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觸控式感應元件及導電電極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感應元件,特別是涉及一種觸控式感應元件及導電電極結構。
背景技術:
觸控技術原是使用于工業控制領域,近年將觸控技術導入可攜式電子產品的面板已成為市場主流。觸控面板主要有電阻式觸控面板與電容式觸控面板兩種。其中,電阻式觸控面板的壽命與耐受性不足,無法繼續滿足未來作為工業控制領域與消費性電子產品領域所需更嚴格的產品規格與穩定度,而電容式觸控面板還可應用于多點觸控功能,因此,電容式觸控面板已成為觸控面板發展的主流。參閱圖I,以一電容式觸控感應元件I為例說明目前的觸控式感應元件,該電容式 觸控感應兀件I包括一塊基板11、一個設置于該基板11上的電容電路12。該電容電路12包括一個導電結構121、多個介電層膜122,及多個架橋123。配合參閱圖2,該導電結構121形成于該基板11上,并具有多個間隔排列的第一導電塊124、多個成間隔排列的第二導電塊125,及多個連結塊126。所述第二導電塊125與所述第一導電塊124成交錯分布,所述連結塊126連接在一第一方向Y上兩兩相鄰的第一導電塊124,所述連結塊126與所述第一導電塊124界定多個沿第一方向Y延伸且間隔排列的第一導電單兀127。所述介電層膜122以絕緣材料構成,并間隔地形成于所述連結塊126上,而覆蓋所述連結塊126的其中一部份。配合參閱圖3,所述架橋123以可導電的材料所構成,且連接兩相鄰的第二導電塊125,而使得所述第二導電塊125及所述架橋123形成多數分別沿一異于該第一方向Y的第二方向X且間隔排列的第二導電單兀128。一般言,該第一、二方向Y、X彼此垂直。每一架橋123跨越對應的連結塊126而連接位于該對應的連結塊126上的介電層膜122上。所述第一、二導電塊124、125、所述連結塊126、所述介電層膜122、所述架橋123與周邊設置區域相配合而形成多數感應電容129。當以手指觸壓該電容式觸控感應元件I時,會使其上的電荷重新分布調整,觸壓處的電容值產生變化,該電容式觸控感應元件I的運算器(圖未示出)即可計算出該感應電容129的數值發生變化的位置,以供后續例如顯示、或是其他作動參數。目前電容式觸控感應元件I的主要問題在于該導電結構121的第一導電塊124、第二導電塊125與連結塊126是由透明導電材料,例如氧化錫或銦錫氧化物構成,但透明導電材料本身的單位面積的表面電阻值大約為30 100 Q/cm2,甚或大于100 Q/cm2,所以會在該觸控式感應元件I的等效電路形成難忽略的高阻抗,導致隨著面板尺寸愈大,阻抗會愈大,甚至導致斷路而無法作動。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具有低阻抗且適用于大尺寸的觸控式感應元件。
此外,本發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適合應用于大尺寸觸控用的導電電極結構。于是,本發明觸控式感應元件,包含一基板及一個觸控式感應電路,該觸控式感應電路設置于該基板上并包括一導電塊結構、一導電電極結構,及多個介電層膜,該導電塊結構具有多個成間隔陣列排列的第一導電塊、多個第二導電塊,及多個連結塊,每一連結塊連接兩相鄰的第一導電塊,而使所述第一導電塊通過所述連結塊連接而成多排間隔排列的第一導電單元,所述第二導電塊與所述第一導電塊交錯分布,且所述第二導電塊彼此電連接而成多排間隔排列且與所述第一導電單元交錯的第二導電單元,該導電電極結構包括多條分別設置于所述第一導電塊的第一導線,每一第一導線是以電阻值低于該第一導電塊和連結塊的材料構成,每一介電層膜設置于任一第一導電單元與第二導電單元的交會處,而使該交會處的第一導電單元與第二導電單元借該介電層膜彼此間隔,設置于每一第一導電單元上的第一導線沿該排第一導電單元長度方向的總投影長度與每一第一導電單元沿該排第一導電單元長度方向的投影長度的比例不小于30 %。