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布線設備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7458084閱讀:372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布線設備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布線設備,并且更具體地涉及一種在將電線插入到形成在諸如絕緣板的待被布線構件的表面上的凹部中的同時、將電線布線在待被布線構件上的布線設備。
背景技術
作為用于汽車的電氣布線的電接線箱,存在一種包括由包覆電線形成的導電電路的電接線箱。該電接線箱包括諸如絕緣板的待被布線構件和包覆電線,其中形成包覆電線的路徑的凹部形成在該待被布線構件的表面上,并且包覆電線在被裝配到待被布線構件的凹部中時形成導電電路。在防止電路的不必要的短路以及應對電路的設計變化的靈活性方面,使用包覆電線的電接線箱優于使用匯流條的導電電路。同時,待被布線構件的凹部是沿著布線路徑形成的槽或者在多個突出部之間形成的空隙。在過去,將包覆電線布線在待被布線構件上的布線設備已經被用在用于制造使用包覆電線的電接線箱的過程中。在下文中,所有的電線和包覆電線被用作表示包覆電線的術語。如專利文獻I、專利文獻2等等所公開的,布線設備是在將從電線供給部供給的電線插入到形成在待被布線構件的表面上的凹部中的同時、將電線布線在待被布線構件上的設備。布線設備支撐布線頭部使得該布線頭部能夠沿著平面方向相對于待被布線構件移動,其中電線供給部和將電線朝向待被布線構件的凹部擠壓的導線擠壓構件被配置在布線頭部中。在下文中,將電線供給部和導線擠壓構件沿著平面方向相對于待被布線構件的移動稱為導線擠壓構件的平面移動。此外,布線設備通過使導線擠壓構件相對于待被布線構件往復運動而用于將電線壓配至待被布線構件的凹部的操作,以及通過平面移動用于將電線設置在待被布線構件上的操作,而將電線布線在待被布線構件上。此外,在專利文獻2中也公開了布線設備,所述布線設備包括擠壓在待被布線構件上設置的電線的輥?,F有技術中的布線設備包括氣缸型致動器,作為使得導線擠壓構件沿著直線相對于待被布線構件往復運動的致動器。氣缸型致動器能夠使得導線擠壓構件在直線上的兩個位置之間往復運動。因此,現有技術中的布線設備能夠使得導線擠壓構件在導線擠壓構件的端部不與設置在待被布線構件上的電線接觸的縮回位置與導線擠壓構件的端部與設置在待被布線構件上的電線接觸的操作位置之間往復運動。此外,在改善電接線箱的生產率方面,優選地將導線擠壓構件的平面移動的速度設定為很高的速度至最大限度,并且將布線過程中導線擠壓構件的平面移動的停止頻率設定為低。此外,最近,在使用包覆電線的電接線箱中,已經要求通過將電線堆疊布線在待被布線構件上使得將兩個或更多個電線堆疊在待被布線構件上的堆疊布線而增加在待被布線構件上的電線的集中程度?,F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專利文獻I] JP-A-10-224951[專利文獻2] JP-A-11-5393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然而,現有技術中的布線設備由氣缸型致動器使導線擠壓構件移動,不能根據在待被布線構件上的電線的高度而精細地調整導線擠壓構件的操作位置。由于該原因,盡管現有技術中的布線設備使用在末端上包括輥的導線擠壓構件,其仍然具有在導線擠壓構件的平面移動過程中,當現有技術中的布線設備執行用于將電線壓配到待被布線構件的凹部中的操作時,由于從導線擠壓構件施加了過多的壓力而使電線傾向于損壞的問題。此外,由導線擠壓構件的壓力導致對電線的損壞的問題在現有技術中的布線設備中當導線擠壓構件的平面移動速度高時變得更加顯著。此外,當電線被布線為堆疊在待被布線構件上時,形成了在待被布線構件上的電線的高度在布線過程中顯著變化的一部分, 并且由導線擠壓構件的壓力導致對電線的損壞的問題在該部分上變得更加顯著。此外,如果不能精細調整導線擠壓構件的操作位置,則在電線的布線方向變化的每個位置上需要執行效率低的操作,諸如導線擠壓構件的平面移動的停止以及平面移動的撤退。