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保護電路及具有保護電路的電子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ー種保護電路,尤其涉及具有過壓及過流保護功能的電路。
背景技術:
目前,電子設備廣泛地應用于生產及生活中,電子設備通常需要設置ー電源電路為其提供工作所要的電壓及電流信號。然而,當該電源電路由于元件老化、失效、短路或者其它外界原因,例如雷擊或電網原因而使得輸入的電壓或輸出的電流超過電子設備正常エ作的電壓時,則該電子設備中的電路以及電源線路由于過壓或過流而被燒毀的可能性較大
發明內容
為解決現有技術中電子設備由于輸入過壓或者輸出過流而被燒毀的可能性較大的問題,提供一種輸入過壓與負載過流保護電路。ー種保護電路,其包括依序電性連接的第一輸入端、過壓保護單元、過流保護單元與第一輸出端,該第一輸入端用于輸入電源信號,該第一輸出端用于輸出該電源信號至負載電路,該過壓保護単元根據該第一輸入端接收的電源信號的電壓大小,選擇性斷開該第一輸入端與第一輸出端之間的電路,若該第一輸入端接收的電源信號的電壓值大于第一預定值,該過壓保護單元使得該第一輸入端與過流保護單元斷開;該過流保護單元根據該第ー輸出端輸出的電源信號的電流大小,選擇性斷開該第一輸入端與第一輸出端之間的電路,若該第一輸出端的電源信號的電流值大于第二預定值,該過流保護單元使得該過壓保護單元與該第一輸出端斷開。一種電子裝置,其至少包括電源電路、保護電路與負載電路,該電源電路通過該保護電路將電源信號輸出至負載電路,該保護電路用于防止該負載電路接收的電源信號大于第一預定值,以及防止該負載電路中大于第二預定值的電源信號回流至電源電路。相較于現有技術,該輸入過壓與負載過流保護電路可以防止自輸入端輸入的電源信號超過負載正常工作的范圍,同時,也可以有效防止當輸出端的負載電路出現短路導致輸出端電流超過輸入端各元件的正常工作范圍,從而有效對該電子設備中的所有電路元件進行保護,降低由于過壓或者過流導致電子元件以及電子設備被燒毀的可能性。
圖I為本發明ー實施方式中電子裝置的方框示意圖。圖2為本發明ー實施方式中輸入過壓與負載過流保護電路的方框示意圖。圖3為本發明ー實施方式中輸入過壓保護電路的電路方框圖。圖4為本發明ー實施方式中負載過流保護電路的電路方框圖。圖5為本發明ー實施方式中輸入過壓保護與負載過流保護電路的具體電路結構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保護電路100
第一輸入端101
過壓保護單元110
第一濾波單元130
過流保護單元150
第二濾波單元170·
第一輸出端103
第二輸入端111
第二輸出端113
過壓檢測單元112
第一控制單元114
第一延遲單元1141
第一開關單元116
第三輸入端151
第三輸出端153
過流檢測單元152
第二控制單元154
第二開關單元156
電阻Rl R6
電容C1 C6
開關管QfQ4
穩壓ニ極管Dl
如下具體實施方式
將結合上述附圖進ー步說明本發明。
具體實施例方式請參閱圖1,其為本發明ー實施方式中電子裝置的方框示意圖。電子裝置10包括依序電連接的電源電路200、保護電路100以及負載電路300。電源電路200用于提供電源信號,為保護電路100以及負載電路300提供各元件工作所需要的電能。保護電路100位于電源電路200及負載電路300之間的電路中,用于選擇性地連接或斷開電源電路200與負載電路300之間的電性連接。負載電路300可以是需要5V或12 36V左右工作電壓的信號處理電路、顯示驅動電路、背光驅動電路等,在本發明其他實施方式中,并不以此為限。在本實施方式中,以負載電路300需要5V的工作電壓進行說明。電子裝置10可以是便攜式電子裝置,例如手機、音樂播放器、個人數字助理(PDA)、電視、個人電腦等。請參閱圖2,其為本發明ー實施方式中保護電路的方框示意圖。在本實施方式中,保護電路100包括依次電連接的第一輸入端101、過壓保護單元110、過流保護單元150以及第ー輸出端103。第一輸入端101接收來自電源電路200輸出的該電源信號,并且通過過壓保護単元110、過流保護單元150后由第一輸出端103輸出給負載電路300。