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運輸用滾動件,尤其涉及一種防塵過輥。
背景技術:
如圖1所示,過輥一般由輥軸1’、輥筒2’、軸承3’和端蓋4’等部件組成。由于過輥可以起到運輸、滾壓和支撐的作用,所以過輥在工業生產中經常見到,如食品包裝機械、藥品包裝機械及絕大部分的印刷品生產中都離不開過輥,尤其在鋰離子電池生產中更是被廣泛應用,比如涂布機、分條機、極片成型機、卷繞機、疊片機和包裝機等鋰離子電池生產設備也都離不開過輥。然而現有過輥一般采用端蓋4’與輥筒2’端部平齊(見圖1)或者軸承3’直接外露(見圖2)等安裝方式,導致現有的過輥普遍存在軸承卡滯現象。而軸承卡滯的主要原因是軸承密封效果較差,這樣來料在運輸過程中產生的微小粉塵易進入軸承內部,并與軸承滾珠或滾珠槽粘在一起,使滾珠在轉動過程中阻力明顯增大,而當粉塵累積到一定程度就會導致軸承磨損和卡滯。此外,現有技術中對于過輥卡滯后的維護方式主要有:1)頻繁清潔過輥表面粉塵;2)當軸承卡滯嚴重時,更換軸承。由此可見,現有技術中過輥卡滯后一般需要頻繁更換軸承,且維護成本也非常高,同時還大大縮短了過輥的使用壽命。
有鑒于此,確有必要對現有的過輥作進一步的改進,以解決現有過輥由于粉塵而導致的軸承卡滯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而提供一種具有防塵功能的過輥,該防塵過輥能夠有效防止外部粉塵進入過輥的軸承內部,有效解決過輥軸承卡滯問題,降低過輥的報廢率和后期維護成本。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解決方案:
一種防塵過輥,包括輥軸、輥筒、第一軸承和端蓋,所述輥筒通過所述第一軸承套設于所述輥軸上,所述第一軸承套設于所述輥軸的一端,所述端蓋安裝于所述輥軸且靠近所述第一軸承的端部,所述端蓋沿周向上設置有第一集塵槽,所述第一集塵槽與所述輥筒的內壁形成第一集塵空間。
本實用新型通過在端蓋設置第一集塵槽,這樣能夠使得過輥運行過程中產生的粉塵被集中在第一集塵槽與輥筒的內壁形成的第一集塵空間內,粉塵再進入第一軸承內部將會變得非常困難,所以能夠大大減少粉塵進入第一軸承的概率,延長過輥的使用壽命;而且維護方便,只需定期清洗端蓋的第一集塵槽,這樣大大降低了后期的維護周期和維護成本。
作為本實用新型一種防塵過輥的進一步改進,輥筒中對應所述第一集塵槽的位置設置有第一導流斜面,所述第一導流斜面與所述第一集塵槽形成第一集塵空間。第一導流斜面可輔助加強第一集塵槽內粉塵流出的概率,從而減小粉塵在第一集塵槽內長時間的堆積,進一步降低粉塵進入第一軸承內部的風險。
作為本實用新型一種防塵過輥的進一步改進,還包括第二軸承,所述第二軸承套設于所述輥軸的另一端,所述輥軸沿周向上設置有第二集塵槽,所述第二集塵槽與所述輥筒的內壁形成第二集塵空間。通過在輥軸的另一端開設第二集塵槽,并與輥筒的內壁形成第二集塵空間,能夠使得過輥起到更好的防塵效果。
作為本實用新型一種防塵過輥的進一步改進,輥筒中對應所述第二集塵槽的位置設置有第二導流斜面,所述第二導流斜面與所述第二集塵槽形成第二集塵空間。第二導流斜面可輔助加強第二集塵槽內粉塵流出的概率,從而減小粉塵在第二集塵槽內長時間的堆積,進一步降低粉塵進入第二軸承內部的風險。
作為本實用新型一種防塵過輥的進一步改進,所述輥筒包括輥筒本體和輥筒腔,所述輥筒腔設置于所述輥筒本體的內部,所述第一導流斜面和所述第二導流斜面分別設置于所述輥筒腔的端部邊緣。將所述輥筒設為中空的圓柱體結構,其主要起到保護和緩沖的作用。導流斜面可輔助加強集塵槽內粉塵流出的概率,從而減小粉塵在集塵槽內長時間的堆積,進一步降低粉塵進入軸承內部的風險。
作為本實用新型一種防塵過輥的進一步改進,所述輥筒還包括兩個卡緊部,兩個所述卡緊部分別與所述第一導流斜面、所述第二導流斜面連接。
其中,所述端蓋包括端蓋本體、止擋部和連接孔,所述止擋部設置于所述端蓋本體的端部并抵擋住所述第一軸承,所述連接孔設置于所述端蓋本體的中央。止擋部可將第一軸承與第一集塵槽完全隔開,從而使進入端蓋縫隙內的絕大部分粉塵都集中在第一集塵槽內;而端蓋通過連接孔與輥軸的端部連接。
