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能發電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不需要其它任何外來能源的發電裝置,它可以結合到其它動力機車上去,如汽車、火車、飛機、輪船及房地產。它的設置是由電能產生進行輪回運輪,在運輪的過程途中,再設上錯位式的葉輪來帶動小型發電機發電。發電機是小型的、多層次的多次發電。它上面設定的電動機只有一部,而發電機卻很多部。它需要的能源是它自己產生出來的,還有大量的電能輸出可供其它使用。
【專利說明】自能發電裝置
[0001]本發明專利的有益效果是不須其它動能。以電發電可供一切需要電能的電動機使用。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
[0002]本發明專利有以下附圖:
[0003]圖1為自能發電裝置總體布局示意圖
[0004]圖2為加速器和發電機結構示意圖
[0005]圖3為水輪結構示意圖
[0006]【技術領域】,是一種不需要其它任何外來能源的發電裝置,它可以結合到其它動力機車上去,如汽車、火車、飛機、輪船及房地產。它的設置是由電能產生動力,再由動力來推動水壓來產生高壓,而高壓又是在廟宇好管道里進行輪回運轉,在運轉的中途中,再設上錯位式的葉輪來帶動小型發電機發電。發電機是小型的、多層次的多次發電,就這樣,它上面設定的電動機只有一部,而發電機卻很多部,就這樣它需要的能源是它自己產生出來的,還有大量的電能輸出可供其它使用。技術背景:根據目前的電動火車、汽車、柴油機、汽油機、電動機、只能節能,不能達到自能產生動力的裝置。特別是在當今石油緊缺日趨嚴重的情況下,更能發揮它的作用。
[0007]發明的目的和內容:本自能發電裝置的目的在于多層次的生產能源并輸出,除去自身需要,還有很多的電能源輸出供其它電動機使用,本發明是通過這樣的技術方案來實現的,利用電動機的動力來推動水壓,把水設在固定的輪回式的水壓流動,在流動的路途中的水流邊上設上葉片輪來帶動發電機來實行發電。用上幾個小型發電機發出來供本裝置中的電動機使用,其它的幾十個發電機發出來的電用變壓器把它們的電能合在一起供其它使用。
[0008](這樣就破了人間說永動機是不可能實現的說法,又打破了人間說又要馬兒跑得好,還要馬兒不吃草是不可能的說法,它最大的好處是能使人間和平相處,不在因為爭地下的石油而打仗了。)
[0009]發明的有益效果是,不用外加任何動能,還能生產出大量的電能供給需要動力的電動機使用,也能供照明和做飯。
[0010]說明書
[0011]1、是水輪,我們從總圖中就能看到,它的水流和水壓都是給它設定好了的,不受外界的影響,它的流程是輪回式的,無論你需要什么樣的形狀,但它的功能不變,它是以動力推動水流帶動水輪而水輪再帶動小型發電機,由于小型發電機有很多,所以發出來的電能也就很多,可供其它使用。
[0012]2、水壓輪:它是推動水流運轉的主力,它的作用是把水向一個方向推動,一面是推力,一面是吸力,它是推動水流運轉的主力。
[0013]3、螺絲:是用于水壓輪柱與電動機相接的接頭螺絲。
[0014]4、水壓的外殼,它起著一個把水歸在一起,產生推動力的作用。
[0015]5、是壓殼后面的壓蓋在壓蓋后面的中心,設有軸承和水壓輪柱接外電動機。
[0016]6、軸承:是放在壓殼里的軸承。
[0017]7、壓蓋。
[0018]8、節能電動機。
[0019]9、增能發電機。
[0020]10、增能發電機和加速器。
[0021]11、電線:它把小型發電機發出地電結合在一起送到變壓器里進行變壓。
[0022]12、變壓器:它把小型發電機發出的單相電變為三相電輸出。
[0023]13、壓力器和節能電動機。
[0024]14、三相電輸出。
[0025]15、充電器:它把發出來的電充入電瓶。
[0026]16、電瓶。
[0027]17、開關:本開關只管本裝置的整體運動。
[0028]18、進水孔。
[0029]19、排氣孔。
[0030]本發明的理論基礎是,大力運轉輪回法,主力錯位分開發電法,多位能源綜合法,本設計在通道里放上水就是水壓。
【權利要求】
1.發明創造名稱;自能發電裝置 摘要 一種自能發電裝置涉及自能發電領域主要由電動機的動力來推動水產生水壓在設定好的管道里行成輪回運行,在運行的水流中來實行發電。在人世間不論何事物只要形成了一個圓或幾個圓只要是進出口只有一個它的原理是一樣的。在出口和進口連在一起它就會永不停留循環往復。固而復始 (1)水輪 (2)水壓輪 (3)螺絲 (4)水壓外殼 (5)壓殼后面的壓蓋 (6)軸承 (7)壓蓋 (8)節能電動機 (9)增能發電機 (10)增能發電機和加速器 (11)電線 (12)變壓器 (13)壓力器和節能電動機 (14)三相電輸出 (15)充電器 (16)電瓶 (17)開關 (18)進水孔 (19)排氣孔。
【文檔編號】H02K53/00GK104377934SQ201310365225
【公開日】2015年2月25日 申請日期:2013年8月13日 優先權日:2013年8月13日
【發明者】凌習合 申請人:凌習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