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輻射觀測表轉接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用于轉接兩種不同接口規格的輻射傳感器的轉接裝置,具體地說是一種輻射觀測表轉接裝置。
背景技術:
輻射是以電磁波形式傳遞能量的一種方式。以輻射方式傳遞的能量稱為輻射能,簡稱輻射。氣象學中的輻射一般說來是由兩部分組成的。其中對地球上的各個物種(包括人類在內)有決定性影響的那一部分輻射是由太陽發出的短波輻射,波長大約為300~3000nm(nm納米,長度單位,1納米=10-9米)。在自然條件下,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質必須有太陽輻射作為唯一的能源進行參與才能完成。但并非全部太陽輻射均能被植物的光合作用所利用,不同波段的輻射對植物生命活動起著不同的作用,其中對植物光合作用有效的光譜成分稱為光合有效輻射——PAR(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光合有效輻射的波長范圍在400~700納米之間,其在農業生產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了解輻射的地域性差異,掌握各個地區的輻射量,尤其是光合有效輻射的輻射量,對指導當地農業生產、制定和改革種植制度與方法、改進栽培管理措施、選育適宜當地種植并高產的優良品種等都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同時也為改造自然、充分利用當地的光能資源、提高作物的光能利用率提供重要依據。
目前常用的輻射傳感器為TBQ-4-1型分光輻射傳感器,該系統測定的分光輻射屬短波輻射范圍,并將此范圍內的輻射分為三段紫外輻射(UV)(285~400nm)、光合有效輻射(PAR)(400~700nm)、紅外輻射(NIR)(700~3200nm)。測定是分別由三種測定輻射的傳感器完成的,即所測短波輻射波長范圍分別由三種輻射表的濾光罩控制。該系統所用的各種輻射傳感器的核心器件均為熱電偶型輻射表,由感應面和溫差熱電偶兩部分組成,以此為基礎,再按觀測目的的不同需要,配備相應其它部件,即可構成各種輻射表。輻射表的感應面是由涂有對光吸收率高、光譜響應好的無光黑色涂料的金屬薄片構成,輻射表常用的熱電偶是用康銅鍍銅材料制成,當熱電偶兩端溫度不同時,熱電偶兩端就產生溫差熱電勢,將幾十對熱電偶串聯起來,即可形成熱電堆,以增大輻射表靈敏度。測定過程中,當輻射表感應面對準輻射源時,感應面吸收輻射能而增溫,從而使感應面后面的溫差熱電堆產生溫差熱電勢,這種輻射能產生的熱電勢信號,經適當處理,換算后就可以得到要觀測的輻射強度。
以上輻射表的工作原理是在接受輻射時產生熱電勢,經輻射表的插座(即輻射表輸出熱電堆產生的熱電勢信號的端口),通過外接插頭經電纜將其熱電勢輸出到系統主機上(數據采集器),并由其自動采集信號。但因為部分輻射表接口的型號、類型不同,造成有些輻射表的插頭接口與同主機電纜相連的接口大小不匹配,對實際的觀測工作造成極大的不便,也因此使一些接口與電纜接口不相匹配的輻射傳感器擱置起來,不能使用!實用新型內容為了克服上述接口不相匹配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能夠轉接兩種不匹配接口的輻射觀測表轉接裝置。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由傳感器端接頭、數據采集器端接頭、外套、電纜和螺母組成,其中傳感器端接頭與傳感器端連接,數據采集器端接頭與數據采集器端連接,傳感器端接頭通過電纜與數據采集器端接頭相連,外套設在電纜外表面;所述傳感器端接頭上設有探針孔,數據采集器端接頭上設有探針,電纜一端連接在探針孔上,另一端對應連接于探針處;所述傳感器端接頭與數據采集器端接頭的尺寸分別與輻射傳感器插座和數據采集器端插頭尺寸相對應;在所述傳感器端接頭及數據采集器端接頭上設有卡槽。
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優點1.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攜帶方便。
2.取材容易,成本較低。
3.易于使用,同時調試、維護均簡單、方便。
4.使用面較廣,本實用新型能夠轉接兩種不匹配接口,適用于一切使用TBQ-4-1型號輻射傳感器的氣象觀測臺站。
