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貼片機的吸嘴通氣控制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帶自鎖功能的氣閥開關結構。
背景技術:
SMT(Surface Mounted Technology.表面貼裝技術)簡稱貼片機,由于其組裝密度高及良好的自動化生產性被廣泛應用。貼裝頭是貼片機的重要組成部件,為了能夠讓貼片機的生產效率以倍數提高,貼片機通常會設置多個貼裝頭,每個貼裝頭均設置有吸嘴。在生產不同產品時,工廠可以根據不同需求來選擇那些吸嘴進行工作;但是沒有正常工作的吸嘴也一樣有氣體輸出,這樣不僅會產生氣源的浪費,而且增加噪音。
行業內為了解決上述問題,通常會在吸嘴進氣端的氣體流道增加手動閥門或自動閥門來控制;使用手動閥門的優點是便宜,但操作不方便,需要來回旋轉閥桿,非常耗時;使用自動閥門的優點是控制方便,只需要在操作屏幕中點動便可以實現開關控制,但造價太高,特別不適合中小型企業的推廣。另外,由于手動閥門和自動閥門的體積比較大,必然就增加了兩個相鄰貼裝頭的間距,進而增大貼片機的整體尺寸和工作功率,既占地方,又浪費能源,這也是貼片機一直得不到小型化的重要因素。
綜上所述,為了進一步讓貼片機能夠實現小型化、低能耗、高產能,故有必要對現有控制吸嘴的閥體結構進行進一步地技術革新。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針對現有技術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種結構簡單,設計合理、使用方便的帶自鎖功能的氣閥開關結構。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帶自鎖功能的氣閥開關結構,包括氣閥本體,所述氣閥本體設置有進氣孔、出氣孔和連通腔,所述進氣孔一端通過連通腔與出氣孔一端相連通;所述氣閥本體還設置有控制腔、左鎖腔和右鎖腔,所述控制腔一端與連通腔一端相連通;所述左鎖腔一端通過控制腔與右鎖腔一端相連通;所述控制腔的內圓直徑大于連通腔的內圓直徑;它還包括有開關閥桿、與左鎖腔相匹配的自鎖銷、自鎖彈簧、開閉彈簧和自鎖檔圈,所述開關閥桿包括有與控制腔相匹配的鎖閥桿、與連通腔相匹配的活塞桿;所述鎖閥桿一端伸入控制腔后與活塞桿一端相固定連接,所述活塞桿另一端伸入連通腔中;所述開閉彈簧套設在活塞桿的軸身上,所述開閉彈簧一端抵壓在鎖閥桿一端的軸端面上,所述開閉彈簧另一端抵壓在控制腔一端底面上;所述自鎖銷的外圓壁上設置有凸環,所述鎖閥桿的側壁設置有腰形通孔,所述腰形通孔的一端還設置有與凸環相匹配的自鎖環槽,腰形通孔的直徑小于自鎖環槽的直徑;所述自鎖銷一端依次穿過左鎖腔、腰形通孔、自鎖環槽后伸入右鎖腔中,所述右鎖腔的內圓壁設置有與自鎖檔圈相匹配的凹槽,所述自鎖檔圈緊密嵌套在該凹槽中,所述自鎖彈簧一端與自鎖檔圈相固定連接,所述自鎖彈簧另一端套入自鎖銷一端的軸身后抵壓在凸環的右端面上。
進一步地,所述連通腔從上往下依次由上連腔、中連腔和下連腔組成,所述中連腔的縱向截面呈倒錐狀;
所述活塞桿從上往下依次由與上連腔相匹配的上密封柱、與中連腔相匹配的中密封柱、與下連腔相匹配的下密封柱組成。
進一步地,所述中密封柱的外圓壁設置有環形密封槽,該環形密封槽緊密嵌套有密封膠圈。
進一步地,所述自鎖銷另一端伸出左鎖腔后螺紋連接有螺帽,所述鎖閥桿另一端伸出控制腔后固定連接有按鈕帽。
進一步地,所述控制腔一端底面上設置有墊圈,所述開閉彈簧另一端抵壓在該墊圈的上表面上。
