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整流器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整流器面板。
背景技術:
整流器是一個整流裝置,主要由內部電氣元件和外殼組成,外殼由多個面板構成。簡單的說,整流器就是將交流轉化為直流的裝置。整流器有兩個主要功能:第一,將交流電變成直流電,經濾波后供給負載,或者供給逆變器;第二,給蓄電池提供充電電壓。因此,整流器又起到一個充電器的作用。在使用過程中,整流器溫度過高容易損壞器件,或引發火災。
因此,如何避免整流器溫度過高,是本領域技術人員亟待解決的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整流器面板,通過設置特定結構的通風孔,輔助風扇促進整流器內部通風散熱,從而能夠避免整流器溫度過高。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整流器面板,所述整流器面板包括:
用于固定風扇的面板本體;
與所述風扇的位置對應設置的圓形通風孔,所述圓形通風孔內設置有圓形擋條和線形擋條,所述圓形擋條和所述圓形通風孔同心布置,所述線形擋條所在直線與所述圓形通風孔的直徑共線,所述線形擋條的一端與所述圓形擋條連接,另一端與所述面板本體連接。
優選地,在上述整流器面板中,所述圓形通風孔內設置有多個半徑不等的圓形擋條和四個線形擋條,相鄰的所述線形擋條之間彼此垂直。
優選地,在上述整流器面板中,還包括連接邊,所述連接邊位于所述面板本體的周圍邊沿且與所述面板本體垂直固連,所述連接邊與所述風扇對應的位置設置有槽型缺口。
優選地,在上述整流器面板中,還包括:
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位于所述面板本體內側且與所述面板本體固連;
旋轉螺釘,所述旋轉螺釘的螺帽端位于所述連接邊的外側,所述旋轉螺釘的螺紋端穿過所述連接邊位于所述連接邊的內側且與所述固定座固連;
拉手,所述面板本體上設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位于所述連接邊和所述固定座之間,所述拉手的旋轉端穿過所述第一通孔套設在所述旋轉螺釘上與所述旋轉螺釘可轉動連接,所述拉手的固定端位于所述面板本體的外側,所述旋轉端和所述固定端之間為可在所述第一通孔內穿過的拉手板;
固定螺釘,所述固定螺釘與所述拉手的固定端可轉動連接,所述面板本體上設置有與所述固定螺釘適配的固定孔。
優選地,在上述整流器面板中,所述拉手板上開設有U型槽或弧形槽。
優選地,在上述整流器面板中,所述面板本體和所述連接邊均為鐵質面板,所述固定座與所述面板本體之間通過焊接方式固連。
優選地,在上述整流器面板中,所述面板本體的外表面進行噴砂紋粉末處理。
優選地,在上述整流器面板中,所述拉手為鐵質拉手。
優選地,在上述整流器面板中,所述面板本體的內側設置有用于連接所述風扇的第一壓鉚螺母柱。
優選地,在上述整流器面板中,所述面板本體的內側設置有用于連接燈板的第二壓鉚螺母柱,以及與所述燈板的燈泡位置對應的第二通孔。
從上述技術方案可以看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整流器面板,通過圓形通風孔,結合風扇,可以有效促進整流器內部的通風散熱,從而能夠避免整流器溫度過高。并且,圓形通風孔內的圓形擋條和線形擋條,不僅連接牢固,而且預留的通風面積大,不僅保證了整流器面板對整流器內部元件的保護作用,而且能夠有效地起到通風散熱以保證整流器正常工作、延長使用壽命的目的。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整流器面板及其組件的分解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整流器面板的俯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整流器面板的正視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整流器面板的仰視圖。
圖中:1-整流器面板,10-面板本體,11-連接邊,12-第二壓鉚螺母柱,13-第一壓鉚螺母柱,14-固定座,15-圓形通風孔,151-圓形擋條,152-線形擋條,2-拉手,3-固定螺釘,4-旋轉螺釘,5-風扇,6-燈板。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公開了一種整流器面板,通過設置特定結構的通風孔,輔助風扇促進整流器內部通風散熱,從而能夠避免整流器溫度過高。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請參閱圖1至圖4,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整流器面板及其組件的分解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整流器面板的俯視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整流器面板的正視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整流器面板的仰視圖。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整流器面板,包括面板本體10和圓形通風孔15。其中,風扇5固定在面板本體10的內側,面板本體10上設置有與風扇5的位置對應的圓形通風孔15。其中,圓形通風孔15內設置有圓形擋條151和線形擋條152,圓形擋條151和圓形通風孔15同心布置,線形擋條152所在直線與圓形通風孔15的直徑共線,線形擋條152的一端與圓形擋條151連接,另一端與面板本體10連接。