由于該原因,現有技術中的布線設備還具有難以改善生產率的問題。本發明的目的是防止電線被導線擠壓構件的壓力損壞,并且通過減少在布線設備的布線過程中導線擠壓構件的平面移動的停止頻率而改善布線過程的效率。解決問題的手段根據本發明的布線設備是在將從電線供給部供給的電線插入到形成在待被布線構件的表面上的凹部中的同時、將所述電線布線在所述待被布線構件上的設備,其中所述電線供給部被支撐為能夠沿著平面方向相對于所述待被布線構件移動。所述布線設備包括下面的各個組件。(I)第一個組件是輥型導線擠壓構件,所述輥型導線擠壓構件是將電線朝向待被布線構件的凹部擠壓的構件,所述輥型導線擠壓構件與電線供給部一起被支撐以能夠沿著平面方向相對于電線供給部移動,并且包括設置在其端部的與電線接觸的輥。(2)第二個組件是電動缸型致動器,所述電動缸型致動器使得輥型導線擠壓構件沿著與平面方向交叉的第一直線移動。 (3)第三個組件是第一控制器,所述第一控制器通過控制電動缸型致動器而將由電動缸型致動器保持的輥型導線擠壓構件的位置調整至縮回位置和至少兩個或更多個操作位置,在所述縮回位置,所述輥不與設置在所述待被布線構件上的電線接觸,在所述至少兩個或更多個操作位置,所述輥與設置在所述待被布線構件上的電線接觸。此外,還考慮根據本發明的布線設備進一步包括下面的各個組件。(4)第四個組件是點式導線擠壓構件,所述點式導線擠壓構件是將電線朝向待被布線構件的凹部擠壓的構件,所述點式導線擠壓構件與電線供給部一起被支撐以能夠沿著平面方向相對于電線供給部移動,并且不包括位于其端部的與電線接觸的可移動部件。(5)第五個組件是氣缸型致動器,所述氣缸型致動器使得點式導線擠壓構件沿著與第一直線平行的第二直線移動。(6)第六個組件是第二控制器,所述第二控制器通過控制氣缸型致動器而使得在待被布線構件與點式導線擠壓構件沿平面方向的相對移動停止的過程中,由氣缸型致動器保持的點式導線擠壓構件的位置在點式導線擠壓構件的端部不與設置在待被布線構件上的電線接觸的縮回位置和點式導線擠壓構件的端部與設置在待被布線構件上的電線接觸的操作位置之間往復運動。此外,還考慮根據本發明的布線設備進一步包括下面的組件。(7)第七個組件是驅動單元,所述驅動單元驅動輥型導線擠壓構件使得輥型導線擠壓構件關于第一直線旋轉。此外,還考慮根據本發明的布線設備進一步包括下面的組件。(8)第八個組件是滾動軸承機構,所述滾動軸承機構設置在輥型導線擠壓構件處。 滾動軸承機構包括被動部件,所述被動部件接收來自傳遞電動缸型致動器的驅動力的主動部件的力。此外,還考慮根據本發明的布線設備進一步包括下面的組件。(9)第九個組件是由樹脂制成的襯墊,所述由樹脂制成的襯墊以可拆卸方式安裝在傳遞電動缸型致動器的驅動力的主動部件上。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根據本發明的布線設備的輥型導線擠壓構件與電線光滑接觸,與電線幾乎不摩擦。此外,如果在輥型導線擠壓構件的平面移動過程中,輥型導線擠壓構件被保持在操作位置,則輥型導線擠壓構件的平面移動的停止頻率降低。因此,改善了布線過程的效率。此外,輥型導線擠壓構件被電動缸型致動器線性驅動,從而根據在待被布線構件上的電線的高度而將輥型導線擠壓構件的位置調整為至少兩個或更多個操作位置。由于該原因,即使在將電線布線為被堆疊在待被布線構件上時,即使在輥型導線擠壓構件的平面移動速度高時,等等,也會根據在待被布線構件上的電線的高度而調整從輥型導線擠壓構件施加給電線的壓力。結果,防止了對電線的損壞。此外,由于根據本發明的布線設備能夠精細調整輥型導線擠壓構件的操作位置, 所以布線設備還能夠執行用于在電線從待被布線構件的凹部的底部浮動的高度擠壓電線的同時,在待被布線構件上的布線方向變化的位置將電線捕獲在凹部的側壁中的操作。由于該原因,如果使用根據本發明的布線設備,在布線方向變化的位置省略效率低的操作,諸如輥型導線擠壓構件的平面移動的停止以及輥型導線擠壓構件的撤退。結果,進一步改善了布線過程的效率。當由電動缸型致動器驅動的導線擠壓構件將電線壓配到凹部中時,電線被擠壓至預定深度,其中電線傾向于被捕獲在凹部中。由于該原因,擔心電線可能會損壞。同時,當氣缸型致動器在電線被損壞之前接收來自電線的恒定應力時,氣缸型致動器的移位操作由于壓縮空氣的彈性而停止。