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一種新型電纜刀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2197365閱讀:586來源:國知局
一種新型電纜刀的制作方法與工藝

本實用新型屬于電纜刀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新型電纜刀。



背景技術:

在電纜線路的安裝或維護中常需要將電纜的絕緣皮剝開,而電纜剝皮是繼電保護基建作業的一項重要工作,工藝要求很高。特別是外半導電層的切斷面要非常連貫、整齊,不能有任何毛刺和凹凸不平。此部位電場強度最集中,是電纜頭最薄弱的地方,電纜頭常見事故大多是由這個部位引起的,剝切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電纜的使用壽命和安全運行的穩定性。

目前電纜破線主要是采用彎型電纜刀,由于電纜的機械特性和功能特性需求,電纜通常由多層材料組成,結構強度較高。因此,采用現有電纜刀進行電纜剝皮時會先用彎刀部分對電纜環割,然后再用刀尖在縱向進行直線切割,但進行環割時刀片與電纜間易發生相對滑動,影響切割且易傷手,且由于電纜刀在使用過程中易接觸內部銅線,且傳統電纜刀在縱向剝皮時易在鋼鎧上勾住而將刀尖損壞且不易維護,更換成本較高。同時現有電纜刀也難以同時滿足環形切割和縱向切割的需求,由于電纜線為圓柱體,利用刀尖在縱向進行直線切割時也很容易造成手部傷害。此外,電纜刀切入電纜的深度完全靠使用者憑經驗感覺,如果過輕的話電纜未被破開,如果過重的話更有可能傷及電纜芯,造成絕緣損壞。

經檢索,關于防止刀尖損壞及電纜刀傷及電纜芯的專利已有相關公開。如,中國專利申請號:201520450802.2,申請日:2015年6月26日,發明創造名稱為:電纜撥皮刀,該申請案包括刀架、設置在刀架頂端的環形切割刀、直線切割刀和夾緊定位板;其中,所述直線切割刀設置在刀架下側,刀架的兩側面上于直線切割刀對應處分別設有一個固定座,所述夾緊定位板通過其上面設置的鉸接座與所述固定座鉸接,所述夾緊定位板下方外側面上設有凸體。該申請案通過將環形切割和直線切割功能分開,并通過夾緊定位板的支撐導向作用,從而便于在電纜外皮上進行的是穩定的平行直線切割,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有效避免與鋼帶鎧裝勾住,對導體芯起到保護作用。但采用該申請案的電纜撥皮刀進行環形切割時,電纜易相對于環形切割刀發生滑動,從而影響切割質量,且該申請案對電纜刀切入電纜的深度也不能進行精確控制,從而無法有效避免對電纜芯的損壞。



技術實現要素:

1.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采用現有電纜刀進行電纜剝皮時,電纜刀易損壞、不易維護、更換成本較高、易傷手以及現有電纜刀難以同時滿足環形切割和縱向切割的需要的不足,提供了一種新型電纜刀。采用本實用新型的電纜刀能夠同時便于對電纜進行環形切割及縱向切割,電纜刀在使用過程中不易發生損壞,且刀片更換方便,成本較低,同時能夠對刀片切入深度進行有效控制,防止損壞電纜芯。

2.技術方案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技術方案為:

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新型電纜刀,包括主刀具、刀具固定管和電纜卡臂,主刀具內安裝有主刀片,所述的主刀具安裝于刀具固定管內,且刀具固定管上安裝有與主刀片的刀刃面相對設置的電纜卡臂,通過主刀片與電纜卡臂的配合實現對電纜的卡位。

更進一步的,所述的電纜卡臂包括固定段和卡合段,其中,所述的固定段用于電纜卡臂與刀具固定管的連接,且固定段可相對于刀具固定管發生旋轉,所述的卡合段用于與主刀片的刀刃面配合對電纜進行卡合定位。

