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于固定可移動物品的底腳。
背景技術:
傳統的小型冰箱,如車載冰箱等,底部的四角處通常設置有底腳用于支撐車載冰箱主體。然而,車輛在行駛過程中,車載冰箱會晃動,現有的底腳通常無法與支撐物鎖定,有的底腳能夠兼具定位和支撐的作用,但往往僅能夠將車載冰箱固定在車輛特定位置處,不能根據安裝現場的空間要求進行調節。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中的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可以調節的底腳。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可調節底腳,用于安裝在待支撐物體底部的邊緣處,它包括固定連接在待支撐物體底面上的支撐墊和連接在支撐物體上的腳墊,所述的支撐墊的上表面與待支撐物體的底面相抵緊,所述的支撐墊的下表面上具有凸出于該下表面的第一定位槽和第二定位槽,所述的支撐墊上還開設有第一通孔以及至少兩個定位孔,所述的腳墊的上表面上具有至少一個定位凸起,所述的腳墊上還開設有至少兩個分別與所述的定位孔配合的第二通孔以及與第一通孔相配合的螺紋孔,所述的腳墊具有兩個工作位置,當腳墊處于第一工作位置時,定位凸起嵌配在第一定位槽內,兩個第二通孔與兩個定位孔相對,且第一螺絲同時穿過第二通孔和定位孔將支撐墊和腳墊鎖定在待支撐物體的底板上,第二螺絲穿過支撐物與螺紋孔緊固連接;當腳墊處于第二工作位置時,一個所述的第二通孔與其中一個定位孔相對,且所述的定位凸起插入在第二定位槽內,第一螺絲穿過該第二通孔和定位孔鎖定在待支撐物體的底板上,第二螺絲穿過另一第二通孔鎖定在支撐物上。
優選地,所述的支撐墊的下表面上還具有凸出于腳墊下表面的撐腳。
優選地,所述的支撐墊還包括自支撐墊的上表面或下表面的邊緣垂直向上延伸的包角部,所述的包角部至少覆蓋部分待支撐物體的底角。包腳部的設計可以在冰箱箱體受到撞擊時起到保護作用。
優選地,所述的第一通孔的內徑大于所述的螺紋孔的內徑。
優選地,當腳墊處于第一工作位置時,所述的第一通孔內還設置有螺帽。
優選地,所述的定位孔為下端內徑較大的臺階孔,所述的腳墊的上表面上具有兩個向外突出的凸環,兩個凸環與第二通孔同心,且所述的凸環的外徑與定位孔的臺階孔相匹配。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能夠根據不同的安裝情況,選擇適合的裝配方式固定待支撐物體,使用方式靈活多樣。
附圖說明
附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圖(俯視);
附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圖(仰視);
附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拆分圖(俯視);
附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拆分圖(仰視);
附圖5為腳墊處于第一工作位置時的仰視圖;
附圖6為腳墊處于第二工作位置時的仰視圖;
其中,10、支撐墊;11、上表面;12、下表面;13、支撐腳;14、第一定位槽;15、第二定位槽;16、定位孔;17、第一通孔;18、包角部;20、腳墊;21、上表面;22、下表面;23、定位凸起;24、第二通孔;25、螺紋孔;26凸環。
具體實施例
參見附圖1-4所示,一種可調節底腳,用于安裝在洗衣機、空調、車載冰箱等待支撐物體底部的邊角處,用來將待支撐物體與地面、地板等支撐物固定。該可調節底腳包括固定連接在待支撐物體底面上的支撐墊10和連接在支撐物體上的腳墊20。所述的支撐墊10的上表面11與待支撐物體的底面相接觸并抵緊,所述的支撐墊10包括自支撐墊10的上表面11或下表面12的邊緣垂直向上延伸的包角部18,本實施例中,支撐墊10大致呈矩形,包角部18與支撐墊的兩個相互垂直的邊相連,且包角部18至少覆蓋部分待支撐物體的底角以形成包角。所述的支撐墊10的下表面12上還具有凸出于腳墊20下表面22的橡膠撐腳13。
所述的支撐墊10的下表面12上具有凸出于該下表面12的一對第一定位槽14和一對第二定位槽15,所述的支撐墊10上還開設有第一通孔17以及兩個定位孔16,一對定位孔16、第一通孔17和支撐腳13分別落在支撐墊10的四個角上。
所述的腳墊20的上表面21上具有一對定位凸起23,所述的腳墊20上還開設有兩個分別與所述的定位孔16配合的第二通孔24以及與第一通孔17相對且內徑小于第一通孔17的螺紋孔25。
該可調節底腳具有兩種工作狀態:
一、當支撐物是厚度較薄的筋或板時,安裝情況適合從支撐物的下方向上固定待支撐物體,此時,腳墊20處于第一工作位置,一對定位凸起23分別嵌配在一對第一定位槽14內,兩個第二通孔24與兩個定位孔16相對,先用一對第一螺絲穿過第二通孔24和定位孔16,將支撐墊10和腳墊20鎖定在待支撐物體的底板上,再用一第二螺絲自下向上穿過支撐物與螺紋孔25緊固連接,由于所述的第一通孔17的內徑大于所述的螺紋孔25的內徑,第一通孔17內還可以放置螺帽,以配合鎖緊第二螺絲。參見附圖5所示。
二、當支撐物不容易穿透時,安裝情況更適合于從腳墊向下打螺絲,固定在支撐物上,此時,腳墊20處于第二工作位置,先將一個第二通孔24與其中一個定位孔16相對,此時定位凸起23與第二定位槽15配合,然后用第一螺絲穿過該第二通孔24和定位孔16鎖定在待支撐物體的底板上,使可調節底腳與待支撐物固定,然后再用第二螺絲自上向下穿過另一第二通孔24鎖定在支撐物上。參見附圖6所示。
為保證腳墊20能夠與支撐墊10之間更好的定位,防止晃動,定位孔16設計成下端內徑較大的臺階孔,腳墊20的上表面上設置兩個向外突出的凸環26,兩個凸環26與第二通孔24同心,且剛好與定位孔16的臺階孔相匹配。
上述實施例只為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構思及特點,其目的在于讓熟悉此項技術的人士能夠了解本實用新型的內容并據以實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凡根據本實用新型精神所作的等效變化或修飾,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