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電力輸電線路輔助安裝工具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電纜卡具。
背景技術:
隨著國家經濟形勢的發展,目前不少供電系統和場所負荷容量越來越大,供電可靠性要求也越來越高,比如都市繁華的商業中心、機場、車站、港口碼頭、保密部門或單位等都迫切需要電纜供電。電纜供電較傳統的架空線供電相比,具有可避免外力破壞,不受自然環境條件的影響,減少人身觸電事故,有利于提高城網的功率因數以及電纜饋電可以直接深入負荷中心等優點,因此隨著我國城市電網改造工作的深入,采用電力電纜供電已成為發展趨勢。
目前,高電壓輸電線路的電纜化率不斷增高,絕大多數35kv及以上電力電纜主要敷設與地下溝道支架上。電纜在安裝固定時,大多是通過卡具進行固定。現有技術中,電纜卡具一般是通過兩半片抱箍來卡接實現夾緊電纜的效果,然而如此設計具有一定局限性。
高壓電纜長期運行時發生的熱脹冷縮變形,從而會產生蠕動擠壓,電纜卡具對電纜限制出現松動。此外,外力作用也會造成電纜移動變形,進而可能引起電纜故障,影響用戶用電。
技術實現要素:
因此,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中的電纜卡具對電纜限制可靠性差的缺陷,從而提供一種電纜夾具。
本發明提供的一種電纜卡具,包括卡具夾體,所述卡具夾體具有限制電纜的限制孔,所述限制孔隨電纜尺寸彈性變化。
可選的,所述卡具夾體包括扣合形成所述限制孔的第一夾體和第二夾體,以及,用于連接所述第一夾體和所述第二夾體的彈性連接裝置,在所述彈性連接裝置作用下,所述第一夾體和所述第二夾體相互靠近。
可選的,所述彈性連接裝置包括用于連接所述第一夾體和所述第二夾體的連接裝置,以及,設置于所述連接裝置與所述第一夾體或/和所述第二夾體之間的彈性件。
可選的,所述連接裝置設置于所述第一夾體和所述第二夾體的配合位置,包括連接桿和螺母,所述連接桿穿設于所述第一夾體和所述第二夾體的安裝孔,所述連接桿對應所述第一夾體和所述第二夾體兩側套設有螺母,所述第一夾體或/和所述第二夾體與螺母之間的所述連接桿上套設有彈簧,所述彈簧為彈性件。
可選的,所述第二夾體通過螺紋連接固定安裝于電纜支架。
可選的,所述第一夾體和所述第二夾體兩側配合位置分別開設有第一安裝孔和第二安裝孔,所述電纜支架上開設有與所述第一安裝孔和所述第二安裝孔相對的配合孔;所述配合孔、所述第一安裝孔和所述第二安裝孔內設置有連接桿;第一螺母套設于所述連接桿對應所述第二夾體的上方,所述第一螺母和所述第一夾體之間的所述連接桿套設有彈簧,所述彈簧兩端抵靠于所述第一螺母和所述第一夾體之間,所述電纜支架和所述第二夾體兩側對應所述連接桿位置設置有分別設置有第二螺母和第三螺母,所述第二螺母、所述第三螺母和所述連接桿配合實現所述第二夾體與所述電纜支架的固定安裝。
可選的,所述卡具夾體之間設置有單根線纜。
可選的,還包括設置于所述卡具夾體和所述電纜之間的隔離墊。
可選的,所述隔離墊包括分別對應所述第一夾體和所述第二夾體的第一墊體和第二墊體。
可選的,所述卡具夾體之間設置有成品字型排布的三根線纜,三根電纜分別放置于所述限制孔內,呈“品”字型排列。
可選的,對應每根線纜設置隔離墊,所述隔離墊為包絡每根電纜外周的環形結構,具有朝向中間位置的缺口。
可選的,所述隔離墊采用氯丁橡膠。
可選的,所述隔離墊的厚度為3-8毫米。
可選的,所述彈性連接裝置為兩端分別連接所述第一夾體和所述第二夾體的彈性件。
可選的,所述卡具夾體為沿所述限制孔周向彈性形變的彈性結構。
本發明技術方案,具有如下優點:
1.本發明提供的一種電纜卡具,限制孔隨電纜變化,提前考慮了電纜運行時熱脹冷縮的形變,可以保證電纜位置固定、不偏移,從而能夠有效防止因外力作用或長期運行蠕動造成電纜移動變形,為高壓電力電纜地長期穩定運行提供可靠支持,一定程度上保證電纜運行穩定安全,延長了電纜的使用壽命。
2.本發明提供的一種電纜卡具,其包括扣合形成限制孔的第一夾體和第二夾體,以及,用于連接第一夾體和第二夾體的彈性連接裝置,如此設置具有安裝方便、固定牢靠、靈活性高的優點,適用于電纜敷設。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具體實施方式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具體實施方式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方式,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發明提供的一種電纜溝道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提供的第一電纜卡具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第一電纜卡具的側視圖;