因此,更優選的是根據本發明的布線設備進一步包括點式導線擠壓構件和氣缸型致動器。點式導線擠壓構件不包括位于其端部的可移動部件,并且氣缸型致動器驅動點式導線擠壓構件,使得點式導線擠壓構件朝向待被布線構件往復運動。在該情況下,根據目的,能夠適當地使用用于通過輥型導線擠壓構件擠壓電線的操作和用于通過點式導線擠壓構件擠壓電線的操作。如上所述,在導線擠壓構件的平面移動過程中的用于擠壓電線的操作中,輥型導線擠壓構件適于由電動缸型致動器驅動。同時,在將電線深深地壓配到凹部中的操作中,點式導線擠壓構件適于由氣缸型致動器驅動,其中電線傾向于被捕獲在凹部中,凹部諸如是待被布線構件的狹窄凹部等等。此外,優選的是根據本發明的布線設備進一步包括驅動單元。驅動單元驅動輥型導線擠壓構件使得輥型導線擠壓構件關于第一直線、即其移動線旋轉。當輥型導線擠壓構件關于第一直線旋轉時,設置在輥型導線擠壓構件的端部的輥能夠在與電線接觸的同時被旋轉。即,輥型導線擠壓構件能夠在操作位置擠壓電線的同時為了布線方向的變化而旋轉。 由于該原因,根據輥型導線擠壓構件在待被布線構件上的布線方向變化的位置的旋轉,能夠連續地執行布線操作,而無需重新調整待被布線構件與輥型導線擠壓構件之間的位置關系。因此,進一步改善了布線過程的效率。當輥型導線擠壓構件在使電線擠壓待被布線構件的同時旋轉時,傳遞電動缸型致動器的驅動力的主動部件和接收從主動部件施加給待被布線構件的力的被動部件強烈地相互摩擦,并且被磨損。因此,如果輥型導線擠壓構件設有滾動軸承機構,所述滾動軸承機構包括接收來自主動部件的力的被動部件,則減少了主動部件和被動部件的磨損。此外,如果在根據本發明的布線設備中,由樹脂制成的襯墊被以可拆卸方式安裝在傳遞電動缸型致動器的驅動力的主動部件上,因此盡管由樹脂制成的襯墊被磨損,也能夠僅通過替換由樹脂制成的襯墊,而立即恢復設備的運行。


圖I是顯示根據本發明實施方式的布線設備I的結構的示意圖。
圖2是將電線布線在其上的絕緣板的平面圖。
圖3是顯示布線設備I的輥型導線擠壓構件擠壓電線的第一狀態的圖。
圖4是顯示布線設備I的輥型導線擠壓構件擠壓電線的第二狀態的圖。
圖5是顯示布線設備I的輥型導線擠壓構件擠壓電線的第三狀態的圖。
圖6是顯示布線設備I的點式導線擠壓構件擠壓電線的狀態的圖。
附圖標記和符號說明
I :布線設備
7 :控制裝置
8 :待被布線構件
9 :電線
10 :第一線性移動裝置
11 :工作臺
20 :第二線性移動裝置
30 :布線單元
31 :布線頭部
32:第一引導部
33:第二引導部
34 ;電線供給部
35 ;:連接桿
36 ;:連桿機構
37 ;:伺服馬達
40 ;:第一直線
41 ;:輥型導線擠壓構件
42 ;:輥
43A :軸軌跡板
43B':殼體軌跡板
43 ;:軸承機構
44 電動缸型致動器
45 ;:第一主動部件
50 ;:第二直線
51 ;:點式導線擠壓構件
52 ;:點式導線擠壓構件的端部
53 ;ΛΑ~ —· rVi. :弟·~-Ml
54 ;:氣缸型致動器
55 ;:第二主動部件
81 ;:待被布線構件的基體材料
82 ;:待被布線構件的突出部
83 ;:待被布線構件的凹部
91 ;:電線引導構件
431:軸承部
432:第一盤
451、551 :由樹脂制成的襯墊
452、552 :螺桿
具體實施例方式在下文中將參照附圖描述本發明的實施方式。下面的實施方式是本發明的具體例子,而不是限制本發明的技術范圍的情況。<待被布線構件>首先,將參照圖2描述待被布線構件8,所述待被布線構件8是根據本發明實施方式所述的布線設備I所布電線的布線目標。如圖2所示,待被布線構件8為絕緣構件,其中, 在板狀基體材料81的表面上形成有凹部83,凹部83形成電線9的布線路徑。在圖2中,示出的待被布線構件8的凹部83是形成在多個突出部82之間的空隙,其中突出部82形成在板狀基體材料81的表面上。同時,待被布線構件8的凹部83可以是沿著基體材料81的表面層上的布線路徑而形成的槽。電線9在沿著預定路徑被裝配到待被布線構件8的凹部83中時形成導電電路。被裝配到待被布線構件8的凹部83中的電線9是包覆電線。
