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電梯設備技術領域,更具體的說涉及一種水平板狀并聯晶體管裝置。
背景技術:
:
現有的電子電路需要多個并聯的晶體管。按現有技術,多個并聯晶體管的形成需操作人員將晶體管逐個安裝在電子電路中,如此,操作比較麻煩,尤其在電子電路調試過程中,操作人員需不斷增加或減少并聯晶體管的數量。因此中國專利號為201410544737.x公開了一種并聯晶體管的裝置,其通過將晶體管設置在圓柱體中,通過撥動導電片來實現不同個數的晶體管的連接,從而使得增加或減少并聯晶體管非常方便,然而,圓柱體的體積的直徑比較大,使得其不適應范圍有限,當一些適用環境中只能使用扁平的裝置時,其無法放置。
同時,其晶體管在內部,其安裝更換比較麻煩。
技術實現要素:
:
本發明的目的是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水平板狀并聯晶體管裝置,它可以水平放置在需要放置的位置,滿足放置要求,同時,其晶體管安裝拆卸方便,更換方便。
本發明解決所述技術問題的方案是:
一種水平板狀并聯晶體管裝置,包括連接底板,所述連接底板的頂面設有多個晶體管安裝架;
所述晶體管安裝架包括兩個豎直支撐板,豎直支撐板固定在連接底板的頂面上,兩個豎直支撐板的相對壁面的上部固定有側絕緣彈性夾持塊,兩個豎直支撐板之間的連接底板上固定有下絕緣彈性塊,兩個豎直支撐板之間的前部和后部的連接底板的頂面上均固定有絕緣支撐板,連接底板的頂面的前部和后部均設有主導電連接板,主導電連接板的兩端固定有調節塊,調節塊插套在導向桿中,導向桿的兩端固定在絕緣連接板上,絕緣連接板固定在連接底板上,絕緣支撐板上具有插孔,調節桿插套在插孔中,調節桿的一端固定在對應的主導電連接板上,調節桿的另一端固定有導電片,導電片處于兩個豎直支撐板之間并對著下絕緣彈性塊,調節桿靠近導電片的一段上插套有連接彈簧,連接彈簧的一端著力于導電片,連接彈簧的另一端著力于絕緣支撐板上;
晶體管卡置在對應的兩個側絕緣彈性夾持塊和下絕緣彈性塊之間,晶體管的兩端具有的電極引線壓靠在導電片上。
所述主導電連接板的外側壁的中部固定有導電桿。
兩個左右對應的側絕緣彈性夾持塊的相對壁面的下部具有弧形下凹槽。
所述下絕緣彈性塊的頂面中部具有弧形凹槽。
所述連接底板為聚四氟乙烯絕緣板。
所述插孔中插套有自潤滑套,自潤滑套的外側壁固定在插孔的內側壁上,導向桿插套在自潤滑套中。
本發明的突出效果是:與現有技術相比,它可以水平放置在需要放置的位置,滿足放置要求,同時,其晶體管安裝拆卸方便,更換方便。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局部俯視圖;
圖2是本發明的晶體管安裝架的局部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見如圖1至圖2所示,一種水平板狀并聯晶體管裝置,包括連接底板10,所述連接底板10的頂面設有多個晶體管安裝架20;
所述晶體管安裝架20包括兩個豎直支撐板21,豎直支撐板21固定在連接底板10的頂面上,兩個豎直支撐板21的相對壁面的上部固定有側絕緣彈性夾持塊22,兩個豎直支撐板21之間的連接底板10上固定有下絕緣彈性塊23,兩個豎直支撐板21之間的前部和后部的連接底板10的頂面上均固定有絕緣支撐板11,連接底板10的頂面的前部和后部均設有主導電連接板12,主導電連接板12的兩端固定有調節塊13,調節塊13插套在導向桿14中,導向桿14的兩端固定在絕緣連接板15上,絕緣連接板15固定在連接底板10上,絕緣支撐板11上具有插孔111,調節桿24插套在插孔111中,調節桿24的一端固定在對應的主導電連接板12上,調節桿24的另一端固定有導電片25,導電片25處于兩個豎直支撐板21之間并對著下絕緣彈性塊23,調節桿24靠近導電片25的一段上插套有連接彈簧26,連接彈簧26的一端著力于導電片25,連接彈簧26的另一端著力于絕緣支撐板11上;
晶體管100卡置在對應的兩個側絕緣彈性夾持塊22和下絕緣彈性塊23之間,晶體管100的兩端具有的電極引線壓靠在導電片25上。
進一步的說,所述主導電連接板12的外側壁的中部固定有導電桿121。
進一步的說,兩個左右對應的側絕緣彈性夾持塊22的相對壁面的下部具有弧形下凹槽221。
進一步的說,所述下絕緣彈性塊23的頂面中部具有弧形凹槽231。
進一步的說,所述連接底板10為聚四氟乙烯絕緣板。
進一步的說,所述插孔111中插套有自潤滑套112,自潤滑套112的外側壁固定在插孔111的內側壁上,導向桿14插套在自潤滑套112中。
本實施例通過將兩個導電桿121與電路連通,即可使用,其中,其晶體管100的多少設置可以根據需要將晶體管100插入兩個側絕緣彈性夾持塊22之間,通過將晶體管100卡置在對應的兩個側絕緣彈性夾持塊22和下絕緣彈性塊23之間,晶體管100的兩端具有的電極引線壓靠在導電片25上,實現并聯,需要減少時,只需要將其從兩個側絕緣彈性夾持塊22之間取出晶體管100即可,其安裝拆卸方便,方便增減晶體管100滿足安裝調試的需要。
最后,以上實施方式僅用于說明本發明,而并非對本發明的限制,有關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范圍的情況下,還可以做出各種變化和變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術方案也屬于本發明的范疇,本發明的專利保護范圍應由權利要求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