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便攜式安瓿瓶開瓶器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便攜式安瓿瓶開瓶器,包括開口朝下的上套筒、與上套筒配合連接且開口朝上的下套筒,上套筒的下部設有上外凸緣,上外凸緣上設有數個缺口,下套筒的上部設有下外凸緣;下套筒外套有一個圓筒,圓筒的內徑不小于下外凸緣的外徑,圓筒的內徑不小于上外凸緣的外徑,圓筒的下部設有內凸緣,圓筒的上部設有與缺口對應的凸塊;向上滑動圓筒能夠使得凸塊由缺口滑動至上外凸緣之上,然后旋轉圓筒能夠使得凸塊與上外凸緣的上表面相抵持,以使得上外凸緣和下外凸緣被卡持在凸塊和內凸緣之間。本實用新型能夠避免保護醫護人員在開啟安瓿瓶時手指不受傷,且不影響開瓶效率,結構簡潔,制造成本較低;并且本實用新型攜帶十分方便。
【專利說明】
一種便攜式安瓿瓶開瓶器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輔助器具,具體涉及一種便攜式安瓿瓶開瓶器。
【背景技術】
[0002]安瓿瓶(ampoule I ampule)是用于盛裝藥液小型玻璃容器,容量一般為I?25ml。常用于注射用藥液,也用于口服液的包裝,但開啟時容易產生事故。醫院傳統的開啟安瓿瓶的方式是醫生或者護士直接用鑷子敲端或者用手掰斷,雖然方便,效率高,但缺點是在掰斷的過程中,安瓿瓶在掰開的時候有時會刮傷或刺傷手指,給醫生、護士、患者工作帶來隱患。為了克服上述缺點,有關人員開發出了多種安瓿瓶開啟裝置。如CN203922675U公開的“一種安全型安瓿瓶開啟器”,包括保護罩、內套,所述內套為中空管狀,下端按120度等分連接三個夾緊部,所述夾緊部由彈性材料制成,由上往下收緊,所述夾緊部具有向內彎曲的弧度,弧度由上往下逐漸增大;所述夾緊部的下端設有水平的切割部,所述切割部上設有砂輪;所述內套一側設有內凹的滑槽,所述滑槽為外面窄里面寬的梯形結構;所述保護罩上設有滑塊,所述滑塊與滑槽配合連接。該安全型安瓿瓶開啟器雖然能夠克服傳統的開啟安瓿瓶的方式存在的缺點,但其結構較為復雜,造價較高,且該安瓿瓶開啟器上的三個夾緊部容易掛住其他物品,例如掛住醫生或者護士的衣服,攜帶十分不方便。
【發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種便攜式安瓿瓶開瓶器,以解決上述技術問題。
[0004]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便攜式安瓿瓶開瓶器,包括開口朝下的上套筒、與上套筒配合連接且開口朝上的下套筒,所述上套筒的下部設有向外延伸的上外凸緣,所述上外凸緣的外徑不小于所述下套筒的外徑,所述上外凸緣上設有數個缺口,所述下套筒的上部設有向外延伸的下外凸緣;所述下套筒外套有一個圓筒,所述圓筒的內徑不小于所述下外凸緣的外徑,所述圓筒的內徑不小于所述上外凸緣的外徑,所述圓筒的下部設有向內延伸的內凸緣,所述內凸緣的內徑大致等于所述下套筒的外徑,所述圓筒的上部設有數個與數個所述缺口一一對應的凸塊,所述凸塊設置在所述圓筒的內壁上且所述凸塊的端部到所述圓筒的中心線的距離不小于所述下套筒的外徑;當所述上套筒的下端面與所述下套筒的上端面相抵持時,所述上外凸緣的上表面與所述下外凸緣的下表面之間的間距大致等于所述凸塊的下表面與所述內凸緣的上表面之間的間距;向上滑動所述圓筒能夠使得所述凸塊由所述缺口滑動至所述上外凸緣之上,然后旋轉所述圓筒能夠使得所述凸塊與所述上外凸緣的上表面相抵持,以使得所述上外凸緣和所述下外凸緣被卡持在所述凸塊和所述內凸緣之間。
[0005]進一步,數個所述缺口沿所述上外凸緣的周向均勻分布,且數個所述缺口的大小相同。
[0006]進一步,所述上套筒的頂部設有支耳,所述支耳的中部設有貫穿所述支耳的圓孔。
[0007]進一步,所述上套筒內設有上緩沖套,所述下套筒內設有下緩沖套。
[0008]進一步,所述上套筒的頂部設有通孔,所述下套筒的底部也設有通孔。
[0009]靜脈滴注是一種廣泛應用的治療方法,而注射液多使用安瓿瓶存放,使用時,需要用砂輪切割安瓿瓶瓶頸,即安瓿瓶乳頭與瓶身連接處,用手將安瓿瓶乳頭掰斷將其打開,這種開瓶方式效率低下,極易出現將安瓿瓶乳頭捏碎劃破手指并造成藥液污染的情況,安全性差。
[0010]本實用新型和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由于整個開啟過程醫護人員的手指沒有與安瓿瓶直接接觸,所以能很好保護醫護人員的手部,開啟快捷、安全;不僅結構簡潔,防護可靠,而且制造成本較低;利用圓筒上的內凸緣和凸塊來夾持住下外凸緣和上外凸緣,以將上套筒和下套筒固定在一起,設計十分巧妙,旋轉圓筒便可使得凸塊和上外凸緣分離,拆裝十分方便,同時本實用新型的上套筒和下套筒能夠固定在一起,攜帶十分方便。
【附圖說明】
[0011]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不意圖;
[0012]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剖視圖。
