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ZCuSn10P1鑄造錫青銅,主要涉及一種錫青銅推力瓦塊鑄件。
背景技術:
鑄造錫青銅具有硬度高,耐磨性極好的特性,同時也具有較好的鑄造性能、切削加工性能,在大氣和淡水中良好的耐蝕性能,ZCuSn10P1鑄造錫青銅推力瓦塊適用于高負荷(20Mpa以下)和高滑動速度(8m/S)下工作。此類錫青銅實際生產過程中發現產品有色差,各部分化學成分不均勻,錫燒損嚴重。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此類鑄件在離心鑄造生產中合格率低的實際情況,對鑄件進行了深入剖析,在實踐中探索出了一條適合于該類產品生產的新思路,大幅度調整工藝配制方案,提供一種操作合理,避免產品有色差、各部分化學成分不均勻,并提高產品合格率的ZCuSn10P1鑄造錫青銅推力瓦塊鑄件。
為解決以上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目的可以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
一種錫青銅推力瓦塊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采用ZCuSn10P1材料鍛造而成的推力瓦塊本體,所述推力瓦塊本體包括整體為圓柱狀的鍛件體,所述鍛件體的外徑為740mm,長度為570-615mm,在所述鍛件體上且沿其軸線方向開設有中心孔,所述中心孔與鍛件體同軸,所述中心孔內徑為660mm。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采用ZCuSn10P1材料鍛造而成的推力瓦塊本體,從而使該接管鍛件具有內部夾雜非金屬物雜質較少、滿足產品無色差、各部分化學成分均勻、產品合格率高的要求,提高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種錫青銅推力瓦塊鑄件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圖示,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
參見圖1,圖中給出的一種錫青銅推力瓦塊鑄件,包括采用ZCuSn10P1材料鍛造而成的推力瓦塊本體100。
推力瓦塊本體100包括整體為圓柱狀的鍛件體110,在鍛件體110上且沿其軸線方向開設有中心孔111,中心孔111與鍛件體110同軸。
鍛件體110的外徑為740mm,長度為570-615mm,在本實施例中鍛件體110的長度為570mm,中心孔111內徑為660mm。
該瓦塊鍛造完成后的抗拉強度≥330MPa,伸長率≥4,布氏硬度:≥90HBS,進一步提高了該推力瓦塊的實用性能。
本實用新型的具體鍛造方法如下:
特殊工藝調整:每一爐錫元素的加入量分2次加入,第一次10.5%,第二次1.0%;同樣每一爐磷元素的加入量分為2部分,第一部分按0.3%加入爐中,這部分P的加入又采取澆鑄初期和中期各加一半的加入方法,加入后分別加以覆蓋,第二部分按0.7%加入,出水后攪拌均勻完全覆蓋,再進行鑄件澆鑄。
澆鑄時間調整:增加離心模具2-3套交替使用,使每一爐澆鑄時間縮短至1小時以內,從而降低合金元素的高溫損耗。
取樣時間調整:取樣時間由澆鑄初期取樣調整為澆鑄中期和后期取樣。
化學成分:錫:9.0~11.5,鉛:≤0.25,銅:余量,鋅:≤0.05,鋁:≤0.01,銻:≤0.05,鎳:≤0.10,錳:≤0.05,硅:≤0.02,鐵:≤0.10,鉍:≤0.005,磷:0.05~1.0,硫:≤0.05雜質:≤0.7。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采用ZCuSn10P1材料鍛造而成的推力瓦塊本體,從而使該接管鍛件具有內部夾雜非金屬物雜質較少、滿足產品無色差、各部分化學成分均勻、產品合格率高的要求,提高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增加離心模具2-3套交替使用,使每一爐澆鑄時間縮短至1小時以內,從而降低合金元素的高溫損耗,進一步提高了該推力瓦塊的實用性能。
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實用新型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實用新型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實用新型范圍內。本實用新型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同等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