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發電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新型太陽能發電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工業的快速發展,石油燃料逐步耗竭與溫室效應氣體排放問題日益受到全球關注,能源的穩定供應已成為全球性的重大課題。鑒于此,人們已經開始開發和利用各種新能源,如今太陽能作為一種清潔、環保的新能源受到了普遍關注,蘊藏著無限的發展潛力。現有的太陽能發電裝置通常是將太陽能電池板固定在某個地方,通過太陽能電池板吸收太陽光,并將太陽能轉化為電能,最終存儲至蓄電池中,供負載使用。但上述太陽能電池板是固定的,而太陽光隨著時間的變化,在同一位置強度會發生變化,從而導致太陽能電池板吸收的太陽光減少,降低了發電效率。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新型太陽能發電裝置,其提高了發電效率。
本實用新型通過以下技術手段解決上述問題:
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新型太陽能發電裝置,包括:底座、電動機、轉盤、支撐柱、立柱、太陽能電池板、蓄電池、反射鏡和設置在所述底座上的電子線路板,所述太陽能電池板與所述蓄電池連接,所述電動機設置在所述底座內,且所述電動機的輸出軸與所述轉盤的下端面連接,所述轉盤的上端面通過所述支撐柱與所述太陽能電池板連接,所述立柱的一端垂直固定連接在所述太陽能電池板的一側,所述立柱的另一端與所述反射鏡連接,所述反射鏡的反光面與所述太陽能電池板相對,所述太陽能電池板的上端面上還設有光強傳感器;所述電子線路板包括微控制器和電機驅動模塊,所述光強傳感器與所述微控制器的輸入端連接,所述電機驅動模塊的輸入端與所述微控制器的輸出端連接,所述電機驅動模塊的輸出端與所述電動機連接。
進一步,所述立柱的另一端與所述反射鏡轉動連接。
進一步,所述微控制器包括單片機STC12C5A60S2。
進一步,所述光強傳感器包括芯片TSL256X,所述芯片TSL256X的第4引腳與所述單片機STC12C5A60S2的第8引腳相接,所述芯片TSL256X的第5引腳與所述單片機STC12C5A60S2的第24引腳相接,所述芯片TSL256X的第6引腳與所述單片機STC12C5A60S2的第25引腳相接。
進一步,所述電機驅動模塊包括NPN三極管Q1和型號為HK4100F-DC5V-SH的繼電器芯片K1,所述NPN三極管Q1的基極通過電阻R1與所述單片機STC12C5A60S2的第22引腳相接,所述NPN三極管Q1的發射極接地,所述芯片K1的第5引腳與所述NPN三極管Q1的集電極相接,所述芯片K1的第2引腳分別與電阻R2的一端和5V電源的輸出端相接,所述電阻R2的另一端與所述NPN三極管Q1的集電極相接,所述芯片K1的第3引腳與電動機的正電源端相接,所述芯片K1的第1引腳與電動機的負電源端相接。
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新型太陽能發電裝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新型太陽能發電裝置,包括底座、電動機、轉盤、支撐柱、立柱、太陽能電池板、蓄電池、反射鏡和電子線路板,光強傳感器用于實時檢測太陽能電池板的光照強度,并將檢測到的太陽能電池板的光照強度發送至微控制器,微控制器將接收到的太陽能電池板的光照強度與預設強度值進行比較,在確定接收到的太陽能電池板的光照強度小于預設強度值時,通過電機驅動模塊控制電動機轉動一定角度,進而使得轉盤帶動太陽能電池板轉動一定角度,使得太陽光能夠充分照射在太陽能電池板上,提高了發電效率;另外,本實用新型在太陽能電池板的一側設有反射鏡,且反射鏡的反光面與太陽能電池板相對,這樣,沒有照射在太陽能電池板上的太陽光通過反射鏡可部分反射在太陽能電池板上,使得太陽能電池板將足夠的太陽能轉化為電能存儲至蓄電池中,供負載使用,進一步提高了發電效率。