更進一步的,所述卡合段與主刀片的刀刃面相配合的側面加工為分段平面結構,且不同平面依次連接形成整體弧形結構。

更進一步的,所述的電纜卡臂上還設有電纜縱向切割機構,該電纜縱向切割機構包括副刀安裝段與錐形頭部,其中,副刀安裝段的一端與卡合段相連,其另一端與錐形頭部相連,上述錐形頭部內安裝有錐形鉤,副刀安裝段靠近錐形頭部的一端設有副刀安裝槽,副刀安裝槽內安裝有副刀片,且副刀片與錐形鉤自然銜接,通過副刀片與錐形鉤的配合實現電纜的縱向切割。

更進一步的,所述的錐形頭部與副刀安裝段為可拆卸連接,錐形頭部內加工有螺紋孔,所述的錐形鉤為錐形螺絲或帶有螺紋的錐形柱,該錐形鉤安裝于螺紋孔內;所述副刀安裝槽的兩側均加工有縱切面,且副刀安裝段上設有第三鎖定孔,通過第三鎖定孔內的鎖定旋鈕對副刀片進行鎖定。

更進一步的,所述刀具固定管上與主刀片的刀刃面相背的側面向前延伸形成第一鎖定部,第一鎖定部上固定有剝皮深度控制機構,通過剝皮深度控制機構對主刀片的切入深度進行控制,上述剝皮深度控制機構包括限位器和刻度旋鈕,所述的限位器包括安裝部和夾持部,其中安裝部與第一鎖定部為螺紋連接,夾持部及安裝部上設有與刀片厚度相匹配的卡槽,所述的刻度旋鈕與安裝部伸出第一鎖定部的一端螺紋連接。

更進一步的,所述的主刀具與刀具固定管之間以及主刀片與主刀具之間均為可拆卸連接。

更進一步的,所述的主刀具包括出刀頭、刀管、彈性伸縮控制機構和按壓部,其中,所述的出刀頭、刀管及按壓部組成刀具的封閉外殼,主刀片依次穿過刀管和出刀頭,所述的彈性伸縮控制機構位于刀管內部,且其遠離出刀頭的一端與按壓部相連,通過按壓部的按壓帶動彈性伸縮控制機構進行伸縮,從而控制主刀片的伸出與回縮。

更進一步的,所述的刀管包括外管、活動管及支撐管,其中,所述支撐管的內部通過隔板分隔為第一容納腔和第二容納腔,所述的活動管包括相互連接的第一管段及第二管段,其第一管段伸進支撐管的第二容納腔內部,第二管段與按壓部相連;所述的外管嵌套于活動管及支撐管的外部,且外管及支撐管靠近出刀頭的一端均與出刀頭相鎖定。

更進一步的,所述的彈性伸縮控制機構包括限高片、控制管、活動桿及彈簧,其中,所述的活動桿為矩形管狀結構,且活動桿的出刀端與進刀端均為由上下兩片組成的彈性結構,所述上下兩片之間存在供主刀片穿過的開口,上述活動桿外部套設有彈簧,且活動桿的出刀端位于支撐管的第一容納腔內部,活動桿的進刀端穿過隔板上的第二出刀孔與活動管相連;

上述活動桿的出刀端設有楔形夾頭,楔形夾頭套設于控制管的內部,控制管的內腔尺寸與楔形夾頭的外廓尺寸相匹配,且控制管靠近出刀頭的一端設有限高片,該限高片的內孔尺寸介于楔形夾頭與控制管的外廓尺寸之間,從而允許活動桿的楔形夾頭穿過而阻止控制管穿過,通過按壓部對活動管進行按壓,帶動活動桿外部的彈簧進行伸縮,從而實現楔形夾頭與控制管的分離,進而通過控制夾頭的夾緊與張開來實現主刀片的伸縮與固定。

3.有益效果

采用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技術方案,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新型電纜刀,包括主刀具、刀具固定管和電纜卡臂,所述的電纜卡臂安裝于刀具固定管上且與主刀片的刀刃面相對設置,采用主刀具對電纜進行環形切割時,將電纜卡合于主刀片與電纜卡臂之間,從而能夠對電纜進行良好的定位,克服切割過程中刀片與電纜易發生相對滑動,影響正常切割且易傷手的不足,大大提高了對電纜環割的效率及精度,能夠有效防止刀片相對于電纜滑動傷及人手。

