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儲能設備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飛輪儲能裝置。
背景技術:
飛輪系統利用電機驅動軸承支承的飛輪轉子旋轉,通過控制轉子轉速來改變角動量大小、進而產生所需的控制力矩以精確控制航天器姿態。飛輪既能工作在反作用狀態,用作反作用飛輪;又能工作在偏置狀態,用作偏置動量輪;進一步提高轉速,還可用作姿控儲能兩用飛輪。現有技術中,大多數飛輪采用橡膠密封圈密封方法,密封效果不理想。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飛輪儲能裝置,以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飛輪儲能裝置,包括上殼體、下殼體、傳動軸、上保護軸承、轉子、定子、下保護軸承、磁懸浮軸承、飛輪及下殼體,所述上殼體和下殼體對應連接,所述傳動軸貫穿殼體內腔,傳動軸頂部與上殼體連接,傳動軸底部與飛輪連接,所述上保護軸承安裝在傳動軸的頂部,所述轉子安裝在上保護軸承底部的傳動軸上,所述下保護軸承安裝在上殼體底部的傳動軸上,所述定子安裝在與轉子對應的上殼體上,所述磁懸浮軸承分為兩部分,一部分安裝在傳動軸上,另一部分安裝在飛輪頂部的下殼體上。
在上述技術方案基礎上,所述上殼體包括凸觸、螺絲孔、螺絲、螺母及橡膠墊,下殼體包括凹槽、螺絲孔及硅膠套,凸觸嵌入到凹槽內,同時螺絲穿過螺絲孔底端與螺母連接,在上殼體和下殼體的連接處內置橡膠墊,外部采用密封膠密封,在外面安裝硅膠套,從而保證殼體內部密封。
在上述技術方案基礎上,所述上殼體和下殼體均采用7000系列鎂鋁合金。
本發明采用先進的生產技術以及合理的結構設計,通過設置凸觸和凹槽的結構組合,提高了殼體內腔的密封性,并且可多次拆封、放氣量少、結構簡單、性能可靠,可用于姿控飛輪和儲能飛輪真空密封保護,為飛輪系統提供一個高真空度的工作環境,降低轉子高速旋轉風阻損耗,還可以防止灰塵,提高系統整體性能和可靠性。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上殼體和下殼體的密封示意圖。
圖3為下殼體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上殼體;2-下殼體;3-傳動軸;4-上保護軸承;5-轉子;6-定子;7-下保護軸承;8-磁懸浮軸承;9-飛輪;10-凸觸;11-螺絲孔;12-螺絲;13-螺母;14-橡膠墊;15-凹槽;16-硅膠套。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闡述。
一種飛輪儲能裝置,包括上殼體1、下殼體2、傳動軸3、上保護軸承4、轉子5、定子6、下保護軸承7、磁懸浮軸承8及飛輪9,所述上殼體1和下殼體2對應連接,所述傳動軸3貫穿殼體內腔,傳動軸3頂部與上殼體1連接,傳動軸3底部與飛輪9連接,所述上保護軸承4安裝在傳動軸3的頂部,所述轉子5安裝在上保護軸承4底部的傳動軸3上,所述下保護軸承7安裝在上殼體1底部的傳動軸3上,所述定子6安裝在與轉子5對應的上殼體1上,所述磁懸浮軸承8分為兩部分,一部分安裝在傳動軸3上,另一部分安裝在飛輪9頂部的下殼體2上。
優選地,所述上殼體1包括凸觸10、螺絲孔11、螺絲12、螺母13及橡膠墊14,下殼體2包括凹槽15、螺絲孔11及硅膠套16,凸觸10嵌入到凹槽15內,同時螺絲12穿過螺絲孔11底端與螺母13連接,在上殼體1和下殼體2的連接處內置橡膠墊14,外部采用密封膠密封,在外面安裝硅膠套16,從而保證殼體內部密封。
優選地,所述上殼體1和下殼體2均采用7000系列鎂鋁合金。
本發明通過合理的結構設計,采用先進的生產技術,設置凸觸和凹槽的結構組合,有效的保證了殼體內腔的密閉性,設置螺絲和螺母的結構組合,使殼體密封更加穩定。
以上所述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根據本發明的教導,在不脫離本發明的原理與精神的情況下,對實施方式所進行的改變、修改、替換和變型仍落入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