較佳地,設置于每一第一導電單元上的第一導線沿該排第一導電單元長度方向的 總投影長度與每一第一導電單元沿該排第一導電單元長度方向的投影長度的比例不小于 90%。較佳地,該導電電極結構還具有多條分別設置于所述第二導電塊的第二導線,每一第二導線分別以電阻值低于對應的第二導電塊的材料構成,該導電電極結構的構成材料的表面電阻值與該導電塊結構的構成材料的表面電阻值的比例小于10%,設置于每一第二導電單元上的第二導線沿該排第二導電單元長度方向的總投影長度與每一第二導電單元沿該排第二導電單元長度方向的投影長度的比例不小于30 %。較佳地,該導電塊結構是選自金屬、合金、氧化錫、銦錫氧化物、銦鋅氧化物、納米碳管,及前述的一組合為材料構成。較佳地,該導電電極結構是選自低阻抗的金屬或合金構成。較佳地,所述介電層膜是選自光阻、壓克力、聚碳酸酯、聚乙烯、氧化硅、氮化硅、塑料、玻璃,及前述的一組合為材料構成。較佳地,該基板是選自壓克力、聚碳酸酯、聚乙烯、塑料、玻璃,及前述的一組合為材料所構成。較佳地,該觸控式感應元件還包含一層設置于相反該基板設置有該觸控式感應電路的另一表面并作為屏蔽的透明電極層。較佳地,該觸控式感應元件還包含一個電連接該觸控式感應電路并可接收外界訊號的訊號傳輸線路。較佳地,該訊號傳輸線路與該導電電極結構共構成型。 較佳地,設置于每一第一導電單元上的第一導線沿該排第一導電單元長度方向的總投影長度與每一第一導電單元沿該排第一導電單元長度方向的投影長度的比例不小于95 %,該第二導線沿該排第二導電單元長度方向的總投影長度與每一第二導電單元沿該排第二導電單元長度方向的投影長度的比例不小于95 %。較佳地,設置于每一第一導電單元上的第一導線沿該排第一導電單元長度方向的總投影長度與每一第一導電單元沿該排第一導電單元長度方向的投影長度的比例為100 %而為全線導通,該第二導線沿該排第二導電單元長度方向的總投影長度與每一第二導電單元沿該排第二導電單元長度方向的投影長度的比例為100 %而為全線導通。較佳地,該觸控式感應元件還包含一第一導通線及一第二導通線,該第一導通線將所述第一導電單元全部電性導通,且該第二導通線將所述第二導電單元全部電性導通。較佳地,該觸控式感應元件還包含一個可選擇地切換該任一第一導電單元與第二導電單元成一電導通狀態,及一斷路狀態的切換開關,該切換開關可選擇地設置在該基板、該觸控式感應電路周邊、周邊電路,及集成電路上。于是,本發明觸控式感應元件包含一塊基板及一個觸控式感應電路,該基板以絕緣的材料所構成,并具有相反的一面第一表面,及一面第二表面,該觸控式感應電路包括一個導電塊結構,及一個導電電極結構,該導電塊結構具有多個設置于該基板的第一表面上且成間隔陣列排列的第一導電塊、多個設置于該基板的第二表面上且與所述第一導電塊交錯分布的第二導電塊,及多個連結塊,每一連結塊連接兩相鄰的第一導電塊,而使所述第一導電塊通過所述連結塊連接而成多排間隔排列的第一導電單元,所述第二導電塊彼此電連 接而成多排間隔排列且投影與所述第一導電單元交錯的第二導電單元,該導電電極結構包括多條分別設置于所述第一導電塊的第一導線,每一第一導線是以電阻值低于該第一導電塊和連結塊的材料構成,設置于每一第一導電單元上的第一導線沿該排第一導電單元長度方向的總投影長度與每一第一導電單元沿該排第一導電單元長度方向的投影長度的比例不小于30%。較佳地,該導電電極結構的構成材料的表面電阻值與該導電塊結構的構成材料的表面電阻值的比例小于10%。較佳地,該導電電極結構是選自低阻抗的金屬或合金構成。較佳地,該基板是選自壓克力、聚碳酸酯、聚乙烯、塑料、玻璃,及前述的一組合為材料所構成。較佳地,該觸控式感應元件還包含一個電連接該觸控式感應電路并可接收外界訊號的訊號傳輸線路,該訊號傳輸線路與該導電電極結構共構成型。