[0013]圖中:I一下套筒;2—上套筒;3—圓筒;4一下外凸緣;5—下緩沖套;6—上外凸緣;7—缺口; 8—上緩沖套;9一內凸緣;10—凸塊;11一支耳。
【具體實施方式】
[0014]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0015]如圖1和圖2所示的一種便攜式安瓿瓶開瓶器,包括開口朝下的上套筒2、與上套筒2配合連接且開口朝上的下套筒I,所述上套筒2的下部設有向外延伸的上外凸緣6,所述上外凸緣6的外徑不小于所述下套筒I的外徑,所述上外凸緣6上設有數個缺口 7,所述下套筒I的上部設有向外延伸的下外凸緣4;所述下套筒I外套有一個圓筒3,所述圓筒3的內徑不小于所述下外凸緣4的外徑,所述圓筒3的內徑不小于所述上外凸緣6的外徑,所述圓筒3的下部設有向內延伸的內凸緣9,所述內凸緣9的內徑大致等于所述下套筒I的外徑,所述圓筒3的上部設有數個與數個所述缺口 7—一對應的凸塊10,所述凸塊10設置在所述圓筒3的內壁上且所述凸塊10的端部到所述圓筒3的中心線的距離不小于所述下套筒I的外徑;當所述上套筒2的下端面與所述下套筒I的上端面相抵持時,所述上外凸緣6的上表面與所述下外凸緣4的下表面之間的間距大致等于所述凸塊10的下表面與所述內凸緣9的上表面之間的間距;如圖2所示,向上滑動所述圓筒3能夠使得所述凸塊10由所述缺口 7滑動至所述上外凸緣6之上,然后旋轉所述圓筒3能夠使得所述凸塊10與所述上外凸緣6的上表面相抵持,以使得所述上外凸緣6和所述下外凸緣4被卡持在所述凸塊10和所述內凸緣9之間。
[0016]作為一種優選,數個所述缺口7沿所述上外凸緣6的周向均勻分布,且數個所述缺口 7的大小相同。以方便分離和固定上套筒2和下套筒I。
[0017]作為一種改進,所述上套筒2的頂部設有支耳11,所述支耳11的中部設有貫穿所述支耳11的圓孔。能夠利用支耳11將本實用新型掛在鑰匙扣或其他物品上,方便隨身攜帶。
[0018]作為一種改進,所述上套筒2內設有上緩沖套8,所述下套筒I內設有下緩沖套5。以減緩醫護人員開啟安瓿瓶時的沖擊,進一步加強對醫護人員的手部保護。
[0019]作為一種改進,所述上套筒2的頂部設有通孔,所述下套筒I的底部也設有通孔。以便開啟安瓿瓶使用后,將留在上套筒2和下套筒I內的玻璃碎片直接排除。
【主權項】
1.一種便攜式安瓿瓶開瓶器,包括開口朝下的上套筒、與上套筒配合連接且開口朝上的下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套筒的下部設有向外延伸的上外凸緣,所述上外凸緣的外徑不小于所述下套筒的外徑,所述上外凸緣上設有數個缺口,所述下套筒的上部設有向外延伸的下外凸緣;所述下套筒外套有一個圓筒,所述圓筒的內徑不小于所述下外凸緣的外徑,所述圓筒的內徑不小于所述上外凸緣的外徑,所述圓筒的下部設有向內延伸的內凸緣,所述內凸緣的內徑大致等于所述下套筒的外徑,所述圓筒的上部設有數個與數個所述缺口一一對應的凸塊,所述凸塊設置在所述圓筒的內壁上且所述凸塊的端部到所述圓筒的中心線的距離不小于所述下套筒的外徑;當所述上套筒的下端面與所述下套筒的上端面相抵持時,所述上外凸緣的上表面與所述下外凸緣的下表面之間的間距大致等于所述凸塊的下表面與所述內凸緣的上表面之間的間距;向上滑動所述圓筒能夠使得所述凸塊由所述缺口滑動至所述上外凸緣之上,然后旋轉所述圓筒能夠使得所述凸塊與所述上外凸緣的上表面相抵持,以使得所述上外凸緣和所述下外凸緣被卡持在所述凸塊和所述內凸緣之間。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便攜式安瓿瓶開瓶器,其特征在于:數個所述缺口沿所述上外凸緣的周向均勻分布,且數個所述缺口的大小相同。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便攜式安瓿瓶開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套筒的頂部設有支耳,所述支耳的中部設有貫穿所述支耳的圓孔。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便攜式安瓿瓶開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套筒內設有上緩沖套,所述下套筒內設有下緩沖套。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便攜式安瓿瓶開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套筒的頂部設有通孔,所述下套筒的底部也設有通孔。
【文檔編號】B67B7/92GK205709797SQ201620673959
【公開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請日】2016年6月30日
【發明人】戴曉馀, 唐永安
【申請人】重慶邁德醫療器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