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連接器產品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計算機及電子產品中的電連接器。
背景技術:
現今計算機及電子科技快速發展,而各式各樣的電子產品已普及于社會中的各個角落;然而,隨著科技愈發達,計算機及電子產品的發展趨勢亦朝運算功能強、速度快及體積輕、薄、短、小的方向邁進,而產品內部的連接器體積大小及高度便需隨之大幅縮小,以適應這種發展趨勢。這種情況之下電路板或主板上的連接器與一般線材或端子接合及固定上勢必更加困難。
然而,現今接線用端子連接器直接焊固電路板或主板上,其接線用端子連接器一般由絕緣座體、導電金屬材料制成之夾持端子及致動用的按鈕所構成,當線材或端子插入絕緣座體內與夾持端子的夾持開口內,使夾持端子呈現彈性夾擠的電性連接后,可藉由絕緣座體上方按鈕向下以偏壓方式推擠使夾持端子開口撐開,再將線材或端子由絕緣座體內與夾持端子處拔出至外部,以達到快速插拔及可重復維修功能。但是此種按壓方式設計,因為按鈕是以夾持端子的線材或端子穿設后以接近垂直方向利用向下偏壓方式推擠夾持端子,其整體結構必需保留按鈕的按壓行程及按鈕與夾持端子間的推移構造的設計空間,所以會增加整體高度及結構設計的復雜度。但是在現今社會消費者過于追求電子產品輕、薄、短、小的發展趨勢下,任何連接器尺寸上的縮減都會影響電子產品的體積及寬度,進而改變電路板或主板上的電路布局,因此,如何設法解決前述缺失與不便,即為相關業者所亟欲研究改善的方向所在。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利用推移塊的頂推塊不推動或垂直推動夾持端子二懸空彈臂的彎折末端間隙,來使該二懸空彈臂可夾持或松開于導體外徑者以達到結構穩定、操作容易且夾持牢靠的電連接器之致動結構。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電連接器之致動結構,包括座體、夾持端子及推移塊,其特征在于:
該座體中空處為設有一上方具開口的容置空間,而開口另一側的外側表面設有與容置空間相連通的推移空間;定位于座體容置空間內具有夾持端子,該夾持端子的基部上形成有與開口對正的穿置通道,并于基部上設有焊接部,而基部上方二側彎折有側板,并由二側板朝下方相對朝內斜伸出一懸空彈臂;及
滑移定位于座體推移空間及夾持端子二側板之間位置的推移塊,該推移塊設有滑動蓋及頂推塊,該頂推塊下方二側設有朝外傾斜的推移面,該推移面第一位置位于夾持端子二懸空彈臂的間隙外部,使該二懸空彈臂可夾持于導體外徑,而該推移面第二位置位于夾持端子二懸空彈臂的間隙內,該二彈臂呈朝外彈性變形使導體由開口處移除。
所述夾持端子二側板的彈臂一分為二,且朝外、朝內分別設立有朝穿置通道折彎的受推移面頂動的推移彈片及夾持于導體的夾持部。
推移塊的滑動蓋朝內一面設有頂推塊,而朝外一面設有具導槽的凸部。
座體的推移空間設立有可供凸部的導槽置入且位于第一位置、第二位置處位移的導軌部。
所述滑動蓋的上方處形成有一阻擋部。
頂推塊相對于傾斜的推移面后形成有平面。
座體下側底部形成有第一固定槽,而夾持端子下方二側面處設有由干涉定位于第一固定槽的第一固定部。
夾持端子基部上方設有朝上延伸的第二固定部,而開孔于固定部相對位置設有供第二固定部干涉定位的第二固定槽。
夾持端子二側板設有擋止部,而容置空間供擋止部置入的阻擋槽設于鄰近開口的內側壁。
夾持端子基部上設有與穿置通道方向呈相互垂直的焊接部。
焊接部為朝外連續彎折延伸成段差狀。
夾持端子基部上設有與穿置通道方向呈大致平行之焊接部。
本實用新型通過在推移塊設有頂推塊上方二側設有朝外傾斜之推移面的第一位置為位于夾持端子二懸空彈臂的間隙外部,使該二懸空彈臂可夾持于線材中央導體外徑,而該推移面于推移后之第二位置為直接由彈臂之懸空末端垂直推入上述彈臂之間隙內,而使該二彈臂由內朝外彈性變形,其線材之中央導體便可由開口處移除,以達到結構穩定、操作容易且夾持牢靠的功效。
