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工業儀表調節裝置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高耐磨調節閥。
背景技術:
調節閥門在許多領域都有應用,如硅化工中的多晶硅裝置、煤化工中的煤粉介質、電力系統的發電站等都使用 耐磨閥門,但在現代工業中,所使用的耐磨閥門,由于其使用工況不同,工藝介質不同,危險程度不同,腐蝕性不同,其技術要求也不同。
如現有調節閥V型球閥閥芯大都無軸向定位、或采用對開環結構定位導致閥芯在裝配過程中不能自由的調節裝配中心,或在使用過程中由于流體壓力的作用導致無軸向定位的閥芯位移造成閥門內漏等問題,輕者影響環境,重者釀造安全事故。
專利號為CN102442554A ,申請日為2011-09-14,公開了一種球形流量調節閥門,它包括有閥門本體,閥門本體包括有閥身和連接在閥身兩端的法蘭盤,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閥門本體中間開有相連通的進口和出口,進口和出口均為外部口徑大,里面口徑小的喇叭狀,在進口和出口連接部位的中空處,設置有兩頭相連通的閥座,閥座內安裝有V型球閥芯,V型球閥芯與閥座為硬密封連接,V型球閥芯與閥座接觸的表面上開有V型的缺口,V型球閥芯上下兩端分別設置有用于旋轉V型球閥芯的上閥桿和下閥桿。該實用新型對氣粉介質進行精確的流量控制和調節,并且具有強耐磨效果和自我清潔能力的球形流量調節閥門。但因閥體長期被閥門內的流體沖刷,流體壓力的作用導致無軸向定位的閥芯發生位移,造成閥門內漏,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問題,一種閥芯軸向定位可調節結構,它可以解決閥門在使用時閥芯發生位移時可以調整,也可以解決閥門在裝配過程中閥芯軸向位置可自由調節以及很好的定位問題,且結構簡單,實使用方便。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高耐磨調節閥,包括閥體、閥芯、閥桿、導向套和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閥桿下段部分穿過導向套與閥芯裝配在閥體內腔,所述支架為“目”字型,所述支架設置在閥體1上,所述支架內部設置有上通孔和下通孔,所述閥桿上段部分穿過上通孔和下通孔,所述閥桿上段部分套有圓螺母A、圓螺母B、推力球軸承A和推力球軸承B,所述推力球軸承A通過螺紋旋入閥桿的圓螺母A壓緊于下通孔外側,所述推力球軸承B通過螺紋旋入閥桿的圓螺母B壓緊于上通孔外側。
所述閥體的內腔還設置有螺紋壓盤和閥座,所述閥座通過螺紋壓盤壓緊于閥體上。
所述閥體內腔、螺紋壓盤內孔及導流斜面、閥座內孔及密封面、閥芯球面部分設置有碳化鎢與鎳基合金復合涂層。
采用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
1、通過調節與閥桿螺紋連接的圓螺母,對閥桿進行上下移動,因閥桿和閥芯連為一體,閥桿的移動及可帶的閥芯,圓螺母壓緊套入閥桿的推力球軸承,提高閥桿的移動時的穩定性,更好的對閥芯進行定位,防止閥門出現位移造成內漏情況,且結構簡單,操作方便。
2、通過螺紋壓盤壓緊閥座于閥體上,閥芯轉動對閥門進行開和關,關閉時密封性能更好,方便調節流量。
3、通過噴涂碳化鎢與鎳基合金復合涂層,硬度很高,耐磨性很好,抗氧化性能及抗腐蝕性能更好,降低閥體沖刷磨損嚴重造成流體外漏。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標記:1、閥體,2、螺紋壓盤,3、閥座,4、閥芯,5、閥桿,6、導向套,7、支架,8、圓螺母A,9、推力球軸承A,10、推力球軸承B,11、圓螺母B。
圖2為本實用新型碳化鎢與鎳基合金復合涂層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標記:20、閥門基體材質,30、碳化鎢涂層,40、鎳基合金涂層。
圖3為本實用新型閥體內腔噴涂碳化鎢與鎳基合金復合涂層結構示意圖。
圖中標記:1、閥體,2、噴涂碳化鎢與鎳基合金復合涂層。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說明。
實施例1
