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土木工程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能夠在風洞試驗中產生試驗所需均勻湍流場,能夠為開展湍流場下模型的測力、測壓和測振試驗提供流場的風洞試驗格柵布置裝置。
背景技術:
風洞試驗是風工程研究中的一種重要手段,風洞試驗中多采用格柵法來模擬均勻湍流場,開展湍流場下模型的測力、測壓和測振試驗,并研究湍流強度和湍流積分尺度對模型氣動參數的影響,故準確獲得格柵湍流場的風場特性是開展上述研究的前提。國內對工程結構風洞試驗研究起步較晚,但是研究方向很有前瞻性,要精確模擬試驗所需風場,有必要設計一種既安全可靠又能夠方便搬運,快速拼裝和拆卸的格柵布置裝置,而國內外同類產品的研究裝置較少,所以開發本項技術具有重要而現實的意義。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方便搬運、快速拼裝和拆卸的風洞試驗格柵布置裝置,它能夠產生試驗所需的均勻流場,穩定可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如下的技術方案來實現的:該風洞試驗格柵布置裝置,它包括均勻放置的若干底座及固連于底座上的圓筒形立柱;它還包括左半格柵板和右半格柵板,左半格柵板和右半格柵板之間拼接處通過螺栓連接,左半格柵板和右半格柵板連接成一個整塊后通過螺栓連接到所述圓筒形立柱上。
具體的,所述圓筒形立柱頂端攻有外螺紋并與螺旋套筒螺紋連接,螺旋套筒的外壁設有左右兩個手柄,螺旋套筒的頂板上另設有橡膠墊片;圓筒形立柱的外壁上均勻設有若干螺栓孔;圓筒形立柱底部與所述底座中心固連,圓筒形立柱軸線垂直于底座平面,底座上設有若干安裝孔。
具體的,所述左半格柵板和右半格柵板均由若干橫向木板和豎向木塊以一定的間隔排列布置成格子狀,橫向木板置于豎向木板之上,橫向木板與豎向木板的疊交處通過鐵釘緊固連接;左半格柵板最右端一根豎向木塊與右半格柵板各橫向木板的最左端拼接處均勻設有若干對應的螺栓孔,螺栓孔擰入螺栓后使左半格柵板和右半格柵板連接成一塊具有若干大小相等格子的柵格板;橫向木板和豎向木塊疊交處均勻設有與圓筒形立柱上螺栓孔相對應的螺栓孔。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材料易得成本低,布置簡單,安裝便捷,與立柱連接結構簡單穩定,能夠模擬均勻湍流場的基本特性,并能實現快速的的拼裝與拆卸,能夠在較短時間內實現多組不同的格柵更換并且可以重復循環使用,縮短了調試工作的時間,提高了風洞試驗的效率。本實用新型格柵是由兩部分組成的,將整體的質量分成兩部分,便于搬運,降低了人的工作強度,使研究者能夠順利地開展相應的調試工作。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中底座立柱的分解圖。
圖3是圖1中左半格柵板和右半格柵板的分解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描述。
參見圖1,本實施例包括均勻放置的3個底座1及3根圓筒形立柱2;它還包括左半格柵板3和右半格柵板4,左半格柵板3和右半格柵板4之間拼接處通過螺栓5連接,左半格柵板3和右半格柵板4連接成一個整塊后通過螺栓6連接到圓筒形立柱2上。
參見圖2,圓筒形立柱2的頂端攻有外螺紋201并與螺旋套筒7螺紋連接,旋轉螺旋套筒7便于調節整個立柱固定裝置與風洞頂面的間隙;螺旋套筒7的外壁焊接有左右兩個手柄701,便于旋轉操作螺旋套筒7;螺旋套筒7的頂板702上另設有橡膠墊片8,便于加強螺旋套筒7的頂板702與風洞頂面的緊湊程度及抗風抗振;圓筒形立柱2的外壁上均勻設有三個螺栓孔202;圓筒形立柱2的底部與底座1的中心焊接,圓筒形立柱2的軸線垂直于底座1的平面,底座1上設有四個安裝孔101,安裝孔101內安裝地腳螺釘用于將整個立柱固定裝置固定于風洞底面。
參見圖3,左半格柵板3和右半格柵板4均由若干橫向木板和豎向木塊以一定的間隔排列布置成格子狀,從圖3可見,橫向木板置于豎向木板之上,橫向木板與豎向木板的疊交處通過鐵釘9緊固連接,保證了各部分格柵不會產生較大的變形;左半格柵板3最右端一根豎向木塊與右半格柵板4各橫向木板的最左端拼接處均勻設有若干對應的螺栓孔10,螺栓孔10擰入螺栓5后使左半格柵板3和右半格柵板4連接成一塊具有若干大小相等格子的柵格板;橫向木板和豎向木塊疊交處均勻設有與圓筒形立柱2上螺栓孔202相對應的螺栓孔11,通過旋入螺栓6將左半格柵板3和右半格柵板4連接到圓筒形立柱2上。通過旋轉立柱頂部的螺旋套筒使整個格柵發生裝置穩定地固定在風洞內,格柵的自重及所受的風荷載由風洞試驗格柵固定裝置來承受。實踐驗證,格柵與立柱在來流風荷載下,未產生振動及變形,安全可靠。通過旋轉立柱頂部的螺旋套筒,試驗人員可以輕松搬運立柱使整個格柵裝置在風洞內調節位置,便于提高調試工作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