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電力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電纜。
背景技術:
電纜通常是由幾根或幾組導線每組至少兩根絞合而成的類似繩索的電纜,每組導線之間相互絕緣,并常圍繞著一根中心扭成,整個外面包有高度絕緣的覆蓋層。目前的電纜抗干擾性能較差,且不容易彎曲;且大多采用在絕緣本體內直接設置導電芯,現有技術中的電纜,其直接將導電芯嵌于絕緣本體內,導電芯在絕緣本體容易產生相對運動,導電芯容易相對位移,結構可靠性差;同時也不具備相應的耐高溫能力,使用了較多的絕緣材料,帶來了不必要的浪費,而且電纜的抗壓抗拉能力差;因此予以改進。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種電纜,它具有結構可靠性高、抗擾能力強、耐高溫性能強、能夠提高電纜的保護性能及增強電纜的抗壓抗拉能力的特點。
為了實現上述的目的,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電纜,包括芯導體及絕緣層;所述絕緣層包裹在芯導體上;所述絕緣層外圍設有內護層及外護層,所述外護層設置在內護層的外圍;所述內護層內設有十字形隔帶;所述十字形隔帶交叉處設有抗牽拉部件;所述芯導體和絕緣層之間設置有發泡層;所述絕緣層外部設有屏蔽層,所述屏蔽層外部設有耐高溫層;所述芯導體之間填設有填充物;所述耐高溫層與填充物之間設置有凹凸配合止 轉結構;所述內護層和外護層之間設置有鎧裝層;所述外護層的外圍設置有熱敏變色層。
所述絕緣層的外表面包裹有鋁箔麥拉帶。
所述鎧裝層采用若干束金屬絲交叉環壁設置在外護層的內側壁。
所述熱敏變色層的外側設置有熒光帶。
采用上述結構后,本實用新型和現有技術相比具有的優點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通過十字形隔帶的設置,使得電纜的抗干擾能力強,在十字形隔帶交叉處設有抗牽拉部件,提高了線纜的抗拉度;通過在芯導體和絕緣層之間發泡層的設置,提高了電纜的保護性能,增強了電纜的抗壓抗拉能力;通過耐高溫層的設置,提高了電纜的耐高溫性能;耐高溫層與填充物之間設有凹凸配合止轉結構,使得導電芯不容易相對位移,結構可靠性高;通過設置熱敏變色層,當溫度過高時維護人員可以及時發現,并采取相應的控制措施,安全可靠性高。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不因此而限定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實施例,見圖1所示,一種電纜,包括芯導體10及絕緣層11;絕緣層11包裹在芯導體10上;絕緣層11的外表面包裹有鋁箔麥拉帶23,用以對多導體的干擾遮蔽;絕緣層11外圍設有內護層12及外護層13,外護層13設置在內護層12的外圍;內護層12內設有十字形隔帶14,使得電纜的抗干擾能力強;十字形隔帶14交叉處設有抗牽拉部件15,能夠提高線纜的抗拉度;芯導體 10和絕緣層11之間設置有發泡層16,提高了電纜的保護性能,增強了電纜的抗壓抗拉能力;絕緣層11外部設有屏蔽層17,使得抗擾能力增強;屏蔽層17外部設有耐高溫層18,提高了電纜的耐高溫性能;芯導體10之間填設有填充物19;耐高溫層18與填充物19之間設置有凹凸配合止轉結構20,使得導電芯不容易相對位移,結構可靠性高;內護層12和外護層13之間設置有鎧裝層21,鎧裝21采用若干束金屬絲交叉環壁設置在外護層13的內側壁,通過采用這種設置,增強了電纜的抗壓、抗拉能力,從而起到保護電纜不被外力損傷的作用,從而延長了電纜的使用壽命;外護層13的外圍設置有熱敏變色層22,當溫度過高時維護人員可以及時發現,并采取相應的控制措施,安全可靠性高;熱敏變色層22的外側設置有熒光帶,在夜間能夠起到警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