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動態無功補償濾波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電子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實現對功率因數進行動態無功補償 濾波的裝置。
背景技術:
提高低壓線路用電負載的功率因數,傳統的裝置是靜態無功補償無濾波裝置,該 裝置采用機械開關、交流接觸器或復合開關來選擇投切電容組的方式實現無功補償。該方 式存在投切電流沖擊以及投切響應時間較長,接觸器觸點存在燒損的缺陷,電容器容易損 壞,同時電力噪聲和諧波危害依然存在。而且功率因數補償范圍較小,功率因數通常只能提 高到0. 8左右,電力資源利用率較低。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陷而提供的一種具有投切電容器組時無涌流、 無過壓、無火花產生,工作時無噪音,允許頻繁投切動作,投切速度快,同時能吸收部分諧 波,功率因數補償適用范圍較大,電力資源利用率高的動態無功補償濾波裝置。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及解決其主要技術問題是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本實用新型的動態無功補償濾波裝置,其中母線端子A通過連接點E與母線端子 B連接,連接點E與功率因數檢測及控制器D的第8輸入端連接,通斷開關K的常開端2與 母線端子B連接;熔斷器Fl的第1端與通斷開關K的常閉端1連接,熔斷器F2的第1端與通斷開 關K的常閉端1連接,熔斷器F3的第1端與通斷開關K的常閉端1連接,熔斷器F4的第1 端與通斷開關K的常閉端1連接,熔斷器F5的第1端與通斷開關K的常閉端1連接,熔斷 器F6的第1端與通斷開關K的常閉端1連接,熔斷器F7的第1端與通斷開關K的常閉端 1連接;熔斷器Fl的第2端與接觸器Jl的第2端連接,熔斷器F2的第2端與接觸器J2 的第2端連接,熔斷器F3的第2端與接觸器J3的第2端連接,熔斷器F4的第2端與接觸 器J4的第2端連接,熔斷器F5的第2端與接觸器J5的第2端連接,熔斷器F6的第2端與 接觸器J6的第2端連接,熔斷器F7的第2端與接觸器J7的第2端連接;接觸器Jl的第1端與電抗器Ll的第1端連接,接觸器J2的第1端與電抗器L2 的第1端連接,接觸器J3的第1端與電抗器L3的第1端連接,接觸器J4的第1端與電抗 器L4的第1端連接,接觸器J5的第1端與電抗器L5的第1端連接,接觸器J6的第1端與 電抗器L6的第1端連接,接觸器J7的第1端與電抗器L7的第1端連接;電抗器Ll的第2端與電容器Cl的第1端連接,電抗器L2的第2端與電容器C2 的第1端連接,電抗器L3的第2端與電容器C3的第1端連接,電抗器L4的第2端與電容 器C4的第1端連接,電抗器L5的第2端與電容器C5的第1端連接,電抗器L6的第2端與 電容器C6的第1端連接,電抗器L7的第2端與電容器C7的第1端連接。[0010]功率因數檢測及控制器D的第1輸出端與接觸器Jl的控制端3連接,功率因數檢 測及控制器D的第2輸出端與接觸器J2的控制端3連接,功率因數檢測及控制器D的第3 輸出端與接觸器J3的控制端3連接,功率因數檢測及控制器D的第4輸出端與接觸器J4 的控制端3連接,功率因數檢測及控制器D的第5輸出端與接觸器J5的控制端3連接,功 率因數檢測及控制器D的第6輸出端與接觸器J6的控制端3連接,功率因數檢測及控制器 D的第7輸出端與接觸器J7的控制端3連接。上述的動態無功補償濾波裝置,其中電抗器為調諧電抗器;電容器為調諧電容
