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電連接,尤其涉及一種連接器端子及設有所述連接器端子的連接器。
背景技術:
1、連接器廣泛應用于各類型車、通信、計算機等消費電子、工業、交通等領域。連接器的端子作為其中的關鍵零部件,連接器的端子主要用于傳遞電流或信號。現有的端子一般包括外殼及多個接線端子,多個接線端子分別連接于外殼上。然而,現有的端子結構復雜,制造成本較高。
技術實現思路
1、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制造成本較低的連接器端子,以及設有所述連接器端子的連接器。
2、本發明提供一種連接器端子,其包括主體及接觸部,所述主體設有插接槽;所述接觸部包括具有彈性的至少兩對懸臂結構,至少兩對所述懸臂結構和所述主體為一體結構,至少兩對所述懸臂結構沿所述插接槽的長度方向相互間隔排列,其中一對所述懸臂結構靠近所述插接槽的入口,每一對所述懸臂結構的一端分別連接于所述主體,每一對所述懸臂結構遠離所述主體的一端位于所述插接槽內,每一對所述懸臂結構之間具有夾持間隙。
3、本發明還提供一種連接器,所述連接器包括連接器端子及膠芯,所述連接器端子設置于所述膠芯;所述連接器端子包括主體及接觸部,所述主體設有插接槽;所述接觸部包括具有彈性的至少兩對懸臂結構,至少兩對所述懸臂結構和所述主體為一體結構,至少兩對所述懸臂結構沿所述插接槽的長度方向相互間隔排列,其中一對所述懸臂結構靠近所述插接槽的入口,每一對所述懸臂結構的一端分別連接于所述主體,每一對所述懸臂結構遠離所述主體的一端位于所述插接槽內,每一對所述懸臂結構之間具有夾持間隙。
4、本申請的連接器端子為一體結構,結構簡單,制造成本低;其次,第一懸臂結構及第二懸臂結構分別更容易變形而與對配端子形成較佳的接觸,以實現傳輸更大電流;因此,連接器端子不僅結構簡單、制造成本低,且能滿足大電流傳輸。
1.一種連接器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器端子包括: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連接器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體包括沿所述插接槽的長度方向間隔排列的第一支撐部及第二支撐部,所述插接槽貫穿所述第一支撐部和所述第二支撐部;至少兩對所述懸臂結構包括至少一對彈性的第一懸臂結構及至少一對彈性的第二懸臂結構,一對所述第一懸臂結構的同端分別連接于所述第一支撐部,一對所述第一懸臂結構遠離所述第一支撐部的一端位于所述插接槽,一對所述第一懸臂結構之間具有第一夾持間隙;一對所述第二懸臂結構的同端分別連接于所述第二支撐部,一對所述第二懸臂結構遠離所述第二支撐部的一端位于所述插接槽內,一對所述第二懸臂結構之間具有第二夾持間隙。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連接器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懸臂結構包括第一懸臂、第一觸點及第一末端,所述第一懸臂的一端連接于所述第一支撐部靠近所述第二支撐部的一側,所述第一懸臂的相對另一端傾斜延伸至所述插接槽,所述第一觸點位于所述第一懸臂遠離所述第一支撐部的一端,所述第一末端連接于所述第一觸點,所述第一末端向遠離所述第一懸臂的一側傾斜,一對所述第一懸臂結構的第一觸點之間具有所述第一夾持間隙;所述第二懸臂結構包括第二懸臂、第二觸點及第二末端,所述第二懸臂的一端連接于所述第二支撐部靠近所述第一支撐部的一側,所述第二懸臂的相對另一端傾斜延伸至所述插接槽,所述第二觸點位于所述第二懸臂遠離所述第二支撐部的一端,所述第二末端連接于所述第二觸點,所述第二末端向遠離所述第二懸臂的一側傾斜,一對所述第二懸臂結構的第二觸點之間具有所述第二夾持間隙。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連接器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懸臂結構沿所述插接槽的長度方向延伸的長度小于所述第二懸臂結構沿所述插接槽的長度方向延伸的長度。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連接器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夾持間隙正對所述第二夾持間隙,所述第一夾持間隙的間距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夾持間隙的間距。
6.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連接器端子,其特征在于,一對所述第一懸臂結構的第一末端之間的夾角小于一對所述第二懸臂結構的第二末端之間的夾角。
7.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連接器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觸部包括兩對以上的所述第一懸臂結構,兩對以上的所述第一懸臂結構沿所述插接槽的寬度方向相互間隔排列;所述接觸部包括兩對以上的所述第二懸臂結構,兩對以上的所述第二懸臂結構沿所述插接槽的寬度方向相互間隔排列。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連接器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體包括第一支撐部、第二支撐部及第三支撐部,所述第一支撐部、所述第三支撐部及所述第二支撐部沿所述插接槽的長度方向間隔排列;至少兩對所述懸臂結構包括至少一對第一懸臂結構及至少一對第二懸臂結構;所述第一懸臂結構包括第一懸臂、第一觸點及第一末端,所述第一懸臂的一端連接于所述第一支撐部面朝所述第三支撐部的一側,所述第一懸臂的相對另一端沿所述插接槽的長度方向傾斜延伸至所述插接槽,所述第一觸點位于所述第一懸臂遠離所述第一支撐部的一端,所述第一末端連接于所述第一觸點,所述第一末端向遠離所述第一懸臂的一端傾斜,一對所述第一懸臂結構的第一觸點之間具有第一夾持間隙;所述第二懸臂結構包括第二懸臂、第二觸點及第二末端,所述第二懸臂的一端連接于所述第三支撐部背離所述第一支撐部的一側,所述第二懸臂的相對另一端沿所述插接槽的長度方向傾斜延伸至所述插接槽,所述第二觸點位于所述第二懸臂遠離所述第三支撐部的一端,所述第二末端連接于所述第二觸點,所述第二末端向遠離所述第二懸臂的一端傾斜,一對所述第二懸臂結構的第二觸點之間具有第二夾持間隙。