<設備的結構>接下來,將參照圖I描述根據本發明實施方式的布線設備I的結構。布線設備I 是這樣一種設備在將從電線供給部34供給的電線9插入到形成在待被布線構件8的表面上的凹部8中的情況下,所述布線設備將電線9布設在待被布線構件8上,其中電線供給部 34被支撐為能夠沿著平面方向相對于待被布線構件8移動。如圖I所示,布線設備I包括第一線性移動裝置10、第二線性移動裝置20、布線單元30和控制裝置7。<第一線性移動裝置>第一線性移動裝置10是這樣一種裝置其支撐待被布線構件8所放置的工作臺 11,并使工作臺11沿第一方向線性移動看,而且將工作臺11定位在目標位置。在圖I中, 第一線性移動裝置10使工作臺11、即待被布線構件8移動的第一方向是X軸方向。<第二線性移動裝置>同時,第二線性移動裝置20是這樣一種裝置其支撐布線單元30,并使布線單元 30沿著與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線性移動,而且將布線單元30定位在目標位置。在圖I 中,第二線性移動裝置20使布線單元30移動的第二方向是垂直于X軸方向的Y軸方向。第一線性移動裝置10和第二線性移動裝置20是支撐電線供給部34、隨后的輥型導線擠壓構件41和隨后的點式導線擠壓構件51的裝置的例子,所述電線供給部34、隨后的輥型導線擠壓構件41和隨后的點式導線擠壓構件51設置在布線單元30中,從而允許電線供給部34、隨后的輥型導線擠壓構件41和隨后的點式導線擠壓構件51能夠沿著平面方向相對于待被布線構件8移動。在本實施方式中,由第一方向(X軸方向)和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Y軸方向)限定的平面是包括電線供給部34、輥型導線擠壓構件41和點式導線擠壓構件51的布線單元30相對于待被布線構件8移動的平面。在下文中,該平面被稱為X-Y平面。S卩,布線單元30和作為布線單元30的一部分的布線頭部31相對于待被布線構件8的平面移動是它們在X-Y平面中的移動。<布線單元>布線單元30是這樣一種單元其整體保持電線引導構件91、輥型導線擠壓構件41 和點式導線擠壓構件51、以及驅動所述構件的裝置。電線引導構件91將電線9引導至待被布線構件8,并且輥型導線擠壓構件41和點式導線擠壓構件51是將電線9擠壓到待被布線構件8的凹部83中的構件。輥型導線擠壓構件41是桿狀構件,所述桿狀構件包括設置在其端部的與電線9接觸的輥42。此外,點式導線擠壓構件51是桿狀構件,所述桿狀構件不包括諸如在其端部52 的與電線9接觸的輥的可移動部件。點式導線擠壓構件51的端部52形成為比輥型導線擠壓構件41的輥42小且薄。輥型導線擠壓構件41被支撐在布線單元30中,從而能夠沿著第一直線40移動, 所述第一直線與布線單元30相對于待被布線構件8所做的平面移動的平面方向(X-Y方向)相交叉。此外,點式導線擠壓構件51被支撐在布線單元30中,從而能夠沿著平行于第一直線40的第二直線50移動。將在下文中描述其細節。同時,在本實施方式中,第一直線40是平行于第三方向的直線,其中第三方向垂直于作為輥型導線擠壓構件41相對于待被布線構件8的平面移動的平面的X-Y平面。第三方向是在圖I中示出的Z軸方向。然而,第一直線40可以不是必須垂直于X-Y平面的直線。例如,還考慮第一直線40是與從垂直于X-Y平面的Z軸方向稍微朝向被布線導線的行進方向或與該行進方向相反的方向傾斜的方向平行的直線。電線引導構件91是將從電線卷軸(未示出)供給的電線9朝向待被布線構件8 引導的機構。例如,電線引導構件91是電線9從其中經過的管道等等。另外,布線頭部31 設置在布線單元30的面對待被布線構件8的一部分處。布線頭部31設有第一引導部32、 第二引導部33和電線供給部34。第一引導部32是引導輥型導線擠壓構件41的從布線頭部31朝向待被布線構件 8延伸的、平行于第一直線40的移動的部分。此外,第二引導部33是引導點式導線擠壓構件51的從布線頭部31朝向待被布線構件8延伸的、平行于第二直線50的移動的部分。此外,電線供給部34是將由電線引導構件91引導的電線9供給至待被布線構件8上的、位于輥型導線擠壓構件41和點式導線擠壓構件51下方的位置的部分。此外,電動缸型致動器44和氣缸型致動器54由布線單元30支撐。電動缸型致動器44使得輥型導線擠壓構件41沿著與X-Y平面的方向交叉的第一直線40移動。