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管道配件,尤其涉及一種管道的堵頭。
背景技術:
在管道安裝中,由于實際需要,常常有預見性地預留管道,這些預留管道需要進行臨時的封堵,以防管道內介質流出,或蛇鼠蟻蟲進入空管道。當管道為工程塑料管道時,其并不能直接進行攻絲以套接堵頭,而是在管道上使用膠水膠粘內絲或外絲接頭,纏繞好生料帶后鎖緊堵頭。當需要用到預留管道時,需要再在接頭上接駁一次轉接頭,才能在轉接頭上接駁所需的管路。其在預留時需要用到接頭才能封堵,而重新啟用時又需要使用轉接頭,造成結構的繁冗,效率低下、成本上升、并且由于接頭的增加,在后續使用時可靠性降低。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可快捷拆卸安裝的管道堵頭。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管道堵頭,按組裝順序從下到上依次包括固定盤、O型圈、封蓋及鎖緊盤,所述固定盤的外徑小于所要封堵管道的內徑,其上端面延伸有與其同軸的圓柱凸臺,所述圓柱凸臺加工有倒角,其端面中心向上延伸有一螺桿;所述O型圈套接在所述圓柱凸臺上,所述O型圈的外徑略小于所要封堵的管道的內徑;所述封蓋的直徑小于所要封堵管道的內徑,其中心處設有供所述螺桿通過的通孔,其上端面延伸有與其同軸的圓環,所述圓環的上端向外翻折成與圓環表面垂直的封蓋面,所述封蓋面的直徑大于所要封堵管道的內徑,所述封蓋的底面向上凹陷有一與其同軸的圓柱狀凹槽,所述凹槽的內徑略大于所述圓柱凸臺的直徑,所述凹槽的深度大于所述圓柱凸臺的高度,所述封蓋的底面延伸有一內徑與所凹槽一致、形狀呈上大下小的倒圓錐環,所述倒圓錐環的小端直徑小于所述O型圈的內徑,所述倒圓錐環的大端直徑大于所述O型圈的內徑;所述鎖緊盤的中心加工有與所述螺桿的外螺紋對應的螺紋通孔,其端面上延伸有擰動其用的旋鈕,其安裝在所述封蓋上的圓環中以壓迫所述封蓋向所述固定盤運動從而使得所述O型圈直徑膨脹。
優選地,當存在更大管徑的管道需要切換封堵時,所述封蓋的封蓋面的直徑小于所述更大管徑的管道的內徑,所述封蓋面上延伸有一內徑與所述圓環的內徑一致、形狀呈上小下大的正圓錐環;所述正圓錐環上套有O型密封圈,所述O型密封圈的內徑大于所述正圓錐環的小端直徑而小于所述正圓錐環的大端直徑,所述O型密封圈的外徑略小于所述更大管徑管道的內徑;在所述封蓋上方設有大封蓋,所述大封蓋的上端面延伸有與其同軸的大圓環,所述大圓環的上端向外翻折成與大圓環表面垂直的大封蓋面,所述大封蓋面的直徑大于所述更大管徑的管道的內徑,所述大封蓋的底面向下延伸有一圓柱凸臺,其直徑略小于所述正圓錐環的內徑,所述大封蓋的中心加工有供所述螺桿通過的通孔,所述鎖緊盤安裝在所述大圓環中以壓緊所述大封蓋及封蓋向所述固定盤運動從而使得所述O型圈直徑膨脹。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后,本實用新型與背景技術相比,具有如下優點:
1、直接將堵頭塞入欲封堵的管道中,擰動鎖緊盤上的旋鈕,便可使得密封圈直徑膨脹而可靠地密封住管道,在需要用到預留管道時,旋松旋鈕,即可取出堵頭,再在預留管道上套接直管并使用膠水粘著密封,整個過程快捷高效,無需使用額外的接頭,降低了使用成本及人力成本,在低壓管道上具有極高的推廣價值;
2、具備兩種不同規格的封堵尺寸,當預留的管道為口徑不一的多路管道,需要在多個管道間切換時,可根據所要封堵管道的口徑靈活使用堵頭進行封堵。
附圖說明
圖1為單尺寸堵頭結構示意圖;
圖2為單尺寸堵頭立體圖;