如圖1所示,一種高耐磨調節閥,包括閥體1、閥芯4、閥桿5、導向套6和支架7,所述閥桿5下段部分穿過導向套6與閥芯4裝配在閥體1內腔,所述支架7為“目”字型,所述支架7設置在閥體1上,所述支架7內部設置有上通孔和下通孔,所述閥桿5上段部分穿過上通孔和下通孔,所述閥桿5上段部分套有圓螺母A8、圓螺母B11、推力球軸承A9和推力球軸承B10,所述推力球軸承A9通過螺紋旋入閥桿5的圓螺母A8壓緊于下通孔外側,所述推力球軸承B10通過螺紋旋入閥桿5的圓螺母B11壓緊于上通孔外側。
閥桿5與閥芯4連接并與閥體1裝配,支架7孔穿過閥桿5與閥體1安裝,閥桿5的上段部分采用外螺紋的結構,將圓螺母A8旋入閥桿5上段部分,再裝入推力球軸承A9,并調整將圓螺母A8來壓緊推力球軸承A9,將推力球軸承B10裝入支架7,并將將圓螺母B11旋入閥桿5,由于將圓螺母A8、圓螺母B11與閥桿5采用螺紋連接,故通過調整將圓螺母A8與將圓螺母B11的上下移動來實現閥桿的上下移動,因閥芯4與閥桿5連接為一體,故閥桿5上下移動即可帶動閥芯4移動,當閥芯4位置調整完成后應同時鎖緊將圓螺母A8與將圓螺母B11,從而實現閥芯4的軸向調節及定位。
實施例2
如圖1所示,一種高耐磨調節閥,包括閥體1、閥芯4、閥桿5、導向套6和支架7,所述閥桿5下段部分穿過導向套6與閥芯4裝配在閥體1內腔,所述支架7為“目”字型,所述支架7設置在閥體1上,所述支架7內部設置有上通孔和下通孔,所述閥桿5上段部分穿過上通孔和下通孔,所述閥桿5上段部分套有圓螺母A8、圓螺母B11、推力球軸承A9和推力球軸承B10,所述推力球軸承A9通過螺紋旋入閥桿5的圓螺母A8壓緊于下通孔外側,所述推力球軸承B10通過螺紋旋入閥桿5的圓螺母B11壓緊于上通孔外側。
所述閥體1的內腔還設置有螺紋壓盤2和閥座3,所述閥座3通過螺紋壓盤2壓緊于閥體1上。
所述閥體1內腔、螺紋壓盤2內孔及導流斜面、閥座3內孔及密封面、閥芯4球面部分設置有碳化鎢30與鎳基合金40復合涂層。
閥桿5與閥芯4連接并與閥體1裝配,支架7孔穿過閥桿5與閥體1安裝,閥桿5的上段部分采用外螺紋的結構,將圓螺母A8旋入閥桿5上段部分,再裝入推力球軸承A9,并調整將圓螺母A8來壓緊推力球軸承A9,將推力球軸承B10裝入支架7,并將將圓螺母B11旋入閥桿5,由于將圓螺母A8、圓螺母B11與閥桿5采用螺紋連接,故通過調整將圓螺母A8與將圓螺母B11的上下移動來實現閥桿的上下移動,因閥芯4與閥桿5連接為一體,故閥桿5上下移動即可帶動閥芯4移動,當閥芯4位置調整完成后應同時鎖緊將圓螺母A8與將圓螺母B11,從而實現閥芯4的軸向調節及定位。
通過螺紋壓盤2壓緊閥座3于閥體1上,閥芯4轉動對閥門進行開和關,關閉時密封性能更好。
實施例3
如圖1所示,一種高耐磨調節閥,包括閥體1、閥芯4、閥桿5、導向套6和支架7,所述閥桿5下段部分穿過導向套6與閥芯4裝配在閥體1內腔,所述支架7為“目”字型,所述支架7設置在閥體1上,所述支架7內部設置有上通孔和下通孔,所述閥桿5上段部分穿過上通孔和下通孔,所述閥桿5上段部分套有圓螺母A8、圓螺母B11、推力球軸承A9和推力球軸承B10,所述推力球軸承A9通過螺紋旋入閥桿5的圓螺母A8壓緊于下通孔外側,所述推力球軸承B10通過螺紋旋入閥桿5的圓螺母B11壓緊于上通孔外側。
所述閥體1的內腔還設置有螺紋壓盤2和閥座3,所述閥座3通過螺紋壓盤2壓緊于閥體1上。
所述閥體1內腔、螺紋壓盤2內孔及導流斜面、閥座3內孔及密封面、閥芯4球面部分設置有碳化鎢30與鎳基合金40復合涂層。
閥桿5與閥芯4連接并與閥體1裝配,支架7孔穿過閥桿5與閥體1安裝,閥桿5的上段部分采用外螺紋的結構,將圓螺母A8旋入閥桿5上段部分,再裝入推力球軸承A9,并調整將圓螺母A8來壓緊推力球軸承A9,將推力球軸承B10裝入支架7,并將將圓螺母B11旋入閥桿5,由于將圓螺母A8、圓螺母B11與閥桿5采用螺紋連接,故通過調整將圓螺母A8與將圓螺母B11的上下移動來實現閥桿的上下移動,因閥芯4與閥桿5連接為一體,故閥桿5上下移動即可帶動閥芯4移動,當閥芯4位置調整完成后應同時鎖緊將圓螺母A8與將圓螺母B11,從而實現閥芯4的軸向調節及定位。
通過螺紋壓盤2壓緊閥座3于閥體1上,閥芯4轉動對控制閥門內流體的開起和關閉。
先將閥體1內腔、螺紋壓盤2內孔及導流斜面、閥座3內孔及密封面、閥芯4球面部分這些零件基體材料20預熱,然后如圖2所示噴涂底碳化鎢涂層30,最后噴涂鎳基合金40,碳化鎢30與鎳基合金40復合涂層,圖3所示閥體1內腔需要噴涂碳化鎢與鎳基合金復合涂層2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