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支架技術領域,尤其涉及減震支架。
背景技術:
目前,隨著電子技術的迅速發展與技術創新,各種電子產品的使用越來越普遍,例如錄音器材、移動終端等。在使用該類電子產品時,很多時候需要將其通過支架固定在外部物件上,這樣可以減少使用者手持的時間,減少使用者使用時的疲勞感。但當有外力作用在外部物件上時,會導致固定在該外部物件上的支架震動,從而導致固定在支架上的電子產品也會震動,進而直接影響電子產品的使用效果;例如當該電子產品是錄音器材,如一旦錄音器材處于錄音狀態時出現較大的震動,那么會直接影響錄制的音頻的音質,導致使用效果欠佳。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減震支架,旨在解決現有技術用來固定各種電子產品時防震效果差的技術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減震支架,用于固定電子產品,所述減震支架包括支撐板,所述支撐板包括相對設置的第一面部和第二面部,所述第一面部固定連接有用于與所述電子產品連接的第一連接裝置,所述第二面部固定連接有減震架,所述減震架外固定連接有用于與外部物件連接的第二連接裝置。
優選地,所述減震架包括減震板體,所述減震板體的兩端部朝所述第二面部的方向延伸設有用于與所述第二面部固定連接的第一連接部,兩所述第一連接部之間形成第一減震空間;所述減震板體的兩端朝所述第二連接裝置的方向延伸設有用于與所述第二連接裝置固定連接的第二連接部,兩所述第二連接部之間形成第二減震空間。
優選地,所述第一連接部設有至少一個第一連接孔,所述支撐板與所述第一連接孔對應的位置設有第一固定孔并通過緊固件穿過所述第一固定孔和所述第一連接孔與所述第一連接部緊固連接。
優選地,所述減震板體的外表面設有若干條減震槽。
優選地,所述第一連接裝置包括第一螺紋柱、第一旋鈕和第二旋鈕,所述減震板體開設有與所述第一螺紋柱適配連接的螺紋孔,所述第一螺紋柱的內端部與所述螺紋孔固定連接,且所述第一旋鈕和所述第二旋鈕均與所述第一螺紋柱螺紋旋轉連接。
優選地,所述電子產品設有第一熱靴座,所述第一螺紋柱的外端部設有用于與所述第一熱靴座適配連接的第二熱靴座。
優選地,所述第二連接裝置包括第二螺紋柱、第三旋鈕和連接面板,所述第二螺紋柱的外周設有環形槽,所述連接面板與所述第二連接部固定連接且設有與所述環形槽滑動連接的滑動調節孔,所述第三旋鈕設于所述第二減震空間內并與所述第二螺紋柱的內端部固定連接,所述第二螺紋柱的外端部伸出所述連接面板的外部。
優選地,所述第二連接部設有至少一個第二連接孔,所述連接面板與所述第二連接孔對應的位置設有連接柱,所述連接面板通過所述連接柱插入所述第二連接孔內與所述第二連接部緊固連接。
優選地,所述第二連接裝置還包括軟質墊板,所述連接面板的外表面設有容置槽,所述軟質墊板固定于所述容置槽內且所述軟質墊板與所述滑動調節孔對應的位置設有供所述第二螺紋柱的外端部穿過的避空孔。
優選地,所述支撐板位于所述第一面部和所述第二面部之間的側端部設有至少一個用于夾持所述電子產品的電源線的夾線槽。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的減震支架,其中,第一連接裝置用于連接各種電子產品,例如是錄音器材、移動終端等,將需要使用的電子產品與第一連接裝置連接固定,第二連接裝置用于與外部物件連接,例如是外部固定的桿件、板件等,那么通過第一連接裝置和第二連接裝置即可實現將需要使用的電子產品固定在預定的位置上,由于在支撐板的第二面部固定連接有減震架,那么當有外力作用在外部物件上時,在該減震架的作用下可以實現避震,從而可以減少因震動而導致電子產品的使用效果欠佳的問題,且還可以避免因為震動而產生噪音的問題,結構設計合理,實用性強。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減震支架的主視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減震支架的結構分解示意圖。
附圖標記包括:
10—支撐板 11—第一面部 12—第二面部
13—第一固定孔 14—螺紋孔 15—夾線槽
20—第一連接裝置 21—第一螺紋柱 22—第一旋鈕
23—第二旋鈕 24—第二熱靴座 30—減震架
31—減震板體 32—第一連接部 33—第二連接部
34—減震槽 35—第二連接孔 40—第二連接裝置
41—第二螺紋柱 42—第三旋鈕 43—連接面板
44—軟質墊板 50—緊固件 60—壓塊
321—第一減震空間 331—第二減震空間 411—環形槽
431—滑動調節孔 432—連接柱 433—容置槽