作為本實用新型一種防塵過輥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連接孔和所述輥軸的端部過盈配合。通過過盈配合能夠加強端蓋對輥軸的密封效果,從而減少粉塵落入集塵槽的概率。
作為本實用新型一種防塵過輥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端蓋本體的周向上具有導向錐面。當粉塵落在端蓋外表面時,可通過過輥運行過程中的震動和重力等作用使粉塵由導向錐面流向端蓋外側,減少粉塵進入軸承縫隙槽內的幾率。
作為本實用新型一種防塵過輥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導向錐面與水平面的夾角α為4~9°。將導流部的表面設計成具有一定傾角的導向錐面,這樣設計更容易通過震動使粘附在端蓋表面的粉塵滑離端蓋。
作為本實用新型一種防塵過輥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導向錐面與水平面的夾角α為5°。
作為本實用新型一種防塵過輥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卡緊部與所述第一導流斜面、所述第二導流斜面形成的夾角β均為140~170°。
作為本實用新型一種防塵過輥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卡緊部與所述粉塵導流斜面形成的夾角β為159°。
作為本實用新型一種防塵過輥的進一步改進,所述輥軸與所述端蓋為可拆卸安裝??赏ㄟ^拆卸端蓋,然后用細毛刷直接刷洗第一集塵槽即可達到較好的清潔效果;同時還可以定期對軸承添加潤滑油,保持軸承在良好潤滑狀態下運行,延長軸承使用壽命。
作為本實用新型一種防塵過輥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端蓋與所述第一軸承之間設置有密封圈。設置密封圈可以加強第一軸承的密封效果,進一步減少粉塵進入第一軸承的概率,延長第一軸承的使用壽命。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實用新型通過在端蓋設置集塵槽,這樣能夠使得過輥運行過程中產生的粉塵被集中在集塵槽與輥筒的內壁形成的集塵空間內,粉塵再進一步進入軸承內部將會變得非常困難,所以能夠大大減少粉塵進入軸承的概率,延長過輥的使用壽命;而且維護方便,只需定期清洗端蓋的集塵槽,這樣大大降低了后期的維護周期和維護成本。
附圖說明
圖1為現有技術中過輥的結構示意圖之一。
圖2為現有技術中過輥的結構示意圖之二。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圖3中A的局部放大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中端蓋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中輥筒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輥軸;2’-輥筒;3’-軸承;4’-端蓋;1-輥軸;2-輥筒;21-第一導流斜面;22-第二導流斜面;23-卡緊部;3-第一軸承;4-端蓋;41-端蓋本體;42-止擋部;43-第一集塵槽;44-連接孔;411-導向錐面;5-第二軸承;6-第二集塵槽。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具體實施方式和說明書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及其有益效果作進一步詳細說明,但是,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并不局限于此。