5.由于本實用新型結構、調試和維護等均簡單,且工作穩定,所以也易于推廣。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右視圖。
圖2為圖1的左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和使用方法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如圖1、2、3所示,本實用新型由傳感器端接頭1、數據采集器端接頭2、外套3、電纜4和螺母5組成,傳感器端接頭1與傳感器端連接,數據采集器端接頭2與數據采集器端連接,傳感器端接頭1上設有第1~4探針孔61~64,與傳感器連接,數據采集器端接頭2上設有第1~4探針61′~64′,與數據采集器相連,兩根電纜4一端分別焊接在第1~2探針孔61、62上,當與傳感器連接時可通過焊接在第1、2探針孔61、62上的電纜4分別導出傳感器的正負兩極電勢信號;再將兩根電纜4的另一端按61對64′及62對63′的順序連接于與數據采集器端相連的數據采集器端接頭2上的第4~3探針64′和63′處,以便順利將信號傳導至數據采集器,外套3設在電纜4外表面。
其中電纜4用于傳遞信號,外套3起保護和支撐作用;兩端接頭可以分別由相應內徑(其大小分別適合輻射傳感器插座和數據采集器端插頭)的航空插頭改造而成;由于傳感器、數據采集器端以及轉接設備端口均有用于固定位置的卡槽,因此在傳感器端接頭1及數據采集器端接頭2處分別設有卡槽7,連接電纜時應該注意電纜的連接位置。
具體操作方法如下首先,將傳感器端接頭1通過卡槽7的位置關系與輻射傳感器相連接,并用起防水和固定作用的螺母旋緊在輻射傳感器接口處;在連接電纜4外套上外套3,以起到防水、支撐作用;用4位半數字萬用表直流電壓200mv檔測本實用新型轉接裝置的數據采集器端接頭2的第3探針63′、第4探針64′處,應有穩定的電壓輸出,這說明轉接裝置與輻射傳感器連接良好,并可以輸出熱電勢信號;然后將數據采集器端接頭2連接在與數據采集器相連的專用電纜接口處,同樣旋緊其專用電纜上的螺母以使專用電纜、轉接裝置和傳感器之間能夠穩固連接;整點(數據采集器自動采樣時間)時,在數據采集器端觀察其所采集的數據應穩定且為正值,這說明連接裝置已經正常工作。
權利要求1.一種輻射觀測表轉接裝置,其特征在于由傳感器端接頭(1)、數據采集器端接頭(2)、外套(3)、電纜(4)和螺母(5)組成,其中傳感器端接頭(1)與傳感器端連接,數據采集器端接頭(2)與數據采集器端連接,傳感器端接頭(1)通過電纜(4)與數據采集器端接頭(2)相連,外套(3)設在電纜(4)外表面。
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輻射觀測表轉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傳感器端接頭(1)上設有探針孔,數據采集器端接頭(2)上設有探針,電纜(4)一端連接在探針孔上,另一端對應連接于探針處。
3.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輻射觀測表轉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傳感器端接頭(1)與數據采集器端接頭(2)的尺寸分別與輻射傳感器插座和數據采集器端插頭尺寸相對應。
4.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輻射觀測表轉接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傳感器端接頭(1)及數據采集器端接頭(2)上設有卡槽(7)。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用于轉接兩種不同接口規格的輻射傳感器的轉接裝置,具體地說是一種輻射觀測表轉接裝置。由傳感器端接頭、數據采集器端接頭、外套、電纜和螺母組成,其中傳感器端接頭與傳感器端連接,數據采集器端接頭與數據采集器端連接,傳感器端接頭通過電纜與數據采集器端接頭相連,外套設在電纜外表面。本實用新型能夠轉接兩種不匹配接口,適用于一切使用TBQ-4-1型號輻射傳感器的氣象觀測臺站。
文檔編號G01J1/16GK2646680SQ200320105040
公開日2004年10月6日 申請日期2003年10月28日 優先權日2003年10月28日
發明者馬強, 宇萬太, 張璐, 殷秀巖 申請人:中國科學院沈陽應用生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