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電力測控及流體測量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文丘里型風速差壓測量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現有的火力發電廠所使用的流速測量裝置有很多種,使用時常常出現灰堵塞管道,這嚴重影響到裝置正常使用,從而影響到了測量的穩定性和準備性,最終影響系統投自動。
技術實現要素:
發明目的: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文丘里型風速差壓測量裝置。
技術方案: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文丘里型風速差壓測量裝置,包括外文丘里管、設在外文丘里管內的內文丘里管、與外文丘里管相焊接的動引壓管、與內文丘里管相焊接的靜引壓管、安裝板、固定裝置、差壓變送器以及控制器;所述外文丘里管通過固定裝置固定在安裝板上,所述外文丘里管和內文丘里管分別與差壓變送器相連,差壓變送器與控制器相連。
進一步地,所述固定裝置包括“一”字型固定條和“T”字型固定架。
進一步地,所述動引壓管和靜引壓管分別穿過安裝板與差壓變送器卡套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差壓變送器通過信號電攬與控制器連接。
本實用新型中的文丘里型風速差壓測量裝置成功地解決了豎直管道堵管的技術難題,同上可在計算控制系統或DCS上生成鍋爐風量,能實時監測風粉管、風道、煙道的差壓及流量,使鍋爐燃燒中重要參數得到有效實時監測,運行調整和故障診斷有據可依。為實現鍋爐燃燒優化,提供了有效可信手段,很好地滿足了現場實際生產過程的需要。
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相對于現有技術而言具備以下優點:
1)本實用新型有效的解決了豎直管道堵管技術難題,在豎直管道上,一般傳統的測量裝置引壓管都是水平插入的,灰塵易沉淀在引壓管內造成堵塞,而本專利的引壓管是豎直朝下的,灰塵無法沉淀,所以不易堵塞,實現了免維護,輸出信號更加穩定,提供火電廠鍋爐安全穩定的運行。在含粉塵環境下可靠運行,無須采用任何反吹掃等附加措施,實現長期的免維護功能。
2)壓損小。測量裝置結構設計合理,在風道中安裝后,不會影響原有風速調平的結果;在風道中,因為產生的壓損小可以降低風機能耗。
3)精度高。冷態標定和熱態溫度壓力補償技術有效提高測量精度。
4)信號無滯后:測量信號為壓力信號,因此系統響應快速,信號輸出無滯后。
5)安裝方便,維護量小。
6)使用壽命長:特殊的對稱結構可以使使用壽命延長一倍。如正面損壞可以對調使用,不影響裝置的性能。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單元示意圖。
其中:1-外文丘里管、2-內文丘里管、3-一”字型固定條、4-“T”字型固定架、5-安裝板、6-動引壓管、7-靜引壓管、8-差壓變送器、9-信號電纜、10-控制器。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更進一步的說明。
一種文丘里型風速差壓測量裝置,包括外文丘里管1、設在外文丘里管1內的內文丘里管2、與外文丘里管1相焊接的動引壓管6、與內文丘里管2相焊接的靜引壓管7、安裝板5、固定裝置、差壓變送器8以及控制器10;所述外文丘里管1通過固定裝置固定在安裝板5上,所述外文丘里管1和內文丘里管2分別與差壓變送器8相連,差壓變送器8與控制器10相連。所述固定裝置包括“一”字型固定條3和“T”字型固定架4。所述動引壓管6和靜引壓管7分別穿過安裝板5與差壓變送器8卡套連接。所述差壓變送器通8過信號電攬9與控制器10連接。
如圖1所示,流體自上而下的方向穿過內文丘里管2和外文丘里管1,當它流經文丘里管內的節流件時,流速將在文丘里節流件處形成局部收縮,因而流速增加,靜壓力降低,于是在文丘里流量計節流件前后便產生了壓差。流體流量愈大,產生的壓差愈大,這樣可依據壓差來衡量流量的大小。通過動引壓管6和靜引壓管7將相應的差壓傳送到差壓變送器8,差壓變送器8通過信號電纜9與控制器10相接。控制器10是計算機控制單元,可以是DCS系統,也可以是獨立的工控主機,其作用是將差壓變送器的4-20mA電流信號根據變送器的壓力量程轉換為差壓,變通過伯努利方程計算出流量。
本實施例具備防磨耐高溫。本裝置采用防磨不銹鋼材質,能有效的解決裝置的磨損。
其中,應用本實施例,測速裝置:測量精度±1.5%,壓損≤5%,工作溫度≤800°,適用于各種規格鍋爐。
差壓變送器:測量精度:±0.2%,信號輸出:4-20mA標準信號,供電電壓:24VDC,工作溫度:-18℃-65℃。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