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請涉及電氣設備,尤其涉及一種滅弧機構及斷路器。
背景技術:
1、斷路器是電力機構中重要的開關設備,能夠開合、承載和開斷回路中的電流。斷路器在分閘時,動觸頭和靜觸頭之間會產生電弧。現有技術中斷路器一般采用磁吹和氣吹的方式進行滅弧,在磁場和氣壓的作用下,驅使電弧進入滅弧室,進而實現電弧的熄滅。
2、然而,對于大電流的分斷以及直流電流的分斷,產生的電弧往往燃弧時間較長,電弧持續在動觸頭和靜觸頭之間燃燒,這樣會導致斷路器持續燃弧致使斷路器失效。
技術實現思路
1、本申請提供一種滅弧機構及斷路器,提高了斷路器的滅弧效率。
2、第一方面,本申請提供一種滅弧機構,應用于斷路器,斷路器包括殼體,滅弧機構包括動觸頭、靜觸頭和隔弧件,動觸頭和隔弧件均轉動設置于殼體內,靜觸頭固定設置于殼體內,且靜觸頭與動觸頭相配合。動觸頭設有驅動部,隔弧件設有受驅部以及隔弧部,受驅部與驅動部相配合。動觸頭與靜觸頭分斷時,驅動部通過受驅部帶動隔弧件朝第一方向轉動,并使隔弧部轉動至位于動觸頭與靜觸頭之間。動觸頭與靜觸頭閉合時,驅動部通過受驅部帶動隔弧件朝第二方向轉動,并使隔弧部從動觸頭與靜觸頭之間轉出,第二方向與第一方向相反。
3、通過上述方案,本申請在斷路器內設置滅弧機構,當斷路器分閘時,動觸頭帶動隔弧件轉動,使隔弧件的隔弧部轉動至動觸頭與靜觸頭之間,可以利用隔弧部對動觸頭與靜觸頭之間產生的電弧進行隔斷,這樣,可以減小動觸頭與靜觸頭之間電弧的燃弧時間,降低了斷路器因持續燃弧而導致斷路器出現失效問題發生的概率,當斷路器合閘時,動觸頭帶動隔弧件轉動,使隔弧件的隔弧部從動觸頭與靜觸頭之間轉出,這樣,隔弧件的設置就不會對斷路器的基本使用造成影響。并且,本申請的隔弧件結構簡單,還降低了斷路器的制造成本。
4、在一種可能的設計中,隔弧件包括第一臂以及第二臂。第一臂包括第一端與第二端,第一端相對第二端靠近動觸頭,受驅部設于第一端;第二臂包括第三端和第四端,第三端相對第四端靠近靜觸頭,隔弧部設于第三端。第二端與第四端轉動連接于殼體。第一臂與第二臂之間具有第一非零夾角。
5、通過上述方案,將隔弧件設為第一臂與第二臂組合的形式,并且使第一臂與第二臂之間具有第一非零夾角,可以減小隔弧件在轉動時所需要的空間,從而節省了斷路器內部空間的使用,不需要去通過增加斷路器的殼體的內部容量,來適配隔弧件的安裝。將受驅部設置在距離動觸頭更近的第一端上,可以使動觸頭與隔弧件之間的聯動更加容易,將隔弧部設置在距離靜觸頭更近的第四端上,可以使減小隔弧部的進入動觸頭與靜觸頭之間,或者從動觸頭與靜觸頭之間離開所需的距離,節省了斷路器內部空間的使用。
6、在一種可能的設計中,第一臂和/或第二臂彎折設置。
7、通過上述方案,將第一臂彎折設置,可以減小隔弧件的轉動半徑,節省了隔弧件正常使用所需要的空間,節省了斷路器內部空間的使用,節省了斷路器的制造成本。將第二臂彎折設置,可以減小隔弧部設置于第二臂上的難度,提高了隔弧件的制造效率。
8、在一種可能的設計中,隔弧件還包括第三臂。第三臂包括第五端和第六端,第二端和第四端均與第五端連接,第六端轉動連接于殼體。第一臂與第三臂之間具有第二非零夾角,第二臂與第三臂之間具有第三非零夾角。
9、通過上述方案,將隔弧件設置為第一臂、第二臂以及第三臂組合的形式,并且使第一臂與第三臂之間具有第二非零夾角,第二臂與第三臂之間具有第三非零夾角,可以在不改變隔弧件原有轉動半徑的基礎上,減小第一臂與第二臂的長度,這樣,可以減小第一臂與第二臂在運動過程中出現斷裂問題的概率,增加了隔弧件的使用壽命,減小了斷路器后期所需要的維護成本。
10、在一種可能的設計中,隔弧件還設有連接部,連接部連接于第六端,第六端通過連接部轉動連接于殼體。
11、通過上述方案,在隔弧件上設置連接部,通過利用連接部與殼體的配合,可以使隔弧件轉動連接于殼體上,這樣設置較為簡單,安裝也較為方便,減小了在隔弧件轉動設置于斷路器內的難度,減小了斷路器組裝時的時間成本。
12、在一種可能的設計中,連接部為第一軸,殼體與第一軸相對的位置設有第一孔。或者,連接部為第一孔,殼體與第一孔相對的位置設有第一軸。第一軸伸入第一孔內且能夠相對第一孔轉動。
13、通過上述方案,將連接部設置為第一軸或第一孔的形式,并在殼體上設置相應的第一孔或第一軸,利用孔軸配合的方式,實現隔弧件與殼體之間的轉動連接,在相對簡單結構下,還可以有效保證隔弧件轉動精度,減小了隔弧件的生產成本,降低了斷路器的使用成本。
14、在一種可能的設計中,驅動部為腰型槽,受驅部為第二軸,第二軸滑動設于腰型槽內。或者,驅動部為第二軸,受驅部為腰型槽,第二軸滑動設于腰型槽內。
