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術屬于顯示,更具體地說,是涉及一種顯示面板以及顯示裝置。
背景技術:
1、觸控技術可以提高操作便利度、體驗感、集成度等性能,被廣泛應用于手機、電視、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臺式電腦、車載顯示終端、可穿戴設備、廣告顯示設備等產品。
2、但具有觸控功能的顯示裝置的使用性能有待進一步提升。
技術實現思路
1、本技術實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顯示面板以及顯示裝置,以提升顯示裝置的使用性能。
2、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3、第一方面,提供一種顯示面板,包括襯底、驅動器件層、隔離結構和觸控走線,驅動器件層設置于襯底厚度方向上的一側,隔離結構設置于驅動器件層背離襯底的一側,且隔離結構限定出第一隔離開口和第一透光開口,第一隔離開口與第一透光開口間隔設置;觸控走線位于隔離結構背離襯底的一側,觸控走線包括連接的第一走線段和第二走線段,第一走線段在襯底上的正投影與第一隔離開口在襯底上的正投影間隔設置,第二走線段在襯底上的正投影穿過第一隔離開口在襯底上的正投影。
4、通過上述技術方案,第一走線段在襯底上的正投影與第一隔離開口在襯底上的正投影間隔設置,可以避免第一走線段影響第一隔離開口處的發光效果,第二走線段在襯底上的正投影穿過第一隔離開口在襯底上的正投影,可以使第二走線段避開第一透光開口。這樣設置可以避免驅動器件層的信號穿過第一透光開口對觸控走線的信號產生干擾,有利于提高顯示裝置的觸控性能,進而有利于提升顯示裝置的使用性能。
5、由此,本技術提供的顯示面板可以提升顯示裝置的使用性能。
6、在一些實施方式中,第一隔離開口在襯底上的正投影具有第一投影部、第二投影部和第三投影部,第一投影部、第二投影部和第三投影部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布,第一方向垂直于第二走線段的走線方向,在第二走線段的走線方向上,第二投影部的尺寸小于第一投影部的尺寸以及第三投影部的尺寸,第二投影部與第二走線段在襯底上的正投影重合。
7、這樣一來,相比第一投影部和第三投影部,第二投影部與第二走線段在襯底上的正投影重合,可以減小第二走線段遮擋第一隔離開口的面積,有利于提高發光效果。
8、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在第一方向上,第一隔離開口位于相鄰兩個第一透光開口之間和/或第一透光開口位于相鄰兩個第一隔離開口之間,第一方向垂直于第二走線段的走線方向。
9、這樣一來,第二走線段可以避開第一透光開口,從而可以避免驅動器件層的信號穿過第一透光開口對觸控走線的信號產生干擾,有利于提高顯示裝置的觸控性能,進而有利于提升顯示裝置的使用性能。
10、可選地,第二走線段在襯底上的正投影與相鄰兩個第一透光開口在襯底上的正投影的間隔距離相等。
11、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在第一方向上,第一透光開口和第一隔離開口交錯布置,第一方向垂直于第二走線段的走線方向。
12、這樣一來,在本技術提供的顯示面板中,每個第一隔離開口位于相鄰兩個第一透光開口之間,并且每個第一透光開口位于相鄰兩個第一隔離開口之間,從而使第二走線段可以避開第一透光開口。
13、在一些實施方式中,第一隔離開口包括間隔排布的第一發光區和第二發光區,第二走線段在襯底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一發光區和第二發光區在襯底上的正投影之間。
14、這樣一來,第二走線段不會遮擋第一隔離開口的發光區,有利于提高發光效果。
15、可選地,在襯底上的正投影內,第二走線段與第一發光區、第二發光區的間隔距離相等。
16、可選地,第二走線段的走線方向垂直于第一發光區和第二發光區的間隔方向。
17、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本技術提供的顯示面板還包括像素定義層,像素定義層設于驅動器件層與隔離結構之間,且包括與第一隔離開口對應的像素開口組,像素開口組包括相鄰且間隔設置的兩個像素開口,兩個像素開口在襯底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一隔離開口在襯底上的正投影內,兩個像素開口中的一個與第一發光區對應,另一個與第二發光區對應,第二走線段在襯底上的正投影位于兩個像素開口在襯底上的正投影之間。