(2)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新型電纜刀,所述的電纜卡臂包括固定段和卡合段,其固定段用于電纜卡臂與刀具固定管的連接,且固定段可相對于刀具固定管發生旋轉,從而可以根據使用需要將電纜卡臂旋轉至合適的角度,并對不同直徑的電纜有良好的適應性。

(3)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新型電纜刀,所述電纜卡臂的卡合段與主刀片的刀刃面相配合的側面加工為分段平面結構,且不同平面依次連接形成整體弧形結構,從而能夠更好地適應環形切割時電纜的圓面,使之不易移動,進一步提高切割質量。

(4)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新型電纜刀,所述電纜卡臂上還設有電纜縱向切割機構,該電纜縱向切割機構包括副刀安裝段與錐形頭部,上述錐形頭部內安裝有錐形鉤,副刀安裝段靠近錐形頭部的一端設有副刀安裝槽,副刀安裝槽內安裝有副刀片,且副刀片與錐形鉤自然銜接,當使用主刀片對電纜進行環形切割后,將錐形鉤由環形切割口卡進電纜表面的絕緣皮內,并向下拉伸,從而帶動副刀片一起向下運動對電纜進行縱向切割,本實用新型的電纜刀能夠同時實現對電纜的環形及縱向切割,且通過副刀片與錐形鉤的配合使電纜縱向剝皮更加容易,能夠有效防止縱向切割過程中傷害手部。此外,由于副刀片在縱向切割過程中通過錐形鉤進行導向,解決了傳統電纜刀在縱向剝皮時易在鋼鎧上勾住而將刀尖損壞的問題,有利于延長刀具的使用壽命。

(5)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新型電纜刀,副刀安裝槽的兩側均加工有縱切面,從而能夠減小縱向切割過程中電纜皮對副刀片的阻力,提高切割效率。上述副刀安裝段上設有第三鎖定孔,通過第三鎖定孔內的鎖定旋鈕對副刀片進行鎖定,從而便于副刀片的更換及維護,成本較低。

(6)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新型電纜刀,所述刀具固定管上與主刀片的刀刃面相背的側面向前延伸形成第一鎖定部,第一鎖定部上固定有剝皮深度控制機構,通過剝皮深度控制機構能夠對環形切割時主刀片的切入深度進行有效控制,防止切割過程中對電纜芯造成損壞。

(7)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新型電纜刀,所述的主刀具與刀具固定管之間以及主刀片與主刀具之間均為可拆卸連接,從而便于對主刀具及主刀片進行更換,維護成本較低,且本實用新型的主刀具可直接選用現有美工刀、彈簧刀或其他刀具,使其與刀具固定管進行固定安裝即可。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新型電纜刀的組裝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新型電纜刀的拆分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刀具固定管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限位器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電纜卡臂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的支撐管的結構示意圖;

圖7為本實用新型的活動桿的結構示意圖;

圖8為本實用新型的活動管的結構示意圖;

圖9為本實用新型的防偏器的結構示意圖;

圖10為本實用新型的鎖定旋鈕的結構示意圖。

示意圖中的標號說明:

1、按壓部;101、第三固定孔;2、外管;201、第一滑槽;202、第一固定孔;3、刀具固定管;301、第一鎖定部;302、第一鎖定孔;303、第二鎖定部;304、第二鎖定孔;4、電纜卡臂;401、固定段;402、卡合段;403、副刀安裝段;404、副刀安裝槽;405、縱切面;406、第三鎖定孔;407、錐形頭部;5、主刀片;6、限位器;601、安裝部;602、夾持部;603、卡槽;7、錐形鉤;8、刻度旋鈕;9、防偏器;901、刀片軸向控制口;10、活動管;1001、第二滑槽;1002、第一出刀孔;1003、第一管段;1004、第二管段;1005、格柵;11、彈簧;12、活動桿;1201、楔形夾頭;1202、限位部;1203、卡合部;13、控制管;14、支撐管;1401、隔板;1402、第二出刀孔;1403、第二固定孔;15、限高片;16、阻抑片;17、出刀頭;1801、控制部;1802、鎖定塊。

