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連接器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防水防塵且防干擾的連接器。
背景技術:
隨著科技水平的迅猛發展,互聯網時代的大潮流中,電腦成為了人們常用的生活、工作工具。目前,由于散熱性好、便于硬件升級、自我保護性好等特點,臺式電腦的應用仍然相當廣泛,例如較多應用軟件的服務器、工業設計用電腦、專用工作臺等。隨著連接器的普遍應用,人們對連接器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耐高溫、防水、連接牢固、防電磁波干擾等;對于工作環境惡劣的地方,其連接器插頭與插座經常頻繁的受到拉扯,則要求其連接處具有較強的連接強度,而現有的技術中,既有防水功能又能保證高強度連接的連接器很少見,且較多的圓頭連接器插頭與插座對接后,容易發生旋轉,影響信號傳輸。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種新的防水防塵且防干擾的連接器來解決上述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防水防塵且防干擾的連接器,其密封性能高,防電磁干擾能力強,且能夠防止因連接處旋轉而影響信號傳輸效果。
本實用新型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上述目的:一種防水防塵且防干擾的連接器,其包括插頭與插座,所述插頭包括插針、第一絕緣體以及第一殼體,所述插座包括插孔、第二絕緣體以及第二殼體,所述插座還包括設置在所述第二殼體外表的第三殼體,所述第一殼體內設置有與所述插針一端連通的內嵌式電路板,所述第一殼體與所述第一絕緣體之間設置有第一密封圈,所述插針外表套設有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殼體與所述第三殼體之間設置有第三密封圈,所述第一殼體外表面上等角度設置有若干凸起、內壁上等角度設置有若干第一凹槽,所述第二殼體外表面等角度設置有收容在所述第一凹槽內的凸條,所述第三殼體內壁表面上設置有收容所述凸起的第二凹槽。
進一步的,所述第二密封圈凸出所述第一絕緣體的表面,所述第二絕緣體表面圍繞所述插孔周邊設置有內嵌式的第三凹槽。
進一步的,所述第三凹槽的底部不低于所述插孔的頂端。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殼體內部設置有腔體,所述腔體包括與所述第一絕緣體過盈配合連接的小徑部、內徑比所述小徑部大的大徑部以及位于所述大徑部與所述小徑部之間的凹槽部。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密封圈收容在所述凹槽部里。
進一步的,所述大徑部的內壁表面與所述第一絕緣體對應的外表面之間設置有第一間隙。
進一步的,所述插頭與所述插座對接時,所述第二殼體收容在所述第一間隙中。
進一步的,所述第二殼體與所述第三殼體之間設置有第二間隙。
進一步的,所述第三密封圈設置在所述第二間隙底部,所述插頭與所述插座對接時,所述第一殼體收容在所述第二間隙中。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凹槽貫穿所述大徑部。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一種防水防塵且防干擾的連接器的有益效果在于:密封性能高,防電磁干擾能力強,且能夠防止因連接處旋轉而影響信號傳輸效果。具體的,
1)通過凸條與第一凹槽的配合、凸起與第二凹槽的配合,能夠防止插頭與插座對接后相互錯位發生旋轉,從而防止了因旋轉而引起的信號傳輸問題;
2)在第一殼體中設置與插針連通的內嵌式電路板,通過電路設計能夠有效防止外界電磁波干擾;
3)分別在凹槽部、第二間隙中設置有第一密封圈、第三密封圈,提高了連接器的密封效果;
4)在插針外表設置第二密封圈,且在插座的第二絕緣體表面設置第三凹槽,使得插頭與插座對接后,第二密封圈能夠收容在第三凹槽內,在插針與插孔連接處進行了密封,更進一步的提高了本實施例的密封效果,提高了防水、防塵能力,從而擴展了本實用新型的適用范圍。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插頭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插座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數字表示:
1插針;2第一絕緣體;3第一殼體,31第一凹槽,32凸起,33第一連接部,34第一通孔;4第一密封圈;5第二密封圈;6插孔;7第二絕緣體,71第三凹槽;8第二殼體,81凸條;9第三殼體,91第二凹槽,92第二連接部,93第二通孔;10第三密封圈。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
請參照圖1-圖2,本實施例為防水防塵且防干擾的連接器,其包括插頭與插座。
插頭包括插針1、包裹住插針1的且呈圓柱狀的第一絕緣體2、固定套設在第一絕緣體2外表面的且由金屬材質制作而成的第一殼體3。第一殼體3內部設置有腔體,腔體包括與第一絕緣體2過盈配合連接的小徑部、內徑比小徑部大的大徑部以及位于大徑部與小徑部之間的凹槽部。大徑部的內壁表面與第一絕緣體2對應的外表面之間設置有第一間隙。大徑部的內壁上等角度設置有若干第一凹槽31。第一絕緣體2外表套設有收容在凹槽部里的第一密封圈4。第一殼體3外表面上等角度設置有若干凸起32。第一殼體3的中部位置設置有向外擴張的且呈矩形的第一連接部33,第一連接部33的四個角區域設置有第一通孔34。插針1外表套設有第二密封圈5,第二密封圈5凸出第一絕緣體2的表面。在第一殼體3中還設置與插針1連通的內嵌式電路板(圖中未標示)。
插座包括由導電材質制作而成的插孔6、包裹在插孔6外表面的且呈圓柱狀的第二絕緣體7、固定套設在第二絕緣體7外表面的且由金屬材質制作而成的第二殼體8以及套設在第二殼體8外表的第三殼體9。第二殼體8外表面等角度設置有收容在第一凹槽31內的凸條81。第二殼體8與第三殼體9之間設置有第二間隙,第二間隙底部設置有套設在第二殼體8外表面的第三密封圈10。第三殼體9內壁表面上設置有與凸起32位置對應的第二凹槽91。第三殼體9的中部位置設置有向外擴張的且呈矩形的第二連接部92,第二連接部92的四個角區域設置有第二通孔93。第二絕緣體7表面圍繞插孔6周邊設置有內嵌式的第三凹槽71,第三凹槽71的底部不低于插孔6的頂端。
插頭與插座對接時,第二殼體8收容在第一間隙中,第一殼體3收容在第二間隙中,通過凸條81與第一凹槽31的配合和凸起32與第二凹槽91的配合,能夠防止插頭與插座對接后相互錯位發生旋轉,從而防止了因旋轉而引起的信號傳輸問題;通過將第一連接部33上的第一通孔34與第二連接部92上的第二通孔93對準,再由螺栓將插頭與插座連接在一起,提高了插頭與插座的連接強度,從而防止了受到外界較大拉力時,插頭不會與插座脫離;分別在凹槽部、第二間隙中設置有第一密封圈4、第三密封圈10,提高了本實施例的密封效果;在插針1外表設置第二密封圈5,且在插座的第二絕緣體7表面設置第三凹槽71,使得插頭與插座對接后,第二密封圈5能夠收容在第三凹槽71內,在插針1與插孔6連接處進行了密封,更進一步的提高了本實施例的密封效果,提高了防水、防塵能力,從而擴展了本實施例的適用范圍,在第一殼體3中設置與插針1連通的內嵌式電路板,通過電路設計能夠有效防止外界電磁波干擾。
以上所述的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方式。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創造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