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穩壓穩流控制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管道氣體穩壓穩流裝置。
背景技術:
氣體葉輪機性能試驗是獲取其實際性能數據、驗證其設計的依據。葉輪機性能試驗裝置和測量技術直接影響著性能試驗數據的精確度和可信度。在渦輪增壓器性能試驗中,性能參數主要是通過增壓器進出口氣動參數的測量來獲取的,而這里所說氣動參數主要指總溫、總壓和靜壓。
以壓氣機效率參數為例,通過測量溫度和壓比(壓力的比值)計算得到的效率,公式如下:
氣體葉輪機的性能與葉輪進出口的流動結構密切相關,氣體葉輪機多為中高速旋轉機械,在管道中存在較大的氣體渦旋,加上較高的氣體流速,由于不合適的進出口配置導致的葉輪機進出口的不均勻,造成氣動參數測量誤差大,使得其的性能的準確評價受到影響。
比如渦輪增壓器在內燃機上普遍應用,是一種典型的氣體葉輪機。普通道路車輛用渦輪增壓器增壓器最高轉速達到十萬轉/分~二十幾萬轉/分,在管道內氣體平均流速達到100m/s~200m/s,對應壓氣機的管路直徑為30mm~60mm,工程機械等非道路用增壓器雖然轉速降低到數萬轉每分,但是管道內氣體平均流速仍處于同樣范圍,準確測量氣動參數難度很高。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鑒于此,本發明旨在提出一種管道氣體穩壓穩流裝置,以解決上述問題的不足之處,減小高速流動氣體壓力、溫度測量誤差。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
一種管道氣體穩壓穩流裝置,包括穩壓穩流桶、進氣管和排氣管,所述穩壓穩流桶包括桶體和分別設在桶體兩端面的第一端板、第二端板,所述進氣管設在第一端板下側,所述排氣管設在第二端板上側,所述進氣管和排氣管均與穩壓穩流桶連通,在所述穩壓穩流桶的表面開設有測壓孔和測溫孔。
進一步的,在所述測壓孔和測溫孔上分別安裝測壓測頭座和測溫測頭座。
進一步的,所述測壓孔布置在第一端板或桶體外徑面上。
進一步的,所述測溫孔布置在第二端板或桶體外徑面上。
進一步的,所述進氣管外端部安裝有第一進氣管法蘭和第二進氣管法蘭。
進一步的,所述排氣管外端部安裝有第一排氣管法蘭和第二排氣管法蘭。
進一步的,所述進氣管和排氣管的軸線偏移量大于進氣管和排氣管半徑之和的1.5倍,且小于進氣管和排氣管直徑之和的1.1倍。
進一步的,所述穩壓穩流桶的流通面積與進氣管、排氣管的流通面積比在10~40范圍內。
進一步的,所述穩壓穩流桶的長度與直徑之比在1.5~3范圍內。
相對于現有技術,本發明所述的管道氣體穩壓穩流裝置具有以下優勢:
本發明所述的管道氣體穩壓穩流裝置采用大通徑、偏心穩壓穩流桶組成氣體流動穩壓穩流單元,將幾十米每秒至上百米每秒的高速氣體流動降低到15米每秒以下的低速氣流,大幅度降低動溫頭和動壓頭,極大程度上消除了氣體旋流影響,并且在穩壓穩流桶內的摻混流,減小了氣流管道中心層與外層溫差影響,減小了高速流動氣體壓力、溫度測量誤差。
附圖說明
構成本發明的一部分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發明的進一步理解,本發明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發明,并不構成對本發明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所述的管道氣體穩壓穩流裝置結構剖視圖。
附圖標記說明:
1-穩壓穩流桶;2-進氣管;3-排氣管;4-桶體;5-第一端板;6-第二端板;7-測壓測頭座;8-測溫測頭座;9-第一進氣管法蘭;10-第二進氣管法蘭;11-第一排氣管法蘭;12-第二排氣管法蘭。
具體實施方式
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發明中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
在本發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中心”、“縱向”、“橫向”、“上”、“下”、“前”、“后”、“左”、“右”、“豎直”、“水平”、“頂”、“底”、“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發明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發明的限制。此外,術語“第一”、“第二”等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或者隱含指明所指示的技術特征的數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隱含地包括一個或者更多個該特征。在本發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說明,“多個”的含義是兩個或兩個以上。
在本發明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通過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發明中的具體含義。
下面將參考附圖并結合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發明。
如圖1所示,一種管道氣體穩壓穩流裝置,包括形狀均為柱形的穩壓穩流桶1、進氣管2和排氣管3,所述穩壓穩流桶包括桶體4和分別設在桶體4兩端面的第一端板5、第二端板6,組成大通徑穩壓穩流桶部分,所述進氣管2設在第一端板5下側,所述排氣管3設在第二端板6上側,使得進出口管路不在同一個軸線上,所述進氣管2和排氣管3均與穩壓穩流桶1連通,在所述穩壓穩流桶1的表面開設有測壓孔和測溫孔。
在所述測壓孔和測溫孔上分別安裝測壓測頭座7和測溫測頭座8。
所述測壓孔布置在第一端板5或桶體4外徑面上。
所述測溫孔布置在第二端板6或桶體5外徑面上。
所述進氣管2外端部安裝有第一進氣管法蘭1和第二進氣管法蘭2。
所述排氣管3外端部安裝有第一排氣管法蘭11和第二排氣管法蘭12。
所述進氣管2和排氣管3的軸線偏移量大于進氣管2和排氣管3半徑之和的1.5倍,且小于進氣管2和排氣管3直徑之和的1.1倍。
所述穩壓穩流桶1的流通面積與進氣管2、排氣管3的流通面積比在10~40范圍內。
所述穩壓穩流桶1的長度與直徑或等效直徑之比在1.5~3范圍內。
下面給出一個具體的實施例:
圓柱形的穩壓穩流桶1內徑為450mm、長度為800mm,進氣管2的內徑為133mm,排氣管3的內徑為133mm,進氣管2和排氣管3的軸線偏移量為250mm;穩流穩壓桶1流通面積與連接管流通面積比=11.44;穩壓穩流桶1的長度與直徑之比為1.78;軸線偏移量與進氣管2和排氣管3半徑之和的比為1.88。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發明,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