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請屬于生態修復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露天礦山生態修復效果評價方法、設備、存儲介質及產品。
背景技術:
1、露天礦山開采會產生凹陷坑,廢棄土石排棄會占用大面積地表場地,毀壞地表植被,破壞地表生態系統,對礦區周邊的大氣、水體(包括地表、地下水)、土壤等造成全方位污染。
2、目前,現有技術大多只注重對露天礦山的修復與治理,對露天礦山修復與治理后的效果很少進行分析評價,這就造成了對露天礦山生態修復的效果無法分析測度,進而容易造成礦山生態修復程度不足或過度修復的問題。僅有的一些露天礦山修復評價方法綜合考慮全部指標的評價效果,分析過程繁瑣復雜,且沒有分指標進行分析評價,對生態修復的改進工作指導性不強。而且現有的生態修復評價方法,沒有考慮到露天礦山生態修復效果是由主要影響指標決定,次要影響指標對生態修復效果影響微小的實際,分析過程復雜且不夠科學。
技術實現思路
1、本申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露天礦山生態修復效果評價方法、設備、存儲介質及產品,以解決傳統評價方法考慮全部指標,導致分析過程繁瑣復雜,以及未對分指標進行分析,導致分析結果不全面的問題。
2、本申請是通過如下的技術方案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一種露天礦山生態修復效果評價方法,包括:
3、確定評價指標;
4、獲取各評價指標的需求修復量、實際修復量、實際修復質量評分和權重;
5、根據各評價指標的需求修復量、實際修復量和實際修復質量評分計算各評價指標的修復效果;
6、根據各評價指標的權重確定主要指標和次要指標;
7、根據各主要指標的權重和修復效果計算效果基本評價,根據各主要指標的權重和修復效果、各次要指標的權重和修復效果計算效果偏差性;
8、根據所述效果基本評價和所述效果偏差性評價露天礦山生態修復效果。
9、進一步地,所述評價指標包括土地治理、水體治理、植被覆蓋、生物修復、大氣環境、地表水環境、地下水環境和土壤環境;
10、所述土地治理的修復量是以土地面積為基礎,所述水體治理的修復量是以水體體積為基礎,所述植被覆蓋的修復量是以植物數量為基礎,所述生物修復的修復量是以動物數量為基礎,所述大氣環境的修復量是以空氣體積為基礎,所述地表水環境的修復量是以地表水體面積為基礎,所述地下水環境的修復量是以地下水體體積為基礎,所述土壤環境的修復量是以土壤體積為基礎。
11、進一步地,每個所述評價指標的實際修復質量評分的獲取過程包括:
12、根據從業年限、學歷和職稱,對參與評價各評價指標的修復質量評分的專家進行評分,得到每個專家在從業年限、學歷和職稱的評分;
13、根據每個專家在從業年限、學歷和職稱的評分計算每個專家的綜合評分;
14、根據每個專家的綜合評分確定每個專家的權重;
15、獲取每個專家對各評價指標的修復質量評分;
16、根據每個專家的權重和每個專家對各評價指標的修復質量評分計算各評價指標的實際修復質量評分。
17、進一步地,采用序關系分析法或層次分析法獲取各評價指標的權重。
18、進一步地,每個所述評價指標的修復效果的計算公式為:
19、
20、其中,sk表示第k個評價指標的修復效果,tck表示第k個評價指標的實際修復量,qck表示第k個評價指標的實際修復質量評分,trk表示第k個評價指標的需求修復量。
21、進一步地,根據各評價指標的權重確定主要指標和次要指標,包括:
22、按照權重,對各評價指標進行從大到小的排序;
23、當前n個評價指標的權重之和超過設定閾值時,以前n個評價指標作為主要指標,以第n+1個至第n個評價指標作為次要指標;其中,n表示評價指標的數量。
24、進一步地,所述效果基本評價的計算公式為:
25、
26、其中,sb表示效果基本評價,wi表示第i個主要指標的權重,n表示主要指標的數量,si表示第i個主要指標的修復效果;
27、所述效果偏差性的計算公式為:
28、
29、其中,δs表示效果偏差性,n表示評價指標的數量,wj表示第j個次要指標的權重,sj表示第j個次要指標的修復效果。
30、基于同一構思,本申請還提供一種電子設備,包括存儲器、處理器以及存儲在存儲器上的計算機程序/指令,所述處理器執行所述計算機程序/指令以實現如上所述的露天礦山生態修復效果評價方法。
31、基于同一構思,本申請還提供一種計算機可讀存儲介質,其上存儲有計算機程序/指令,該計算機程序/指令被處理器執行時實現如上所述的露天礦山生態修復效果評價方法。
32、基于同一構思,本申請還提供一種計算機程序產品,包括計算機程序/指令,該計算機程序/指令被處理器執行時實現如上所述的露天礦山生態修復效果評價方法。
33、有益效果
34、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申請的優點在于:
35、本申請不僅對露天礦山生態修復效果進行綜合整體評價,而且對各評價指標的修復效果進行評價,各評價指標的修復效果對生態修復薄弱項的修復具有針對性指導作用,為經濟、高效地提高生態修復效果提供了指導;
36、本申請根據主要指標計算效果基本評價,根據主要指標和次要指標計算效果偏差性,從效果基本評價和效果偏差性兩方面對露天礦山生態修復效果進行多維度、全面深入的分析評價,豐富了露天礦山生態修復效果的內容和層次,評價方式更加科學、全面、實用和合理;本申請的計算過程相對簡單,便于實際操作執行,解決了傳統方法分析過程繁瑣復雜的問題。
1.一種露天礦山生態修復效果評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評價方法包括: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露天礦山生態修復效果評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評價指標包括土地治理、水體治理、植被覆蓋、生物修復、大氣環境、地表水環境、地下水環境和土壤環境;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露天礦山生態修復效果評價方法,其特征在于,每個所述評價指標的實際修復質量評分的獲取過程包括: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露天礦山生態修復效果評價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序關系分析法或層次分析法獲取各評價指標的權重。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露天礦山生態修復效果評價方法,其特征在于,每個所述評價指標的修復效果的計算公式為: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露天礦山生態修復效果評價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據各評價指標的權重確定主要指標和次要指標,包括:
7.根據權利要求1~6中任一項所述的露天礦山生態修復效果評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效果基本評價的計算公式為:
8.一種電子設備,包括存儲器、處理器以及存儲在存儲器上的計算機程序/指令,其特征在于,所述處理器執行所述計算機程序/指令以實現如權利要求1~7中任一項所述的露天礦山生態修復效果評價方法。
9.一種計算機可讀存儲介質,其上存儲有計算機程序/指令,其特征在于,該計算機程序/指令被處理器執行時實現如權利要求1~7中任一項所述的露天礦山生態修復效果評價方法。
10.一種計算機程序產品,包括計算機程序/指令,其特征在于,該計算機程序/指令被處理器執行時實現如權利要求1~7中任一項所述的露天礦山生態修復效果評價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