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閥門領域,具體地說是關于一種調節閥。
背景技術:
截止閥被廣泛作為管道介質流量調節的調節閥,其結構包括閥體、閥座、閥芯、閥桿、閥蓋、傳動機構,閥座安裝在閥體進出口通道之間,為了降低關閉力矩,閥體流道一般采用高進低出結構,閥芯下端面制有與閥座相互配合的密封面,閥芯上端面與閥桿固定連接,由傳動機構控制閥芯開啟高度,控制通過閥座的介質流量,實現對介質流量的調節。這種結構存在的主要問題是:閥芯開啟高度較小時,介質流速很大,介質對閥芯密封面和閥座密封面的沖刷很大,降低了閥門的使用壽命,而且開啟高度與流量之間為非線性變化關系,調節精度較差。為了降低介質對閥芯密封面和閥座密封面的沖刷,提高產品使用壽命,一般采用在閥座密封面外側的閥體通道內安裝一個圓周方向制有流通孔的套筒,閥芯外圓面與套筒內壁動配合,隨著閥芯開啟高度的增加,流通孔介質流通的數量隨之增加,達到調節流量功能,并有效降低介質對閥座密封面和閥芯密封面的沖刷,提高閥門使用壽命。其主要缺點是介質通過流通孔的流速很高,噪音很大。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點,提供一種使用壽命長、流量調節線性度好、噪音低的高性能長壽命迷宮式調節閥。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包括閥體、閥座、閥芯、閥桿、閥蓋、傳動機構, 閥座安裝在閥體進出口通道之間,閥體采用高進低出結構,閥芯下端面制有與閥座相互配合的密封面,閥芯上端面與閥桿固定連接,在閥座密封面外周與閥蓋之間安裝套筒,閥芯外圓面與套筒內圓壁動配合;主要是套筒由若干個環形降壓片和上固定套、下固定套組成,環形降壓片平面內制有迷宮式流道,每個環形降壓片相互疊加后壓裝在上固定套和下固定套之間構成圓柱形套筒;閥芯采用圓柱體結構,該圓柱體與閥蓋上的活塞腔構成活塞式配合結構,圓柱體的上下端面之間制有連通閥蓋上的活塞腔與閥體出口通道的通孔。
最好是,環形降壓片采用八個,八個環形降壓片相互疊加后有沉頭螺栓壓裝在上固定套和下固定套之間構成圓柱形套筒。
最好是,在圓柱形套筒外圓面安裝過濾網。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套筒采用多個具有迷宮式流道的環形降壓片相互疊加組成,介質通過迷宮式流道后得到降速、降壓,每開通一層迷宮式流道增加的流量基本相等,調節線性度好、流體對密封面沖刷小、使用壽命長、噪音低。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圖1中環形降壓片的平面結構示意圖。
1閥體、2閥座、3環形降壓片、4閥芯、5閥蓋、6閥桿、7法蘭、8通孔、9上固定套、10下固定套。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的高性能長壽命迷宮式調節閥,包括閥體1、閥座2、閥芯4、閥桿6、閥蓋5、傳動機構,閥座2安裝在閥體1進出口通道之間,閥體1采用高進低出結構,即閥座2上方的閥體1通道為介質進口通道,所述閥座2上方 也就是閥座2靠近閥芯4一側,閥芯4下端面制有與閥座2相互配合的密封面,閥芯4密封面與閥座2密封面采用錐形密封面,閥芯4上端面與閥桿6固定連接,在閥座2密封面外周與閥蓋5之間安裝套筒,閥芯4外圓面與套筒內圓壁動配合;套筒由若干個環形降壓片3和上固定套9、下固定套10組成,環形降壓片3平面內制有迷宮式流道,每個環形降壓片3相互疊加后壓裝在上固定套9和下固定套10之間構成圓柱形套筒,該迷宮式流道連通環形降壓片3的外環面和內環面,相鄰兩個環形降壓片3之間的迷宮式流道構成流體通道,介質通過迷宮式流道實現降速、降壓,降低介質對閥芯4密封面和閥座2密封面的沖刷,且介質通過每層迷宮式流道的流量相等,流量調節線性度好;閥芯4采用圓柱體結構,該圓柱體與閥蓋5上的活塞腔構成活塞式配合結構,圓柱體的上下端面之間制有連通閥蓋5上的活塞腔與閥體1出口通道的通孔8;上固定套9上端面與閥蓋5下端面之間、下固定套10下端面與閥座2上端面之間密封連接;閥蓋5與閥體1之間采用自密封結構,所述自密封結構由安裝在閥體1中腔內壁與閥蓋5外圓面之間的密封環組成,密封環內圓面采用喇叭口與閥蓋5外錐面相互配合,密封面由上端面的法蘭7壓緊安裝在閥體1與閥蓋5之間,介質壓力楔緊閥蓋5與閥體1之間的密封環實現自密封功能。
環形降壓片3采用八個,八個環形降壓片3相互疊加后采用沉頭螺栓壓裝在上固定套9和下固定套10之間構成圓柱形套筒,相鄰兩層環形降壓片3迷宮式流道之間的距離相等,即第一層環形降壓片3迷宮式流道與第二層環形降壓片3迷宮式流道之間的距離等于第二層環形降壓片3迷宮式流道與第三層環形降壓片3迷宮式流道之間的距離,依次類推。
在圓柱形套筒外圓面安裝過濾網,阻止介質渣質進入迷宮式流道發生賭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