具體實施方式

為進一步了解本實用新型的內容,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詳細描述。

實施例1

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的一種新型電纜刀,包括主刀具、刀具固定管3和電纜卡臂4,主刀具內安裝有主刀片5,所述的主刀具安裝于刀具固定管3內,且刀具固定管3上安裝有與主刀片5的刀刃面相對設置的電纜卡臂4,通過主刀片5與電纜卡臂4的配合實現對電纜的卡位。具體的,采用主刀具對電纜進行環形切割時,將電纜卡合于主刀片5與電纜卡臂4之間,從而能夠對電纜進行良好的定位,克服切割過程中刀片與電纜易發生相對滑動,影響正常切割且易傷手的不足,大大提高了對電纜環割的效率及精度,能夠有效防止刀片相對于電纜滑動傷及人手。本實施例的主刀具可選用現有美工刀具、彈簧刀或其他刀具,且主刀具與刀具固定管3之間以及主刀片5與主刀具之間均為可拆卸連接,從而便于對主刀具及主刀片5進行更換,維護成本較低。具體的,本實施例中在刀具固定管3的側面設有第二鎖定孔304,通過鎖定旋鈕或螺釘對刀具固定管3與主刀具進行固定。

實施例2

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的一種新型電纜刀,包括主刀具、刀具固定管3和電纜卡臂4,主刀具內安裝有主刀片5,所述的主刀具安裝于刀具固定管3內,且刀具固定管3上安裝有與主刀片5的刀刃面相對設置的電纜卡臂4,通過主刀片5與電纜卡臂4的配合實現對電纜的卡位。上述主刀具與刀具固定管3之間以及主刀片5與主刀具之間均為可拆卸連接,且主刀具可根據需要選擇彈簧刀或現有美工刀,只要能夠實現電纜的剝皮即可。

如圖1、圖2、圖5所示,本實施例的電纜卡臂4包括固定段401和卡合段402,其中,所述的固定段401用于電纜卡臂4與刀具固定管3的連接,所述的卡合段402用于與主刀片5的刀刃面配合對電纜進行卡合定位,且固定段401可相對于刀具固定管3發生旋轉,從而可以根據使用需要將電纜卡臂4旋轉至合適的角度,并對不同直徑的電纜有良好的適應性。具體的,如圖3所示,本實施例中是在刀具固定管3的外側面加工第二鎖定部303,電纜卡臂4的固定段401設有與第二鎖定部303相匹配的卡槽,通過第二鎖定部303與卡槽的配合對電纜卡臂4進行安裝。

為了進一步提高電纜剝皮過程中電纜定位的穩定性,防止電纜與刀具間發生相對偏移,保證剝皮質量,本實施例中將卡合段402與主刀片5的刀刃面相配合的側面加工為分段平面結構,且不同平面依次連接形成整體弧形結構(即卡合段402的內側面為由多段平面組成的折面結構,而該卡合段402的外側面則為整體弧形結構)。通過上述設計能夠更好地適應環形切割時電纜的圓面,使之不易移動,進一步提高切割質量。本實施例中卡合段402內側面的各平面表面可處理為磨砂或細齒狀,從而有利于增大旋轉切割時作為支點的穩定性。

實施例3

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的一種新型電纜刀,包括主刀具、刀具固定管3和電纜卡臂4,主刀具內安裝有主刀片5,所述的主刀具安裝于刀具固定管3內,且刀具固定管3上安裝有與主刀片5的刀刃面相對設置的電纜卡臂4,通過主刀片5與電纜卡臂4的配合實現對電纜的卡位。