此外,氣缸型致動器54使得點式導線擠壓構件51沿著平行于第一直線40的第二直線50移動。電動缸型致動器44包括馬達、由馬達旋轉的螺桿軸、與螺桿軸一起組裝的螺母、 以及連接至螺母并且與螺母一起沿著直線往復運動的桿。同時,電動缸型致動器44還包括由馬達旋轉的螺母、與螺母一起組裝的螺桿軸、以及連接至螺桿軸并且與螺桿軸一起沿著直線往復運動的桿。同時,氣缸型致動器54包括產生壓縮空氣的壓縮機、壓縮空氣流入其中的缸管、 控制壓縮空氣流入到缸管中和從缸管排出的控制閥、以及通過在缸管中流動的壓縮空氣的壓力而沿著直線往復運動的活塞和桿。此外,電動缸型致動器44的桿連接至第一主動部件45。第一主動部件45形成為板形,并且將平行于第一直線40的驅動力傳遞至輥型導線擠壓構件41。同樣,氣缸型致動器54的桿連接至第二主動部件55。第二主動部件55形成為板形,并且將平行于第二直線 50的驅動力傳遞至點式導線擠壓構件51。輥型導線擠壓構件41的與輥42相反的基底部被固定至形成滾動軸承部431的軸軌跡板43A。滾動軸承部431例如是推力滾珠軸承。形成滾動軸承部431的軸軌跡板43A 和殼體軌跡板43B關于第一直線40相對于彼此旋轉。此外,第一盤432被固定至滾動軸承部431的殼體軌跡板43B。第一盤432是接收來自傳遞電動缸型致動器44的驅動力的第一主動部件45的力的被動部件的例子。S卩,滾動軸承部431和第一盤432設置在輥型導線擠壓構件41上,并且形成設有第一盤432的滾動軸承機構43,其中第一盤432接收來自傳遞電動缸型致動器44的驅動力的第一主動部件45的力。同時,點式導線擠壓構件51的與接觸電線9的端部52相反的基底部被固定至第二盤53。第二盤53是接收來自傳遞氣缸型致動器54的驅動力的第二主動部件55的力的被動部件的例子。此外,由樹脂制成的襯墊451由螺桿452以可拆卸方式安裝在第一主動部件45的與第一盤432接觸的部分上。同樣,由樹脂制成的襯墊551由螺桿552以可拆卸方式安裝在第二主動部件55的與第二盤53接觸的部分上。此外,滾動軸承部431的軸軌跡板43A通過連接桿35連接至布線頭部31。布線頭部31被伺服馬達37和將伺服馬達37連接至布線頭部31的連桿機構36驅動為關于第一直線40旋轉。輥型導線擠壓構件41所經過的第一引導部32設置在布線頭部31的旋轉中心的位置處。此外,點式導線擠壓構件51所經過的第二引導部33和供給電線9的電線供給部 34形成在布線頭部31的除了布線頭部31的旋轉中心以外的位置處。此外,輥型導線擠壓構件41所經過的通孔形成在每個第二盤53處,在每個第二盤53的旋轉中心的位置處。此外,點式導線擠壓構件51的基底部被固定至每個第二盤53,并且電線引導構件91所經過的通孔形成在每個第二盤53處,在每個第二盤53的除了旋轉中心以外的位置處。此外,電線引導構件91所經過的通孔形成在每個第一盤432處,在每個第一盤432的除了旋轉中心以外的位置處。因此,當布線頭部31由伺服馬達37的驅動而旋轉時,被固定至滾動軸承部431的軸軌跡板43A的旋轉中心的輥型導線擠壓構件41關于第一直線40旋轉,并且點式導線擠壓構件51和電線供給部34在保持相對于輥型導線擠壓構件41的位置的同時,圍繞第一直線40轉動。在圖I中,關于第一直線40的旋轉方向由Θ表不。即,布線設備I包括使棍型導線擠壓構件41、點式導線擠壓構件51和電線供給部34沿四個軸、即X軸、Y軸、Z軸和Θ 軸相對于待被布線構件8移動的機構。同時,伺服馬達37和連桿機構36是驅動棍型導線擠壓構件41使得輥型導線擠壓構件41關于第一直線40旋轉的驅動單元的例子?!纯刂蒲b置〉控制裝置7是控制設置在布線設備I中的各個驅動源、即第一線性移動裝置10、第二線性移動裝置20、電動缸型致動器44、氣缸型致動器54和伺服馬達37的裝置??刂蒲b置7包括微型計算機(未示出)、存儲由微型計算機執行的程序的非易失性存儲器、對應于從微型計算機輸出的控制信號而輸出各個驅動源的驅動信號的驅動電路,等等。微型計算機通過執行存儲在非易失性存儲器中的程序而控制各個驅動源??刂蒲b置7控制第一線性移動裝置10和第二線性移動裝置20,使得布線頭部31 經過待被布線構件8上的預定布線路徑。另外,控制裝置7控制伺服馬達37、電動缸型致動器44和氣缸型致動器54,使得從電線供給部34供給的電線9被適當裝配到沿著待被布線構件8上的預定布線路徑形成的凹部83中。