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電機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外貼磁鐵纏繞玻纖線的電機轉子。
背景技術:
現有的電機轉子普遍是將外貼磁鐵套入無磁不銹鋼套管,或在轉子矽鋼片開有磁鐵孔,將磁鐵插入矽鋼片孔內。現有的電機轉子結構具有以下缺點是:
1、不銹鋼套制造工藝復雜,圓度不容易把控,不銹鋼套厚度在0.1mm以上,焊接難度及成本高;
2、焊接完成后需要進行退磁工藝;
3、對轉子磁鐵厚度的精度要求很高,否則無法套入或套入后太松;
4、不銹鋼套易變形且厚度大于等于0.1mm,因此與電機定子的安全間距要求必須要大于等于0.4mm,而鋼套有一定的隔磁率,導致電機效率低,氣隙大因此噪音也大。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外貼磁鐵纏繞玻纖線的電機轉子,在永磁鐵表面纏繞玻纖線,取代現有的不銹鋼套管。
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外貼磁鐵纏繞玻纖線的電機轉子,包括轉子體和轉子軸,所述轉子體外設置有永磁鐵,所述永磁鐵表面纏繞有玻纖線。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玻纖線外刷浸絕緣樹脂膠,使玻纖線更加牢固,耐高溫性和絕緣性更好。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玻纖線的截面為圓形。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玻纖線的直徑為0.05~0.07mm。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對比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在永磁鐵表面纏繞玻纖線,取代不銹鋼套管,具有以下優點:
1、玻纖線制造簡單,規格可隨意調配,線徑可做到小于0.1mm;
2、玻纖線是無磁絕緣材料,無需對其進行退磁工藝;
3、玻纖線可沿轉子一端緊緊的纏繞至另一端,對裝配精度無要求;
4、玻纖線直徑小于0.1mm,且貼合轉子表面,無變形現象,因此轉子與電機定子的間距可做到0.2mm~0.3 mm之間,同時玻纖線無隔磁現象,大大提升電機效率,降低氣隙噪音。
附圖說明
圖1是外貼磁鐵纏繞玻纖線的電機轉子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的截面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圖1、圖2,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外貼磁鐵纏繞玻纖線的電機轉子,包括轉子體和轉子軸1,所述轉子體外均勻貼有永磁鐵2,永磁鐵2表面纏繞有玻纖線3,所述玻纖線3的截面為圓形,玻纖線3沿轉子一端緊緊的纏繞至另一端,纏繞后在玻纖線3表面刷浸絕緣樹脂膠使其永久固化,更加牢固,并提高耐高溫性和絕緣性。優選的,所述玻纖線3的直徑為0.05~0.07mm。
對比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在永磁鐵2表面纏繞玻纖線3,取代不銹鋼套管,具有以下優點:玻纖線3制造簡單,可直接購買,規格可隨意調配,線徑可做到小于0.1mm;玻纖線3是無磁絕緣材料,無需對其進行退磁工藝,減少制作工序;玻纖線3可沿轉子一端緊緊的纏繞至另一端,對裝配精度無要求,降低生產難度;玻纖線3直徑小于0.1mm,且貼合轉子表面,無變形現象,因此轉子與電機定子的間距可做到0.2mm~0.3 mm之間,同時玻纖線3無隔磁現象,大大提升電機效率,降低氣隙噪音。
以上具體結構和尺寸數據是對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進行了具體說明,但本實用新型創造并不限于所述實施例,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違背本實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還可做出種種的等同變形或替換,這些等同的變形或替換均包含在本申請權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