較佳地,設置于每一第一導電單元上的第一導線沿該排第一導電單元長度方向的總投影長度與每一第一導電單元沿該排第一導電單元長度方向的投影長度的比例不小于95%,該導電電極結構還具有多個分別設置于所述第二導電塊的第二導線,每一第二導線分別以電阻值低于對應的第二導電塊的材料構成,該第二導線沿該排第二導電單元長度方向的總投影長度與每一第二導電單元沿該排第二導電單元長度方向的投影長度的比例不小于95%。 較佳地,設置于每一第一導電單元上的第一導線沿該排第一導電單元長度方向的總投影長度與每一第一導電單元沿該排第一導電單元長度方向的投影長度的比例為100 %而為全線導通,該第二導線沿該排第二導電單元長度方向的總投影長度與每一第二導電單元沿該排第二導電單元長度方向的投影長度的比例為100 %而為全線導通。較佳地,該觸控式感應元件還包含一個可選擇地切換該任一第一導電單元與第二導電單元成一電導通狀態,及一斷路狀態的切換開關。于是,本發明所提供的導電電極結構,設置在一個觸控感應電路上,該觸控感應電路具有多排第一導電單元、多排與所述第一導電單元交錯的第二導電單元,及多個分別設置于任ー第一導電單元與任一第二導電單元的交會處的介電層膜,該導電電極結構包含多條第一導線,每ー第一導線以電阻值低于該第一導電單元的材料構成并對應設置于每ー第ー導電單元上,每ー第一導線沿該排第一導電單元長度方向的總投影長度與每ー第一導電単元沿該排第一導電單元長度方向的投影長度的比例不小于30 %。較佳地,設置于每ー第一導電單元上的第一導線沿該排第一導電單元長度方向的總投影長度與每ー第一導電單元沿該排第一導電單元長度方向的投影長度的比例不小于90%。較佳地,該導電電極結構的構成材料的表面電阻值與該第一導電單元的構成材料的表面電阻值的比例小于10%。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在第一導電塊上設置阻抗更低的第一導線,每ー第一導線沿該排第一導電單元長度方向的總投影長度與每ー第一導電單元沿該排第一導電單元長度方向的投影長度的比例不小于30 %,使觸控感應電路整體具有更均勻的等效低阻抗電路,而可適用于大尺寸觸控操作。
圖I是ー俯視示意圖,說明ー種以往的觸控式感應元件;圖2是ー剖視示意圖,說明以往的觸控式感應元件的ー排第一導電單元;圖3是ー剖視示意圖,說明以往的觸控式感應元件的ー排第二導電單元;圖4是ー俯視示意圖,說明本發明觸控式感應元件的第一較佳實施例;圖5是ー剖視示意圖,說明該第一較佳實施例的ー排第一導電單元;圖6是ー剖視示意圖,說明該第一較佳實施例的ー排第二導電單元;圖7是ー俯視示意圖,說明本發明觸控式感應元件作為電磁式的觸控式感應元件;圖8是ー俯視示意圖,說明本發明觸控式感應元件可作為兼具電容式的觸控式感應元件和電磁式的觸控式感應元件;圖9是ー剖視示意圖,說明該第二較佳實施例的ー排第一導電單元;圖10是ー剖視示意圖,說明該第二較佳實施例的ー排第二導電單元。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詳細說明。參閱圖4,配合參閱圖5,本發明的第一較佳實施例是以ー電容式的觸控式感應元件2為例作說明,包含ー塊基板21,及ー個設置于該基板21上的觸控式感應電路22。該觸控式感應電路22包括一個導電塊結構221、ー個導電電極結構222,及多個介電層膜223。該基板21是可選自壓克力、聚碳酸酷、聚こ烯、塑料、玻璃,及前述的ー組合為材料所構成。該導電塊結構221以可導電材料構成并設置在該基板21上,并包括多個成陣列式排列且彼此間隔的第一導電塊224、多個成陣列式排列且彼此間隔的第二導電塊225,及多個連結塊226,該導電塊結構221的第一導電塊224與第二導電塊225可以是矩形、菱形、三角形、多邊形等。
