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電動汽車用無刷永磁直流電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電機,具體為一種電動汽車用無刷永磁直流電機。
背景技術:
目前,電動汽車電機大多采用串級電機、永磁直流電機,無刷永磁直流電機在電動 汽車上也有使用。相對同功率的串級電機和永磁直流電機而言,無刷永磁直流電機具有故 障率低、效率高、體積小等優點,但現有技術中無刷永磁直流電機在結構上存在缺陷,造成 電機結構復雜、體積大、效率低、工藝復雜等缺點,阻礙了無刷永磁直流電機的發展。
實用新型內容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電動汽車用無刷永 磁直流電機的技術方案。所述的一種電動汽車用無刷永磁直流電機,包括定子和轉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定子上均勻設置有12個槽,轉子上均勻設置有10個永磁體,構成12/10結構,繞線采用 12/10分數槽,每槽采用單層或雙層繞線。所述的一種電動汽車用無刷永磁直流電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子上的定子軛部 厚度是定子齒部寬度的一半。所述的一種電動汽車用無刷永磁直流電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繞線采用3相星型 連接,僅一端有引出線,槽的另一端繞線跨距為1。所述的一種電動汽車用無刷永磁直流電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永磁體與轉子的連 接方式采用表貼式或內嵌式。上述一種電動汽車用無刷永磁直流電機,其結構簡單、體積小、效率高、工藝簡單, 采用12/10結構無刷永磁直流電機,材料利用率高、繞線工藝簡單、轉矩脈動小,其磁路原 理是將定子軛部厚度設計為定子齒部寬度的一半,相對于其他結構電機定子外徑較小,同 時繞線采用12/10分數槽,每槽可以采用單層或雙層繞線方法,繞線采用3相星型連接,只 有一端有引出線,槽的另一端繞線跨距為1,直接跨接到鄰槽,非常規整,實現工藝簡單。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中11_定子軛部,21-定子齒部,31-槽,41-轉子,51-永磁體,61-磁力線。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說明書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說明如圖所示,一種電動汽車用無刷永磁直流電機,包括定子和轉子41,所述的定子由 12個槽31組成,轉子41上表貼或內嵌10個永磁體51,由此構成一個12/10分數槽電機, 相對于整數槽電機,分數槽電機轉矩脈動小;根據磁路原理磁力線61經左右兩側的定子軛部11匯集到定子齒部21,再經氣隙進入轉子41內部,由此可知,定子軛部11的磁通是定 子齒部41磁通的一半,這樣,可以將定子軛部11厚度設計為定子齒部21寬度的一半,所 以相對于其他結構電機,其定子外徑小;同時繞線采用12/10分數槽,每槽單層或雙層繞線 方法,繞線采用3相星型連接,只有一端有引出線,槽的另一端繞線跨距為1,直接跨接到鄰 槽,這樣繞線非常規整;整個電機結構簡單、體積小、效率高、工藝簡單,符合現代社會發展 的需求。
權利要求一種電動汽車用無刷永磁直流電機,包括定子和轉子(4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子上均勻設置有12個槽(31),轉子(41)上均勻設置有10個永磁體(51),構成12/10結構,繞線采用12/10分數槽,每槽采用單層或雙層繞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電動汽車用無刷永磁直流電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子 上的定子軛部(U)厚度是定子齒部(21)寬度的一半。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電動汽車用無刷永磁直流電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繞線 采用3相星型連接,僅一端有引出線,槽的另一端繞線跨距為1。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電動汽車用無刷永磁直流電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永磁 體(51)與轉子(41)的連接方式采用表貼式或內嵌式。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電機,具體為一種電動汽車用無刷永磁直流電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子上均勻設置有12個槽,轉子上均勻設置有10個永磁體,構成12/10結構,繞線采用12/10分數槽,每槽采用單層或雙層繞線。其結構簡單、體積小、效率高、工藝簡單,采用12/10結構無刷永磁直流電機,材料利用率高、繞線工藝簡單、轉矩脈動小,其磁路原理是將定子軛部厚度設計為定子齒部寬度的一半,相對于其他結構電機定子外徑較小,同時繞線采用12/10分數槽,每槽可以采用單層或雙層繞線方法,繞線采用3相星型連接,只有一端有引出線,槽的另一端繞線跨距為1,直接跨接到鄰槽,非常規整,實現工藝簡單。
文檔編號H02K3/28GK201656729SQ20102016389
公開日2010年11月24日 申請日期2010年4月19日 優先權日2010年4月19日
發明者何志剛, 侯永濤, 全力, 周孔亢, 周小福, 張德望, 徐興, 江浩斌, 盛占石, 費德成, 陳方立, 陳訓, 陳龍, 鮑文光, 齊偉華 申請人:鮑文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