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術涉及通訊,尤其涉及一種超帶寬天線和電子設備。
背景技術:
1、貼片天線具有體積小巧和結構簡單等特點,使得貼片天線可以廣泛應用于通訊領域。隨著通訊技術的不斷發展,天線需要在較高的頻率下工作,同時還需要天線具有較寬的工作帶寬,以滿足通訊設備的通訊要求。如何提高天線的工作頻率和工作帶寬,成為需要解決的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1、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超帶寬天線和電子設備,利用對稱設置的兩個第一側邊以及第一饋電點和信號分配枝節,將輻射部和接地部耦接,使得超帶寬天線可以工作在較高的工作頻率和較大的工作帶寬中。
2、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種超帶寬天線,該超帶寬天線包括:
3、接地部;
4、饋電部;以及
5、輻射部,與接地部間隔設置并耦合,輻射部具有兩個第一側邊、第一饋電點和第二饋電點,第一饋電點和第二饋電點與饋電部電性連接,第一側邊包括第一延伸段,第一延伸段直線延伸,第一饋電點和第二饋電點分別與位于兩個第一側邊的兩個第一延伸段對應設置;
6、其中,第一饋電點和第二饋電點位于兩個第一側邊之間,第一饋電點至對應的第一延伸段的距離與第二饋電點至對應的第一延伸段的距離相同。
7、進一步地,輻射部還包括第二側邊,第二側邊包括第二延伸段,第二延伸段直線延伸,第二側邊連接于兩個第一側邊同側的端部;
8、在垂直于第二延伸段的方向上,第一饋電點和第二饋電點至第二延伸段的距離相同。
9、進一步地,第一側邊的長度位置為(1/4)λ1,第二側邊的長度為(1/4)λ2,其中,λ1為超帶寬天線在第一工作頻段的波長,λ2為超帶寬天線在第二工作頻段的波長。
10、進一步地,第二側邊包括兩個第二延伸段和第二彎曲段,第二彎曲段連接于兩個第二延伸段之間,第二彎曲段向輻射部的中心彎曲設置;
11、第一饋電點和第二饋電點相對于第二彎曲段對稱設置。
12、進一步地,第二側邊的數量為兩個,兩個第二側邊的第二彎曲段相對設置;
13、第一側邊還包括第一彎曲段,第一延伸段的數量為兩個,第一彎曲段連接于兩個第一延伸段之間,兩個第一彎曲段相對設置并向輻射部的中心彎曲,且第一延伸段與第二延伸段垂直連接。
14、進一步地,超帶寬天線還包括介質部,介質部具有間隔且平行置的第一布設面和第二布設面;
15、輻射部包括輻射圖案,輻射圖案布設于第一布設面,接地部包括接地圖案,接地圖案布設于第二布設面,且在垂直于第一布設面的方向上,輻射圖案在第二布設面的投影位于接地圖案的內側。
16、進一步地,介質部還具有間隔設置的第三布設面,第三布設面間隔設置于第一布設面和第二布設面之間;
17、饋電部包括:
18、信號分配枝節,布設于第三布設面并具有第一連接端、第二連接端和位于第一連接端和第二連接端之間的信號分配區,第一連接端和第二連接端分別與第一饋電點和第二饋電點電性連接;以及
19、饋電枝節,布設于第三布設面,并由信號分配區延伸至第三布設面的邊緣。
20、進一步地,第三布設面的數量為多個且間隔排列;
21、饋電部還包括:
22、第四連接部和第五連接部,均包括多個第二連接枝節,第二連接枝節的延伸方向與第一延伸段平行,多個第二連接枝節分別布設于多個第三布設面;
23、第一連接端和第二連接端分別通過第四連接部和第五連接部與第一饋電點和第二饋電點連接。
24、進一步地,多個第二連接枝節沿同一直線延伸,在垂直于第一布設面的方向上,相鄰的兩個第二連接枝節部分重合,且靠近輻射圖案的第二連接枝節相對于遠離輻射圖案的第二連接枝節,更靠近第一饋電點或第二饋電點。
25、進一步地,第四連接部和第五連接部均包括第六導電件、第七導電件和位于第六導電件與第七導電件之間的多個第八導電件;
26、第六導電件的一端與第二連接枝節連接,另一端與第一饋電點或第二饋電點連接,第七導電件的一端與第二連接枝節連接,另一端與第一連接端或第二連接端連接,第六導電件連接于相鄰的兩個第二連接枝節之間,且在垂直于第一布設面的方向上,第六導電件位于相鄰的兩個第二連接枝節的重合區域。
27、進一步地,輻射圖案為矩形;
28、輻射部還包括延伸結構,至少部分延伸結構由輻射圖案的邊緣向接地圖案延伸。
29、進一步地,介質部包括多個連接孔,連接孔由第一布設面延伸至一第三布設面;
30、延伸結構包括多個第一導電件和多個第二導電件,第一導電件和第二導電件均設置于連接孔,多個第一導電件沿至少一個第一側邊間隔布設,多個第二導電件沿至少一個第二側邊間隔布設。
31、進一步地,延伸結構還包括帶狀導電體,帶狀導電體布設于一第三布設面且首尾連接,第一導電件和第二導電件由輻射圖案延伸至帶狀導電體。
32、進一步地,多個第一導電件沿兩個第一側邊布設,第二側邊的數量為兩個,多個第二導電件沿兩個第二側邊布設;
33、在連接孔(54)的軸向上,第一導電件(61)和第二導電件(62)的長度均為l7,l7=((1/4)λ1-l5))/2且l7=((1/4)λ2-l6))/2,其中,λ1為超帶寬天線在第一工作頻段的波長,λ2為超帶寬天線在第二工作頻段的波長,l5為第一側邊(23)的長度,l6為第二側邊(24)的長度。
34、進一步地,超帶寬天線還包括:
35、多個連接組件,連接組件連接于輻射部和接地部之間,多個連接組件間隔排列,且第一饋電點和第二饋電點分別位于連接組件的兩側。
36、進一步地,連接組件包括多個第一連接枝節,多個第一連接枝節一一對應地布設于多個第三布設面,輻射圖案通過多個第一連接枝節與接地圖案電性連接。
37、第二方面,本實用新型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電子設備,該電子設備包括:
38、根據上述第一方面中所述的超帶寬天線。
39、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超帶寬天線和電子設備,將輻射部與接地部耦合,并在輻射部上同時設置第一饋電點和第二饋電點,將第一饋電點和第二饋電點與兩個第一延伸段對應設置。由此,使得饋電部向輻射部饋入的導行電磁波,在第一饋電點和第二饋電點的排列方向上被相互抵消,因此產生沿第一側邊延伸方向傳導的導行電磁波。進而,利用對第一側邊長度的控制,使得超帶寬天線輻射出電磁波。提高了工作頻率和工作帶寬。另一方面,同時利用第一饋電點和第二饋電點向輻射部饋入導行電磁波,使得兩個第一側邊均可以對電磁波的輻射產生影響,提高了超帶寬天線的波束寬度,同時具有更好的對稱性。