如圖1、圖2、圖5所示,本實施例的電纜卡臂4包括固定段401和卡合段402,其中,所述的固定段401用于電纜卡臂4與刀具固定管3的連接,且固定段401可相對于刀具固定管3發生旋轉,所述的卡合段402用于與主刀片5的刀刃面配合對電纜進行卡合定位。本實施例中是在刀具固定管3的外側面加工第二鎖定部303,電纜卡臂4的固定段401設有與第二鎖定部303相匹配的卡槽,通過第二鎖定部303與卡槽的配合對電纜卡臂4進行安裝。同時將卡合段402與主刀片5的刀刃面相配合的側面加工為分段平面結構,且不同平面依次連接形成整體弧形結構。

本實施例的電纜卡臂4上還設有電纜縱向切割機構,該電纜縱向切割機構包括副刀安裝段403與錐形頭部407,其中,副刀安裝段403的一端與卡合段402相連,其另一端與錐形頭部407相連,上述錐形頭部407內加工有螺紋孔,螺絲孔內安裝有錐形鉤7(錐形螺絲或帶有螺紋的錐形柱),且副刀安裝段403靠近錐形頭部407的一端設有副刀安裝槽404,副刀安裝槽404內安裝有副刀片,且副刀片與錐形鉤7自然銜接,通過副刀片與錐形鉤7的配合實現電纜的縱向切割。當使用主刀片5對電纜進行環形切割后,將錐形鉤7由環形切割口卡進電纜表面的絕緣皮內,并向下拉伸,從而帶動副刀片一起向下運動對電纜進行縱向切割,本實用新型的電纜刀能夠同時實現對電纜的環形及縱向切割,且通過副刀片與錐形鉤7的配合使電纜縱向剝皮更加容易,能夠有效防止縱向切割過程中傷害手部。此外,由于副刀片在縱向切割過程中通過錐形鉤7進行導向,解決了傳統電纜刀在縱向剝皮時易在鋼鎧上勾住而將刀尖損壞的問題,有利于延長刀具的使用壽命。本實施例的錐形頭部407與副刀安裝段403為可拆卸連接,從而節省錐形頭部407自身損壞時避免更換整個電纜卡臂4的成本。

本實施例中副刀安裝槽404的兩側均加工有縱切面405,從而能夠減小縱向切割過程中電纜皮對副刀片的阻力,提高切割效率。副刀安裝段403上設有第三鎖定孔406,通過第三鎖定孔406內的鎖定旋鈕對副刀片進行鎖定,從而便于副刀片的更換及維護,成本較低。

實施例4

本實施例的一種新型電纜刀的結構基本同實施例3,其區別主要在于:如圖2、圖3所示,本實施例中刀具固定管3上與主刀片5的刀刃面相背的側面向前延伸形成第一鎖定部301,第一鎖定部301上固定有剝皮深度控制機構,通過剝皮深度控制機構對主刀片5的切入深度進行控制,從而能夠有效防止切割過程中對電纜芯造成損壞。如圖2、圖4所示,本實施例的剝皮深度控制機構包括限位器6和刻度旋鈕8,所述的限位器6包括安裝部601和夾持部602,第一鎖定部301上加工有第一鎖定孔302,其中安裝部601與第一鎖定孔302為螺紋連接,夾持部602及安裝部601上設有與刀片厚度相匹配的卡槽603,所述的刻度旋鈕8與安裝部601伸出第一鎖定部301的一端螺紋連接。使用過程中,主刀片5卡合于夾持部602的卡槽603內,通過旋轉刻度旋鈕8可以調節夾持部602的伸出長度,進而調節主刀片5的切割深度(即主刀片5伸出于夾持部602外的寬度)進行調節,而通過刻度旋鈕8上的刻度可以對調節深度進行精確控制。

實施例5

本實施例的一種新型電纜刀的結構基本同實施例4,其區別主要在于:所述的主刀具包括出刀頭17、刀管、彈性伸縮控制機構和按壓部1,其中,出刀頭17、刀管及按壓部1組成刀具的封閉外殼,主刀片5依次穿過刀管和出刀頭17,所述的彈性伸縮控制機構位于刀管內部,且其遠離出刀頭17的一端與按壓部1相連,通過按壓部1的按壓帶動彈性伸縮控制機構進行伸縮,從而控制主刀片5的伸出與回縮。本實用新型通過將主刀具設計為封閉結構,并能根據需要通過按壓使主刀片5伸出出刀頭17外或回縮至刀管,既方便使用又方便存放,且能夠更好地保護刀片,防止傷害操作人員。