第一輸入端101用于連接電源電路200,以輸入電源電路200提供的電源信號。過壓保護単元Iio位于第一輸入端101與第一輸出端103之間的電路中,并且根據接收到的電源信號的電壓值,選擇性地導通或者切斷第一輸入端101與第一輸出端103之間的電路,以防止自第一輸出端103輸出的電源信號超過預定電壓值。具體地,當過壓保護單元110接收到的電源信號的電壓值大于第一預定值時,過壓保護單元110切斷第一輸入端101與第一輸出端103之間的電路以阻止電源信號自第一輸出端103輸出;當過壓保護單元110接收到的電源信號的電壓值小于或等于該第一預定值吋,則過壓保護單元110連通第一輸入端101與第一輸出端103之間的電路,從而實現該電源信號自第一輸出端103輸出,為負載電路提供驅動所要的電能。在本實施方式中,對應負載電路300工作在5V電壓,該第一預定電壓值可為5V的電壓值。過流保護單兀150位于第一輸入端101與第一輸出端103之間的電路中,用于防止超過預定電流值的電源信號回流至第一輸入端101以及電源電路200中。優選地,過流保護單元150位于過壓保護單元110與第一輸出端103之間的電路中。過流保護單元150 用于檢測第一輸出端103輸出的電源信號的電流值,井根據該電流值選擇性地導通或者切斷第一輸出端103與第一輸入端101之間的電路。具體地,當自第一輸出端103輸出的電源信號的電流值大于第二預定值時,過流保護單兀150將第一輸出端103與第一輸入端101之間的電路切斷,阻止該電源信號回流至第一輸入端101,從而避免第一輸出端103的電流值過大的電信號影響前端電路的性能,例如對過壓保護單元110以及電源電路200中的電路產生沖擊而燒毀電路或者電子兀件。當自第一輸出端103輸出的電源信號的電流值小于或等于第二預定值吋,則過流保護單元150不切斷第一輸入端101與第一輸出端103之間的電路,從而允許通過過壓保護單元110的電源信號自第一輸出端103輸出,為負載電路提供驅動所要的電能。在本實施方式中,對應負載電路300的工作在5V電壓下,該第二預定值可為O. 7A的電流值。另,該保護電路100還可以在過壓保護單元110與過流保護單元150之間設置第一濾波單元130、以及在過流保護單元150與第一輸出端103之間設置第二濾波單元170。第一濾波單元130與第二濾波單元170分別對過壓保護單元110以及過流保護單元150輸出的電源信號進行濾波處理。請參閱圖3,其為本發明ー實施方式中輸入過壓保護電路的電路方框圖。過壓保護單元Iio包括第二輸入端111與第二輸出端113,其中,第二輸入端111電連接于保護電路100的第一輸入端101或者直接作為保護電路100的第一輸入端101,用于接收該電源信號。第二輸出端113用于輸出經過過壓保護単元110的電源信號。過壓保護單元110包括有過壓檢測單元112、第一控制單元114以及第一開關單元116。過壓檢測單元112電性連接第二輸入端111及第一控制單元114,用于檢測自第二輸入端111輸入的電源信號的電壓值是否大于第一預定值,并且將檢測結果輸出至第一控制単元114。第一控制單元114依據電壓檢測結果輸出第一控制信號。具體地,當檢測結果表明該電源信號的電壓值大于第一預定值時,第一控制信號是高電平信號,當檢測結果為電源信號小于或等于第一預定值時,第一控制信號為低電平。在其他變更實施例中,當檢測結果為電源信號大于第一預定值時,第一控制信號可以是低電平信號,反之,第一控制信號可以是高電平信號,并不以此為限。第一開關單元116電性連接第二輸入端111、第二輸出端113及第一控制單元114,并且在第一控制單元114輸出的第一控制信號的控制下選擇性地連通或切斷第二輸入端111與第二輸出端113之間的電路,以選擇性地將自第二輸出端輸入的電源信號輸出至第二輸出端113。具體地,當第一控制信號為高電平時,第一開關單元116處于截止狀態,則第二輸入端111與第二輸出端116被切斷;當第一控制信號為低電平時,該第一開關單兀116處于導通狀態,則該第二輸入端111與第二輸出端113電性連接。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第一控制單元114還包括第一延遲單元1141,以用于判斷自第二輸入端111輸入的電源信號中是否包含過壓脈沖,以防止該過壓脈沖誤觸發第一控制單元114輸出第一控制信號控制第一開關單元116將第二輸入端111與第二輸出端113切斷,而使得負載電路300在不需要停止工作時無法正常工作。