18、這樣一來,像素開口在襯底上的正投影可以避開第二走線段在襯底上的正投影,從而可以避免第二走線段影響發光。
19、在一些實施方式中,隔離結構還限定出第二隔離開口和第三隔離開口,在襯底上的正投影內,第一走線段位于兩個相鄰的隔離開口之間,且第一走線段與兩個相鄰的隔離開口的間隔距離相等;其中,兩個相鄰的隔離開口為第一隔離開口和第二隔離開口,或者,兩個相鄰的隔離開口為第一隔離開口和第三隔離開口,或者,兩個相鄰的隔離開口為第二隔離開口和第三隔離開口。
20、這樣一來,第一走線段與兩個相鄰的隔離開口的間隔距離相等,避免第一走線段與隔離開口的間隔距離過小。而隔離開口與透光開口間隔排布,第一走線段與隔離開口的間隔距離增大的情況下,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第一走線段與透光開口的間隔距離,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驅動器件層的信號穿過第一透光開口對觸控走線的信號產生干擾。
21、可選地,第一走線段圍繞第二隔離開口和/或第三隔離開口。
22、可選地,兩個相鄰的隔離開口在襯底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一走線段在襯底上的正投影圍成的區域內,兩個相鄰的隔離開口為第二隔離開口和第三隔離開口。
23、可選地,所述第一走線段在所述襯底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隔離結構在所述襯底上的正投影內。
24、這樣一來,第一走線段繞過第二隔離開口和第三隔離開口,避免遮擋第二隔離開口和第三隔離開口,進而有利于提高發光效果。
25、在一些實施方式中,隔離結構設有朝第一隔離開口凸出的凸出部,第二走線段在襯底上的正投影與凸出部在襯底上的正投影交疊。
26、可選地,本技術提供的顯示面板還包括與第一隔離開口對應的第一發光元件,驅動器件層設有第一過孔,第一發光元件的陽極延伸至第一過孔內,第二走線段在襯底上的正投影與第一過孔在襯底上的正投影交疊。
27、這樣一來,第一過孔避開第一隔離開口。
28、可選地,第二走線段在襯底上的正投影覆蓋第一過孔在襯底上的正投影。
29、在一些實施方式中,隔離結構還限定出第二隔離開口、第三隔離開口和第二透光開口,第二透光開口位于兩個相鄰的隔離開口之間,兩個相鄰的隔離開口為第二隔離開口和第三隔離開口。
30、可選地,兩個相鄰的隔離開口以及位于兩個相鄰的隔離開口之間的第二透光開口在襯底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一走線段在襯底上的正投影圍成的區域內。
31、這樣一來,第一走線段繞過第二隔離開口、第三隔離開口以及第二透光開口,可以避免遮擋第二隔離開口和第三隔離開口,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驅動器件層的信號穿過第二透光開口對觸控走線的信號產生干擾。
32、可選地,本技術提供的顯示面板還包括與第二隔離開口對應的第二發光元件以及與第三隔離開口對應的第三發光元件,驅動器件層設有第二過孔,第二過孔在襯底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二透光開口在襯底上的投影內,第二發光元件的陽極和第三發光元件的陽極延伸至不同的第二過孔內。
33、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在第一方向上,第二隔離開口和第三隔離開口交錯排列,第一方向垂直于第二走線段的走線方向。
34、在一些實施方式中,顯示面板還包括與第一隔離開口對應的第一發光元件、與第二隔離開口對應的第二發光元件以及與第三隔離開口對應的第三發光元件,第一發光元件用于發出藍光,第二發光元件用于發出紅光,第三發光元件用于發出綠光。