實施例6

本實施例的一種新型電纜刀的結構基本同實施例4,其區別主要在于:所述的主刀具包括出刀頭17、刀管、彈性伸縮控制機構和按壓部1,其中,出刀頭17、刀管及按壓部1組成刀具的封閉外殼,主刀片5依次穿過刀管和出刀頭17,所述的彈性伸縮控制機構位于刀管內部,且其遠離出刀頭17的一端與按壓部1相連,通過按壓部1的按壓帶動彈性伸縮控制機構進行伸縮,從而控制主刀片5的伸出與回縮。

上述刀管包括外管2、活動管10及支撐管14,其中,如圖6所示,所述支撐管14的內部通過隔板1401分隔為第一容納腔和第二容納腔,隔板1401上設有供刀片穿過的第二出刀孔1402;如圖2、圖8所示,所述的活動管10包括相互連接的第一管段1003及第二管段1004,第一管段1003上設有第一出刀孔1002,且第一管段1003伸進支撐管14的第二容納腔內部,第二管段1004與按壓部1相連。第二管段1004所述的外管2嵌套于活動管10及支撐管14的外部,且外管2及支撐管14靠近出刀頭17的一端均與出刀頭17相鎖定,具體的,本實施例的外管2及支撐管14上分別設有第一固定孔202、第二固定孔1403,出刀頭17上設有與第一固定孔202、第二固定孔1403相配合的固定孔,通過三個固定孔內的螺釘或固定旋鈕將外管2、支撐管14與出刀頭17鎖定在一起。上述第二管段1004內設有一列格柵1005,通過該格柵1005對備用刀片進行儲存,從而當主刀片5損壞時便于對主刀片5進行更換。本實施例的按壓部1包括相互嵌套的外套管和內套管,其中,所述的內套管插入第二管段1004的內部,所述的外套管套設于外管2的外部。

如圖2、圖7所示,本實施例的彈性伸縮控制機構包括限高片15、控制管13、活動桿12及彈簧11,其中,所述的活動桿12為矩形管狀結構,且活動桿12的出刀端與進刀端均為由上下兩片組成的彈性結構,所述上下兩片之間存在供主刀片5穿過的開口,上述活動桿12外部套設有彈簧11,且活動桿12的出刀端位于支撐管14的第一容納腔內部,活動桿12的進刀端穿過隔板1401上的第二出刀孔1402與活動管10相連。具體的,上述活動桿12的進刀端設有限位部1202和卡合部1203(上、下兩個卡合部即組成活動桿12進刀端的彈性結構),所述的活動桿12通過卡合部1203與第一出刀孔1002的上下兩側相卡合,所述限位部1202的尺寸大于第一出刀孔1002的尺寸,用以對活動桿12進行限位。將活動桿12的上下兩片進行壓縮,卡合部1203間隙縮小,使卡合部1203穿過第一出刀孔1002進入活動管10的第一管段1003,而限位部1202的尺寸相對較大無法穿過第一出刀孔1002,此時停止壓縮,則兩個卡合部1203在彈性力的作用下相互分離,間隙增大,從而與第一出刀孔1002的上下兩側相卡合,實現彈性伸縮控制機構與活動管10的連接。本實施例中限位部1202的橫截面形狀為矩形,卡合部1203的橫截面形狀為三角形,且限位部1202的高度大于卡合部1203的高度。