15、通過上述方案,將驅動部設置為腰形槽,將受驅部設為第二軸,或者,將驅動部設置為第二軸,將受驅部設為腰形槽,將驅動部與受驅部的配合設置為孔軸配合的方式,不僅可以保證驅動部與受驅部配合的精度,增加了滅弧機構的使用可靠性,并且孔軸配合的方式也可以有效分散驅動部與受驅部配合時產生的應力,減小了驅動部與受驅部受到損壞的可能性,增加了滅弧機構的使用壽命,減小了斷路器后期的維護成本。
16、在一種可能的設計中,隔弧部為弧形板,弧形板朝靜觸頭凸出。
17、通過上述方案,由于動觸頭的運動軌跡為弧形,將隔弧部設置為弧形板的形式,并且使弧形板朝向靜觸頭突出,在斷路器分閘時,可以使隔弧部在進入動觸頭與靜觸頭之間后,有效對動觸頭與靜觸頭進行隔擋,減小了動觸頭與靜觸頭之間出現豁口的可能性,可以有效對動觸頭與靜觸頭之間的電弧進行隔斷,減小了動觸頭與靜觸頭之間電弧的燃弧時間,降低了斷路器因持續燃弧而導致斷路器出現失效問題發生的概率。
18、第二方面,本申請提供一種斷路器,該斷路器包括殼體、兩個產氣片以及上述第一方面提到的滅弧機構。兩個產氣片位于殼體內,且兩個產氣片之間具有間隙,靜觸頭、隔弧件和部分動觸頭位于間隙內。隔弧件轉動連接于產氣片。
19、通過上述方案,本申請提供的斷路器設置滅弧機構,在斷路器分閘時,滅弧機構內的隔弧件可以對動觸頭與靜觸頭之間產生的電弧進行隔斷,減小了動觸頭與靜觸頭之間電弧的燃弧時間,降低了斷路器因持續燃弧而導致斷路器出現失效問題發生的概率,并且,本申請設置的隔弧件結構簡單易于安裝,降低了斷路器的制造成本。
20、上述第二方面中所提供的斷路器,其有益效果可以參見上述第一方面和第一方面的各可能的實施方式所帶來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贅述。
1.一種滅弧機構,應用于斷路器,所述斷路器包括殼體,其特征在于,所述滅弧機構包括動觸頭、靜觸頭和隔弧件,所述動觸頭和所述隔弧件均轉動設置于所述殼體內,所述靜觸頭固定設置于所述殼體內,且所述靜觸頭與所述動觸頭相配合;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滅弧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弧件包括第一臂以及第二臂;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滅弧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臂和/或所述第二臂彎折設置。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滅弧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弧件還包括第三臂;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滅弧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弧件還設有連接部,所述連接部連接于所述第六端,所述第六端通過所述連接部轉動連接于所述殼體。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滅弧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部為第一軸,所述殼體與所述第一軸相對的位置設有第一孔;或者,所述連接部為第一孔,所述殼體與所述第一孔相對的位置設有第一軸;
7.根據權利要求1至6任一項所述的滅弧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部為腰型槽,所述受驅部為第二軸,所述第二軸滑動設于所述腰型槽內;或者,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滅弧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弧部為弧形板,所述弧形板朝所述靜觸頭凸出。
9.一種斷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殼體和兩個產氣片,以及如權利要求1至8中任一項所述的滅弧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