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固定裝置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可旋轉的固定裝置。
背景技術:
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人們對移動設備的使用需求越來越大,應用于各個角落,所以對移動設備的固定就顯得比較重要。以移動式插座為例,一般地,對于有掛角孔的插座來說,可以將插座直接懸掛在墻面或其他平面的螺釘上;對于沒有掛角孔的插座,則需要通過捆綁來固定插座;另外也有部分插座有專配的固定裝置。盡管上述裝置或者結構都能起到固定作用,但是有些在固定后就不能變換方向或者角度。另外盡管還有些固定后可以變換方向或角度,但是一般都采用的是專配的固定裝置,通用性差。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克服上述的缺陷,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使用方便,可旋轉的固定裝置。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帶有熒光條的開關,包括固定件和固定底座,所述固定件可旋轉固定在固定底座上。
進一步地,所述固定底座包括固定板和U型件,U型件設在固定板的正面且與固定板形成U型卡槽,所述固定件包括位于U型卡槽外的第一卡位件和位于U型卡槽內的第二卡位件,且第一卡位件位于U型件外表面一側。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卡位件與第二卡位件之間設有連接件,第一卡位件和第二卡位件通過連接件形成夾層,所述U型件位于夾層中。
進一步地,所述固定底座上設有第一限位件,所述固定件上設有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與第二限位件相互限位。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限位件設在U型件的外表面,所述第二限位件設在第一卡位件相對U型件的外表面的一面;
或者所述第一限位件設在U型件的內表面,所述第二限位件設在第二卡位件相對U型件的內表面的一面;
或者所述第一限位件設在U形卡槽內的固定板正面,所述第二限位件設在第二卡位件相對固定板正面的一面。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限位件為限位槽或限位孔,且第二限位件為凸臺;
或者所述第一限位件為凸臺,且第二限位件為限位槽或限位孔。
進一步地,所述固定件上設有第一旋轉件,所述固定底座上設有第二旋轉件,所述第一旋轉件與第二旋轉件可相互旋轉。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旋轉件為定位孔或定位槽,且第二旋轉件為轉軸;
或者第一旋轉件為轉軸,且第二旋轉件為定位孔或定位槽。
進一步地,所述轉軸處設有彈性筋,所述彈性筋一端連接于轉軸上,另一端與轉軸所在面相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轉軸處還設有容置孔或容置槽,且所述轉軸位于容置孔或容置槽內,所述容置孔或容置槽的邊緣與轉軸之間,懸空連接有彈性筋。
進一步地,所述固定板的背面以及第一卡位件相背U型件的外表面的一面,設有粘膠層。
進一步地,所述固定底座上設有固定孔。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過固定件可旋轉固定在固定底座上,裝配簡單,使用起來更加方便,同時因為兩者相互可旋轉,能滿足固定后可以變換方向和角度,另外該固定裝置應用范圍廣,通用性強。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裝配前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中固定件的俯視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裝配前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中固定件的俯視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3裝配前示意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3中固定件的俯視圖。
附圖標記:
1.固定板 2.U型件 3.限位孔 4.定位孔 5.固定孔 6.第一卡位件 7.第二卡位件 8.凸臺 9.轉軸 10.彈性筋 11.容置孔 12.連接件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以使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和技術特征更易于被本領域的技術人員理解。
實施例1