具體地,該第一延遲單元1141包括ー緩沖電路(圖未示出),該緩沖電路電連接于第二輸入端111與第一控制單元114之間,使得加載至第一控制單元114的電源信號較為緩慢地變化,當自第一輸入端111輸出的電源信號中具有過壓脈沖時,雖然過壓檢測單元112檢測到該過壓脈沖信號,但是該緩沖電路電壓并沒有隨著該過壓脈沖立即變化,從而防止第一控制單元114在該過壓脈沖信號下不適當地輸出第一控制信號,控制第一開關單元116切斷第二輸入端111與第二輸出端113。請參閱圖4,其為本發明ー實施方式中過流保護單元的電路方框圖。過流保護單元150包括第三輸入端151與第三輸出端153,第三輸入端151電連接于過壓保護單元110 的第二輸出端113,用于接收自第二輸出端113輸出的電源信號,第三輸出端153電連接于第一輸出端103,用于將該電源信號輸出至負載電路300。過流保護單元150包括有過流檢測單元152、第二控制單元154以及第二開關單元156。過流檢測單元152分別與第三輸出端153及第ニ控制單元154電性連接,用于檢測第三輸出端153輸出的電源信號的電流值是否大于第二預定值,并且將電流檢測結果輸出至第二控制單元154。第二控制單元154根據電流檢測結果輸出第二控制信號。具體地,當電流檢測結果表明該電源信號的電流值大于該第二預定值時,第二控制信號為高電平信號,當檢測結果表明該電源信號的電流值小于或等于第二預定值時,第二控制信號為低電平信號。在其他變更實施例中,當檢測結果為電源信號的電流值大于第二預定值時,第一控制信號可以是低電平信號,反之,當檢測結果為電源信號小于或等于第二預定值時,第一控制信號可以是高電平信號,并不以此為限。第二開關單元156電性連接該第三輸入端151、第三輸出端153以及第二控制單元154,以在第二控制單元154輸出的第二控制信號的控制下,選擇性地導通或者切斷第三輸入端151與第三輸出端153之間的電路連接,以將自第三輸入端151輸入的電源信號輸出至第三輸出端153,或者防止第三輸出端153的電信號回流至第三輸入端151。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第二控制單元154還包括第二延遲單元1541,以用于判斷自第三輸出端153輸出的電源信號中是否包含過流脈沖,以防止該過流脈沖誤觸發第二控制單元154輸出第二控制信號控制第二開關單元156將第三輸入端151與第三輸出端153切斷。具體地,該第二延遲單元1541包括ー緩沖電路(圖未示出),該緩沖電路電連接于第三輸出端153與第二控制單元154之間,使得加載至第二控制單元154的電源信號較為緩慢地變化,當自第三輸出端151輸出的電源信號中具有過流脈沖時,雖然過流檢測單元152檢測到該過流脈沖信號,但是該緩沖電路電壓并沒有隨著該過流脈沖立即變化,從而防止第ニ控制單元154在該過流脈沖信號下不適當地輸出第二控制信號,控制第二開關單元156切斷第三輸入端151與第三輸出端153。請參閱圖5,其為保護電路100的ー種具體電路結構圖。過壓保護單元110中,過壓檢測単元112包括一反向連接于第一輸入端101與接地端之間的穩壓ニ極管D1,穩壓ニ極管Dl的反向導通電壓可以依據負載正常工作需要的電壓進行選擇,例如負載電路300正常工作需要的電壓為5V,由此可以選擇反向導通電壓為5V的穩壓ニ極管。在本實施方式中,第二輸入端111與穩壓ニ極管Dl之間還設置有電阻R1,以用于限定流過穩壓ニ極管Dl的電流,保護穩壓ニ極管Dl。第一控制單元114包括開關管Ql與電阻R2,開關管Ql的第一控制極(圖中未示出)電連接于過壓檢測單元112中穩壓ニ極管Dl的陰極,開關管Ql的第一傳導極(圖中未示出)電連接于第二輸入端111,同吋,開關管Ql的第二傳導極(圖中未示出)通過電阻R2接地。在本實施方式中,第一延遲單元1141中的緩沖電路采用電容Cl來實現,電容Cl電 連接于開關管Ql的第一控制極與第二傳導極之間。在本實施方式中,開關管Ql為NPN晶體管,其中第一控制極為NPN晶體管的基極,第一傳導極為NPN晶體管的發射極,第二傳導極為NPN晶體管的集電極,在本發明其他實施方式中,開光管Ql也可以采用場效應管、可控ニ極管等具有控制開關功效的元件,并不以此為限。