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充電器材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散熱效果優(yōu)異的充電器外殼。
背景技術:
目前,依靠電力為動力的產(chǎn)品已進入千家萬戶,例如電動自行車,電動自行車是靠一個可充電電瓶及充電器作動力,因此,電瓶車充電器的性能和使用壽命就成為用戶最為關心的問題。充電器在充電過程中變壓器會散發(fā)出大量的熱,在充電器使用過程中如果擺放位置不恰當可能導致變壓器所產(chǎn)生的熱量難以散發(fā),嚴重影響充電器使用壽命,甚至造成火災,因此提高充電器散熱性能是非常重要的。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基于背景技術存在的技術問題,本發(fā)明提出了一種散熱效果優(yōu)異的充電器外殼。
本發(fā)明提出的一種散熱效果優(yōu)異的充電器外殼,包括殼體、輸出頭、輸出線、輸入頭、輸入線和多個散熱管組;
輸出頭通過輸出線連接殼體,輸入頭通過輸入線連接殼體,輸出線與殼體連接處和輸入線與殼體連接處位于殼體長度方向上相對兩側;
散熱管組包括第一縱向連桿、第二縱向連桿和兩個橫向連桿,第一縱向連桿、第二縱向連桿和兩個橫向連桿均安裝在殼體內(nèi),第一縱向連桿的兩端分別連通兩個橫向連桿第一端,第二縱向連桿的兩端分別連通兩個橫向連桿第二端;
散熱管組沿著殼體長度方向依次分布。
優(yōu)選地,第一縱向連桿和第二縱向連桿內(nèi)均安裝有多個螺旋彈簧。
優(yōu)選地,所述散熱效果優(yōu)異的充電器還包括多個連通管;
連通管安裝在殼體內(nèi),并沿著殼體長度方向依次連通散熱管組的橫向連桿。
優(yōu)選地,殼體上設有多個導熱槽組,導熱槽組與散熱管組一一對應,導熱槽組包括多個第一導熱槽、第二導熱槽和兩個第三導熱槽;
第一縱向連桿外壁通過第一導熱槽連通殼體外部空間,第二縱向連桿外壁通過第二導熱槽連通殼體外部空間,兩個橫向連桿外壁分別通過兩個第三導熱槽連通殼體外部空間。
優(yōu)選地,殼體安裝有多個半球形凸起。
優(yōu)選地,輸入頭包括安裝塊、第一導電塊、第二導電塊、兩個復位件、第一按壓塊和第二按壓塊;
安裝塊上設有兩個安裝槽,第一導電塊和第二導電塊分別可移動地安裝在兩個安裝槽內(nèi),第一導電塊移動方向為靠近和遠離第二導電塊的方向,第二導電塊移動方向為靠近和遠離第一導電塊的方向,兩個復位件均安裝在安裝塊上,并分別連接第一導電塊和第二導電塊,第一按壓塊可移動地安裝在安裝塊上,第一按壓塊移動方向與第一導電塊移動方向平行,第一按壓塊與第一導電塊連接,并位于第一導電塊遠離第二導電塊一側,第二按壓塊可移動地安裝在安裝塊上,第二按壓塊移動方向與第二導電塊移動方向平行,第二按壓塊與第二導電塊連接,并位于第二導電塊遠離第一導電塊一側。
優(yōu)選地,第一按壓塊和第二按壓塊外圍設有彈性層。
本發(fā)明使用時電能通過輸入頭和輸入線配合進行輸入,通過輸出頭和輸出線配合進行輸出,在第一縱向連桿、第二縱向連桿和橫向連桿內(nèi)注滿導熱效果優(yōu)異的液體,液體會吸收殼體內(nèi)部產(chǎn)生的熱量,如果殼體內(nèi)局部溫度過高,殼體利用液體的流動性可以有效提高散熱效果。本發(fā)明使用方便,且散熱效果優(yōu)異。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提出的一種散熱效果優(yōu)異的充電器外殼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A局部放大圖;
圖3為殼體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圖1、圖2和圖3所示,本發(fā)明提出的一種散熱效果優(yōu)異的充電器外殼,包括殼體1、輸出頭2、輸出線3、輸入頭、輸入線5和多個散熱管組;