1.一種超帶寬天線,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帶寬天線包括: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超帶寬天線,其特征在于,所述輻射部(2)還包括第二側邊(24),所述第二側邊(24)包括第二延伸段(241),所述第二延伸段(241)直線延伸,所述第二側邊(24)連接于兩個所述第一側邊(23)同側的端部;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超帶寬天線,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側邊(23)的長度位置為1/4λ1,所述第二側邊(24)的長度為1/4λ2,其中,所述λ1為所述超帶寬天線在第一工作頻段的波長,所述λ2為所述超帶寬天線在第二工作頻段的波長。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超帶寬天線,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側邊包括兩個第二延伸段(241)和第二彎曲段(242),所述第二彎曲段(242)連接于兩個所述第二延伸段(241)之間,所述第二彎曲段(242)向所述輻射部(2)的中心彎曲設置;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超帶寬天線,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側邊(24)的數量為兩個,兩個所述第二側邊(24)的所述第二彎曲段(242)相對設置;
6.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超帶寬天線,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帶寬天線還包括介質部(5),所述介質部(5)具有間隔且平行置的第一布設面(51)和第二布設面(52);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超帶寬天線,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質部(5)還具有間隔設置的第三布設面(53),所述第三布設面(53)間隔設置于所述第一布設面(51)和所述第二布設面(52)之間;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超帶寬天線,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布設面(53)的數量為多個且間隔排列;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超帶寬天線,其特征在于,多個所述第二連接枝節(35)沿同一直線延伸,在垂直于所述第一布設面(51)的方向上,相鄰的兩個所述第二連接枝節(35)部分重合,且靠近所述輻射圖案的所述第二連接枝節(35)相對于遠離所述輻射圖案的所述第二連接枝節(35),更靠近所述第一饋電點(21)或所述第二饋電點(22)。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超帶寬天線,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連接部(33)和所述第五連接部(34)均包括第六導電件(361)、第七導電件(362)和位于所述第六導電件(361)與所述第七導電件(362)之間的多個第八導電件(363);
11.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超帶寬天線,其特征在于,所述輻射圖案為矩形;
12.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超帶寬天線,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質部(5)包括多個連接孔(54),所述連接孔(54)由所述第一布設面(51)延伸至一所述第三布設面(53);
13.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超帶寬天線,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結構(6)還包括帶狀導電體(63),所述帶狀導電體(63)布設于一所述第三布設面(53)且首尾連接,所述第一導電件(61)和所述第二導電件(62)由所述輻射圖案延伸至所述帶狀導電體(63)。
14.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超帶寬天線,其特征在于,多個所述第一導電件(61)沿兩個所述第一側邊(23)布設,所述第二側邊(24)的數量為兩個,多個所述第二導電件(62)沿兩個所述第二側邊(24)布設;
15.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超帶寬天線,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帶寬天線還包括:
16.根據權利要求15所述的超帶寬天線,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組件(1)包括多個第一連接枝節(14),多個所述第一連接枝節(14)一一對應地布設于多個所述第三布設面(53),所述輻射圖案通過多個所述第一連接枝節(14)與所述接地圖案電性連接。
17.一種電子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電子設備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