第一開關單元116包括有開關管Q2,其中,開關管Q2的第二控制極(圖中未示出)電連接于第一控制單元114中開關管Ql的第二傳導極,開關管Q2的第三傳導極(圖中未示出)電連接于第二輸入端111,同時,開關管Q2的第四傳導極(圖中未示出)作為過壓保護電路110的第二輸出端113。在本實施方式中,開關管Q2為P型場效應管(M0S管),其中第二控制極為P型MOS管的柵極,第三傳導極為P型MOS管的源極,第四傳導極為P型MOS管的漏極,在本發明其他實施方式中,開關管Q2也可以采用具有開關功能的晶體管或可控ニ極管來實現,并不以此為限。第一濾波單元130包括兩個并聯的電容C2、C3,且電容C2、C3 一端電性連接于過壓保護單元110的第二輸出端113,另一端接地。在本實施方式中,該電容C2的電容值優選為O. I μ F,電容C3的電容值優先為470 μ F。過流保護單元150中,過流檢測單元152包括電阻R3、R4,其中,電阻R4的電阻值遠大于的電阻R3的電阻值,第二控制單元154包括開關管Q3,同時,第二開關單元156包括開關管Q4。其中,開關管Q4的第四控制極(圖中未示出)電連接于第一輸入端101,開關管Q4的第七傳導極(圖中未不出)電連接于第三輸入端151,開關管Q4的第八傳導極(圖中未示出)通過過流檢測單元152中的電阻R3、R4依次串聯接地,同時,電阻R3與R4之間中的ー節點作為第三輸出端153,以將第三輸入端151接收的電源信號自第三輸出端153輸出至負載電路300。開關管Q3的第三控制極(圖中未示出)電連接于電阻R2與開關管Q4的第八傳導極之間,開關管Q3的第五傳導極(圖中未示出)電連接于開關管Q4的第四控制極,并且開關管Q3的第六傳導極(圖中未不出)電連接于第三輸出端153。在本發明實施方式中,第二控制單元154中第二延遲單元1541中緩沖電路是采用電容C4來實現的,其與電阻R2并聯。另外,開關管Q3的第五傳導極與開關管Q4的第四控制極通過電阻R5電連接于保護電路100中電阻Rl與穩壓ニ極管Dl之間。另外,開關管Q3的第六傳導極經由第三輸出端153串聯電阻R6接地。
在本實施方式中,開關管Q3、Q4均為PNP晶體管。其中,開關管Q3的第三控制極為PNP晶體管的基極,第五傳導極為PNP晶體管的集電極,第六傳導極為PNP晶體管的發射扱。開關管Q4的第四控制極為PNP晶體管的基極,第七傳導極為PNP晶體管的集電極,第八傳導極為PNP晶體管的發射扱。在本發明其他實施方式中,開關管Q3、Q4也可以采用具有開關功能的MOS管或可控ニ極管來實現,并不以此為限。第二濾波單元170包括兩個并聯的電容C5、C6,且電容C5與C6 —端電性連接于過流保護單元150的第三輸出端153,另一端接地。在本實施方式中,該電容C5的電容值優選為470 μ F,電容C6的電容值優先為O. I μ F。現結合圖5,具體說明保護電路100的工作過程
當電源電路200向第一輸入端101輸出的電源信號的電壓在負載電路300正常工作電壓范圍內時,(例如5V范圍內時,對應地,過壓檢測單元112中的穩壓ニ極管Dl的反向導通電壓也為5V),過壓保護單元110中,穩壓ニ極管Dl反向截止,開關管Ql截止,開關管Q2導通,由此,第二輸入端111與第二輸出端113連通,第二輸入端111將自第一輸入端101接收的電源信號自第二輸出端113輸出,同時,在過流保護單元150中,第二開關單元156中開關管Q4第四控制極接收第一輸入端101的電源信號,Q4高壓導通,從而將第三輸入端151自第二輸出端113接收到的電源信號通過電阻R3、R4之間的第三輸出端153輸出至負載電路300,使其正常工作。當輸入端101接收的電源信號大于正常工作電壓時,過壓檢測單元112中穩壓ニ極管Dl反向導通,第一控制單元114中開關管Ql低壓導通,第二輸入端111接收的電源信號通過開關管Ql加載到電阻R2上,開關管Q2第二控制極上的電壓為電阻R2上的電壓,由此,開關管Q2高壓截止,第二輸入端111與第二輸出端113斷開,自第二輸入端111輸入的電源信號不輸出至第二輸出端113。同時,過流保護單元150中第三輸入端151沒有電源信號輸入,則相應的第三輸出端153、第一輸出端103均不會輸出任何電源信號至負載電路300,從而對負載電路300實現過壓保護。同時,當第一輸出端103,也即是第三輸出端153輸出的電源信號的電流為負載正常工作范圍內吋,(例如O. 7A時,過流檢測單元152中電阻值為1Ω的電阻R3上所分取的電壓則小于O. 7V),第二控制單元154中的開關管Q3低壓截止,第三輸入端151與第三輸出端153處于連接狀態,第三輸入端151將自第二輸出端113接收的電源信號通過第三輸出端153、第一輸出端103正常輸出至負載電路300,供其正常工作。