另外,夾持端子二側板的彈臂朝懸空方向一分為二,且朝外、朝內二側分別設立有朝穿置通道相對折彎的推移彈片及夾持部,且推移彈片于頂推塊的推移面垂直推擠后而產生向外彈性變形,使朝內的二夾持部隨之向外彈性變形,而讓夾持于二夾持部中線材之中央導體可由開口處移除,此種設計可讓使用者利用較小的力量推動頂推塊使推移彈片向外彈性變形,而使夾持有導體的夾持部產生較小變形量的彈性變形來移除導體,便可使朝外、朝內的推移彈片及夾持部的作動明確且操作上亦較為確實、可靠,同時推移彈片及夾持部為同方向設置而達到整體占有空間變小的功效。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立體外觀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分解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另一角度分解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側視剖面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另一角度側視剖面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推移塊滑移后的側視剖面圖;
圖7為本實用新型推移塊滑移后的另一角度側視剖面圖;
圖8為本實用新型另一較佳實施例的立體圖。
圖中,1為座體,10為容置空間,101為開口,102為推移空間,1021為導軌部,11為第一固定槽,12為第二固定槽,13為阻擋壁,131為阻擋槽,2為夾持端子,20為穿置通道,21為基部,211為焊接部,211a焊接部,22為第一固定部,221為凸刺,23為側板,231為彈臂,2311為推移彈片,2312為夾持部,232為擋止部,24為第二固定部,241為凸刺,3為推移塊,31為滑動蓋,311為阻擋部,32為頂推塊,321為推移面,322為平面,323為導斜面,33為凸部,331為缺槽,332為導槽,4為線材,41為導體,42為絕緣層。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參照圖1、圖2、圖3和圖4,所述電連接器之致動結構包括有座體1、夾持端子2及推移塊3,其中:
該座體1中空處為設有四上方具開口101的容置空間10,而各開口101另一側外側表面設有與容置空間10相連通的垂直推移空間102,該四推移空間102于各容置空間10下方二側壁面設有由下往上的第一固定槽11,并于容置空間10鄰近開口101的一側內壁面設有第二固定槽12,另于容置空間內相鄰第二固定槽12之二側壁面分別延伸有一阻擋壁13以形成阻擋槽131,而位于四推移空間102處的二側壁緣為形成有垂直的導軌部1021。
該二夾持端子2的基部21上形成有穿置通道20,并于下方一側設有與穿置通道20方向呈大致垂直且向外連續彎折延伸的焊接部211,并相鄰于焊接部211的基部21下方二側向外延伸有第一固定部22,而基部21上方邊緣朝上延伸有第二固定部24,并于第一固定部22與第二固定部24的側邊則設有凸刺221、241,而基部21上方二側彎折有側板23,并由各側板23朝下垂直伸出一懸空彈臂231,該彈臂231朝懸空方向一分為二,朝外、朝內二側分別設立有朝穿置通道20相對折彎的推移彈片2311及夾持部2312,另于側板23朝外邊緣凸設有擋止部232。
該四推移塊3設有一大概呈矩形的滑動蓋31,而滑動蓋31朝外一面為向外凸設有一凸部33,并于滑動蓋31朝內一面向內凸設有頂推塊32,該頂推塊32下方二側設有朝外傾斜的推移面321,各推移面321后則形成有平面322,而凸部33的左、右二側壁及上側壁處為朝內凹設有導槽332,且凸部33上側壁則形成有朝上方的缺槽331,另于滑動蓋31于上方側壁處形成有一阻擋部311,而頂推塊32上方朝向穿置通道20一側面具有一導引面323。
該線材4的中央為一導體41,而外為披覆有絕緣層42,但本實用新型的線材4亦可為一般如插頭導電片或導電端子等具有電性傳導特性的導體41即可,簡易均等變化與修飾,仍應包含于本新型所涵蓋之專利范圍內。