所述連結塊226分別連接在一第一方向Y兩兩相鄰的第一導電塊224,而使所述第一導電塊224及所述連結塊226界定多排分別朝該第一方向Y且彼此平行的第一導電單兀231,即,該第一方向Y為ー排第一導電單兀231長度方向或電性傳導方向。在該第一較佳實施例中,該導電塊結構221是選自金屬、合金、氧化錫、銦錫氧化物、銦鋅氧化物,或納米碳管,及前述的一組合為材料所構成。該導電電極結構222以可導電的材料構成,且該可導電的材料的表面電阻值小于構成該導電塊結構221的導電材料的表面電阻值,在此選自低阻抗的金屬構成。該導電電極結構222包括多條第一導線227,及多條第二導線228。所述第一導線227分別連接于所述第一導電塊224上,且長度方向沿該第一導電單兀231長度方向,姆ー第一導線227是以電阻值低于該第一導電塊224和連結塊226的材料構成,另外,姆ー第一導線227在該排第ー導電單兀231長度方向的總投影長度與姆ー第一導電單兀231在該排第一導電單兀231長度方向的投影長度的比例不小于30 %。參閱圖4、圖5、圖6,該導電塊結構221的第二導電塊225于ー第二方向X上通過該 導電電極結構222的第二導線228電連接成多個彼此平行且間隔排列的第二導電單元232。因此,該第二方向X為ー排第二導電單元232長度方向或電性傳導方向。該第二導電單元232與第一導電單元231的所述連結塊226的交會處不與所述連結塊226接觸地設置。每一第二導線228在該排第二導電單元232長度方向的總投影長度與每ー第二導電單元232在該排第二導電單元232長度方向的投影長度的比例不小于30%。較佳地,每ー第二導電單元232上的第二導線228沿該排第二導電單元232長度方向的總投影長度與每ー第二導電單元232沿該排第二導電單元232長度方向的投影長度的比例不小于90%,每ー第一導電單元231上的第一導線227沿該排第一導電單元231長度方向的總投影長度與每ー第一導電單元231沿該排第一導電單元231長度方向的投影長度的比例不小于90%,及/或該導電電極結構222的構成材料的表面電阻值與該導電塊結構221的構成材料的表面電阻值的比例小于10%。較佳地,設置于每ー第一導電單元231上的第一導線227沿該排第一導電單元231長度方向的總投影長度與姆ー第一導電單兀231沿該排第一導電單兀231長度方向的投影長度的比例不小于95%,該第二導線228沿該排第二導電單元232長度方向的總投影長度與每ー第二導電單元232沿該排第二導電單元232長度方向的投影長度的比例不小于95%,可更顯著地降低元件整體的阻杭。更佳地,設置于每ー第一導電單元231上的第一導線227沿該排第一導電單元231長度方向的總投影長度與每ー第一導電單元231沿該排第一導電單元231長度方向的投影長度的比例為100%而為全線導通,該第二導線228沿該排第二導電單元232長度方向的總投影長度與每ー第二導電單元232沿該排第二導電單元232長度方向的投影長度的比例為100%而為全線導通。更佳地,該導電電極結構222的構成材料的表面電阻值與該導電塊結構221的構成材料的表面電阻值的比例小于3 %。姆一介電層膜223分別對應地設置于姆ー第一導電單兀231,及姆ー第二導電單元232的交會處,并以該介電層膜223作為該交會處的連結塊226,及第ニ導線228的間隔,而使得所述第一導電塊224、第二導電塊225、該連結塊226、所述第一導線227、所述第二導線228,及所述介電層膜223的重疊處,與其相連的第一導電單元231和第二導電單元232的周邊區域相互感應作用,并相配合而形成多個電容感應單元233。—般言,該第一方向Y與第二方向X彼此相夾ー特定角度。在該第一較佳實施例中,所述介電層膜223材質可以是選自光阻、壓克力、聚碳酸酷、聚こ烯、氧化硅、氮化硅、塑料,玻璃,及前述的ー組合。本發明觸控式感應元件2在以手指觸壓或接近吋,觸壓或觸碰處的電荷、電壓、電容值等感應訊號會產生變化,該觸控式感應元件2的運算器(圖未示出)即可計算出該觸控的位置、數值、相距高度等,以供后續例如顯示、或是其他作動參數。