如圖1所示,一種可旋轉的固定裝置,包括固定件和固定底座。固定件包括第一卡位件6、第二卡位件7以及連接件12,所述連接件12用于連接第一卡位件6和第二卡位件7,并在連接后形成夾層,如圖2所示。固定底座包括固定板1和U型件2,所述U型件2設置在固定板1的正面且與固定板1共同形成U型卡槽。而第一卡位件6位于U型卡槽外表面的一側,第二卡位件7位于U型卡槽內,這樣設計安排使得裝配時更方便,同時也可以方便拆卸。另外U型件2位于第一卡位件6、第二卡位件7以及連接件12形成的夾層中,這樣的位置關系使得固定件和固定底座配合的更加牢靠。
U型卡槽內的固定板1正面設有限位孔3,而第二卡位件7相對固定板正面的一面設有凸臺8,凸臺8和限位孔3相互限位,使得固定更加牢靠。
固定板1上設有定位孔4,固定件上設有轉軸9,轉軸9和定位孔4可相互旋轉,這樣使得固定件可以旋轉固定在固定板1上。而在轉軸9處設有彈性筋10,通過設計有彈性筋10可以在裝配時更容易讓固定件固定于固定板1上。另外彈性筋10一端連接在轉軸上,另一端與轉軸9所在面相連接,所述轉軸9所在面就是本實施例中設有轉軸9的那個面,即第二卡位件7相對固定板正面的一面。轉軸9處還設有容置孔11,且轉軸9位于容置孔11內,而懸空設置的彈性筋10連接在轉軸9和容置孔11的邊緣之間,這樣的設計可以優化工藝,節省空間,同時也節約制作的材料。
在固定板1的背面以及第一卡位件6相背U型件2外表面的一面,設有粘膠層,可以將移動設備其中一面的粘膠層上,并把另一面的粘膠層粘貼在其他固定平面上,這樣增加了固定裝置的實用性以及可以應用于多種移動設備的通用性。此外,在固定底座上還設有固定孔5,該固定孔5為了更好地固定所述的固定板1,防止粘膠失去粘性而導致的脫落。
可以理解地,也可以在U型卡槽內的固定板正面設有凸臺,而第二卡位件相對固定板正面的一面設有限位孔,不僅能起到限位作用,同時也增加產品的多樣性。
可以理解地,也可以在固定板上設有轉軸,而在固定件上設有定位孔,該轉軸所在面即為固定板正面,不僅能起到可旋轉固定的作用,同時也增加產品的多樣性。
可以理解地,本實施例1中的限位孔也可以用限位槽來替代,可以加大配合結構的強度。
可以理解地,本實施例1中的定位孔也可以為定位槽來替代,可以加大配合結構的強度。
可以理解地,本實施例1中的容置孔也可以為容置槽來替代,可以加大配合結構的強度。
實施例2
如圖3所示,一種可旋轉的固定裝置,包括固定件和固定底座。固定件包括第一卡位件6、第二卡位件7以及連接件12,所述連接件12用于連接第一卡位件6和第二卡位件7,并在連接后形成夾層,如圖4所示。固定底座包括固定板1和U型件2,所述U型件2設置在固定板1的正面且與固定板1共同形成U型卡槽。而第一卡位件6位于U型卡槽外表面的一側,第二卡位件7位于U型卡槽內,這樣設計安排使得裝配時更方便,同時也可以方便拆卸。另外U型件2位于第一卡位件6、第二卡位件7以及連接件12形成的夾層中,這樣的位置關系使得固定件和固定底座配合的更加牢靠。
U型件2內表面設有限位孔3,而第二卡位件7相對U型件2內表面的一面設有凸臺8,凸臺8和限位孔3相互限位,使得固定更加牢靠。
在固定板1的背面以及第一卡位件6相背U型件2外表面的一面,設有粘膠層,可以將移動設備其中一面的粘膠層上,并把另一面的粘膠層粘貼在其他固定平面上,這樣增加了固定裝置的實用性以及可以應用于多種移動設備的通用性。此外,在固定底座上還設有固定孔5,該固定孔5為了更好地固定所述的固定板1,防止粘膠失去粘性而導致的脫落。
可以理解地,也可以在U型件內表面設有凸臺,而第二卡位件相對U型件內表面的一面設有限位孔,不僅能起到限位作用,同時也增加產品的多樣性。
可以理解地,本實施例2中的限位孔也可以用限位槽來替代,可以加大配合結構的強度。
可以理解地,本實施例2也可以設有實施例1中所述的轉軸和定位孔的旋轉配合結構,使得旋轉配合更容易。
實施例3
如圖5所示,一種可旋轉的固定裝置,包括固定件和固定底座。固定件包括第一卡位件6、第二卡位件7以及連接件12,所述連接件12用于連接第一卡位件6和第二卡位件7,并在連接后形成夾層,如圖6所示。固定底座包括固定板1和U型件2,所述U型件2設置在固定板1的正面且與固定板1共同形成U型卡槽。而第一卡位件6位于U型卡槽外表面的一側,第二卡位件7位于U型卡槽內,這樣設計安排使得裝配時更方便,同時也可以方便拆卸。另外U型件2位于第一卡位件6、第二卡位件7以及連接件12形成的夾層中,這樣的位置關系使得固定件和固定底座配合的更加牢靠。
U型件2外表面設有限位孔3,而第一卡位件6相對U型件2內外表面的一面設有凸臺8,凸臺8和限位孔3相互限位,使得固定更加牢靠。
在固定板1的背面以及第一卡位件6相背U型件2外表面的一面,設有粘膠層,可以將移動設備其中一面的粘膠層上,并把另一面的粘膠層粘貼在其他固定平面上,這樣增加了固定裝置的實用性以及可以應用于多種移動設備的通用性。此外,在固定底座上還設有固定孔5,該固定孔5為了更好地固定所述的固定板1,防止粘膠失去粘性而導致的脫落。
可以理解地,也可以在U型件外表面設有凸臺,而第一卡位件相對U型件外表面的一面設有限位孔,不僅能起到限位作用,同時也增加產品的多樣性。
可以理解地,本實施例3中的限位孔也可以用限位槽來替代,可以增加配合結構的強度。
可以理解地,本實施例3也可以設有實施例1中所述的轉軸和定位孔的旋轉配合結構,使得旋轉配合更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