在下面將參照圖3至5描述由控制裝置7執行的對電動缸型致動器44和氣缸型致動器54的控制的具體例子。同時,圖3至5是分別顯示輥型導線擠壓構件41擠壓電線 9的第一至第三狀態的圖。在圖3至5中,由虛線(雙點劃線)顯示的輥型導線擠壓構件41對應于這樣的狀態由電動缸型致動器44所保持的輥型導線擠壓構件41的位置是輥42不與設置在待被布線構件8上的電線9相接觸的縮回位置。同時,在圖3至5中,由實線顯示的輥型導線擠壓構件41對應于這樣的狀態由電動缸型致動器44所保持的輥型導線擠壓構件41的位置是輥42與設置在待被布線構件8上的電線9相接觸的操作位置。如圖3至5所示,操作位置根據情況而被設定為不同位置。
S卩,控制裝置7通過控制電動缸型致動器44,而執行用于將由電動缸型致動器44 保持的輥型導線擠壓構件41的位置調整至縮回位置和兩個或更多個操作位置的控制。同時,執行該控制的控制裝置7是第一控制器的例子。圖3顯示了在布線頭部31和待被布線構件8沿著X-Y平面相對于彼此線性移動的同時,由輥型導線擠壓構件41將電線9裝配至待被布線構件8的凹部83的底部的狀態。 在該情況下,控制裝置7在布線頭部31和待被布線構件8沿著X-Y平面相對于彼此移動的同時,通過控制電動缸型致動器44,而將由電動缸型致動器44保持的輥型導線擠壓構件41 的位置保持在接近于待被布線構件8的凹部83的底部的第一操作位置處。第一操作位置是輥42的外周表面與電線9接觸、并且在凹部83的底部與輥42的外周表面之間的距離稍小于電線9的直徑的位置。圖4顯示了在布線頭部31和待被布線構件8沿著X-Y平面相對于彼此線性移動的同時、由輥型導線擠壓構件41將電線9裝配至待被布線構件8的凹部83、從而堆疊在已經被布線的電線9上的狀態。在該情況下,控制裝置7在布線頭部31和待被布線構件8沿著X-Y平面相對于彼此移動的同時,通過控制電動缸型致動器44,而將由電動缸型致動器 44保持的輥型導線擠壓構件41的位置保持在待被布線構件8的凹部83的底部與輥42的外周表面之間的距離大于電線9的直徑的第二操作位置。由于輥型導線擠壓構件41包括設置在其端部的輥42,所以輥型導線擠壓構件41 與電線9光滑接觸,與電線9幾乎不摩擦。此外,如果在輥型導線擠壓構件41的平面移動過程中,輥型導線擠壓構件41被保持在操作位置,如圖3和4所示,則輥型導線擠壓構件41 的平面移動的停止頻率降低。因此,改善了布線過程的效率。圖5顯示了當布線頭部31和待被布線構件8相對于彼此移動并且布線頭部31和待被布線構件8在X-Y平面中的方向變化時,在電線9從待被布線構件8的凹部83的底部浮動的高度擠壓電線9的同時,將電線9捕獲在作為凹部83的側壁的突出部82中的狀態。 在該情況下,控制裝置7在布線頭部31和待被布線構件8相對于彼此移動并且布線頭部31 和待被布線構件8的方向沿著X-Y平面變化時,通過控制電動缸型致動器44,而將由電動缸型致動器44保持的輥型導線擠壓構件41的位置保持在待被布線構件8的凹部83的底部與輥42的外周表面之間的距離大于電線9的直徑的第三操作位置。另外,控制裝置7通過在將輥型導線擠壓構件41的位置保持在第三操作位置的同時控制伺服馬達37,而根據布線頭部31和待被布線構件8在X-Y平面中的方向的變化旋轉輥型導線擠壓構件41。如上所述,布線設備能夠精細調整輥型導線擠壓構件41的操作位置。因此,即使在將電線9布線為被堆疊在待被布線構件8上時,即使在輥型導線擠壓構件41的平面移動速度高時,等等,也會根據在待被布線構件8上的電線9的高度而調整從輥型導線擠壓構件 41施加給電線9的壓力。結果,防止了對電線9的損壞。此外,布線設備I還能夠執行用于在電線9從待被布線構件8的凹部83的底部浮動的高度擠壓電線9的同時、在待被布線構件8上的布線方向變化的位置上將電線9捕獲在凹部83的側壁中的操作。由于該原因,如果使用布線設備1,在待被布線構件8上的布線方向變化的位置省略效率低的操作,諸如輥型導線擠壓構件41的平面移動的停止以及輥型導線擠壓構件41的撤退。結果,進一步改善了布線過程的效率。同時,例如,將操作位置調整為從多個預定位置中選擇的位置的方法、基于電線的預定直徑和在電線9被擠壓的位置電線9之間的重疊數量而自動計算操作位置的方法等等,可以被考慮為由控制裝置7將輥型導線擠壓構件41的操作位置調整為兩個或更多個位置的方法。