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新型太陽能發電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新型太陽能發電裝置的電路原理框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微控制器的電路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光強傳感器的電路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電機驅動模塊的電路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說明,如圖1和圖2所示:本實施例的一種新型太陽能發電裝置包括:底座1、電動機2、轉盤3、支撐柱4、立柱5、太陽能電池板6、蓄電池7、反射鏡8和設置在所述底座1上的電子線路板,所述太陽能電池板6與所述蓄電池7連接,所述電動機2設置在所述底座1內,且所述電動機2的輸出軸與所述轉盤3的下端面連接,所述轉盤3的上端面通過所述支撐柱4與所述太陽能電池板6連接,所述立柱5的一端垂直固定連接在所述太陽能電池板6的一側,所述立柱5的另一端與所述反射鏡8連接,所述反射鏡8的反光面與所述太陽能電池板6相對,所述太陽能電池板6的上端面上還設有光強傳感器9。
所述電子線路板包括微控制器10和電機驅動模塊11,所述光強傳感器9與所述微控制器10的輸入端連接,所述電機驅動模塊11的輸入端與所述微控制器10的輸出端連接,所述電機驅動模塊11的輸出端與所述電動機2連接。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立柱5的另一端與所述反射鏡8轉動連接。
具體的,反射鏡8上可連接有轉動連接器,轉動連接器的一端再與立柱5的另一端連接,用戶可根據太陽光照射的位置,轉動反射鏡8,使得反射鏡8的反光面能夠吸收更多的太陽光,進而將太陽光反射至太陽能電池板6。
本實施例中,如圖3所示,所述微控制器10包括單片機STC12C5A60S2。
本實施例中,如圖4所示,所述光強傳感器9包括芯片TSL256X,所述芯片TSL256X的第4引腳與所述單片機STC12C5A60S2的第8引腳相接,所述芯片TSL256X的第5引腳與所述單片機STC12C5A60S2的第24引腳相接,所述芯片TSL256X的第6引腳與所述單片機STC12C5A60S2的第25引腳相接。
本實施例中,如圖5所示,所述電機驅動模塊11包括NPN三極管Q1和型號為HK4100F-DC5V-SH的繼電器芯片K1,所述NPN三極管Q1的基極通過電阻R1與所述單片機STC12C5A60S2的第22引腳相接,所述NPN三極管Q1的發射極接地,所述芯片K1的第5引腳與所述NPN三極管Q1的集電極相接,所述芯片K1的第2引腳分別與電阻R2的一端和5V電源的輸出端相接,所述電阻R2的另一端與所述NPN三極管Q1的集電極相接,所述芯片K1的第3引腳與電動機2的正電源端相接,所述芯片K1的第1引腳與電動機2的負電源端相接。
其中,圖5中,電動機采用JP1來表示。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電子線路板還包括電流采集電路、電壓采集電路和液晶顯示屏,電流采集電路的輸入端和電壓采集電路的輸入端均與蓄電池連接,電流采集電路的輸出端和電壓采集電路的輸出端均與微控制器連接,液晶顯示屏與微控制器的輸出端連接,電流采集電路用于采集蓄電池的電流,電壓采集電路用于采集蓄電池的電壓,并將采集到的蓄電池的電流和電壓發送至微控制器,微控制器再將蓄電池的電壓和電流在液晶顯示屏上顯示,方便用戶查看,具體電壓采集電路可以由兩個串聯的電阻組成,電流采集電路可以變壓器和連接在變壓器初級繞組一端的電阻組成。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新型太陽能發電裝置,包括底座1、電動機2、轉盤3、支撐柱4、立柱5、太陽能電池板6、蓄電池7、反射鏡8和電子線路板,光強傳感器9用于實時檢測太陽能電池板6的光照強度,并將檢測到的太陽能電池板6的光照強度發送至微控制器10,微控制器10將接收到的太陽能電池板6的光照強度與預設強度值進行比較,在確定接收到的太陽能電池板6的光照強度小于預設強度值時,通過電機驅動模塊11控制電動機2轉動一定角度,進而使得轉盤3帶動太陽能電池板6轉動一定角度,使得太陽光能夠充分照射在太陽能電池板6上,提高了發電效率;另外,本實用新型在太陽能電池板6的一側設有反射鏡8,且反射鏡8的反光面與太陽能電池板6相對,這樣,沒有照射在太陽能電池板6上的太陽光通過反射鏡8可部分反射在太陽能電池板6上,使得太陽能電池板6將足夠的太陽能轉化為電能存儲至蓄電池7中,供負載使用,進一步提高了發電效率。
最后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盡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宗旨和范圍,其均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