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基站發電技術領域,涉及一種基站,尤其涉及一種自動注入原料的水氫發電基站。
背景技術:
現有基站的供電引入方式多采用三相或單相交流市電供電引入。然而一些區域(如很多偏遠路段),因高壓供電覆蓋困難,無引電資源,且風光資源也十分有限,導致基站引電問題一直得不到解決,該問題直接影響基站建設交付率,嚴重影響客戶服務指標。因引電問題,導致擱置等問題。
有鑒于此,如今迫切需要設計一種新的基站供電方式,以便克服現有基站供電方式的上述缺陷。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自動注入原料的水氫發電基站,可利用甲醇水重整制氫發出的電能工作,可以在沒有電網的地方為通訊基站供電,提高基站布置的便利性,減少對環境的污染;同時,本實用新型可以自動注入原料,從而有效降低人工成本。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自動注入原料的水氫發電基站,包括水氫發電機、基站本體、主儲存容器;所述基站本體包括基站塔、基站天線、基站收發臺、基站控制器;基站塔上設置基站天線,基站收發臺分別連接基站天線、基站控制器;所述水氫發電機通過線纜分別連接基站收發臺、基站控制器、基站天線;
所述水氫發電機包括儲存容器、甲醇水重整制氫設備、氫氣發電設備;
所述甲醇水重整制氫設備包括原料輸送裝置、甲醇水輸送管路、重整裝置、分離裝置、氫氣輸送管路、控制電路板;所述控制電路板分別連接原料輸送裝置、重整裝置、分離裝置,控制各個裝置工作;
所述原料輸送裝置通過甲醇水輸送管路分別連接儲存容器及重整裝置,所述原料輸送裝置將儲存容器中的甲醇水原料輸送至重整裝置;
所述重整裝置連接分離裝置,分離裝置連接氫氣輸送管路;所述分離裝置包括膜分離裝置;
所述主儲存容器包括儲存容器控制器、第一液位識別單元、儲存容器閥門、輸送泵體、連接管路;儲存容器控制器連接第一液位識別單元、儲存容器閥門、輸送泵體,第一液位識別單元用以識別主儲存容器的液位,連接管路設有儲存容器閥門及輸送泵體;
所述儲存容器設有第二液位識別機構,用以識別儲存容器的液位;第二液位識別機構連接儲存容器控制器。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實用新型提出的自動注入原料的水氫發電基站,可利用甲醇水重整制氫發出的電能工作,可以在沒有電網的地方為通訊基站供電,提高基站布置的便利性,減少對環境的污染。本實用新型更有利于充分地利用能源,節能環保。同時,本實用新型可以自動注入原料,從而有效降低人工成本。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自動注入原料的水氫發電基站的組成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自動注入原料的水氫發電基站的組成示意圖。
圖3為甲醇水重整制氫設備的組成示意圖。
圖4為甲醇水重整制氫設備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
實施例一
請參閱圖1、圖2,本實用新型揭示了一種自動注入原料的水氫發電基站,包括水氫發電機、基站本體;所述基站本體包括第二殼體306、第三殼體307、基站塔301、基站天線302、基站收發臺303、基站控制器304、備用電池305;基站塔301上設置基站天線302,基站收發臺303分別連接基站天線302、基站控制器304。
所述水氫發電機通過線纜分別連接基站收發臺303、基站控制器304、基站天線302、備用電池305;備用電池305分別連接基站收發臺303、基站控制器304;所述基站收發臺303、基站控制器304設置于第二殼體306內,備用電池305設置于第三殼體307內。
所述水氫發電機包括甲醇水重整制氫設備1、氫氣發電設備2、儲存容器130;儲存容器130、甲醇水重整制氫設備1、氫氣發電設備2依次設置,儲存容器130的上部設有溶液添加口及蓋體。
甲醇水重整制氫設備1、氫氣發電設備2的基本組成都是現有技術,本申請人(及母公司)的一些在先申請揭示了上述部件的組成(如三件授權的發明專利:中國專利CN201210339912.2,一種利用甲醇水制備氫氣的系統及方法;中國專利CN201310578035.9,即時制氫發電系統及方法;中國專利CN 201310520538.0,一種即時制氫發電系統及方法),這里不做過多贅述。但為了能體現本申請公開充分,這里也稍作基本介紹,并對部分細節做進一步改進。
請參閱圖3,所述甲醇水重整制氫設備包括儲存容器130、原料輸送裝置101、甲醇水輸送管路102、重整裝置103、分離裝置104、氫氣輸送管路105、余氣排放管路107、啟動裝置108、控制電路板109。所述控制電路板109分別連接原料輸送裝置101、重整裝置103、分離裝置104,控制各個裝置工作。
所述原料輸送裝置101通過甲醇水輸送管路102分別連接儲存容器130及重整裝置103,所述原料輸送裝置101將儲存容器130中的甲醇水原料輸送至重整裝置103。所述重整裝置103連接分離裝置104,分離裝置104分別連接氫氣輸送管路105、二氧化碳收集管路106、余氣排放管路107;所述分離裝置包括膜分離裝置。