此外,如圖5所示,輥型導線擠壓構件41關于第一直線40旋轉,其中第一直線40 是輥型導線擠壓構件41從縮回位置移動至操作位置所沿的線。因此,設置在輥型導線擠壓構件41的端部的輥42能夠在與電線9接觸的同時旋轉。即,輥型導線擠壓構件41能夠在操作位置擠壓電線9的同時為了布線方向的變化而旋轉。由于該原因,根據輥型導線擠壓構件41在待被布線構件8上的布線方向變化的位置的旋轉,能夠連續地執行布線操作,而無需重新調整待被布線構件8與輥型導線擠壓構件41之間的位置關系。因此,進一步改善了布線過程的效率。此外,布線設備I能夠在使輥型導線擠壓構件41擠壓電線9的同時旋轉輥型導線擠壓構件41。在該情況下,如果滾動軸承機構43不存在,則傳遞電動缸型致動器44的驅動力的第一主動部件45和接收來自第一主動部件45的力的第一盤432強烈地相互摩擦,并且被磨損。然而,由于布線設備I包括滾動軸承機構43,所以減少了第一主動部件45和第一盤432的磨損。此外,由樹脂制成的襯墊451被以可拆卸方式安裝在第一主動部件45上。因此, 盡管由樹脂制成的襯墊451被磨損,也能夠僅通過替換由樹脂制成的襯墊451,而迅速地恢復設備的運行。同時,由樹脂制成的襯墊451的優點與對應于氣缸型致動器54的第二主動部件55的由樹脂制成的襯墊551的優點相同。接下來,將參照圖6描述由控制裝置7執行的對氣缸型致動器54的控制的具體例子。同時,圖6是顯示點式導線擠壓構件51擠壓電線9的狀態的圖。在圖6中,由虛線(雙點劃線)顯示的點式導線擠壓構件51對應于由氣缸型致動器54保持的點式導線擠壓構件51的位置是點式導線擠壓構件51的端部52不與設置在待被布線構件8上的電線9接觸的縮回位置的狀態。同時,在圖6中,由實線顯示的點式導線擠壓構件51對應于由氣缸型致動器54保持的點式導線擠壓構件51的位置是點式導線擠壓構件51的端部52與設置在待被布線構件8上的電線9接觸的操作位置的狀態。即,控制裝置7通過控制氣缸型致動器54而執行用于使由氣缸型致動器54保持的點式導線擠壓構件51的位置在縮回位置與操作位置之間往復運動的控制。在該情況下, 控制裝置7不主動地將由氣缸型致動器54保持的點式導線擠壓構件51的位置調整為預定縮回位置與預定操作位置之間的中間位置。同時,執行該控制的控制裝置7是第二控制器的例子。圖6顯示了當待被布線構件8和布線頭部31在X-Y平面中的相對移動停止時,由點式導線擠壓構件51將電線9裝配至待被布線構件8的凹部83的底部的狀態。在該情況下,控制裝置7在布線頭部31和待被布線構件8不沿著X-Y平面相對于彼此移動時,通過控制氣缸型致動器54,在使由氣缸型致動器54保持的點式導線擠壓構件51的位置從縮回位置改變至操作位置之后,使由氣缸型致動器54保持的點式導線擠壓構件51的位置返回至縮回位置。當由電動缸型致動器44驅動的導線擠壓構件41將電線9壓配到凹部83中時,電線9被擠壓至預定深度,其中電線9傾向于被捕獲在凹部83中。由于該原因,擔心電線9可能會損壞。同時,當氣缸型致動器54在電線9被損壞之前接收來自電線9的恒定應力時, 氣缸型致動器54的移位操作由于壓縮空氣的彈性而停止。因此,如圖3至6所示,布線設備I根據目的而適當地使用用于通過輥型導線擠壓構件41擠壓電線9的操作和用于通過點式導線擠壓構件51擠壓電線9的操作。例如,在導線擠壓構件的平面移動過程中的用于擠壓電線9的操作中,輥型導線擠壓構件41適于由電動缸型致動器44驅動。同時,在將電線9深深地壓配到凹部83中等等的操作中,點式導線擠壓構件51適于由氣缸型致動器54驅動,其中電線9傾向于被捕獲在凹部83中。
權利要求