ο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明顯的有益效果,從以上技術方案可知本實用 新型實現了功率因數的動態無功補償濾波。即通過連接點E實時檢測用電負載功率因數數 值,并通過功率因數檢測及控制器D的第8輸入端將檢測到的功率因數數值輸送到功率因 數檢測及控制器D,功率因數檢測及控制器D根據檢測到的功率因數數值與設定的功率因 數數值進行比較,并根據比較的結果通過控制器的7個輸出端分別控制接觸器Jl J7的 控制端3,使Jl J7第1端和第2端導通或關斷,使不同的電容組投切到供電電路中,從 而實現了功率因數的動態無功補償。因采用多電容組進行動態投切,因此功率因數補償適 用范圍較大,功率因數補償后能提高到0. 97左右。解決了現有裝置功率因數補償范圍較小 的缺陷。因采用無觸點接觸器及調諧電容器,因此,在投切電容器時無涌流、無過壓、無火花 產生,工作時無噪音,允許頻繁動作。解決了現有裝置存在投切電流沖擊,接觸器觸點存在 燒損的缺陷。采用控制器進行電容組投切,因此投切速度快,投切響應時間為毫秒級。解 決了現有裝置電容組投切響應時間較長的缺陷采用電容器與電抗器串聯,避免了高次諧 波在變壓器和電容器間產生諧振并放大,同時通過電抗電容器組吸收一定程度的系統電 力噪聲和諧波諧波,從而滿足GB/T14549-93 “電能質量公用電網諧波”的要求,減小了電力 噪聲和諧波危害。
附圖為本實用新型的電路原理圖;圖中標記K為通斷開關,Fl為熔斷器,F2為熔斷器,F3為熔斷器,F4為熔斷器,F5為熔斷器,F6為熔斷器,F7為熔斷器,Jl為接觸器,J2為接觸器,J3為接觸器,J4為接觸器,J5為接觸器,J6為接觸器, J7為接觸器,Ll為電抗器,L2為電抗器,L3為電抗器,L4為電抗器,L5為電抗器,L6為電抗器, L7為電抗器,Cl為電容器,C2為電容器,C3為電容器,C4為電容器,C5為電容器,C6為電容器, C7為電容器,A為母線端子,B為母線端子,D為功率因數檢測及控制器,[0024]E為連接點。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及較佳實施例,對依據本實用新型提出的動態無功補償濾波裝置的具體實施方式
、結構、特征及其功效,詳細說明如下如附圖所示,動態無功補償濾波裝置,母線端子A通過連接點E與母線端子B連 接,連接點E與功率因數檢測及控制器D的第8輸入端連接,通斷開關K的常開端2與母線 端子B連接;熔斷器Fl的第1端與通斷開關K的常閉端1連接,熔斷器F2的第1端與通斷開 關K的常閉端1連接,熔斷器F3的第1端與通斷開關K的常閉端1連接,熔斷器F4的第1 端與通斷開關K的常閉端1連接,熔斷器F5的第1端與通斷開關K的常閉端1連接,熔斷 器F6的第1端與通斷開關K的常閉端1連接,熔斷器F7的第1端與通斷開關K的常閉端 1連接;熔斷器Fl的第2端與接觸器Jl的第2端連接,熔斷器F2的第2端與接觸器J2 的第2端連接,熔斷器F3的第2端與接觸器J3的第2端連接,熔斷器F4的第2端與接觸 器J4的第2端連接,熔斷器F5的第2端與接觸器J5的第2端連接,熔斷器F6的第2端與 接觸器J6的第2端連接,熔斷器F7的第2端與接觸器J7的第2端連接;接觸器Jl的第1端與電抗器Ll的第1端連接,接觸器J2的第1端與電抗器L2 的第1端連接,接觸器J3的第1端與電抗器L3的第1端連接,接觸器J4的第1端與電抗 器L4的第1端連接,接觸器J5的第1端與電抗器L5的第1端連接,接觸器J6的第1端與 電抗器L6的第1端連接,接觸器J7的第1端與電抗器L7的第1端連接;調諧電抗器Ll的第2端與調諧電容器Cl的第1端連接,調諧電抗器L2的第2端 與調諧電容器C2的第1端連接,調諧電抗器L3的第2端與調諧電容器C3的第1端連接, 調諧電抗器L4的第2端與調諧電容器C4的第1端連接,調諧電抗器L5的第2端與調諧電 容器C5的第1端連接,調諧電抗器L6的第2端與調諧電容器C6的第1端連接,調諧電抗 器L7的第2端與調諧電容器C7的第1端連接。功率因數檢測及控制器D的第1輸出端與接觸器Jl的控制端3連接,功率因數檢 測及控制器D的第2輸出端與接觸器J2的控制端3連接,功率因數檢測及控制器D的第3 輸出端與接觸器J3的控制端3連接,功率因數檢測及控制器D的第4輸出端與接觸器J4 的控制端3連接,功率因數檢測及控制器D的第5輸出端與接觸器J5的控制端3連接,功 率因數檢測及控制器D的第6輸出端與接觸器J6的控制端3連接,功率因數檢測及控制器 D的第7輸出端與接觸器J7的控制端3連接。本實用新型所述并不限于具體實施方式