由于姆ー第一導線227在該排第一導電單兀231長度方向的總投影長度與姆ー第一導電單元231在該排第一導電單元231長度方向的投影長度的比例不小于30%時,及/或每ー第二導線228在該排第二導電單元232長度方向的總投影長度與每ー第二導電單元232在該排第二導電單元232長度方向的投影長度的比例不小于30%時,整體表面電阻值會下降30% 50%;每ー第二導電單元232上的第二導線228沿該排第二導電單元232長度方向的總投影長度與每ー第二導電單元232沿該排第二導電單元232長度方向的投影長 度的比例不小于90%,及/或每ー第一導電單元231上的第一導線227沿該排第一導電單兀231長度方向的總投影長度與姆ー第一導電單兀231沿該排第一導電單兀231長度方向的投影長度的比例不小于90%時,元件整體的表面電阻值下降80% 95%。因此,該第一較佳實施例利用連接于該導電塊結構221的第一導電塊224的該導電電極結構222的第一導線227與連接于該導電塊結構221的第二導電塊225上的該導電電極結構222的第二導線228的低等效表面阻杭,而可增進作動時電流在該觸控式感應電路22行進的速率與順暢程度,進而供觸壓每ー交會處的電容感應単元233產生的電流訊號可以較目前該觸控式感應元件2的電流訊號的傳送速度更有效率。當該觸控式感應元件2尺寸增大時,仍可通過該導電電極結構222的低阻杭,而維持快速、穩定的觸控感應作動,且可避免目前使用氧化錫或銦錫氧化物等透明導電薄膜作為該導電結構的大尺寸觸控面板遭遇因成膜不均造成的斷路、電阻抗不均勻或高阻抗線路問題而使其感應效果不一致,導致觸控反應失效或線性不佳的問題,或是觸控反應回饋緩慢,或是量產的再現性不好等問題,所以可有效提升制程、乃至產品良率。另外,需說明的是,本發明觸控式感應元件2的制作過程,大致是先利用光罩經沉積與圖案化等制程在該基板21上形成該導電塊結構221的第一導電塊224與第二導電塊225,再由另一光罩經沉積與圖案化等制程,在所述第一導電塊224與第二導電塊225上形成所述介電層膜223 ;而由于該導電電極結構222及一連接面板與運算器的訊號傳輸線路91(圖7)皆可以由金屬構成,所以最后可直接利用光罩并經沉積與圖案化等制程在該第一導電塊224、第二導電塊225及所述介電層膜223上同時形成、共構所述第一導線227、第二導線228及訊號傳輸線路91 (圖7),也就是說,本發明并不需特別為制作所述第一導線227與第二導線228而多一道光罩制程,反而可令所述第一導線227、第二導線228與訊號傳輸線路91 (圖7)于同道光罩制程中共構完成,而制作出觸控、作動更穩定的觸控式感應元件2。特別地,本發明觸控式感應元件2還可包含ー層透明電極層24,該透明電極層24連接于該基板21遠離該觸控式感應電路22的另外ー側,且與該觸控式感應電路22間有ー預定距離,而可遮蔽外界的干擾電荷與訊號。
參閱圖7,此外,本發明觸控式感應元件2還可包含一個電連接該觸控式感應電路22并可接收外界訊號的訊號傳輸線路91,且該訊號傳輸線路91與該導電電極結構222共構成型。再需說明的是,當本發明的每ー第一導電單元231上的第一導線227沿該排第一導電單元231長度方向的總投影長度與每ー第一導電單元231沿該排第一導電單元231長度方向的投影長度的比例不小于95 %,且該第二導線228沿該排第二導電單元232長度方向的總投影長度與每ー第二導電單元232沿該排第二導電單元232長度方向的投影長度的比例也不小于95%,并將該第一導線227、第二導線228拉出且再分別與設置于該基板21上的第一導通線92與第二導通線93形成回路,該第一導通線92將所述第一導電單元231全部電性導通,且該第二導通線93將所述第二導電單元232全部電性導通,則可相配合作為電磁式觸控面板的回路,而應用于電磁式感應觸控面板。