其中,風扇5是標準外購件,用于對電源功率器件進行強制風冷。風扇5位于面板本體10內側且與面板本體10固連,用于向整流器內部吹風。當整流器在工作時,風扇5進行向里吹風,風帶著整流器內部發熱器件散發的熱量從后側排出。
通過上述技術方案可以看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整流器面板,通過圓形通風孔15,結合風扇5,可以有效促進整流器內部的通風散熱,從而能夠避免整流器溫度過高。并且,圓形通風孔15內的圓形擋條151和線形擋條152,不僅連接牢固,而且預留的通風面積大,不僅保證了整流器面板對整流器內部元件的保護作用,而且能夠有效地起到通風散熱以保證整流器正常工作、延長使用壽命的目的。
在具體實施例中,上述整流器面板中的圓形通風孔15內,設置有多個(例如三個)半徑不等的圓形擋條151和四個線形擋條152,相鄰的線形擋條152之間彼此垂直。
在具體實施例中,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整流器面板上還設置有方便連接周圍零部件的連接邊11,連接邊11位于面板本體10的周圍邊沿,并且與面板本體10垂直固連。進一步地,連接邊11與風扇5對應的位置設置有槽型缺口(16),以減小厚度或增加縫隙,便于風扇散熱。
現有技術中,整流器一般包括前面板、底座、上蓋及電路板PCB。客戶在使用整流器作為電源模塊時,往往需要將電源模塊固定在特定的地方,然后才能通電運行。
為了進一步優化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整流器面板上還設置有固定座14、旋轉螺釘4、拉手2和固定螺釘3。
其中,固定座14位于面板本體10內側且與面板本體10固連;旋轉螺釘4的螺帽端位于連接邊11的外側,旋轉螺釘4的螺紋端穿過連接邊11位于連接邊11的內側,且與固定座14固連;面板本體10上設置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位于連接邊11和固定座14之間,拉手2的旋轉端穿過第一通孔套設在旋轉螺釘4上與旋轉螺釘4可轉動連接,拉手2的固定端位于面板本體10的外側,旋轉端和固定端之間為可在第一通孔內穿過的拉手板,拉手板上開設有U型槽或弧形槽,以便于工作人員手持把握;固定螺釘3與拉手2的固定端可轉動連接,面板本體10上設置有與固定螺釘3適配的固定孔。
上述整流器面板,作為整流器的前面板,是一種新型結構,其中的拉手2是客戶在安裝使用整流器時拖動整個整流器的重要部件。操作時,首先令固定螺釘3脫離面板本體10,旋出拉手2,工作人員手持拉手2的拉手板,用力前推或者后拉整個整流器,到合適位置時,將拉手2推進面板本體10上的第一通孔內閉合,并將固定螺釘3固定在面板本體10上擰緊,此時拉手底部與客戶設計特定的位置卡住,最后實現整流器的位置調整及安裝固定。可見,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整流器面板通過拉手2,可以方便快捷地對整流器的位置進行調整,從而便于整流器的安裝操作。
在具體實施例中,上述整流器面板中的拉手2為鐵質拉手,面板本體10和連接邊11均為鐵質面板,固定座14與面板本體10之間通過焊接方式固連。進一步地,面板本體10的外表面進行噴黑色砂紋粉末處理。
在具體實施例中,上述整流器面板中的面板本體10,其內側設置有用于連接風扇5的第一壓鉚螺母柱13,從而可以令風扇5通過第一壓鉚螺母柱13與面板本體1固連。并且,面板本體10的內側還設置有用于連接燈板6的第二壓鉚螺母柱12,以及與燈板6的燈泡位置對應的第二通孔。其中,燈板6上有綠燈、黃燈、紅燈三種顏色,各表示整流器不同的運行狀態,燈板6包括底座和燈泡,底座位于面板本體1內側且與第二壓鉚螺母柱12固連,燈泡位于面板本體10上位置對應的第二通孔內。此外,整流器面板的顯示燈(即燈板6上的綠燈、黃燈、紅燈)附近進行絲印。
最后,還需要說明的是,在本文中,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類的關系術語僅僅用來將一個實體或者操作與另一個實體或操作區分開來,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這些實體或操作之間存在任何這種實際的關系或者順序。而且,術語“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變體意在涵蓋非排他性的包含,從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過程、方法、物品或者設備不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還包括沒有明確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還包括為這種過程、方法、物品或者設備所固有的要素。在沒有更多限制的情況下,由語句“包括一個……”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過程、方法、物品或者設備中還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說明書中各個實施例采用遞進的方式描述,每個實施例重點說明的都是與其他實施例的不同之處,各個實施例之間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參見即可。
對所公開的實施例的上述說明,使本領域專業技術人員能夠實現或使用本實用新型。對這些實施例的多種修改對本領域的專業技術人員來說將是顯而易見的,本文中所定義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圍的情況下,在其它實施例中實現。因此,本實用新型將不會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這些實施例,而是要符合與本文所公開的原理和新穎特點相一致的最寬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