圈和第二線圈,定子上還裝有環形永磁體。定子的內外表面上、第一動子的外表面上和第二動子的內表面上均設有沿圓周均勻分布的齒,且定子外表面上與第二動子內表面上的齒一一對應,定子內表面上與第一動子外表面上的齒一一對應。第一動子上的齒與定子內表面上的齒間、第二動子上的齒與定子外表面上的齒間均留有一定大小的工作氣隙。當前第1頁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