再需說明的是,上述的導電電極結構222的第 一導線227與第二導線228主要以低阻值的金屬構成,所以除了可以將本發明觸控式感應元件2運用于電容式觸控面板外,當本發明的每ー第一導電單元231上的第一導線227沿該排第一導電單元231長度方向的總投影長度與每ー第一導電單元231沿該排第一導電單元231長度方向的投影長度的比例為100 %而為電性導通,且該第二導線228沿該排第二導電單元232長度方向的總投影長度與每ー第二導電單元232沿該排第二導電單元232長度方向的投影長度的比例也為100%而為電性導通,并將該第一導線227與第二導線228拉出且再分別與設置于該基板21上的第一導通線92與第二導通線93形成回路,該第一導通線92將所述第一導電單元231全部電性導通,且該第二導通線93將所述第二導電單元232全部電性導通,則可相配合作為電磁式觸控面板的回路,而應用于電磁式感應觸控面板。參閱圖8,此外,該觸控式感應元件2還可包含一個與該導電電極結構222的第一導線227及第ニ導線228電連接的切換開關94,該切換開關94可選擇地切換該任一第一導電單元231、第二導電單元232成ー電導通狀態,及一斷路狀態,當該切換開關94導通時形成回路,可相配合作為電磁式觸控的回路,而作為電磁式觸控面板,當該切換開關94斷路時可作為電容式觸控感應元件,如此可為兼具電磁式和電容式感應觸控面板。該切換開關94可視所需要的環境而選擇地設置在基板、觸控式感應電路周邊、周邊電路,及集成電路上。參閱圖9、圖10,圖10是相異于圖9的剖面方向的剖視圖,本發明的一第二較佳實施例與該第一較佳實施例相似,其不同處僅在于該基板21包括一面第一表面211,及一面相反于該第一表面211的第二表面212,該導電塊結構221的第一導電塊224設置于該基板21的第一表面211上且成間隔陣列排列,所述第二導電塊225設置于該基板21的第二表面212上且與所述第一導電塊224交錯分布,姆ー連結塊226連接兩相鄰的第一導電塊224,該第二較佳實施例還可具有一連接兩相鄰的第二導電塊225的第二連結塊(圖未示),或通過所述第二導線228連接兩相鄰的第二導電塊225。所述第一導電塊224通過所述連結塊226連接而成多排間隔排列的第一導電單元231,所述第二導電塊225通過所述第二導線228彼此電連接而成多排間隔排列且投影與所述第一導電單元231交錯的第二導電單232。該第二較佳實施例通過以該基板21作為介電層或絕緣層,可降低本發明觸控式感應元件2的成本,并且僅需要在該基板21的第一表面211與第二表面222形成所述第一導電塊224、第二導電塊225和連結塊226以及所述第一導線227與第二導線228,而不需要另外沉積介電層膜,更為精簡制程所需時間與復雜程度。本發明主要是利用分別設置于第一導電塊224與第二導電塊225的第一導線227與第二導線228,降低觸控式感應元件2整體的等效表面阻抗,且可避免導電 塊結構221因成膜不均導致觸控反應失效或線性不佳的機率或高阻抗線路等問題,并提高作動時的反應速率,而適于應用在大尺寸的電容式觸控面板。
權利要求
1.一種觸控式感應元件,包含一塊基板;其特征在于 該觸控式感應元件還包含一個觸控式感應電路,該觸控式感應電路設置于該基板上并包括一個導電塊結構、一個導電電極結構,及多個介電層膜,該導電塊結構具有多個成間隔陣列排列的第一導電塊、多個第二導電塊,及多個連結塊,每一連結塊連接兩相鄰的第一導電塊,而使所述第一導電塊通過所述連結塊連接而成多排間隔排列的第一導電單元,所述第二導電塊與所述第一導電塊交錯分布,且所述第二導電塊彼此電連接而成多排間隔排列且與所述第一導電單元交錯的第二導電單元,該導電電極結構包括多條分別設置于所述第一導電塊的第一導線,每一第一導線是以電阻值低于該第一導電塊和連結塊的材料構成,每一介電層膜設置于任一第一導電單元與第二導電單元的交會處,而使該交會處的第一導電單元與第二導電單元借該介電層膜彼此間隔,設置于每一第一導電單元上的第一導線沿該排第一導電單元長度方向的總投影長度與每一第一導電單元沿該排第一導電單元長度方向的投影長度的比例不小于30 %。