若與第三輸出端153、第一輸出端103連接的負載電路300出現異常情況,例如負載直接接地而短路時,導致第一輸出端103的電流迅速増大且超過O. 7A,過流檢測單元152中電阻R3上獲取的電壓將大于O. 7V,第二控制單元154中開關管Q3導通,則第三輸出端153的接地電壓通過Q3的第六、第五傳導極加載至開關管Q4的第四控制扱,由于開關管Q4的第四控制極加載接地電壓,開關管Q4低壓截止,從而使得第三輸入端151與第三輸出端153斷開,由此,第一輸出端103、第三輸出端153的電流無法回流至過壓保護單元110、第一輸入端101以及電源電路200,從而過壓保護単元110、電源電路200得到保護。
權利要求
1.ー種保護電路,其特征在于該保護電路包括依序電性連接的第一輸入端、過壓保護單兀、過流保護單兀與第一輸出端,該第一輸入端用于輸入電源信號,該第一輸出端用于輸出該電源信號至負載電路,該過壓保護単元根據該第一輸入端接收的電源信號的電壓大小,選擇性斷開該第一輸入端與第一輸出端之間的電路,若該第一輸入端接收的電源信號的電壓值大于第一預定值,該過壓保護単元使得該第一輸入端與過流保護單元斷開;該過流保護單兀根據該第一輸出端輸出的電源信號的電流大小,選擇性斷開該第一輸入端與第ー輸出端之間的電路,若該第一輸出端的電源信號的電流值大于第二預定值,該過流保護単元使得該過壓保護單元與該第一輸出端斷開。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保護電路,其特征在干,該過壓保護單元包括第二輸入端、過壓檢測單元、第一控制單元、第一開關單元以及第ニ輸出端,該第二輸入端接收該電源信號,該過壓檢測單元用于檢測該電源信號的電壓值是否大于第一預定值,該第一控制單元用于依據該過壓檢測單元的檢測結果控制該第一開關單元選擇性地將該第二輸入端與第ニ輸出端連接或斷開。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保護電路,其特征在于,若該檢測結果表明該電源信號的電壓值大于該第一預定值,該第一控制單元輸出第一控制信號控制該第一開關單元處于斷開狀態,使得該第二輸入端與該第二輸出端處于斷開狀態;若該檢測結果表明該電源信號的電壓值小于或者等于該第一預定值,該第一控制信號控制該第一開關單元處于連接狀態,使得該第二輸入端與該第二輸出端處于連接狀態。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保護電路,其特征在干,該過壓檢測單元包括穩壓開關管,該穩壓開關管的陰極端電連接于該第一輸入端,該穩壓開關管的陽極接地。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保護電路,其特征在干,該第一控制單元包括第一開關管與第一電阻,該第一開關管包括第一控制極、第一傳導極與第二傳導極,該第一控制極電連接于該第一輸入端與該穩壓開關管陰極之間,該第一傳導極電連接于該第一輸入端,該第二傳導極通過該第一電阻接地。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保護電路,其特征在干,該第一開關單元包括第二開關管,其包括第二控制極,第三傳導級與第四傳導極,該第二控制極電連接于該第一開關管的第二傳導極與該第一電阻之間,該第三傳導極電連接于該第第二輸入端,該第二傳導極電性連接于該第二輸出端。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保護電路,其特征在干,該過壓保護單元還包括第一延遲單元,該第一延遲單元中設置有第一緩沖電路,該緩沖電路包括第一電容,該第一電容電連接于該第一開關管的第一控制極與第二傳導極之間。
