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高安全性的鋰離子電池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鋰離子電池技術領域,涉及一種高安全性的鋰離子電池。
背景技術:
隨著鋰離子電池行業的發展,動力鋰離子電池的應用越來越廣泛。應用于無線電動工具、電動自行車、后備電源等領域的大電流放電鋰離子電池快速增長的市場催生了對大電流(在30V直流電壓下,保持電流在30A以上)電路保護器件的需求。大電流鋰離子電池組應用需要穩定、可靠的電路保護,然而目前可用的傳統電路保護裝置普遍較大、較復雜或價格較高。有些電路保護設計結合使用IC和MOSFET或類似復雜方案,有些考慮在30A 以上工作電流的直流電應用中采用雙金屬片保護器,但必須用很大的觸點才能承受這么高的電流,結果導致保護裝置體積過大。此外,由于觸點之間產生電弧可能損壞觸點,所以還必須限制動作次數。因此需要研究具有新型保護器件的鋰離子電池,以減少空間占用,節約成本,提高保護性能。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高安全性的鋰離子電池,電池殼體底面設有一凹槽,凹槽中設有由一個雙金屬片熱保護器和一個高分子正溫熱敏電阻并聯組成的電路,能在苛刻條件下提供可復位電路保護,減少空間占用,節約成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解決方案如下一種高安全性的鋰離子電池,包括殼體、正極柱、負極柱、固裝在殼體上的蓋板和置于殼體內的電芯;蓋板上固裝有安全閥;正極柱和負極柱置于電池兩端;電芯上的正極、負極分別與正極柱和負極柱連接;殼體底面設有一凹槽,凹槽中設有由一個雙金屬片熱保護器和一個高分子正溫熱敏電阻并聯組成的電路;電路的一端通過導線與電池的正極柱連接,另一端連接電池的外部負載電路或與電池串聯的相鄰電池的負極柱。雙金屬片熱保護器具有雙閉合/雙斷開觸點。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高安全性的鋰離子電池,電池殼體底面設有一凹槽,凹槽中設有由一個雙金屬片熱保護器和一個高分子正溫熱敏電阻并聯組成的電路,能在苛刻條件下提供可復位電路保護,減少空間占用,節約成本。
圖1是本實用新型高安全性的鋰離子電池結構示意圖。圖中1為殼體,12為蓋板,2為電芯,3為正極柱,4為負極柱,5為安全閥,6為底部凹槽,61為雙金屬片熱保護器,62為高分子正溫熱敏電阻,63為導線。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將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詳細說明如圖1所示,一種高安全性的鋰離子電池,包括殼體、正極柱、負極柱、密封固裝在殼體上的蓋板和置于殼體內的電芯。蓋板上固裝有安全閥。正極柱和負極柱置于電池兩端。電芯上的正極、負極分別與正極柱和負極柱連接。殼體底面設有一凹槽,凹槽中設有由一個雙金屬片熱保護器和一個高分子正溫熱敏電阻并聯組成的電路。電路的一端通過導線與電池的正極柱連接,另一端連接電池的外部負載電路或其它與電池串聯的相鄰電池的負極柱。雙金屬片熱保護器具有雙閉合/雙斷開觸點。在正常工作過程中,由于雙金屬片熱保護器接觸電阻非常低,所以大部分電流將通過雙金屬片熱保護器。當電路中出現過電流時,雙金屬片熱保護器觸點開始打開,接觸電阻迅速上升。當接觸電阻高于高分子正溫熱敏電阻的電阻時,大部分電流將分流至高分子正溫熱敏電阻,流經觸點的電流會很少或完全沒有,從而防止觸點之間產生電弧。當電流分流至高分子正溫熱敏電阻時,高分子正溫熱敏電阻的電阻迅速上升,并達到遠遠高于接觸電阻的水平,使高分子正溫熱敏電阻溫度上升,對雙金屬片熱保護器進行加熱,讓其保持打開狀態,直到過電流條件消失或電源關閉為止。本實用新型電池具有能抑制高電流電弧放電,在苛刻條件下提供可復位電路保護的功能,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組合在電池組中使用,為電池組設計者和生產商提供了一種優化空間,節約成本,達到未來電池安全要求的有效結構。
權利要求1.一種高安全性的鋰離子電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殼體、正極柱、負極柱、固裝在殼體上的蓋板和置于殼體內的電芯;蓋板上固裝有安全閥;正極柱和負極柱置于電池兩端;電芯上的正極、負極分別與正極柱和負極柱連接;殼體底面設有一凹槽,凹槽中設有由一個雙金屬片熱保護器和一個高分子正溫熱敏電阻并聯組成的電路;電路的一端通過導線與電池的正極柱連接,另一端連接電池的外部負載電路或與電池串聯的相鄰電池的負極柱。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安全性的鋰離子電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雙金屬片熱保護器具有雙閉合/雙斷開觸點。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高安全性的鋰離子電池,包括殼體、正極柱、負極柱、密封固裝在殼體上的蓋板和置于殼體內的電芯。蓋板上固裝有安全閥。正極柱和負極柱置于電池兩端。電芯上的正極、負極分別與正極柱和負極柱連接。殼體底面設有一凹槽,凹槽中設有由一個雙金屬片熱保護器和一個高分子正溫熱敏電阻并聯組成的電路。電路的一端通過導線與電池的正極柱連接,另一端連接電池的外部負載電路或其它與電池串聯的相鄰電池的負極柱。本實用新型電池具有能抑制高電流電弧放電,在苛刻條件下提供可復位電路保護的功能,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組合在電池組中使用,為電池組設計者和生產商提供了一種優化空間、節約成本、達到未來電池安全要求的有效結構。
文檔編號H01M10/0525GK202259564SQ20112036692
公開日2012年5月30日 申請日期2011年9月29日 優先權日2011年9月29日
發明者曾振輝, 曾金生, 范曉陽, 齊界明 申請人:惠州市漢派電池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