如圖1~6所示,一種防塵過輥,包括輥軸1、輥筒2、第一軸承3和端蓋4,輥筒2通過第一軸承3套設于輥軸1上,第一軸承3套設于輥軸1的一端,端蓋4安裝于輥軸1且靠近第一軸承3的端部,端蓋4沿周向上設置有第一集塵槽43,第一集塵槽43與輥筒2的內壁形成第一集塵空間。其中,端蓋4包括端蓋本體41、止擋部42和連接孔44,止擋部42設置于端蓋本體41的端部并抵擋住第一軸承3,連接孔44設置于端蓋本體41的中央。止擋部42可將第一軸承3與第一集塵槽43完全隔開,從而使進入端蓋4縫隙內的絕大部分粉塵都集中在第一集塵槽43內;而端蓋4通過連接孔44與輥軸1的端部連接。
本實用新型通過在端蓋4設置第一集塵槽43,這樣能夠使得過輥運行過程中產生的粉塵被集中在第一集塵槽43與輥筒2的內壁形成的第一集塵空間內,粉塵再進入第一軸承3內部將會變得非常困難,所以能夠大大減少粉塵進入第一軸承3的概率,延長過輥的使用壽命;而且維護方便,只需定期清洗端蓋4的第一集塵槽43,這樣大大降低了后期的維護周期和維護成本。
優選的,輥筒2中對應第一集塵槽43的位置設置有第一導流斜面21,第一導流斜面21與第一集塵槽43形成第一集塵空間。第一導流斜面21可輔助加強第一集塵槽43內粉塵流出的概率,從而減小粉塵在第一集塵槽43內長時間的堆積,進一步降低粉塵進入第一軸承3內部的風險。
優選的,還包括第二軸承5,第二軸承5套設于輥軸1的另一端,輥軸1沿周向上設置有第二集塵槽6,第二集塵槽6與輥筒2的內壁形成第二集塵空間。通過在輥軸1的另一端開設第二集塵槽6,并與輥筒2的內壁形成第二集塵空間,能夠使得過輥起到更好的防塵效果。
優選的,輥筒2中對應第二集塵槽6的位置設置有第二導流斜面22,第二導流斜面22與第二集塵槽6形成第二集塵空間。第二導流斜面22可輔助加強第二集塵槽6內粉塵流出的概率,從而減小粉塵在第二集塵槽6內長時間的堆積,進一步降低粉塵進入第二軸承5內部的風險。
優選的,輥筒2包括輥筒2本體和輥筒2腔,輥筒2腔設置于輥筒2本體的內部,第一導流斜面21和第二導流斜面22分別設置于輥筒2腔的端部邊緣。將輥筒2設為中空的圓柱體結構,其主要起到保護和緩沖的作用。導流斜面可輔助加強集塵槽內粉塵流出的概率,從而減小粉塵在集塵槽內長時間的堆積,進一步降低粉塵進入軸承內部的風險。
優選的,輥筒2還包括兩個卡緊部23,兩個卡緊部23分別與第一導流斜面21、第二導流斜面22連接。
優選的,連接孔44和輥軸1的端部過盈配合。通過過盈配合能夠加強端蓋4對輥軸1的密封效果,從而減少粉塵落入集塵槽的概率。
優選的,端蓋本體41的周向上具有導向錐面411。當粉塵落在端蓋4外表面時,可通過過輥運行過程中的震動和重力等作用使粉塵由導向錐面411流向端蓋4外側,減少粉塵進入軸承縫隙槽內的幾率。
優選的,導向錐面411與水平面的夾角α為4~9°,更為優選的α為5°。將導流部的表面設計成具有一定傾角的導向錐面411,這樣設計更容易通過震動使粘附在端蓋4表面的粉塵滑離端蓋4。
優選的,卡緊部23與第一導流斜面21、第二導流斜面22形成的夾角β均為140~170°,更為優選的β為159°。
優選的,輥軸1與端蓋4為可拆卸安裝??赏ㄟ^拆卸端蓋4,然后用細毛刷直接刷洗第一集塵槽43即可達到較好的清潔效果;同時還可以定期對軸承添加潤滑油,保持軸承在良好潤滑狀態下運行,延長軸承使用壽命。
優選的,端蓋4與第一軸承3之間設置有密封圈。設置密封圈可以加強第一軸承3的密封效果,進一步減少粉塵進入第一軸承3的概率,延長第一軸承3的使用壽命。
根據上述說明書的揭示和教導,本實用新型所屬領域的技術人員還能夠對上述實施方式進行變更和修改。因此,本實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體實施方式,凡是本領域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的基礎上所作出的任何顯而易見的改進、替換或變型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此外,盡管本說明書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術語,但這些術語只是為了方便說明,并不對本實用新型構成任何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