1.一種布線設備,其中,在將從電線供給部供給的電線插入到形成在待被布線構件的表面上的凹部中的情況下,所述布線設備將所述電線布設在所述待被布線構件上,并且所述電線供給部被支撐為能夠沿著平面方向相對于所述待被布線構件移動,所述布線設備包括輥型導線擠壓構件,所述輥型導線擠壓構件是這樣一種構件其朝向所述待被布線構件的所述凹部擠壓所述電線;所述輥型導線擠壓構件與所述電線供給部一起受到支撐,以能夠沿著所述平面方向相對于所述待被布線構件移動,并且所述輥型導線擠壓構件包括設置在其端部、與所述電線相接觸的輥;電動缸型致動器,所述電動缸型致動器使得所述輥型導線擠壓構件沿著與所述平面方向相交叉的第一直線移動;以及第一控制器,所述第一控制器通過控制所述電動缸型致動器來將由所述電動缸型致動器所保持的所述輥型導線擠壓構件的位置調整至縮回位置和至少兩個或更多個操作位置; 在所述縮回位置,所述輥與設置在所述待被布線構件上的電線不接觸;在所述操作位置,所述輥與設置在所述待被布線構件上的電線相接觸。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布線設備,進一步包括點式導線擠壓構件,所述點式導線擠壓構件是朝向所述待被布線構件的所述凹部擠壓所述電線的構件,所述點式導線擠壓構件與所述電線供給部一起受到支撐,以能夠沿著所述平面方向相對于所述待被布線構件移動,并且所述點式導線擠壓構件不包括位于其端部的與所述電線接觸的可移動部件;氣缸型致動器,所述氣缸型致動器使得所述點式導線擠壓構件沿著與所述第一直線相平行的第二直線移動;以及第二控制器,所述第二控制器通過控制所述氣缸型致動器來使得在所述待被布線構件與所述點式導線擠壓構件停止沿著平面方向進行相對移動的過程中,由所述氣缸型致動器所保持的所述點式導線擠壓構件的位置在縮回位置和操作位置之間往復;在所述縮回位置,所述點式導線擠壓構件的端部與設置在所述待被布線構件上的電線不接觸;在所述操作位置,所述點式導線擠壓構件的端部與設置在所述待被布線構件上的電線相接觸。
3.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布線設備,進一步包括驅動單元,所述驅動單元驅動所述輥型導線擠壓構件,使得所述輥型導線擠壓構件圍繞所述第一直線旋轉。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布線設備,進一步包括滾動軸承機構,所述滾動軸承機構設置在所述輥型導線擠壓構件處,所述滾動軸承機構包括被動部件,所述被動部件接收來自主動部件的作用力,所述主動部件傳遞所述電動缸型致動器的驅動力。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布線設備,進一步包括由樹脂制成的襯墊,所述襯墊以可拆卸方式安裝在傳遞所述電動缸型致動器的驅動力的主動部件上。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布線設備,進一步包括由樹脂制成的襯墊,所述襯墊以可拆卸方式安裝在傳遞所述電動缸型致動器的驅動力的主動部件上。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布線設備,其能夠防止電線被導線擠壓構件的壓力損壞,并且通過減少在布線設備的布線過程中導線擠壓構件的平面移動的停止頻率而改善布線過程的效率。布線設備(1)包括輥型導線擠壓構件(41),其包括設置在端部的輥(42);電動缸型致動器(44),其使得輥型導線擠壓構件沿著與輥型導線擠壓構件和待被布線構件(8)相對于彼此移動的平面交叉的第一直線(40)移動;以及控制器(7),其將由電動缸型致動器保持的輥型導線擠壓構件的位置調整至輥不與設置在待被布線構件上的電線(9)接觸的縮回位置和輥(42)與設置在待被布線構件上的電線(9)接觸的至少兩個或更多操作位置。
文檔編號H02G3/16GK102593773SQ20121000872
公開日2012年7月18日 申請日期2012年1月12日 優先權日2011年1月12日
發明者河瀨健一, 白龍 申請人:住友電裝株式會社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额敏县| 高清| 屯门区| 阿克| 龙岩市| 长宁区| 伽师县| 十堰市| 铜梁县| 赣榆县| 疏勒县| 琼结县| 汤原县| 钟祥市| 常宁市| 汕尾市| 韶山市| 交城县| 剑阁县| 彭山县| 江津市| 合水县| 运城市| 张家港市| 吉水县| 富源县| 武安市| 临汾市| 佛山市| 榕江县| 弥勒县| 炉霍县| 东源县| 登封市| 盐津县| 靖边县| 皮山县| 永德县| 红原县| 大渡口区| 恩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