35、在一些實施方式中,觸控走線還包括第三走線段,第三走線段在襯底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一走線段在襯底上的正投影圍成的區域內,且第三走線段的走線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第一方向垂直于第二走線段的走線方向;其中,第三走線段與第一走線段和/或第二走線段連接,或者,第三走線段為與第一走線段斷開的虛擬結構。
36、這樣一來,第三走線段與第一走線段連接,可以增加觸控走線的走線密度,有利于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觸控性能。此外,第三走線段為與第一走線段斷開的虛擬結構,可以在第三走線段穿過透光開口的情況下,避免驅動器件層的信號穿過透光開口對觸控走線的信號產生干擾。
37、可選地,第三走線段在襯底上的正投影的部分位于第二隔離開口和第二透光開口在襯底上的正投影之間,和/或,第三走線段在襯底上的正投影的部分位于第三隔離開口和第二透光開口在襯底上的正投影之間。
38、可選地,本技術提供的顯示面板還包括與第二隔離開口對應的第二發光元件和/或與第三隔離開口對應的第三發光元件,第三走線段在襯底上的正投影與第二透光開口在襯底上的正投影部分重合,第二透光開口中設有屏蔽層,屏蔽層與第二發光元件和/或第三發光元件的陰極同層設置。
39、可選地,在所述第二走線段的延伸方向上,所述第二走線段的一端與一所述第三走線段的第一段連接,所述第二走線段的另一端與另一所述第三走線段的第二段連接;所述第二走線段包括目標走線段,與所述目標走線段連接的所述第三走線段的第一段、與所述目標走線段連接的另一所述第三走線段的第二段以及所述目標走線段同層設置,且構成一橋接部;在所述第二走線段的延伸方向上,位于所述橋接部兩端的所述觸控走線通過所述橋接部連接;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橋接部在所述襯底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二隔離開口在所述襯底上的正投影與所述第三隔離開口在所述襯底上的正投影之間。
40、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所述觸控走線還包括第三走線段,所述第三走線段在所述襯底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走線段在所述襯底上的正投影圍成的區域內,且所述第三走線段的走線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走線段的走線方向;其中,第三走線段與第一走線段連接,在第三走線段的走線方向上,第三走線段包括異層設置的第一段和第二段,第一段和第二段通過換線孔連接,換線孔在襯底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二隔離開口在襯底上的正投影與第三隔離開口在襯底上的正投影之間;或者,第三走線段與第一走線段連接,在第三走線段的走線方向上,第三走線段包括異層設置的第一段和第二段,第一段和第二段在襯底上的正投影均位于第二隔離開口在襯底上的正投影與第三隔離開口在襯底上的正投影之間。
41、第二方面,本技術提供一種顯示面板,包括襯底、驅動器件層、隔離結構和觸控走線,驅動器件層設置于襯底厚度方向上的一側,隔離結構設置于驅動器件層背離襯底的一側,且隔離結構限定出第一隔離開口、第二隔離開口、第三隔離開口以及與第一隔離開口、第二隔離開口、第三隔離開口間隔設置的第一透光開口;觸控走線位于隔離結構背離襯底的一側,觸控走線包括連接的第一走線段和第二走線段,第一走線段圍繞第二隔離開口和/或第三隔離開口,第二走線段在襯底上的正投影穿過第一隔離開口在襯底上的正投影。
42、通過上述技術方案,第一走線段圍繞第二隔離開口和/或第三隔離開口,可以避免第一走線段影響第二隔離開口和/或第三隔離開口處的發光效果,第二走線段在襯底上的正投影穿過第一隔離開口在襯底上的正投影,可以使第二走線段避開第一透光開口。這樣設置可以避免驅動器件層的信號穿過第一透光開口對觸控走線的信號產生干擾,有利于提高顯示裝置的觸控性能,進而有利于提升顯示裝置的使用性能。
43、第三方面,本技術提供一種顯示裝置,該顯示裝置包括上述實施方式的顯示面板。本技術提供的顯示裝置具有與上述顯示面板相似的技術效果,此處不再贅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