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電機轉子復式支承間隙自動補償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電機轉子復式支承間隙調整結構,特別是一種自動補償電機轉子 復式支承間隙的結構。
背景技術:
電機轉動產生的機械性磨損主要集中在轉子支承上,磨損的轉子支承若得不到有 效補償,必然降低轉子轉動精度并增加轉動噪聲。對工作載荷比較大的電機,通常將電機轉 子支承設計成復式結構,即在同一支承點上安裝兩只方向相背的角接觸球軸承。對于角接 觸球軸承內、外圈之間的游隙以及轉動磨損產生的間隙,現有技術通過壓蓋軸向位置調節 而消除。但是,此結構只能在停機狀態下通過手工調節才可實現,實際應用時顯得結構不盡 合理,調節不夠方便,并且及時性較差。
發明內容
本發明主要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出一種結構簡單、補償及時,均勻調節的電機 轉子復式支承間隙自動補償結構。本發明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實現技術目標。電機轉子復式支承間隙自動補償結構,它包括定位結構和補償結構。所述定位結 構包括端蓋內孔與轉子軸之間套裝,并通過圓螺母鎖緊的套、壓蓋、角接觸球軸承和隔套, 角接觸球軸承以圓錐大端朝外安裝。其改進之處在于所述補償結構介于兩只角接觸球軸 承外圈之間,它由平行安裝的環形平墊與座墊之間均布軸向安裝的柱狀彈簧共同組成。上述結構中,彈簧為壓力彈簧,彈簧以座墊為基礎頂壓平行安裝的環狀平墊。平墊 和座墊外壁與端蓋內孔間隙配合。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積極效果1、彈性補償結構簡單,制作容易;2、彈性補償結構作不間斷補償,補償及時性好,使轉子支承始終保持最佳配合狀 態,轉動精度高、噪聲低;3、安裝到位的彈性補償結構不需停機作人工調整角接觸球軸承配合間隙,節省保 養成本。
附圖是本發明結構剖面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根據附圖并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附圖所示是本發明結構示意圖,它是臥式結構的電機實施例,共包括定位結構和 補償結構兩部分。所述定位結構包括端蓋8內孔與轉子軸1之間套裝,并通過圓螺母2鎖緊的套3、壓蓋4、角接觸球軸承5和隔套7,角接觸球軸承5之間由隔套7相隔,隔套7介于 兩只角接觸球軸承5內圈之間隨軸1轉動,兩只角接觸球軸承5的錐孔大端朝外。所述補 償結構介于兩只角接觸球軸承5外圈之間,它由平行安裝的環形平墊6與座墊10之間均布 軸向安裝的柱狀彈簧9共同組成,彈簧9為壓力彈簧,利用彈簧9彈性張力推動與端蓋8間 隙配合的平墊6和座墊10軸向移動,使之自動頂壓角接觸球軸承5的外圈,確保角接觸球 軸承5始終處于無間隙配合。此彈性補償結構在電機運轉過程中能夠自動補償和及時補償 支承磨損間隙,有效改善電機轉子支承轉動質量,減輕轉動噪聲。
權利要求
一種電機轉子復式支承間隙自動補償結構,它包括定位結構和補償結構;所述定位結構包括端蓋(8)內孔與轉子軸(1)之間套裝,并通過圓螺母(2)鎖緊的套(3)、壓蓋(4)、角接觸球軸承(5)和隔套(7),角接觸軸承(5)以圓錐大端朝外安裝;其特征在于所述補償結構介于兩只角接觸球軸承承(5)外圈之間,它由平行安裝的環形平墊(6)與座墊(10)之間均布軸向安裝的柱狀彈簧(9)共同組成。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機轉子復式支承間隙自動補償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平 墊(6)和座墊(10)外壁與端蓋(8)內孔間隙配合,彈簧(9)為壓力彈簧。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電機轉子復式支承間隙自動補償結構,它包括定位結構和補償結構。所述定位結構包括端蓋內孔與轉子軸之間套裝并通過圓螺母鎖緊的套、壓蓋、角接觸球軸承和隔套,角接觸球軸承以圓錐大端朝外安裝。所述補償結構介于兩只角接觸球軸承外圈之間,它由環形的平墊與座墊之間均布軸向安裝的壓力彈簧組成。本發明利用彈簧的彈性張力,推動與端蓋間隙配合的平墊和座墊軸向移動,自動頂壓角接觸球軸承的外圈,確保角接軸球軸承處于無間隙配合,有效改善電機轉子支承轉動質量,減輕轉動噪聲。
文檔編號H02K5/16GK101938184SQ200910032108
公開日2011年1月5日 申請日期2009年7月1日 優先權日2009年7月1日
發明者殷素春, 蔣美蓉, 顧進 申請人:江蘇遠東電機制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