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觸控式感應元件,其特征在于設置于每一第一導電單元上的第一導線沿該排第一導電單元長度方向的總投影長度與每一第一導電單元沿該排第一導電單元長度方向的投影長度的比例不小于90 %。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觸控式感應元件,其特征在于該導電電極結構還具有多條分別設置于所述第二導電塊的第二導線,每一第二導線分別以電阻值低于對應的第二導電塊的材料構成,且該導電電極結構的構成材料的表面電阻值與該導電塊結構的構成材料的表面電阻值的比例小于10%,設置于每一第二導電單元上的第二導線沿該排第二導電單元長度方向的總投影長度與每一第二導電單元沿該排第二導電單元長度方向的投影長度的比例不小于30%。
4.根據權利要求I或3所述的觸控式感應元件,其特征在于該導電塊結構是選自金屬、合金、氧化錫、銦錫氧化物、銦鋅氧化物、納米碳管,及前述的一組合為材料構成。
5.根據權利要求I或3所述的觸控式感應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介電層膜是選自光阻、壓克力、聚碳酸酯、聚乙烯、氧化硅、氮化硅、塑料、玻璃,及前述的一組合為材料構成。
6.根據權利要求I或3所述的觸控式感應元件,其特征在于該觸控式感應元件還包含一個電連接該觸控式感應電路并可接收外界訊號的訊號傳輸線路。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觸控式感應元件,其特征在于該訊號傳輸線路與該導電電極結構共構成型。
8.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觸控式感應元件,其特征在于設置于每一第一導電單元上的第一導線沿該排第一導電單元長度方向的總投影長度與每一第一導電單元沿該排第一導電單元長度方向的投影長度的比例不小于95 %,該第二導線沿該排第二導電單元長度方向的總投影長度與每一第二導電單元沿該排第二導電單元長度方向的投影長度的比例不小于95%。
9.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觸控式感應元件,其特征在于設置于每一第一導電單元上的第一導線沿該排第一導電單元長度方向的總投影長度與每一第一導電單元沿該排第一導電單元長度方向的投影長度的比例為100%而為全線導通,該第二導線沿該排第二導電單元長度方向的總投影長度與每一第二導電單元沿該排第二導電單元長度方向的投影長度的比例為100%而為全線導通。
10.根據權利要求8或9所述的觸控式感應元件,其特征在于該觸控式感應元件還包含一條第一導通線及一條第二導通線,該第一導通線將所述第一導電單元全部電性導通,且該第二導通線將所述第二導電單元全部電性導通。
11.根據權利要求8或9所述的觸控式感應元件,其特征在于該觸控式感應元件還包含一個可選擇地切換該任一第一導電單元與第二導電單元成一電導通狀態,及一斷路狀態的切換開關,該切換開關可選擇地設置在該基板、該觸控式感應電路周邊、周邊電路,及集成電路上。
12.一種觸控式感應元件,其特征在于該觸控式感應元件包含一塊基板及一個觸控式感應電路,該基板以絕緣的材料所構成,并具有相反的一面第一表面,及一面第二表面,該觸控式感應電路包括一個導電塊結構,及一個導電電極結構,該導電塊結構具有多個設置于該基板的第一表面上且成間隔陣列排列的第一導電塊、多個設置于該基板的第二表面上且與所述第一導電塊交錯分布的第二導電塊,及多個連結塊,每一連結塊連接兩相鄰的第一導電塊,而使所述第一導電塊通過所述連結塊連接而成多排間隔排列的第一導電單元,所述第二導電塊彼此電連接而成多排間隔排列且投影與所述第一導電單元交錯的第二導電單元,該導電電極結構包括多條分別設置于所述第一導電塊的第一導線,每一第一導線是以電阻值低于該第一導電塊和連結塊的材料構成,設置于每一第一導電單元上的第一導線沿該排第一導電單元長度方向的總投影長度與每一第一導電單元沿該排第一導電單元長度方向的投影長度的比例不小于30 %。