441—避空孔。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詳細描述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所述實施例的示例在附圖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終相同或類似的標號表示相同或類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類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過參考附圖描述的實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而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長度”、“寬度”、“上”、“下”、“前”、“后”、“左”、“右”、“豎直”、“水平”、“頂”、“底”“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術語“第一”、“第二”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或者隱含指明所指示的技術特征的數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隱含地包括一個或者更多個該特征。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多個”的含義是兩個或兩個以上,除非另有明確具體的限定。
在本實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固定”等術語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成一體;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或兩個元件的相互作用關系。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根據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實用新型中的具體含義。
如圖1至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減震支架,用于固定電子產品,所述減震支架包括支撐板10,所述支撐板10包括相對設置的第一面部11和第二面部12,所述第一面部11固定連接有用于與所述電子產品連接的第一連接裝置20,所述第二面部12固定連接有減震架30,所述減震架30外固定連接有用于與外部物件連接的第二連接裝置40。具體的,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減震支架,其中,第一連接裝置20用于連接各種電子產品,例如是錄音器材、移動終端等,將需要使用的電子產品與第一連接裝置20連接固定,第二連接裝置40用于與外部物件連接,例如是外部固定的桿件、板件等,那么通過第一連接裝置20和第二連接裝置40即可實現將需要使用的電子產品固定在預定的位置上,由于在支撐板10的第二面部12固定連接有減震架30,那么當有外力作用在外部物件上時,在該減震架30的作用下可以實現避震,從而可以減少因震動而導致電子產品的使用效果欠佳的問題,且還可以避免因為震動而產生噪音的問題,結構設計合理,實用性強。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該減震支架,特別適用于固定錄音器材,能夠確保固定住的錄音器材避免震動而影響錄音的音質。
本實施例中的減震架30優選采用硅膠材質制成,硅膠材質較軟,減震效果更佳。
如圖1至圖2所示,本實施例中,所述減震架30包括減震板體31,所述減震板體31的兩端部朝所述第二面部12的方向延伸設有用于與所述第二面部12固定連接的第一連接部32,兩所述第一連接部32之間形成第一減震空間321;所述減震板體31的兩端朝所述第二連接裝置40的方向延伸設有用于與所述第二連接裝置40固定連接的第二連接部33,兩所述第二連接部33之間形成第二減震空間331。具體的,支撐板10與兩個第一連接部32固定連接,那么支撐板10橫跨設置在兩個第一連接部32之間,這樣支撐板10與減震板體31之間間隔分開,即通過兩個第一連接部32之間形成的第一減震空間321間隔分開,這樣當有外力作用到支撐板10或者與支撐板10連接的部件上時,外力會在該第一減震空間321抵消一部分,這樣起到避震的效果;同理,第二連接裝置40與兩個第二連接部33固定連接,那么第二連接裝置40橫跨設置在兩個第二連接部33之間,這樣第二連接裝置40與減震板體31之間間隔分開,即通過兩個第二連接部33之間形成的第二減震空間331間隔分開,這樣當有外力作用到第二連接裝置40以及與第二連接裝置40連接的部件上時,外力會在該第二減震空間331抵消一部分,這樣起到避震的效果。
另外,第一減震空間321和第二減震空間331的設置也為減震架30的兩個相對表面連接的部件的安裝提供了空間,便于操作人員進行整個減震支架的組裝。
如圖2所示,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連接部32設有至少一個第一連接孔(圖未示),所述支撐板10與所述第一連接孔對應的位置設有第一固定孔13并通過緊固件50穿過所述第一固定孔13和所述第一連接孔與所述第一連接部32緊固連接。具體的,通過緊固件50穿設第一連接孔和第一固定孔13,這樣可以將第一連接部32和支撐板10鎖緊固定在一起;其中,支撐板10上設置的第一固定孔13可以為多個,分布在支撐板10的中部和側部;另外,在第一連接孔內設置壓塊60可以提成緊固件50鎖緊的穩定性。其中,緊固件50可以是螺釘、螺絲或者螺栓等。