圖3為鎖緊盤示意圖;
圖4為雙尺寸堵頭結構示意圖;
圖5為雙尺寸堵頭爆炸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實施例1
如圖1及圖2所示,一種管道堵頭,按組裝順序從下到上依次包括固定盤1、O型圈2、封蓋3及鎖緊盤4,固定盤1的外徑略小于所要封堵管道5的內徑,其上端面延伸有與其同軸的圓柱凸臺,所述圓柱凸臺加工有倒角,其端面中心向上延伸有一螺桿;O型圈2套接在所述圓柱凸臺上,O型圈2的外徑略小于所要封堵的管道5的內徑;封蓋3的直徑小于所要封堵管道的內徑,其中心處設有供所述螺桿通過的通孔,其上端面延伸有與其同軸的圓環,所述圓環的上端向外翻折成與圓環表面垂直的封蓋面,所述封蓋面的直徑大于所要封堵管道5的內徑,封蓋3的底面向上凹陷有一與其同軸的圓柱狀凹槽,所述凹槽的內徑略大于所述圓柱凸臺的直徑,所述凹槽的深度大于所述圓柱凸臺的高度,封蓋3的底面延伸有一內徑與所凹槽一致、形狀呈上大下小的倒圓錐環,所述倒圓錐環的小端直徑小于O型圈2的內徑,所述倒圓錐環的大端直徑大于O型圈2的內徑;鎖緊盤4的中心加工有與所述螺桿的外螺紋對應的螺紋通孔,其端面上延伸有擰動其用的旋鈕,其安裝在封蓋3上的圓環中以壓迫封蓋3向固定盤1運動,O型圈2在所述倒圓錐環的擠壓下沿著直徑方向膨脹,在接觸到管道5的內壁后進一步發生形變,從而牢牢抵住管道5的內壁,實現堵頭的固定及密封。
為了使得O型圈更好地向外擴展,如圖1所示,固定盤1的上端面呈錐面狀,封蓋3上的倒圓錐環與封蓋3的底面間呈圓弧狀過度,從而使得O型圈在受力時更容易沿徑向被拉伸膨脹。如圖3所示的是鎖緊盤4的形狀示意圖,采用圖示旋鈕后無需工具便可直接鎖緊或旋松,省力方便。
實施例2
實施例1揭示的是單尺寸堵頭的原理結構,當要封堵的管道具備兩種不同規格的封堵尺寸,需要在兩個封堵尺寸間切換時,可采用具備兩個封堵尺寸的雙尺寸堵頭。如圖4及圖5所示,管道6的口徑大于管道5,當堵頭需要在管道5與管道6之間切換使用時,可采用如下結構:封蓋3的封蓋面的直徑小于管道6的內徑,所述封蓋面上延伸有一內徑與所述圓環的內徑一致、形狀呈上小下大的正圓錐環;所述正圓錐環上套有O型密封圈7,O型密封圈7的內徑大于所述正圓錐環的小端直徑而小于所述正圓錐環的大端直徑,O型密封圈7的外徑略小于管道6的內徑;在所述封蓋3的上方還設有大封蓋8,大封蓋8的上端面延伸有與其同軸的大圓環,所述大圓環的上端向外翻折成與大圓環表面垂直的大封蓋面,大封蓋面8的直徑大于管道6的內徑,大封蓋8的底面向下延伸有一圓柱凸臺,其直徑略小于所述正圓錐環的內徑,大封蓋8的中心加工有供所述螺桿通過的通孔,鎖緊盤4安裝在所述大圓環中以壓緊大封蓋8及封蓋3向固定盤1運動從而使得O型圈2及7的直徑膨脹。當封堵的是管道5時,密封圈7及大封蓋8留在管道5的外端,O型圈2的膨脹后抵住管道5的內壁,實現堵頭的固定與密封;當封堵的是管道6時,固定盤1、O型密封圈2、封蓋3及O型密封圈7均處于管道6內部,O型密封圈7膨脹后抵住管道6的內壁,實現堵頭的固定于密封。
本文中所述的略小于均以目標件能輕松裝入軸孔中而不發生大的晃動為宜(可取二者的直徑差為0.5-1mm),本文所述的上端面及底面均以如圖5的裝配狀態為準。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揭露的技術范圍內,可輕易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應該以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