中所述的實施例,本領域技術人員根據本 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得出其它的實施方式,同樣屬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創新范圍。顯然,本 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本實用新型進行各種改動和變型而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范 圍。這樣,倘若本實用新型的這些修改和變型屬于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及其等同技術的范 圍之內,則本實用新型也意圖包含這些改動和變型在內。
權利要求1.一種的動態無功補償濾波裝置,其特征在于母線端子A通過連接點E與母線端子 B連接,連接點E與功率因數檢測及控制器D的第8輸入端連接,通斷開關K的常開端2與 母線端子B連接;熔斷器Fl的第1端與通斷開關K的常閉端1連接,熔斷器F2的第1端與通斷開關K的 常閉端1連接,熔斷器F3的第1端與通斷開關K的常閉端1連接,熔斷器F4的第1端與通 斷開關K的常閉端1連接,熔斷器F5的第1端與通斷開關K的常閉端1連接,熔斷器F6的 第1端與通斷開關K的常閉端1連接,熔斷器F7的第1端與通斷開關K的常閉端1連接; 熔斷器Fl的第2端與接觸器Jl的第2端連接,熔斷器F2的第2端與接觸器J2的第 2端連接,熔斷器F3的第2端與接觸器J3的第2端連接,熔斷器F4的第2端與接觸器J4 的第2端連接,熔斷器F5的第2端與接觸器J5的第2端連接,熔斷器F6的第2端與接觸 器J6的第2端連接,熔斷器F7的第2端與接觸器J7的第2端連接;接觸器Jl的第1端與電抗器Ll的第1端連接,接觸器J2的第1端與電抗器L2的第 1端連接,接觸器J3的第1端與電抗器L3的第1端連接,接觸器J4的第1端與電抗器L4 的第1端連接,接觸器J5的第1端與電抗器L5的第1端連接,接觸器J6的第1端與電抗 器L6的第1端連接,接觸器J7的第1端與電抗器L7的第1端連接;電抗器Ll的第2端與電容器Cl的第1端連接,電抗器L2的第2端與電容器C2的第 1端連接,電抗器L3的第2端與電容器C3的第1端連接,電抗器L4的第2端與電容器C4 的第1端連接,電抗器L5的第2端與電容器C5的第1端連接,電抗器L6的第2端與電容 器C6的第1端連接,電抗器L7的第2端與電容器C7的第1端連接;功率因數檢測及控制器D的第1輸出端與接觸器Jl的控制端3連接,功率因數檢測及 控制器D的第2輸出端與接觸器J2的控制端3連接,功率因數檢測及控制器D的第3輸出 端與接觸器J3的控制端3連接,功率因數檢測及控制器D的第4輸出端與接觸器J4的控 制端3連接,功率因數檢測及控制器D的第5輸出端與接觸器J5的控制端3連接,功率因 數檢測及控制器D的第6輸出端與接觸器J6的控制端3連接,功率因數檢測及控制器D的 第7輸出端與接觸器J7的控制端3連接。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動態無功補償濾波裝置,其特征在于電抗器為調諧電抗器;電 容器為調諧電容器。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動態無功補償濾波裝置,其中母線端子A通過連接點E與母線端子B連接,連接點E與功率因數檢測及控制器D的第8輸入端連接,通斷開關K的常開端2與母線端子B連接;功率因數檢測及控制器D的第1輸出端與接觸器J1的控制端3連接,功率因數檢測及控制器D的第2輸出端與接觸器J2的控制端3連接,功率因數檢測及控制器D的第3輸出端與接觸器J3的控制端3連接,功率因數檢測及控制器D的第4輸出端與接觸器J4的控制端3連接,功率因數檢測及控制器D的第5輸出端與接觸器J5的控制端3連接,功率因數檢測及控制器D的第6輸出端與接觸器J6的控制端3連接,功率因數檢測及控制器D的第7輸出端與接觸器J7的控制端3連接。本實用新型允許頻繁投切動作,投切速度快,同時能吸收部分諧波,功率因數補償適用范圍較大,電力資源利用率高。
文檔編號H02J3/01GK201918732SQ20112004924
公開日2011年8月3日 申請日期2011年2月28日 優先權日2011年2月28日
發明者陳天華 申請人:貴陽電氣控制設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