如圖2所示,本實施例中,所述減震板體31的外表面設有若干條減震槽34。具體的,減震槽34的設置也是為了提升減震板體31的避震效果,即,左右外力直接或者間接作用到減震板體31上時,減震板體31在減震槽34之間形成的空間內為減震板體31提供了形變的空間,那么可以將外力緩沖化解,避免硬性接觸,這樣起到避震的效果。
如圖1~2所示,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連接裝置20包括第一螺紋柱21、第一旋鈕22和第二旋鈕23,所述減震板體31開設有與所述第一螺紋柱21適配連接的螺紋孔14,所述第一螺紋柱21的內端部與所述螺紋孔14固定連接,且所述第一旋鈕22和所述第二旋鈕23均與所述第一螺紋柱21螺紋旋轉連接。具體的,第一螺紋柱21的外端部與需要使用的電子產品實現可拆卸連接,第一螺紋柱21的內端部通過螺紋孔14與支撐板10固定連接,然后通過調節第一旋鈕22相對第一螺紋柱21的旋轉來固定電子產品以及調節第二旋鈕23來相對第一螺紋柱21的旋轉來固定支撐板10。
如圖1~2所示,本實施例中,所述電子產品設有第一熱靴座,所述第一螺紋柱21的外端部設有用于與所述第一熱靴座適配連接的第二熱靴座24。具體的,通過在在第一螺紋柱21的外端部固定設置一第二熱靴座24,這樣當具有第一熱靴座的電子產品需要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減震支架固定時,那么可以直接將第一熱靴座與第二熱靴座24適配連接,從而便于將電子產品與減震支架之間進行安裝和拆卸。
如圖1~2所示,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二連接裝置40包括第二螺紋柱41、第三旋鈕42和連接面板43,所述第二螺紋柱41的外周設有環形槽411,所述連接面板43與所述第二連接部33固定連接且設有與所述環形槽411滑動連接的滑動調節孔431,所述第三旋鈕42設于所述第二減震空間331內并與所述第二螺紋柱41的內端部固定連接,所述第二螺紋柱41的外端部伸出所述連接面板43的外部。具體的,作用外力到第三旋鈕42上,控制與第三旋鈕42固定連接的第二螺紋柱41的環形槽411在連接面板43設置的滑動調節孔431上滑動,即可控制第二螺紋柱41的位置,這樣通過調節第二螺紋柱41的位置與外部物件具有相對應的孔連接,然后在第二減震空間331內扭轉第三旋鈕42來進行松開第二螺紋柱41或者緊固第二螺紋柱41;連接面板43的作用一方面與減震架30實現連接,另一方面與外部物件實現連接,保證與外部物件連接接觸的面的平穩定性。
如圖2所示,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二連接部33設有至少一個第二連接孔35,所述連接面板43與所述第二連接孔35對應的位置設有連接柱432,所述連接面板43通過所述連接柱432插入所述第二連接孔35內與所述第二連接部33緊固連接。具體的,第二連接孔35可以有多個,分別設置在第二連接部33的角部位置,然后在連接面板43與第二連接孔35對應的角部位置設有連接柱432,然后將連接柱432與第二連接孔35位置對應插接固定連接,從而實現將連接面板43固定座在減震架30的第二連接部33上,連接時的操作非常方便。
如圖1~2所示,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二連接裝置40還包括軟質墊板44,所述連接面板43的外表面設有容置槽433,所述軟質墊板44固定于所述容置槽433內且所述軟質墊板44與所述滑動調節孔431對應的位置設有供所述第二螺紋柱41的外端部穿過的避空孔441。具體的,在連接面板43與外部物件接觸的外表面開設有容置槽433來固定軟質墊板44,這樣通過該軟質墊板44來與外部物件實現接觸,起到與外部物件柔性連接的作用,同樣有避震的作用;更具體的,軟質墊板44優選采用硅膠材質制造。
如圖2所示,本實施例中,所述支撐板10位于所述第一面部11和所述第二面部12之間的側端部設有至少一個用于夾持所述電子產品的電源線的夾線槽15。具體的,當有電子產品固定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減震支架上時,可以將電子產品連接的電源線卡持在支撐板10的側端部開設有的夾線槽15內,這樣避免電子產品的電源線凌亂而影響使用者的實現,也避免因為不小心拉扯該電源線導致電子產品掉落損壞。
優選地,夾線槽15為兩個,兩個夾線槽15對稱設置。
綜上所述可知本實用新型乃具有以上所述的優良特性,得以令其在使用上,增進以往技術中所未有的效能而具有實用性,成為一極具實用價值的產品。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思想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或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