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連接器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懸臂沿所述插接槽的長度方向延伸的長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懸臂沿所述插接槽的長度方向延伸的長度,所述第一夾持間隙正對所述第二夾持間隙,所述第一夾持間隙的間距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夾持間隙的間距。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連接器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體包括第一支撐部、第二支撐部及第三支撐部,所述第一支撐部、所述第三支撐部及所述第二支撐部沿所述插接槽的長度方向間隔排列;所述插接槽貫穿所述第一支撐部、所述第三支撐部及所述第二支撐部;至少兩對所述懸臂結構包括至少一對彈性的第一懸臂結構及至少一對彈性的第二懸臂結構,一對所述第一懸臂結構的同端分別連接于所述第三支撐部背離所述第二支撐部的一側,一對所述第一懸臂結構靠近所述第一支撐部的一端位于所述插接槽,一對所述第一懸臂結構之間具有第一夾持間隙;一對所述第二懸臂結構的同端分別連接于所述第二支撐部面朝所述第三支撐部的一側,一對所述第二懸臂結構靠近所述第三支撐部的一端位于所述插接槽,一對所述第二懸臂結構之間具有第二夾持間隙;所述第一夾持間隙正對所述第二夾持間隙。
11.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連接器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體包括第一支撐部、第二支撐部、第三支撐部,所述第一支撐部、所述第三支撐部及所述第二支撐部沿所述插接槽的長度方向間隔排列;所述插接槽貫穿所述第一支撐部、所述第三支撐部及所述第二支撐部;至少兩對所述懸臂結構包括至少一對彈性的第一懸臂結構及至少一對彈性的第二懸臂結構,一對所述第一懸臂結構的同端分別連接于所述第三支撐部背離所述第二支撐部的一側,一對所述第一懸臂結構靠近所述第一支撐部的一端位于所述插接槽,一對所述第一懸臂結構之間具有第一夾持間隙;一對所述第二懸臂結構的同端分別連接于所述第三支撐部背離所述第一支撐部的一側,一對所述第二懸臂結構靠近所述第二支撐部的一端位于所述插接槽,一對所述第二懸臂結構之間具有第二夾持間隙;所述第一夾持間隙正對所述第二夾持間隙。
12.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連接器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器端子還包括至少一對彈性的第三懸臂結構,一對所述第三懸臂結構的同端分別連接于所述第一支撐部背離所述第二支撐部的一側,一對所述第三懸臂結構向所述插接槽內折,一對所述第三懸臂結構之間具有第三夾持間隙,所述第一夾持間隙、所述第二夾持間隙及所述第三夾持間隙相互正對。
13.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連接器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懸臂結構包括第三懸臂、第三觸點及第三末端,所述第三懸臂的一端連接于所述第一支撐部背離所述第二支撐部的一側,所述第三懸臂的相對另一端向所述插接槽內折,所述第三觸點位于所述第三懸臂遠離所述第一支撐部的一端,所述第三末端連接于所述第三觸點,所述第三末端向遠離所述第三懸臂的一端傾斜,一對所述第三懸臂結構的第三觸點之間具有所述第三夾持間隙。
14.根據權利要求13所述的連接器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懸臂沿所述插接槽的長度方向延伸的長度小于所述第一懸臂沿所述插接槽的長度方向延伸的長度,所述第一懸臂沿所述插接槽的長度方向延伸的長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懸臂沿所述插接槽的長度方向延伸的長度。
15.根據權利要求13所述的連接器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夾持間隙的間距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夾持間隙的間距,所述第一夾持間隙的間距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夾持間隙的間距;一對所述第三懸臂結構的第三末端之間的夾角小于或等于一對所述第一懸臂結構的第一末端之間的夾角,一對所述第一懸臂結構的第一末端之間的夾角小于或等于一對所述第二懸臂結構的第二末端之間的夾角。
1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連接器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體包括沿所述插接槽的長度方向間隙排列的第一支撐部及第二支撐部,所述插接槽貫穿所述第一支撐部和所述第二支撐部;至少兩個所述懸臂結構包括至少一對彈性的第二懸臂結構及至少一對彈性的第三懸臂結構,一對所述第二懸臂結構的同端分別連接于所述第二支撐部面朝所述第一支撐部的側部,一對所述第二懸臂結構遠離所述第二支撐部的一端位于所述插接槽內,一對所述第二懸臂結構之間具有第二夾持間隙;一對所述第三懸臂結構的同端分別連接于所述第一支撐部背離所述第二支撐部的一側,一對所述第三懸臂結構向所述插接槽內折,一對所述第三懸臂結構之間具有第三夾持間隙,所述第二夾持間隙正對所述第三夾持間隙。
17.根據權利要求16所述的連接器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懸臂沿所述插接槽的長度方向延伸的長度小于所述第二懸臂沿所述插接槽的長度方向延伸的長度;所述第三夾持間隙的間距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夾持間隙的間距;一對所述第三懸臂結構的第三末端之間的夾角小于或等于一對所述第二懸臂結構的第二末端之間的夾角。
18.一種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器包括如權利要求1-17任意一項所述連接器端子及膠芯,所述連接器端子設置于所述膠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