采用上述結構后,本實用新型有益效果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帶自鎖功能的氣閥開關結構,包括氣閥本體,所述氣閥本體設置有進氣孔、出氣孔和連通腔,所述進氣孔一端通過連通腔與出氣孔一端相連通;所述氣閥本體還設置有控制腔、左鎖腔和右鎖腔,所述控制腔一端與連通腔一端相連通;所述左鎖腔一端通過控制腔與右鎖腔一端相連通;所述控制腔的內圓直徑大于連通腔的內圓直徑;它還包括有開關閥桿、與左鎖腔相匹配的自鎖銷、自鎖彈簧、開閉彈簧和自鎖檔圈,所述開關閥桿包括有與控制腔相匹配的鎖閥桿、與連通腔相匹配的活塞桿;所述鎖閥桿一端伸入控制腔后與活塞桿一端相固定連接,所述活塞桿另一端伸入連通腔中;所述開閉彈簧套設在活塞桿的軸身上,所述開閉彈簧一端抵壓在鎖閥桿一端的軸端面上,所述開閉彈簧另一端抵壓在控制腔一端底面上;所述自鎖銷的外圓壁上設置有凸環,所述鎖閥桿的側壁設置有腰形通孔,所述腰形通孔的一端還設置有與凸環相匹配的自鎖環槽,所述自鎖銷一端依次穿過左鎖腔、腰形通孔、自鎖環槽后伸入右鎖腔中,所述右鎖腔的內圓壁設置有與自鎖檔圈相匹配的凹槽,所述自鎖檔圈緊密嵌套在該凹槽中,所述自鎖彈簧一端與自鎖檔圈相固定連接,所述自鎖彈簧另一端套入自鎖銷一端的軸身后抵壓在凸環的右端面上。
在使用本實用新型時,當操作人員按動自鎖銷時,進氣孔與出氣孔相連通,閥門開啟,啟動供氣作業;當操作人員按動開關閥桿時,進氣孔不能與出氣孔連通,閥門關閉,停止供氣作業;另外,本裝置操作簡單,只需點動即可,而且體積小、造價低,便于推廣,便于讓貼片機實現小型化、低能耗、高產能。本實用新型具有結構簡單,設置合理,制作成本低等優點。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剖視圖;
圖2是氣閥本體的剖視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局部剖視立體圖;
附圖標記說明:
1、氣閥本體; 1-1、進氣孔; 1-2、出氣孔;
1-3、連通腔; 1-3a、上連腔; 1-3b、中連腔; 1-3c、下連腔;
1-4、控制腔; 1-5、左鎖腔; 1-6、右鎖腔; 1-6a、凹槽;
2、開關閥桿; 2-1、鎖閥桿; 2-1a、腰形通孔; 2-1b、自鎖環槽;
2-2、活塞桿;
3、自鎖銷; 3-1、凸環; 4、密封膠圈; 5、自鎖彈簧;
6、開閉彈簧; 7、螺帽; 8、自鎖檔圈; 9、墊圈。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
如圖1至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帶自鎖功能的氣閥開關結構,包括氣閥本體1,所述氣閥本體1設置有進氣孔1-1、出氣孔1-2和連通腔1-3,所述進氣孔1-1一端通過連通腔1-3與出氣孔1-2一端相連通。
所述氣閥本體1還設置有控制腔1-4、左鎖腔1-5和右鎖腔1-6,所述控制腔1-4一端與連通腔1-3一端相連通;所述左鎖腔1-5一端通過控制腔1-4與右鎖腔1-6一端相連通;所述控制腔1-4、左鎖腔1-5和右鎖腔1-6的另一端均與外界相連通;所述控制腔1-4的內圓直徑大于連通腔1-3的內圓直徑。
它還包括有開關閥桿2、與左鎖腔1-5相匹配的自鎖銷3、自鎖彈簧5、開閉彈簧6和自鎖檔圈8,所述開關閥桿2包括有與控制腔1-4相匹配的鎖閥桿2-1、與連通腔1-3相匹配的活塞桿2-2;所述鎖閥桿2-1一端伸入控制腔1-4后與活塞桿2-2一端相固定連接,所述活塞桿2-2另一端伸入連通腔1-3中;所述開閉彈簧6套設在活塞桿2-2的軸身上,所述開閉彈簧6一端抵壓在鎖閥桿2-1一端的軸端面上,所述開閉彈簧6另一端抵壓在控制腔1-4一端底面上。
