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單向閥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液壓無極變速器單向閥組件。
背景技術:
在液壓無極變速器工作過程中,為了控制液壓油的流動方向,通常會在液壓無極變速器的蓋板內設置單向閥,單向閥連通液壓無極變速器的油路,以實現對液壓油流動的控制。
現有的單向閥如圖1所示,包括閥體1’、閥芯2’以及設置于閥體1’和閥芯2’之間的彈簧3’,在具體裝配的時候,如圖2和圖3所示,閥芯2’的頭部4’直接和液壓無極變速器的油路100’內壁相抵,相抵處形成線密封結構。
由于液壓無極變速器的蓋板采用的是鑄造工藝,無法保證蓋板上油路內壁的粗糙度,同時線密封結構的密封性能本身很差,因此,現有的液壓無極變速器在工作過程中很容易造成液壓油泄露,使變速器內部油壓產生波動,影響傳動效率,造成零部件使用壽命降低。
再者,如圖2和圖3所示,在液壓無極變速器工作時,液壓油經過單向閥后流入油路X處,然后運轉一周后回到Y處,Y處的單向閥用來阻擋液壓油流出,此時Y處的液壓油油溫較高,而現有的單向閥密封性能不好,容易造成Y處的液壓油泄露,Y處溫度較高的液壓油流出后繼續經過單向閥流至X處,長此以往,容易造成液壓無極變速器內的液壓油油溫過高,從而進一步造成零部件使用壽命降低。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液壓無極變速器單向閥組件,通過閥體、閥芯和閥蓋一體化與油路配合,替代現有的閥芯直接與油路配合的方式,提高了密封性能,避免了變速器工作過程中出現液壓油泄露的問題。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液壓無極變速器單向閥組件,包括閥體、閥芯、閥蓋和單向閥彈簧;
所述閥體用以插設于所述液壓無極變速器蓋板的閥孔內,且所述閥體的頭部延伸至所述液壓無極變速器油路內;
所述閥芯和所述閥蓋依次設置于所述閥體內;
所述單向閥彈簧設置于所述閥芯和所述閥蓋之間;
所述閥芯通過所述單向閥彈簧與所述閥體內壁相抵;所述閥芯連通所述閥體和所述液壓無極變速器油路。
上述的一種液壓無極變速器單向閥組件,其中,所述閥體的頭部呈圓柱狀,且所述閥體的頭部與所述液壓無極變速器油路內壁相抵。
上述的一種液壓無極變速器單向閥組件,其中,所述閥體內壁設置有與所述閥芯的頭部相匹配的傾斜面,所述閥芯的頭部與所述傾斜面相抵。
上述的一種液壓無極變速器單向閥組件,其中,所述閥體外側設置有第一密封結構。
上述的一種液壓無極變速器單向閥組件,其中,所述閥體和所述閥蓋之間設置有第二密封結構。
上述的一種液壓無極變速器單向閥組件,其中,所述第一密封結構包括開設于所述閥體的頭部外側的槽,所述槽內設置有O型圈。
上述的一種液壓無極變速器單向閥組件,其中,所述第一密封結構還包括設置于所述閥體的尾部外側,且與所述閥孔內壁相抵處的O型圈。
上述的一種液壓無極變速器單向閥組件,其中,所述第二密封結構包括設置于所述閥蓋的尾部,且與所述閥體內壁相抵處的O型圈。
采用以上技術方案,能夠達到如下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的閥體、閥芯和閥蓋一體化與油路配合,且閥體的頭部呈圓柱狀,與油路內壁之間能夠形成面密封結構,替代現有的閥芯直接與油路配合的方式,提高了密封性能,避免了變速器工作過程中出現液壓油泄露的問題。
附圖說明
圖1是現有的液壓無極變速器單向閥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現有的單向閥和液壓無極變速器蓋板油路配合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圖2中A部局部放大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一種液壓無極變速器單向閥組件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的單向閥組件和液壓無極變速器蓋板油路配合的結構示意圖;
圖6是圖5中B部局部放大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但不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限定。
如圖4所示,一種液壓無極變速器單向閥組件,包括閥體1、閥芯2、閥蓋3和單向閥彈簧4;其中,閥體1包括閥體底座11和閥體頸12,閥蓋3包括閥蓋底座31和閥蓋頸32;在安裝的時候,如圖5和圖6所示,閥體1插設于液壓無極變速器蓋板101的閥孔(圖中未標出)內,且閥體1上閥體頸12的頭部121延伸至液壓無極變速器油路100內;繼續如圖4所示,閥芯2和閥蓋3依次設置于閥體1內;單向閥彈簧4設置于閥芯2和閥蓋3之間;通過單向閥彈簧4的彈性,能夠使閥芯2的頭部21與閥體1內壁相抵;閥芯2的頭部21開設有閥芯油孔211,閥體頸12的頭部121上開設有閥體油孔122,閥芯油孔211和閥體油孔122以及油路100連通;工作時,如圖4、圖5和圖6所示,液壓油從油口102進入至油路100中,然后從閥體頸12的頭部121進入,依次通過閥芯2的頭部21和閥芯油孔211,最后從閥體油孔122進入至另一側油路中。
本實用新型上述實施方式中,閥體1、閥芯2和閥蓋3一體化,與油100配合,替代現有的閥芯2’直接與油路100’配合的方式,提高了密封性能,避免了變速器工作過程中出現液壓油泄露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實施方式中,閥體1的頭部呈圓柱狀,對照圖4和圖5所示,即閥體頸12的頭部121呈圓柱狀,且與液壓無極變速器油路100內壁相抵,形成了面密封的結構,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密封性能。
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實施方式中,閥體1內壁設置有與閥芯2的頭部21相匹配的傾斜面123,閥芯2的頭部21與傾斜面123相抵,同樣形成了面密封的結構,進一步提高密封性能。
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實施方式中,閥體1外側設置有第一密封結構,具體的,如圖4所示,第一密封結構包括開設于閥體1上閥體頸12的頭部121外側的槽51,在槽51內設置有O型圈52,工作的時候,如圖5所示,O型圈52能夠提高閥體頸12頭部121與油路100之間的密封性能,防止液壓油泄露。
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實施方式中,第一密封結構還包括設置于閥體1的尾部外側,且與閥孔內壁相抵處的O型圈53,對照圖4所示,該O型圈53設置于閥體頸12與閥體底座11相接處,工作的時候,如圖5所示,該O型圈53能夠提高閥體1和閥孔之間的密封性能,防止液壓油泄露。
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實施方式中,閥體1和閥蓋3之間設置有第二密封結構,具體的,第二密封結構包括設置于閥蓋3的尾部,且與閥體1內壁相抵處的O型圈54,對照圖4所示,該O型圈54設置于閥蓋底座31和閥蓋頸32相接處,工作的時候,該O型圈與閥體底座11內壁相抵,提高閥體1和閥蓋3之間的密封性能,防止液壓油泄露。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及保護范圍,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應當能夠意識到凡運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及圖示內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換和顯而易見的變化所得到的方案,均應當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