8.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保護電路,其特征在于,過流保護單元包括第三輸入端、過流檢測單元、第二控制單元、第二開關單元以及第三輸出端,該第三輸入端電性連接于該第二輸出端,該第三輸出端電連接于該第一輸出端,該過流檢測單元用于檢測與該第三輸出端的電源信號的電流值是否大于第二預定值,該第二控制單元用于依據該過流檢測單元的檢測結果控制該第二開關單元選擇性地將第三輸入端與第三輸出端連通或斷開。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保護電路,其特征在于,若該檢測結果表明該電源信號的電流值大于該第二預定值,該第二控制單元輸出第二控制信號至第二開關單元,控制該第二開關單元處于截止狀態,使得該第三輸出端與第三輸入端處于斷開;若該電源信號的電流值小于或等于該第二預定值時,該第二控制信號控制該第二開關單元處于導通狀態,該第三輸出端與第三輸入端電性連接。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保護電路,其特征在于,該過流檢測單元包括第二電阻與第三電阻,且該第二電阻與第三電阻之間的ー節點作為該第三輸出端;該第二控制單元包括第三開關管,該第三開關管包括第三控制極、第五傳導極與第六傳導極;該第二開關單元包括第四開關管,該第四開關管包括第四控制極、第七傳導極與第八傳導極,該四開關管的第四控制極電連接于該第一輸入端,且該第七傳導極電連接該第三輸入端,該第四開關管的第八傳導極與第三開關管的控制極電連接,并且經由該第二電阻、第三電阻接地,該第三開關管的第五傳導極電連接于該第三開關管的第四控制極,該第三開關管的第六傳導極電連接于該第三輸出端。
11.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保護電路,其特征在于,該第二控制電路還包括第二延遲単元,該第二延遲單元設置有第二緩沖電路,該第二緩沖電路包括有第二電容,該第二電容的一端電連接于該第三開關管第三控制極與第六傳導極之間。
12.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保護電路,其特征在于,該過流檢測電路中的第三電阻的電阻值遠大于與該第三電阻的電阻值。
13.一種電子裝置,其特征在于,該電子裝置至少包括電源電路、保護電路與負載電路,該電源電路通過該保護電路將電源信號輸出至負載電路,該保護電路用于防止該負載電路接收的電源信號大于第一預定值,以及防止該負載電路中大于第二預定值的電源信號回流至電源電路。
14.根據權利要求13所述的電子裝置,其特征在于該保護電路包括依序電性連接的第一輸入端、過壓保護單元、過流保護單元與第一輸出端,該電源電路輸出的電源信號自該第一輸入端輸入并且自第一輸出端輸出,該過壓保護單兀根據該第一輸入端接收的電源信號的電壓大小,選擇性斷開該第一輸入端與第一輸出端之間的電路,若該第一輸入端接收的電源信號的電壓值大于第一預定值,該過壓保護単元使得該第一輸入端與過流保護單元斷開;該過流保護單元根據該第一輸出端輸出的電源信號的電流大小,選擇性斷開該第一輸入端與第一輸出端之間的電路,若該第一輸出端的電源信號的電流值大于第二預定值,該過流保護單元使得該過壓保護單元與該第一輸出端斷開。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保護電路以及具有該保護電路的電子裝置,該保護電路至少包括過壓保護單元與過流保護單元,該過壓保護單元用于防止輸入負載電路的電源信號大于其正常工作的電壓值,該過流保護單元用于防止負載電路中超過預定值的電信號回流至其前端電路中,以有效降低電子裝置中的電子元件由于輸入過壓或負載過流而被燒毀的可能性。
文檔編號H02H3/20GK102842885SQ20111016899
公開日2012年12月26日 申請日期2011年6月22日 優先權日2011年6月22日
發明者王引戰 申請人:富泰華工業(深圳)有限公司,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