本實施例中活動桿12的出刀端設有楔形夾頭1201(兩個楔形夾頭即組成活動桿12出刀端的彈性結構,且楔形夾頭1201靠近出刀頭17一端的橫截面尺寸大于其遠離出刀頭17一端的橫截面尺寸),楔形夾頭1201套設于控制管13的內部,控制管13的內腔尺寸與楔形夾頭1201的外廓尺寸相匹配,從而保證正常工作狀態下楔形夾頭1201能夠被控制管13夾緊,防止主刀片5滑動。所述控制管13靠近出刀頭17的一端設有限高片15,該限高片15的內孔尺寸介于楔形夾頭1201與控制管13的外廓尺寸之間,從而允許活動桿12的楔形夾頭1201穿過而阻止控制管13穿過,通過按壓部1對活動管10進行按壓,帶動活動桿12外部的彈簧11進行伸縮,從而實現楔形夾頭1201與控制管13的分離,進而通過控制夾頭1201的夾緊與張開來實現主刀片5的伸縮與固定。

本實施例中活動管10的內部還設有防偏器9,如圖9所示,該防偏器9靠近按壓部1的一端向內凹陷形成供主刀片5穿過且對主刀片5進行縱向定位的刀片軸向控制口901,所述刀片軸向控制口901的高度與主刀片5厚度及活動桿12的進刀端高度相匹配,從而可以有效防止主刀片5進入活動桿12時發生偏移而進不去。

本實施例的主刀具還包括由彈性材料制成的阻抑片16,該阻抑片16與限高片15相卡接(可以采用現有技術中的卡接結構,圖中省略),以防止限高片15發生擺動;該阻抑片16上加工有供刀片穿過的孔隙,該孔隙為矩形孔結構,且該孔隙的高度小于主刀片5的厚度,由于該阻抑片16具有彈性,當按壓按壓部1時,主刀片5能夠穿過阻抑片16上的孔隙并對刀片進行夾緊,從而可以有效防止刀片發生滑落。本實施例的阻抑片16安裝于出刀頭17與限高片15之間,具體的也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安裝于刀具內的其他位置。

本實施例的活動管10與外管2上分別設有第二滑槽1001、第一滑槽201,所述的第二滑槽1001延伸至活動管10的尾端,所述的第一滑槽201延伸至外管2的尾端,所述的按壓部1上設有第三固定孔101,通過控制第二滑槽1001、第一滑槽201及第三固定孔101內鎖定旋鈕的旋轉方向對刀具進行鎖定及拆卸。如圖10所示,上述鎖定旋鈕包括控制部1801和鎖定塊1802,本實施例中鎖定塊1802為圓柱體結構,且鎖定塊1802的兩相對面上加工有相互平行的切面,上述兩切面之間的間距與第二滑槽1001、第一滑槽201的尺寸相匹配,將鎖定旋鈕的鎖定塊1802插入第三固定孔101并控制鎖定塊1802的切面與第二滑槽1001及第一滑槽201平行,使鎖定旋鈕由活動管10及外管2的尾端滑入第二滑槽1001及第一滑槽201,然后通過轉動控制部1801對鎖定塊1802進行旋轉,使鎖定塊1802的切面與第二滑槽1001及第一滑槽201產生錯位,從而對活動管10、外管2及按壓部1進行鎖定。當旋轉鎖定部1802使其切面與第二滑槽1001及第一滑槽201平行時即實現解鎖狀態,此時可通過按壓按壓部1進行進刀操作或對主刀片5進行更換。

以上示意性的對本實用新型及其實施方式進行了描述,該描述沒有限制性,附圖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之一,實際的結構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受其啟示,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創造宗旨的情況下,不經創造性的設計出與該技術方案相似的結構方式及實施例,均應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當前第1頁1 2 3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改则县| 黑山县| 芜湖县| 孟州市| 南京市| 友谊县| 长乐市| 玛沁县| 沙坪坝区| 靖江市| 北川| 顺昌县| 玉门市| 鸡东县| 龙口市| 城市| 嘉祥县| 宁蒗| 宁都县| 错那县| 辛集市| 沂南县| 新津县| 白银市| 南宫市| 海宁市| 宜阳县| 布拖县| 高陵县| 额敏县| 玛纳斯县| 维西| 奇台县| 梁平县| 云浮市| 蓬安县| 同德县| 安西县| 壤塘县| 中方县| 河南省|