所述重整裝置包括換熱器、氣化室、重整室、分離室,所述膜分離裝置設置于分離室內,分離室設置于重整室內的上部。甲醇水原料在換熱器中換熱后進入氣化室汽化;汽化后的甲醇蒸汽及水蒸汽進入重整室,重整室內設有催化劑,重整室下部及中部溫度為300℃~420℃,所述重整室上部的溫度為400℃~570℃;重整室與分離室通過連接管路連接,連接管路的全部或部分設置于重整室的上部,能通過重整室上部的高溫繼續加熱從重整室輸出的氣體;所述連接管路作為重整室與分離室之間的緩沖,使得從重整室輸出的氣體的溫度與分離室的溫度相同或接近;所述分離室內的溫度設定為350℃~570℃,從分離室內的膜分離裝置的產氣端得到氫氣。
本申請的進一步改進之處在于:
請參閱圖1、圖2,所述水氫發電機還包括主儲存容器120,所述主儲存容器120連接儲存容器130,主儲存容器120中盛放大量的原料(如可以供數個或數十個甲醇水重整制氫設備的總原料),儲存容器130則負責直接供每個甲醇水重整制氫設備的原料。主儲存容器120包括微控制器125、第一液位識別單元121、閥門122、輸送泵體123、連接管路124;第一液位識別單元121用以識別主儲存容器120的液位,連接管路124設有閥門122及輸送泵體123。所述儲存容器130也可以設有第二液位識別機構131,用以識別儲存容器130的液位。微控制器125連接第一液位識別單元121、閥門122、輸送泵體123、第二液位識別機構131;在儲存容器130內的液位低于設定值時,微控制器125控制輸送泵體123從主儲存容器120向對應儲存容器130輸送甲醇水原料。
請參閱圖4,所述換熱器包括甲醇水預熱管路,氣化室包括加熱氣化管路。重整裝置103的整體大致為一中空柱體1031,中空柱體1031的上部設有氣體出口1032。所述重整裝置103一端安裝有啟動裝置108,該啟動裝置108包括杯座1033,杯座1033上安裝有甲醇水預熱管路、加熱氣化管路、點火裝置及溫度探測裝置。所述原料輸入管道輸入甲醇和水原料,原料輸入管道與加熱氣化管路相連通,甲醇和水原料經原料輸入管道進入加熱氣化管路后,從加熱氣化管路的末端輸出;所述點火裝置的位置與加熱氣化管路的末端相對應,用于對加熱氣化管路中輸出的甲醇和水原料進行點火,甲醇和水原料經點火裝置點火后燃燒,對加熱氣化管路進行加熱,使加熱氣化管路中的甲醇和水原料氣化而迅速加大燃燒強度,進而為重整裝置加熱;所述溫度探測裝置用于探測加熱氣化管路旁的溫度;所述重整裝置啟動制氫后,重整裝置制得的部分氫氣或/和余氣通過燃燒維持重整裝置運行。
所述杯座的底側安裝有進風蓋板,該進風蓋板設有風道,外界空氣可經該風道進入至重整裝置內;所述原料輸入管道上設有電磁閥,以便控制原料輸入管道打開或關閉,同時控制原料輸入管道的流量。
所述加熱氣化管路依次包括直通管段、螺旋管段及上拱形管段,所述甲醇和水原料經直通管段上升至最高位置后,再經螺旋管段螺旋下降,再經上拱形管段后輸出。所述重整室包括中空圓柱殼體,中空圓柱殼體內設有催化劑;加熱氣化管路的螺旋管段部分設置于中空圓柱殼體內、被催化劑包裹。通過該改進,本實用新型可以更好地為甲醇水液體預熱,且避免加熱氣化管路出現起皮脫離的情況,有效延長管路的使用壽命。
所述甲醇水預加熱管路的一部分為螺紋狀管路,螺紋狀管路內用于輸送甲醇水原料;螺紋狀管路包裹住重整裝置的余氣排放管路;余氣排放管路經過螺紋狀管路后溫度降低,螺紋狀管路經過余氣排放管路后溫度升高;螺紋狀管路的一端設有輸入端口,另一端設有兩個輸出端口,各輸出端口設有閥門;一個輸出端口連接甲醇水輸送管路的其他部分,另外一個輸出端口通過循環管路連接至輸入端口;在靠近螺紋狀管路的輸出端口處設置溫度傳感器,溫度傳感器連接預加熱控制器;預加熱控制器根據溫度傳感器的溫度數據及重整設備的原料需求調節兩個閥門的開關及閥門的開度。
水氫發電機的氫氣發電設備2可以是現有普通的氫燃料電池(如包括氫燃料電池系統、緩沖電源),電池組可以為現有的鋰電池;如可以使用兩件件授權的發明專利中的方案:中國專利CN201310578035.9,即時制氫發電系統及方法;中國專利CN 201310520538.0,一種即時制氫發電系統及方法。具體實現方式本領域技術人員能夠根據現有技術基本實現,這里不多做贅述。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提出的自動注入原料的水氫發電基站,可利用甲醇水重整制氫發出的電能工作,可以在沒有電網的地方為通訊基站供電,提高基站布置的便利性,減少對環境的污染。本實用新型更有利于充分地利用能源,節能環保。同時,本實用新型可以自動注入原料,從而有效降低人工成本。
這里本實用新型的描述和應用是說明性的,并非想將本實用新型的范圍限制在上述實施例中。這里所披露的實施例的變形和改變是可能的,對于那些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實施例的替換和等效的各種部件是公知的。本領域技術人員應該清楚的是,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本質特征的情況下,本實用新型可以以其它形式、結構、布置、比例,以及用其它組件、材料和部件來實現。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范圍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里所披露的實施例進行其它變形和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