輸出頭2通過輸出線3連接殼體1,輸入頭通過輸入線5連接殼體1,輸出線3與殼體1連接處和輸入線5與殼體1連接處位于殼體1長度方向上相對兩側;
散熱管組包括第一縱向連桿61、第二縱向連桿62和兩個橫向連桿63,第一縱向連桿61、第二縱向連桿62和兩個橫向連桿63均安裝在殼體1內(nèi),第一縱向連桿61的兩端分別連通兩個橫向連桿63第一端,第二縱向連桿62的兩端分別連通兩個橫向連桿63第二端;
散熱管組沿著殼體1長度方向依次分布。
本發(fā)明使用時電能通過輸入頭和輸入線5配合進行輸入,通過輸出頭2和輸出線3配合進行輸出,在第一縱向連桿61、第二縱向連桿62和橫向連桿63內(nèi)注滿導熱效果優(yōu)異的液體,液體會吸收殼體1內(nèi)部產(chǎn)生的熱量,如果殼體1內(nèi)局部溫度過高,殼體1利用液體的流動性可以有效提高散熱效果。
本實施方式中,第一縱向連桿61和第二縱向連桿62內(nèi)均安裝有多個螺旋彈簧,有效提高液體的流動效果。
本實施方式中,所述散熱效果優(yōu)異的充電器還包括多個連通管7;
連通管7安裝在殼體1內(nèi),并沿著殼體1長度方向依次連通散熱管組的橫向連桿,提高散熱管組內(nèi)液體流動的效果。
本實施方式中,殼體1上設有多個導熱槽組,導熱槽組與散熱管組一一對應,導熱槽組包括多個第一導熱槽111、第二導熱槽112和兩個第三導熱槽113;
第一縱向連桿61外壁通過第一導熱槽111連通殼體1外部空間,第二縱向連桿62外壁通過第二導熱槽112連通殼體1外部空間,兩個橫向連桿63外壁分別通過兩個第三導熱槽113連通殼體1外部空間,有效增加殼體1的散熱面積,并提高散熱管組散熱效果。
本實施方式中,殼體1安裝有多個半球形凸起12,便于殼體1和地面之間保持一定的距離。
本實施方式中,輸入頭包括安裝塊41、第一導電塊42、第二導電塊43、兩個復位件、第一按壓塊45和第二按壓塊;
安裝塊41上設有兩個安裝槽411,第一導電塊42和第二導電塊43分別可移動地安裝在兩個安裝槽411內(nèi),第一導電塊42移動方向為靠近和遠離第二導電塊43的方向,第二導電塊43移動方向為靠近和遠離第一導電塊42的方向,兩個復位件均安裝在安裝塊41上,并分別連接第一導電塊42和第二導電塊43,第一按壓塊45可移動地安裝在安裝塊41上,第一按壓塊45移動方向與第一導電塊42移動方向平行,第一按壓塊45與第一導電塊42連接,并位于第一導電塊42遠離第二導電塊43一側,第二按壓塊可移動地安裝在安裝塊41上,第二按壓塊移動方向與第二導電塊43移動方向平行,第二按壓塊與第二導電塊43連接,并位于第二導電塊43遠離第一導電塊42一側,由于插座長時間使用后容易松動,而且各個部件的加工都存在一定的誤差,因此第一導電塊42和第二導電塊43很難與插座保持緊密的接觸,通過兩個復位件、第一按壓塊45和第二按壓塊與第一導電塊42和第二導電塊43配合,第一導電塊42和第二導電塊43插入插座時按壓第一按壓塊45和第二按壓塊,第一導電塊42和第二導電塊43插入插座后復位件可以保持第一導電塊42和第二導電塊43與插座的緊密接觸,第一按壓塊45和第二按壓塊外圍設有彈性層,有利于提高使用者使用的舒適度。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fā)明揭露的技術范圍內(nèi),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及其發(fā)明構思加以等同替換或改變,都應涵蓋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n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