參圖3、圖4、圖5、圖6和圖7,組裝時,推移塊3的滑動蓋31與凸部33間的導槽332由推移空間102垂直方向推入座體1導軌部1021,當滑動蓋31進入導軌部1021,此時,推移塊3的滑動蓋31于上方側壁處所形成的阻擋部311抵靠于推移空間102的上側壁處,并將夾持端子2的第二固定部24朝開口101方向對正,而夾持端子2的第一固定部22與第二固定部24往朝座體1容置空間10的第一固定槽11與第二固定槽12中迫入,而使凸刺221、241干涉于第一固定槽11與第二固定槽12內且擋止部232抵靠于阻擋槽131內呈一定位,此時頂推塊32亦系位于二側板23間,故上述結構以防止座體1于開口101朝上時推移塊3脫出至推移空間102外部。
本實用新型于組裝后,該推移塊3的頂推塊32下方二側朝外傾斜的推移面321的第一位置為對正而位于夾持端子2二懸空彈臂231彎折末端的間隙外部,上述第一位置為呈現夾持端子2對線材4的中央導體41的鎖定狀態,于使用時,第一種方式為先將線材4的中央導體41由開口101處穿入,使導體41沿著夾持端子2的穿置通道20進入,推擠側板23的二夾持部2312朝外彈性變形,而可藉由導斜面323引導及二夾持部2312的復位彈性力來將中央導體41以夾持定位,進而使夾持端子2與導體41產生多觸點電性連接;當使用者欲將線材4的中央導體41移除時,可由推移塊3朝外一面所設凸部33的缺槽331處朝焊接部211方向推動,該滑動蓋31沿導軌部1021垂直移動使推移面321直接推擠夾持端子2二懸空彈臂231朝外的推移彈片2311彎折末端間隙朝外彈性變形,當用戶推動滑動蓋31至第二位置時,滑動蓋31下方側壁接觸焊接部211停止,其二彈臂231亦相對滑入平面322,使用者不可放開凸部31,而形成推移面321的第二位置,便可使二彈臂231的推移彈片2311間隙朝外彈性變形,而讓二彈臂231的二夾持部2312亦隨之朝外彈性變形,其線材4的中央導體41便可由開口101處向外移除,所以,上述第二位置為呈現夾持端子2對線材4的中央導體41的釋放狀態;第二種方式則先將推移塊3具缺槽331的凸部33由第一位置沿導軌部1021垂直移動使推移面321直接推擠推移彈片2311彎折末端間隙朝外彈性變形,而二彈臂231亦相對滑入平面322的第二位置且不可放開凸部31,再將線材4的中央導體41由開口101處穿入,使導體41沿著夾持端子2進入穿置通道20,藉復位彈性力使推移彈片2311推擠推移面321或手動使凸部33由第二位置推移至第一位置,便使推移面321垂直脫離夾持端子2的二推移彈片2311間隙至外部,而可藉由二夾持部2312的復位彈性力將導體41多方向夾持定位,如要將導體41由開口101處向外移除時,僅需將滑動蓋31由第一位置的鎖定狀態推移至第二位置的釋放狀態,便可將線材4的中央導體41便可由開口101處向外移除。
夾持端子2中彈臂231末端朝懸空方向設立的推移彈片2311及夾持部2312,且二推移彈片2311于頂推塊32的推移面321水平推擠后而產生向外彈性變形,便使下方二夾持部2312隨之向外彈性變形,而讓夾持于二夾持部2312中線材4的中央導體41可由開口101處移除,此種設計可讓使用者利用較小的力量推動頂推塊32使推移彈片2311向外彈性變形,而使夾持有導體41的夾持部2312產生較小彈性變形量來移除導體41,可使上、下方同方向設置的推移彈片2311及夾持部2312具有作動明確、操作容易且占有空間變小的功效。
實施例2,參照圖8,與上實施例1不同處為針對夾持端子2焊接部211a由與穿置通道20呈大致垂直改變成與穿置通道20呈大致水平,后者為改為穿透方式通過默認電路板(未圖示)形成電性連接,或者呈一預定角度延伸與默認電路板電性連接,因此運用本新型的專利范圍所做均等變化與修飾,仍應包含于本新型所涵蓋專利范圍內。
上述座體1在本新型之各實施例說明中系以四容置空間10、四推移空間102敘述,而四容置空間10、四推移空間102皆定位有夾持端子2、推移塊3,但在實際應用時,其座體1可以設立一個或一個以上的容置空間10、推移空間102使用.
以上已將本實用新型做一詳細說明,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之較佳實施例而已,當不能限定本實用新型實施范圍,即凡依本申請范圍所作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仍屬本實用新型涵蓋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