所述自鎖銷3的外圓壁上設置有凸環3-1,所述鎖閥桿2-1的側壁設置有腰形通孔2-1a,所述腰形通孔2-1a的一端還設置有與凸環3-1相匹配的自鎖環槽2-1b,所述自鎖銷3一端依次穿過左鎖腔1-5、腰形通孔2-1a、自鎖環槽2-1b后伸入右鎖腔1-6中;腰形通孔2-1a的直徑小于自鎖環槽2-1b的直徑。
所述右鎖腔1-6的內圓壁設置有與自鎖檔圈8相匹配的凹槽1-6a,所述自鎖檔圈8緊密嵌套在該凹槽1-6a中,所述自鎖彈簧5一端與自鎖檔圈8相固定連接,所述自鎖彈簧5另一端套入自鎖銷3一端的軸身后抵壓在凸環3-1的右端面上。
為了進一步提高活塞桿2-2的密封性能,所述連通腔1-3從上往下依次由上連腔1-3a、中連腔1-3b和下連腔1-3c組成,所述中連腔1-3b的縱向截面呈倒錐狀;所述活塞桿2-2從上往下依次由與上連腔1-3a相匹配的上密封柱、與中連腔1-3b相匹配的中密封柱、與下連腔1-3c相匹配的下密封柱組成。
為了進一步提高中密封柱的密封性能,所述中密封柱的外圓壁設置有環形密封槽,該環形密封槽緊密嵌套有密封膠圈4。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種優選方式,所述自鎖銷3另一端伸出左鎖腔1-5后螺紋連接有螺帽7,所述鎖閥桿2-1另一端伸出控制腔1-4后固定連接有按鈕帽,鎖閥桿2-1、活塞桿2-2和按鈕帽經一體成型而成。螺帽7的外圓直徑自然是大于自鎖銷3的外圓直徑,按鈕帽的外圓直徑自然是大于鎖閥桿2-1的外圓直徑,螺帽7和按鈕帽是通過增大與人手的接觸面,便于按動自鎖銷3和鎖閥桿2-1。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種優選方式,所述控制腔1-4一端的底面上設置有墊圈9,所述開閉彈簧6另一端抵壓在該墊圈9的上表面上;墊圈9可以防止控制腔1-4一端的底面出現磨損,有效延長氣閥本體1的使用壽命。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當進氣孔1-1與出氣孔1-2需要連通時,具體動作如下:
第一步,操作人員按動螺帽7時,自鎖彈簧5刻服彈性勢能做往右運動;
第二步,凸環3-1跟隨著自鎖銷3往右移動,直至凸環3-1完全脫離自鎖環槽2-1b時;
第三步,開閉彈簧6恢復彈性勢能,使開關閥桿2往上移動,直至腰形通孔2-1a的底端抵壓著自鎖銷3,此時進氣孔1-1通過連通腔1-3與出氣孔1-2相連通。
當進氣孔1-1與出氣孔1-2不需要連通時,具體動作如下:
第一步,操作人員按動按鈕帽時,開閉彈簧6刻服彈性勢能做往下運動,直至自鎖環槽2-1b下降到可以讓凸環3-1套入時;
第二步,自鎖彈簧5恢復彈性勢能,凸環3-1跟隨著自鎖銷3往左移動,直至凸環3-1嵌入自鎖環槽2-1b時,實現氣閥本體1的關閉,進氣孔1-1與出氣孔1-2不能連通。
在使用本實用新型時,當操作人員按動自鎖銷時,進氣孔與出氣孔相連通,閥門開啟,啟動供氣作業;當操作人員按動開關閥桿時,進氣孔不能與出氣孔連通,閥門關閉,停止供氣作業;另外,本裝置操作簡單,只需點動即可,而且體積小、造價低,便于推廣,便于讓貼片機實現小型化、低能耗、高產能。另外,該結構簡單、設計合理,制造成本低。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方式,故凡依本實用新型專利申請范圍所述的構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變化或修飾,均包括于本實用新型專利申請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