圖4為本發明提供的第二電纜卡具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第二電纜卡具的側視圖;
圖6為圖5中a-a視圖。
附圖標記說明:
1-電纜溝道、2-電纜支架、3-第二電纜卡具、4-第一電纜卡具、5-第一夾體、6-隔離墊、7-連接桿、8-第一螺母、9-彈簧、10-第一安裝孔、11-第二螺母、12-第二安裝孔、13-第三螺母、14-配合孔、15-第二夾體、16-彈性連接裝置、17-限制孔、18-第二墊體、19-第一墊體。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圖1至圖6示出了本發明提供的一種電纜卡具的實施例。
從圖1中可以看出,用于敷設輸電線路的電纜溝道1內設置有多個電纜支架2。第一電纜卡具4和第二電纜卡具3設置在電纜支架2上。
請參考圖2和圖3,第一電纜卡具4為同時限制三根電纜的電纜卡具。該電纜卡具包括卡具夾體。卡具夾體包括第一夾體5和第二夾體15上下兩部分。第二夾體15位于下方,固定安裝于電纜支架2。第一夾體5扣合在第二夾體15上方,兩者形成限制電纜的限制孔17。三根電纜分別放置于限制孔17內,呈“品”字型排列。
第一夾體5和第二夾體15兩側配合位置分別開設有第一安裝孔10和第二安裝孔12,電纜支架2上設置有與第一安裝孔10和第二安裝孔12相對的配合孔14。配合孔14、第一安裝孔10和第二安裝孔12內設置有穿設第一夾體5、第二夾體15和電纜支架2的連接桿7。連接桿7可為螺紋桿,也僅在對應螺母的位置設置有螺紋結構。第一螺母8套設于連接桿7對應第二夾體15的上方,第一螺母8和第二夾體15之間的連接桿7套設有彈簧9,彈簧9兩端抵靠于第一螺母8和第二夾體15之間。
電纜支架2和第二夾體15兩側對應連接桿7位置分別設置有第二螺母11和第三螺母13。第二螺母11、第三螺母13和連接桿7配合實現第二夾體15與電纜支架2的固定安裝。連接桿7、第一螺母8、第二螺母11、第三螺母13和彈簧9合稱為彈性連接裝置16。
彈性連接裝置16的設置為電纜運行時發生的熱脹冷縮提供形變余量,可適應高壓電纜長期運行時發生的熱脹冷縮變形,可以保證電纜位置固定、不偏移,在一定程度上保證電纜運行穩定安全,提供電纜使用壽命。
顯而易見地,第二夾體15可單獨通過螺紋連接,或者其他本領域技術人員熟悉的安裝方式固定安裝于電纜支架2。此時,彈性連接裝置16包括用于連接第一夾體5和第二夾體15的連接裝置,以及,設置于連接裝置與第一夾體5或/和所述第二夾體15之間的彈性件。
卡具夾體采用高強度耐腐蝕鋁合金加工制成,限制孔17直徑可根據擬敷設的電纜截面合理選擇。
電纜與卡具夾體之間采用隔離墊6隔離,同時隔離墊6將每根電纜相互分隔。具有朝向中心位置的缺口。隔離墊6采用氯丁橡膠墊,其直徑可由擬敷設電纜直徑合理選擇,厚度一般取3~8毫米。
請參考圖4至圖6,第二電纜卡具為用于限制單根電纜的電纜卡具。隔離墊6對應第一夾體5和第二夾體15設置,分別為第一墊體19和第二墊體18。其他結構與第一電纜卡具4相同。
顯而易見地,電纜夾具限制電纜數目不局限于1根或者3根,可根據實際情況確定,限制孔17的形狀和大小也根據實際情況確定。
作為可替換的實施方式,彈性連接裝置16為兩端連接第一夾體5和第二夾體15的彈性件,在該彈性件的彈性力作用下,第一夾體5和第二夾體15緊密配合。
作為可替換的實施方式,卡具夾體由彈性材料制成的,沿限制孔17周向可彈性變形。
作為另一種實施方式,該卡具夾體可包括三個夾體組合而成,或者多個夾體。
顯然,上述實施例僅僅是為清楚地說明所作的舉例,而并非對實施方式的限定。對于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上述說明的基礎上還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變化或變動。這里無需也無法對所有的實施方式予以窮舉。而由此所引伸出的顯而易見的變化或變動仍處于本發明創造的保護范圍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