13.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觸控式感應元件,其特征在于該導電電極結構的構成材料的表面電阻值與該導電塊結構的構成材料的表面電阻值的比例小于10 %。
14.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觸控式感應元件,其特征在于該觸控式感應元件還包含一電連接該觸控式感應電路并可接收外界訊號的訊號傳輸線路,且該訊號傳輸線路與該導電電極結構共構成型。
15.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觸控式感應元件,其特征在于設置于每一第一導電單元上的第一導線沿該排第一導電單元長度方向的總投影長度與每一第一導電單元沿該排第一導電單元長度方向的投影長度的比例不小于95 %,該導電電極結構還具有多個分別設置于所述第二導電塊的第二導線,每一第二導線分別以電阻值低于對應的第二導電塊的材料構成,該第二導線沿該排第二導電單元長度方向的總投影長度與每一第二導電單元沿該排第二導電單元長度方向的投影長度的比例不小于95 %。
16.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觸控式感應元件,其特征在于設置于每一第一導電單元上的第一導線沿該排第一導電單元長度方向的總投影長度與每一第一導電單元沿該排第一導電單元長度方向的投影長度的比例為100 %而為全線導通,該第二導線沿該排第二導電單元長度方向的總投影長度與每一第二導電單元沿該排第二導電單元長度方向的投影長度的比例為100%而為全線導通。
17.根據權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觸控式感應元件,其特征在于該觸控式感應元件還包含一個可選擇地切換該任一第一導電單元與第二導電單元成一電導通狀態,及一斷路狀態的切換開關。
18.—種導電電極結構,設置在一個觸控感應電路上,該觸控感應電路具有多排第一導電單元、多排與所述第一導電單元交錯的第二導電單元,及多個分別設置于任一第一導電單元與任一第二導電單元的交會處的介電層膜,其特征在于 該導電電極結構包含多條第一導線,每一第一導線以電阻值低于該第一導電單兀的材料構成并對應設置于每一第一導電單元上,每一第一導線沿該排第一導電單元長度方向的總投影長度與每一第一導電單元沿該排第一導電單元長度方向的投影長度的比例不小于30%。
19.根據權利要求18所述的導電電極結構,其特征在于該導電電極結構的構成材料的表面電阻值與該第一導電單兀的構成材料的表面電阻值的比例小于10 %。
全文摘要
一種觸控式感應元件及導電電極結構,所述觸控式感應元件包含基板及設置于基板上的導電塊結構、導電電極結構,及多個介電層膜,導電塊結構具有陣列排列的第一導電塊與第二導電塊,及多個連接第一導電塊而成多排排狀的第一導電單元的連結塊,導電電極結構具有多條電連接第一導電塊上的第一導線,所述第二導電塊電連接而成多排排狀第二導電單元,第一導電單元與第二導電單元交會處以介電層膜作為間隔,本發明以所述第一導線的設置而減小傳導阻抗,進而適合應用于大尺寸觸控面板或觸控面板在大面積基板上的制造;本發明還提供一種適合應用于大尺寸觸控,或觸控面板在大面積基板上的導電電極結構。
文檔編號G06F3/041GK102681718SQ201210005950
公開日2012年9月19日 申請日期2012年1月10日 優先權日2011年1月11日
發明者劉鴻達 申請人:劉鴻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